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 第五章 疯而不魔,三疯真人(8200)

稍有常识者都知道,自关七圣彻底疯魔,消失于人间后,诸葛神侯已是当之无愧的京师第一高手。

毕竟,传说中那些有资格跟诸葛神侯交手、甚至是胜他一筹的人物,不是彻底沦为传说,就是远在天边、神秘至极。

这位“六五神侯”却是实实在在地屹立于京师,经历无数风雨而不倒,用他那无与伦比的智慧与力量,向天下诠释了何谓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这么一个享誉天下,甚至隐隐有“实战派第一人”之称的人物,竟然会给自己家聘请个护院总教头?

护院,护什么院?

如果说这个消息还只是令人震惊的话,那下一则消息,就是让整个京师都觉得荒谬。

不仅是护院总教头,还是负责教导“四大名捕”的西席先生?

神侯的武功虽然深不见底,可江湖上一向是卧虎藏龙,也不是真的找不出人来与之抗衡,远的不说,迷天盟关七圣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可他调教弟子的成果,却是实打实地摆在明面上,能够与之比拟者,绝对不多。

纵观古今,怕也只有调教出“老四大名捕”的自在门始祖韦青青青,教导出“逍遥三老”的逍遥派祖师逍遥子,以及培养了“四大凶徒”,号称“是非成败天下一”的张一蛮等寥寥数人而已。

可就是这么一个明师,竟然会专门聘个西席先生,教的还不是别人,而是近年来名声鹊起,称得上公门一流高手的“四大名捕”?

一时间,几乎整个京师、或者说是全天下都沸腾了。

所有人都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所谓的护院总教头、西席先生究竟是什么来路?

其中最为迫切者,还不是刚刚死了个四堂主的六分半堂。

而是六分半堂最有力的挑战者,亟欲将这老牌霸主掀下马来的新兴势力——金风细雨楼。

此际虽已是深夜,可在金风细雨楼驻地中,有座通体白色的高楼中仍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一个身披大氅的年轻公子,正在油灯下,翻动桌案上的信笺。

他的身子极其瘦削,披在肩头的大氅都显出怪异的起伏,仿佛那下面不是一具人体,一副不剩多少皮肉的嶙峋骨架。

晚来风急,烛火轻摇,灯光在他脸上漾开,照出一张满是病容的憔悴面容,也令他的眼瞳中像是燃着两团火光。

——阴冷而寒彻的鬼火。

森然火光仿佛照亮了他的生命,令人不自觉地忽略了他那苍白憔悴的病容。

看着看着,这病公子忽地掏出一张手帕,捂嘴咳嗽起来。

他咳嗽得极为剧烈。

剧烈得不像是在咳嗽,倒像是要用这种方式,来凝聚全部力量,来与天争命。

他咳嗽的时候,就连每一根发丝,每一根眉毛都在颤动,可见其人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好在,咳嗽虽然来得剧烈,却很快平息了下来,象征这次抗争仍是以他的胜利而告终。

收起染血手帕后,这病公子好似全然没受到任何影响,只是专注于方才的事务中。

看完最后一张信笺中,病公子蹙起眉角,不解道:

“无邪,关于他的情报,就只有这么多?”

一个年轻俊朗,额上有一粒黑痣的文士才走了上来,他的脸上也有浓郁疑惑,只苦笑道:

“楼主,就只有这些……

自日前现身以来,他便一路来了京师,目标明确,途中所杀武者足有二十七人,皆是一击毙命。

这二十七人身份来历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是互为死敌,只是在为非作歹之时撞上了他,便被当场格杀。”

年轻文士长长吐出一口气,叹道:

“古怪之处实在太多,我想这个徐行徐踏法这个名字,或许不是他的真实身份……”

说到这里,他又叹口气,挫败道:

“可特征如此鲜明的武功、如此强烈的个性,在江湖中竟然找不到能与其对应的人物,这实在是自我建立白楼以来,所遇之最重大的失败。”

白楼是金风细雨楼的资料库、情报所,里面储存着江湖上各种资料、消息、知识,乃是武林中一大资料中心,由金风细雨楼总管,“童叟无欺”杨无邪负责。

这个年轻文士,正是杨无邪本人。

能令这位总管如此恭敬的病公子,自然便是金风细雨楼楼主,“梦枕红袖第一刀”苏梦枕。

这里面的每一本资料、每一册档案,皆是杨无邪亲自组织人手,收集而来,他也向来将之视为自己毕生心血,并深深为之自豪。

杨无邪由衷认为这是一件伟大的工作,他也相信这些情报在日后,足可以助金风细雨楼战胜六分半堂,甚至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但是现在,这种自豪与信念,都因这个神秘人物,而彻底动摇。

杨无邪一时间对他更是生出了绝大的好奇心——难道这天底下,当真有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物?

苏梦枕点点头,继续道:

“天底下任何有名人,本就是从无名人做起的,暂且不要管他的来历,只看他要做什么、有什么目的。无邪,你怎么看?”

杨无邪苦意更浓,涩声道:

“若是综合其人的种种事迹,以及诸葛先生对他青睐来看,或许……他杀这些人的理由,只是觉得这些人该死,仅此而已。”

苏梦枕抚掌而叹:

“有这样的志气和本事,怪不得诸葛神侯会如此看中他,既然现在没有资料,便让楼子里的人,为他单列一册,从零开始收集吧。

进了神侯府,就等于是进了京师风云的正中心,端看他如何应对,毕竟咱们,只是隔岸观火……”

说到这里,苏梦枕抬起头,遥遥眺望远方,轻轻地笑了笑:

“真正要做出选择的,反倒是雷损和狄飞惊,无论他们怎么走,咱们都有转圜余地。”

苏梦枕的笑容里,充满了幸灾乐祸的意味。

杨无邪从没在自家楼主脸上,看见过这样的表情。

因为苏梦枕本就是一个从出生起,便身染诸多重疾巨患,伴随灾祸而行的可怜人。

据神医判断,以他的病症,早就应该进了坟墓,虽然他撑到了现在,可那病症却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让他感受到无比煎熬与痛苦。

这样一个人,往往只有被旁人幸灾乐祸的份儿,何时轮得到他来幸灾乐祸?

这完全是苏梦枕此生仅有的新奇体验。

所以他笑了,笑得颇为开怀。

“苏公子现在,一定在笑吧。”

六分半堂驻地中,一个身穿灰袍宽袖,左手拢在右襟里的老者,正抬起头,遥遥眺望位于天泉山玉峰塔的金风细雨楼驻地,慢悠悠地感慨。

“他想笑,就给他笑吧,咱们六分半堂这次虽然栽了跟头,却是栽在诸葛先生手里,嘿,倒也不算冤枉了。”

在这灰衣老人身边,还有一个年轻、孤寞、潇洒且带一种逸然出尘之气的白衣人。

这白衣人的脖子软软垂挂着,难以负担起头颅的重量,令他只能始终低着头,将那俊美面容朝着地面,难以昂首挺胸地直面世人。

任谁都看得出来,他的颈骨已经折断。

能这么好看,又有如此特征者,自然只有六分半堂的大堂主,“低首神龙”狄飞惊。

能够跟狄飞惊并肩而立的灰衣老人,当然便是江湖人称“雷老总”的六分半堂总堂主,出身江南霹雳堂雷家的雷损。

狄飞惊低着头,说话的声音很轻,似有若无,时断时续。

“在这时节,死一个四堂主,削弱些明面实力,折损点江湖声望,能够令蔡京对我们少一份忌惮,放下些成见,再多点支持,不算坏事。

更何况,杀死四堂主那人,还投身进了神侯府,这更会刺激蔡京,由此看来,咱们反而还要感谢这位西席先生、总教头呢。”

雷损显然极其满意这个答案。

在诸葛神侯和蔡京的博弈中,他们六分半堂只用一条四堂主的命,就获取了趁势而起、拨弄风云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因祸得福。

所以,雷损亦笑了起来。

“假以时日,我们六分半堂,自然会好好感谢他的。”

除了苏梦枕和雷损之外,京师里各种各样的势力,甚至就连位高权重如傅宗书、蔡京、方应看等人,都做出了自己的应对,有了大大小小的动作。

一时间,京师里颇有些风起云涌的气象。

不过,位于风暴正中心的徐行,却丝毫没有作为中心人物的自觉。

因为这些天来,他始终专注于一件事:

那便是研究内功。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徐行就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是内力?

他一路来,也从打死的那几十个武人身上,搜刮出了些武功秘籍。

可这些秘籍上的修行法,却根本是自相矛盾,哪怕是对内力源头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说三脉七轮、有的说丹田气府,有的又说是紫府玄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然,其中也存在一种共识,那便是内力要经由周身经脉、贯通各大要穴,才能运转。

徐行自然是每个都试了一试,却没有一次成功练出来所谓“气感”。

他甚至一度猜想,是不是因为两个世界的人种之间,存在某种差异,所以他才无法修行内力?

不过,这个问题,终于在进入神侯府,遍览诸多武功秘籍后,得到了解答。

这些秘籍的说法都对,也都不对。

这些秘籍对内力的描述都是真实的,却受限于编纂者的见识与经验,难以诠释出内力的本质。

其实,“内力”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物质存在,甚至都不是源于人体,或者说不只是源于人体。

所以,这所谓的内力源头,自然也是无稽之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因为那根本就只是一种感觉罢了。

真正的答案是,“内力”这种神异的力量,其实是从虚幻中来,乃是借假修真,由虚反实的结果,也即是由神意催化、肉身升华出来的衍生物,介于虚实之间的存在。

这便是炼神化气。

其实,所谓的内力源头、运行脉络,根本就是人想象出来的东西,是人的精神给这些“想象”赋予了真正的力量。

这种修行法,徐行其实并不陌生。

说到底,宗师拳势本质上也是这样的存在,都是通过观想世上本不存在的事物,来获得精神层面的跃升。

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修行内力的武人们,观想参悟的不是各种虚幻的玄妙意象,而是一套套内力运行的机制与框架,再由虚反实,练成实实在在的内力。

而内力的存在形态,便类似于徐行曾经经历过的烧身火,只是烧身火是精气神三者圆融而成,不分彼此,甚至不受任何控制。

内力则是神念为主,肉身精元、先天一气为辅,故而性质不如烧身火来得暴烈,可控性也更高。

徐行也由此明白,为何他手里那些秘籍,几乎每本说法都不一样,因为重要的根本不是说法,恰恰正是那看似虚无缥缈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徐行始终练不成内力。

作为炼体之道的集大成者,对“打破虚空、可以见神”徐行来说,人身几乎已没有秘密。

想要让他相信什么“三脉七轮”、“丹田气府”、“紫府玄关”玄关之类的说法,那是完全不可能。

连相信都做不到,“观想”自然就无从谈起,更不要提至关重要的由虚反实了。

而且,自从度过火烧身之劫后,徐行的肉身已经跟精神结合得极为紧密,想要产生这种精神成分占比庞大的衍生物,难度更是比寻常人大了十倍、百倍不止。

这也解释了徐行的另一个疑惑。

他自从进入这个世界,就察觉到,但凡是对上一个修行稍微有成的武人,自己在精神层面的拳势压制、心灵打击,就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想要克敌制胜,仍是需要依仗现实层面的拳术。

这正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武人,修行的内力本就是从精神中诞生,精神抗性比之大明王朝世界的拳师们,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好在,既然明白了原理,徐行自然也不用按部就班地去修行这种内功。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另一种更接近内力本质,也更适合他参详的体系。

那便是“心功念法”。

天下间九成九以上的武人,之所以要修行寻常内功,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直接上手这种近似法力的高深法门。

毕竟内力虽是一种近似法力,能够干涉物质世界的玄妙存在,可仍是介于虚实之间,就如拳师的拳意精神一般,要根植于肉身基础。

肉身中的精微紧要之处,实在是难以遍述,一个不小心,走岔了内力,就会走火入魔,而“经脉体系”便是这么一个,用来约束内力的框架。

哪怕是如铁手这样的内功大成者,也是从普通内功着手,由虚而实后,再次由实返虚,触及到“心功念法”的层次。

只有抵达这个境界后,高手们才能够用心念来驱使内力,不受所谓经脉体系的限制。

——因为经脉本就不存在,只是用来让初学者,能够更快感受到内力、并且更快运行内力的一种假设。

正如佛之教法如筏,既至涅盘彼岸,法亦当舍弃一般,既然内力已然高深,那便不必拘泥于此。

可要超出经脉框架,即意味着可以自由支配内力,也意味着不再受原有框架的保护,故而非功行深湛者不能为此事。

这也是为什么说,铁手乃此界内功的集大成者,因为他走的这条路,最为中正平和,最具有普适性的堂皇正道,已经到了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

此界的武道种类虽然繁多且诡秘,没有如大明王朝世界那样,有一个成体系的境界划分,但大尺度上,却也有高低上下之别。

能否“由实返虚”,脱离固有框架,以心念驱使内力,便是区分一流高手和其余武林人士之间,最明显的分野。

不过,已经“打破虚空”,精神意志异常强悍,凝聚了数种拳势的徐行,却根本不用废这个功夫。

他完全可以跳过“内力”这个衍生物,直接从“心功念法”入手,用庞大的肉身气血来滋养念力,再用念力来反哺肉身,专走身心两道。

所谓“心为身之主,身为心之用”是也。

这样的“心功念法”,神侯府中自然也有,铁手修炼的“一以贯之神功”、“大气磅礴神功”,性质也极为近似。

所以,他平日里修行时,才要面对八百罗汉的塑像,以及飞天、击鼓的壁画,参悟冥冥中的奇力、异力、怪力……等种种力量。

其实,这些力量看似繁杂,说穿了也不过是一个“心”字。

心灵,本就具有无穷力量。

明白这一点后,徐行再回过头去,观察无情,就知道这位大捕头无法修行内力的真实原因,完全是跟自己一样。

区别只在于,徐行是完全不相信“经脉体系”的说法,而无情是太过相信“经脉受损”的说法。

如诸葛神侯这等人物,哪怕功力再深、实力再强,终究也难以跳脱出内力武道的窠臼。

哪怕他们已能用心念控制内力,使得内力自由运转,也只会认为自己是“超越”了框架,而非是本就不存在这种框架。

而且,由于精神跟内力的关系实在是太过紧密,他们几乎不能如徐行一般,用纯粹的神念去扫视,而是要通过“内力”这个介质,去冲击人体,获得反馈,才能得出结论。

这样的方法,自然是极其容易受到干扰。

为什么“经脉体系”是此界武道的共识?

因为,人身虽然没有“经脉”这种专门为“内力”准备的通道,却真正有筋络这样的切实存在。

所以,当诸葛神侯观察到无情双腿的筋络严重受损,甚至影响脊柱活动后,便自然而然得出了“经脉”受损,内力无法运行大周天的结论。

无情信任诸葛神侯,自然不会怀疑他的判断,正是这种信任,才让他没有办法凝聚出内力。

听完徐行的分析后,厅堂里一时间竟是万籁俱寂,诸葛神侯、铁手、无情三人,均作深思之态,沉默不语。

由于冷血、追命两人如今还有要务在身,段誉也说要去见识一番江南风光,便随使节团离开了京师。

所以,如今在这里听徐行剖析内力本质的,便只有他们三人。

虽然徐行这番说法,放在这个世界,实在是很有颠覆性,但诸葛、铁手皆是内功上的大成就者,同时又兼修“心功念法”,对这两种相似却不同的道路,都有颇多领会,感悟。

所以,他们只是稍一思索,就觉得这种看似“异想天开”的说法,实是颇有道理。

整座厅堂中,沉寂了好一会儿后,诸葛正我才叹口气,颇为诙谐地感慨道:

“踏法,你今天真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啊,跟你这个西席先生比起来,我这个诸葛先生,倒是显得名不副实了。”

徐行却毫不居功,只是道:

“诸位皆有天纵之才,只因身在此山中,故而难以洞悉其中奥秘罢了。”

言语间,徐行又看向无情,诚恳道:

“以大捕头的身体,就算真的练出内力,也的确难以运行,肉身是渡世宝筏,只有坚实了这个存世之基,才能孕育出种种神异。

哪怕是最纯粹,不衍生内力,只以修精神的‘心功念法’,也必须难以脱离肉身施展,大捕头精修‘破气神功’,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对上徐行的目光,无情眼中虽仍有些迷茫,却还是微微颔首。

说完要紧处,徐行又是一笑:

“不过,虽然修行内力之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但最起码,大捕头这双腿,我近期应该能够帮上忙。”

徐行这话非是信口开河。

虽然北宋世界的武道极其发达,能够做到种种大明拳师们做不到的事,但是单论对肉身的了解与掌握,这里的武者们,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原因就在于,大明世界的武道,乃是用人命一条条试验出来,每一个炼法、每一道步骤的禁忌,都有必须的讲究。

可大宋江湖不一样,由于内力这种存在的玄虚属性,他们的武学简直可以用黑箱来形容,往往是处于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这虽然造就了种种奇功,却也让他们对基本武学原理的探索,处于一个相对原始的阶段。

甚至于在修行内力之后,他们甚至很难将内力和肉身分割开来,更无法认识到纯粹肉身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不过,诸葛正我等人却丝毫没有在乎,徐行这句话背后所象征的两种武道之差别,他们只在意一件事。

所以,如神经系统受伤这种事,若是放在大明王朝世界里,哪怕任意一个生机强悍的宗师,都不会在意。

当然,他们也无法为旁人解决这个问题。

毕竟,宗师们对自己的身体,都做不到了如指掌,还存在颇多无法触碰的禁忌,自然不可能将这种力量施展到旁人身上。

而徐行虽然能够凭借“打破虚空”的精神境界,探寻到无情的伤处,可他也有自己的难题。

打个比方,诸葛等人就像是一个手持手术器械,却缺少经验、无法独立动手术的实习生。

而徐行则是一个虽眼明心亮,对步骤无比熟悉,却缺少关键工具的老医生。

他们各有各的问题,故而没有办法完成这台手术,甚至难以相互配合。

不过,好消息是徐行这个“老医生”,已经找到了获得关键工具的方法,也有取得这工具的把握。

哪怕是心境沉稳如诸葛正我,听到这般言语,也不由得有了些震动。

他第一时间不是看向徐行,而是扭头望向无情,眼中满是关怀、慈爱之情。

跟大师兄关系亲近,更甚寻常兄弟的铁手更是双拳紧握、胸膛起伏,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唯有作为当事者的无情,还能安坐,神色如常,仍是满身冷寂孤寞的雪意。

但这种安坐,却体现出一股小心翼翼的感觉。

就仿佛是意识到自己正身处一场幻梦中,只要稍有动作,便会打破这美好却脆弱的梦境,回归到冰冷现实中。

所以,他是不愿有动作,不想有动作。

甚至是不敢有动作。

徐行将这三人的神态尽收眼底,拱手抱拳一礼,微笑道:

“最迟一月内,我当能有所成就,诸位,请了。”

言毕,徐行也不多做停留,振衣抖袖,洒脱而去,走向在神侯府中的住处。

看着他的背影,诸葛神侯忽地问了句:

“我还是不是已有点老?”

虽然说着“老”这种词,诸葛正我的语气中却不见丝毫暮气,反倒满是开怀。

没等两大弟子回答,他已眯起眼,摇头晃脑地站起身来,甩动袖子,朝厅堂外慢悠悠地踱步而去。

只看那悠闲的背影,的确像是一个乐天知命、安享晚年的老人,最起码,是一个不用再肩负那么多重担,思虑那么多难题的人。

无情和铁手心中都升起种明悟。

——世叔不是老了,是更轻松了。

虽然承诺了一月之约,徐行也并非只是闭关苦修,也肩负起了身为西席先生的职责。

在修行之余,他举办了四次法会,将自己这一身拳术的根袛,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去。

诸葛神侯座下两大护法,“对神”项飞梦、“错鬼”施算了,神侯府副总管“嫁将”严魂灵以及一众六扇门好手,都赶来听讲。

到最后,甚至就连诸葛神侯的至交好友,大石公、哥舒懒残、舒无戏等高手,也听说了此事,纷纷赶来神侯府,想要见识这种别开生面、另辟蹊径的武学。

其中最令众人受益匪浅的,自然便是他那套独特的炼体法门,不过,在真正了解后,哪怕是武功再高、胆子再大的好手,也不禁为之咂舌。

这种武功的炼法,简直是迥异于武道常理,霸烈决绝到近乎疯狂的地步。

想要从肉胎中熬出钢筋铁骨铜皮,练就非人的体魄,就必须要承受非人的痛苦。

这也是为何,四大炼在大明王朝世界中,被称为“拧肉拆骨,剥皮抽筋”。

——能够研究出这种炼身法的人,真的还能叫做人吗?

一时间,“徐疯魔”之名不胫而走,传遍大街小巷,这既是指这种武道的疯狂,也是指徐行这个人的疯狂。

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江湖厮杀烈度,远比大明王朝高了十倍、百倍都不止,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世界中活下来、活得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隐藏自己的底牌。

高手争雄,拼的都是谁的底力更深、隐藏的杀手锏更多,谁能出人意料,谁就是真正的胜者。

因此,天底下从来就没有甘愿当众将自己武功底细和盘托出的高手,可这位神侯府徐先生就是做了,甚至做得那么自然,那么无所顾忌。

——他是真的想要找死,还是根本不在乎?

没有人知道这个答案。

但无论对他是何种态度,这些高手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这个年轻人的确有一种无与伦比、正大光明的堂皇气魄。

诸葛先生对此只有四个字的评价:

“疯而不魔,痴而不狂。”

甚至有好事者,已将这位“疯魔”徐踏法和“疯圣”蔡狂、“疯豪”元十三限称为三疯真人。

所谓“真人”的意思就是,他们三人虽然都状若疯狂、超乎常理,却也不屑丝毫矫饰,在某个方面,更加接近至真的境地。

不过在更多人眼中,“三疯真人”只是意味着,这真是三个纯粹的疯人。

徐行自不会管这些人究竟把自己当疯魔还是真人,他只是在履行跟诸葛先生的约定而已。

而且徐行本就不是敝帚自珍的人,既然做了西席先生,他当然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至于什么暴露底细和破绽……

身为一个时代、一个世界的天下无敌之人,徐行脑中从来没有这个概念。

他从不认为自己的底细有什么值得隐瞒的,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破绽。

对徐行来说,武道的意义不在于击倒对手,而在于如何在击倒对手的过程中,令自己变得更强,武学之道,乃是自强之道、超越之道,仅此而已。

若是为了单纯追寻胜利而去奋斗,那是本末倒置,人为术所御。

所以,纵然外界风起云涌,徐行仍是在安坐神侯府中,潜心研究“心功念法”之道,并渐有所成,一月时光,倏忽而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