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 第五十七章 大道如天,自辟前路,惟愿众生见太平(7500)

八月中旬,一则喜报传来京城。

自朱天都、朱婆龙这两大首脑,以及三十六船主同时覆灭后,海寇便被彻底抽掉了主心骨,变做一团散沙,余下的便只是风卷残云般的扫荡。

鳌背岛之战后,戚继光没有休息,沿着既定战线如怒涛一般突进,戚家军旗帜所向,竟是只有追亡逐北,绝无锋刃相搏。

就连浙直总督胡宗宪亦不避矢石,亲临战场,奋勇争先,几有殉国以全忠之意。

好在戚家军将士奋勇作战,戚继光护卫得当,他才没有战死沙场,却不可避免地受了些伤势,又加之旧疾复发,不耐舟船之苦,只能留在台州静养。

十五天内,戚家军奔袭千余里,九战九捷,清剿了为患东南数十年的三十六船海寇,沿海无数百姓饱经烧杀抢掠的苦难,总算是被彻底终结。

某位不知名人士在接到这个消息后,也曾感慨了一句:“横扫千军如卷席”。

此战之后,戚继光更被冠以“东南天柱,荡寇无双”的称号。

在这时节,这本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可是戚继光连取九次大捷后,不遵旨意前往京城受封,反倒执意留在东南,继续清剿海寇之事,却为这喜事增添了一些阴霾。

台州城中,一间静室内,完好无损的胡宗宪看到这封急报,气得一拍桌子,怒道:

“徐文长,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静室中,徐渭看着这位浙直总督,微微一笑,以一种胡宗宪从未见过的和蔼态度,温声道:

“汝贞兄,你本就有旧疾在身,趁此机会,休养一番,不好吗?”

在他身后,李时珍虽没有说话,却也露出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

胡宗宪伸出手,指了指周围包括燕平生在内的东南大拳师们,气笑道:

“休养?你们把这叫做休养?!徐文长,你和戚元敬到底想做什么!”

徐渭直视胡宗宪,眼中有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平静,他轻笑一声,缓缓道:

“胡汝贞,从你我认识的第一天起,我就说过,我想要做什么吧。

那我就再说一遍,既然朝廷值此大战之时,还要搞什么‘改稻为桑’,来剥削我东南百姓,纵容海寇劫掠……

说到这里,徐渭的目光倏然变得无比锐利,像是两口利剑,直刺进胡宗宪的心底:

“那老子代表东南,反他妈的朝廷,又如何?!”

胡宗宪乍闻此语,本是怒发冲冠,想要怒斥徐文长,可他却发现,周围那些大拳师们皆是神情自若,没有丝毫动容。

就连李时珍这个曾经在太医院当差的前御医,在沉默片刻后,也微微颔首。

目睹这一幕后,胡宗宪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抽去了全身的力气,一下子跌坐在床上,垂下头,面色颓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身为浙直总督,他如何能够不知道,东南人民这些年来,究竟遭受了怎样的苦难?

他们难道不该揭竿而起、不该造反吗?!

倒不如说,他们能够忍到现在再举起旗帜,已经是一件极其不可思议的事!

胡宗宪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哀叹道:

“文长,你们这么做、这么做……”

到最后,就连他自己也说不下去了。

在知道这个消息后,胡宗宪的第一反应便是,这怎么可能做得成?

但是,在看到徐渭那坚定的眼眸,以及这诸多大拳师们同仇敌忾的神情后,胡宗宪胸中那口气、那个信念,却不由自主地弱了下去。

——为什么会做不成呢?

论财富,东南赋税占天下数成之多,素来有聚宝盆之说,等戚继光战败海寇后,更能趁机把持海上航路。

论军势,戚家军本就是由戚继光一手训练出来的军队,其中的中层军官,个个都是由徐行调教过的拳师,真要举事,足可信赖。

更重要的是,这场大胜后,徐行、戚继光完全可说是深负东南人望,甚至有的老百姓还偷偷为那位手撕朱老龙的“混天大圣”立起了生祠。

而朝廷一方,本就因“改稻为桑”之事,在东南激起了数次民变,可谓民心已失。

如此一看,徐渭等人坐拥万里沃土,数十万披甲之士,又尽收民心,颇负人望。

而且,对方阵中还有那位稳坐天下第一人宝座的大圣爷。

要知道,光一个朱天都就闹得东南数十年不安宁,令朝廷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把持海上通道,逐渐坐大,成为心腹大患。

换这个更年轻,手腕更强硬,拳术也更高深的混天大圣来,搅得山河破碎,天翻地覆,又有何难?

胡宗宪越想越是绝望,如坠冰窟,脸色悲苦凄凉,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多岁,有种风烛残年之感。

徐渭只是冷笑一声:

“胡汝贞,平心而论,换了我们来,难道会比那皇帝老儿更坏吗?”

胡宗宪抬起头,直视这位最亲密的战友,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却是欲言又止,沉默不语。

见他这般模样,徐渭也心生不忍,不再恐吓,而是诚恳道:

“中枢里面,也有咱们的帮手,若能里应外合,倒也未必会走到全面开战的地步。”

说这话时,徐渭罕见地有些心虚,不过他很快便调整了过来,甚至更为理直气壮,言语也是掷地有声。

毕竟是踏法亲自出手,能出什么差错?

胡宗宪听到这话,目光闪烁一会儿,只是转过身去,面朝墙壁,不再言语。

徐渭知道这位老友的性子,也不多劝,只是道:

“最迟两月,便能知道结果,你胡大人不会连这点时间,都不愿意等吧?”

胡宗宪的背影一动不动,过了许久,才挤出来一个咬牙切齿的声音。

“嗯。”

就在东南战事平定后五日,京城又收到一则捷报,小阁老严世蕃,孤身突袭俺答王帐,将蒙古诸部落硕果仅存的三大宗师斩杀殆尽。

边军轻骑随后赶至,掩杀而上,大破俺答残部,斩首万余,一路杀得血流漂杵、尸横遍野,缴获马驼牛羊不计其数,奇珍异宝堆积如山。

一时间,严世蕃的名头亦是如徐行一般,甚嚣尘上。

要知道,朱天都虽是名列《武知录》榜首,可那是因为俺答汗身为蒙古诸部首领,不算江湖武人,故而没有列入其中。

其实在很多人眼中,俺答汗这位草原霸主,与朱天都这个海上巨魁,堪为大明朝南北两大心腹之患。

两人拳术孰高孰低,毕竟没有打过,难有定论,可论权势地位、军威人马,俺答汗却要稳稳胜过朱天都不止一筹。

毕竟,朱天都的名头、声势虽大,也只是打了个江宁府而已,而俺答汗是实实在在率军,在京城外耀武扬威了一大圈,焚掠八日才扬长而去。

可以说,他完全是将大明王朝的脸面踩在脚下,树立了自己的威名。

而且,除去这位当代霸主、一世之雄外,其他两个大喇嘛也是大有来头,其中一人已年过九十,几近百岁高龄。

这位大活佛曾经南下中原,跟禅宗祖庭北少林的大和尚们交流过佛法武功。

那一次,北少林达摩院十八棍僧联手,联手围攻,在一炷香的时间内,竟然连对方的金身都未曾撼动,从此他在中原武行,也有了个“大金刚王”的诨号。

但就是这么三个站在武道最顶峰的大宗师、大高手,竟然被严世蕃一网打尽,悉数杀绝,这是何等可怕的拳术?

此战之后,“仙官”这个名字再次传遍大江南北,“混天大圣”有了分庭抗礼之势。

甚至在朝中官员不遗余力的鼓吹和宣传下,严世蕃的名头,还要更胜过徐行一头。

朝中官员无不欢庆,只感觉头顶大山移去一座,轻松许多,但还有一批人、一批和严嵩、严世蕃势不两立的官员,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和挫折。

京城。

如今已是寒露初凝,肃霜渐冷的深秋时分。沉沉铁云笼罩天幕,遮蔽星月。

一名身材修长,髯须飘至腹部,面容清逸的中年文士,正站在庭前枯树下,眺望天边。

他的皮肤光滑细腻,天庭饱满,四肢劲健有力,一举一动都显出旺盛的精力和活力,显然是个养尊处优的大人物,且平日里保养得当。

此人便是当朝兵部堂官张居正,年仅三十五就已跻身内阁,为清流一党的领军人物,且行事一向果断,有魄力有格局,故而颇受尊崇。

因为年纪不大,又执掌兵部的缘故,这位年轻大臣的雍容贵气中,还夹杂着一抹鹰扬奋发的昂扬之气。

不过,这个一向城府极深,智计百出的年轻阁老,面对如今的天下局势,也不禁升起些坐困愁城、一筹莫展之感。

严世蕃刚在西北打了个大胜仗,不日便要班师回朝,届时为了应对东南局势变化,圣上定然要仰仗他的拳术和军威,不会轻动严党。

甚至于,到时候为了安抚严世蕃,圣上说不定还要开革些清流人物出阁。

尽管嘉靖帝还没有流露出这个意思,但清流内部几大领袖却有了默契,且进行了密切讨论。

作为年纪最小,资历最浅那个,张居正自然被其他两位清流大佬视为了可以退步的弃子。

这其中道理,张居正自然明白,他知道若是易地而处,自己也一定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可是在小会结束,回到自家住处后,眺望森然天幕,张居正还是从心底冒出一丝极深的忧虑。

严党势大至此,不仅有老谋深算的首辅严嵩,又有了个文武双全,拳术高到绝顶的小阁老严世蕃,几已有不可控制之势。

就算是一惯高深莫测的陛下,在接连失去陆擎天和吕公公这两大臂助后,又当真能够一如既往地掌控局势吗?

就在这时,一道细碎声响,从院落中响起。

张居正猛地回头去看,只见一个身量高颀,肌肤白皙的男人,正背对着他,负手而立,端详着这整座院落,悠然道:

“好风水,好庭院,早听闻京城有个蓝道行蓝大师,精通风水之道,想必帮你布置此地的,便是他了?”

言语间,男人转过身来。

正是刚从东南一路赶来的徐行。

张居正不由得侧目,不是因为认出了他的身份,主要是此人的容貌实在是太过年轻、也太过英俊了。

徐行当初在淳安开武馆的时候,就曾以“修竹玉树,丰神俊朗”的美姿容闻名。

如今修成人仙之后,他的外貌更上一层楼,且气质独特,既有遗世独立的超然之气,又有由烧身火带来的炽烈灼热之意。

两种气质混杂在一处,让他看上去,简直就像是虽一轮孤悬天际,却依旧遍照众生的大日。

是以,看到徐行的一瞬间,张居正脑中便自然而然地冒出来一个词。

——天日之表!

稍微定了定神后,面对这个闯入自家院落的不速之客,张居正竟然没有多少动容,朝他拱拱手,谈笑自若道:

“不曾想,张某的小小寒舍,竟然能招待‘大圣爷’这般睥睨天下、纵横无敌的绝世人物,实是三生有幸。

没想到,大圣爷年纪轻轻,不仅能将拳术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竟还通晓风水之道,当真令张某诧异。

您法眼无差,此处的确是蓝大师亲自布置而成。”

徐行摆摆手,笑道:

“欲攀登武道顶峰,便需穷究天人之道,人身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与天地变化隐隐契合、关联,此中真谛与风水之道正是殊途同归。”

张居正听完,深深叹服:

“大圣爷的拳术,的确已超凡脱俗,到了一个神乎其神的地步。”

徐行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开门见山道:

“我这次来京城,主要有两件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见你,第二件事,便是顺手杀了皇帝。”

说这话时,徐行神色平静,语气没有丝毫波动,好像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琐碎小事。

可这种“正常”落到张居正耳中,却无异于平地惊雷一般。

他纵然有再好的养气功夫,也被徐行的直戳了当吓了一跳,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苦笑道:

“大圣爷来找我,总不会是想要……策反我吧。”

说到最后,张居正的神情已是古怪至极。

如果不是徐行正站在面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位新晋的“天字第一号反贼”竟然会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

他也是实在没想到,在这位大圣爷眼里,见自己一面,竟然比刺王杀驾还要重要。

想到这里,张居正在古怪之余,心头又有些许受宠若惊之感。

哪怕对他这种站在大明王朝权力顶端,见惯了风风雨雨的新贵重臣来说,徐行这个驻世仙人的“认可”和“尊重”,也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徐行摇了摇头:

“严格来说,我是打算让你帮忙善后,也是给你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说完,他轻笑了一声:

“我相信你张太岳是个聪明人,只要跟你陈明利害,你就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当初在东南,咱们也合作得还算不错嘛。”

东南、合作?

“原来,那账本,竟然是你的东西,那你跟徐文长岂不是……?”

张居正是何等聪明之人,徐行只是微微一点,他便立即有所明悟,先前看不明白的东南局势之脉络,也是一下子昭然若揭,变得纤毫毕现!

什么混天大圣、什么天字第一号反贼,竟然从头到尾,都是东南方面的自导自演!

张居正只觉嘴巴和喉咙都有些发干,更有一种冷气从尾椎骨窜起,一点一点地浸进皮肉、渗进骨髓,寒彻肺腑,上透天灵。

他看向徐行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难以预测、无法捉摸的异常怪物。

过了若久,张居正才张开嘴,低低地苦笑一阵,涩声道:

“世人只知大圣爷拳术无双,没想到,心计竟也是如此深沉……”

徐行到不觉得这算什么心计,只是不以为意地道:

“凭着一点情报上的不对等,因势导利,顺势而为罢了。”

当初他打死连绳之后,从这位黑石元老身上,搜出了一本黑石组织收受贿赂,替各路官员买凶杀人的账册。

在进入台州城后,徐行便将这本账册交给了徐渭,徐渭一翻账本,立马意识到,这些买凶杀人的官员,多半都是严党中人。

原因很简单,自转轮王反出大内,带走一批精锐骨干后,黑石基本便等于名存实亡,高手也所剩无几。

若不是还有连绳这位半步宗师,司礼监都懒得再多看他们一眼。

严世蕃便趁机将这股残余势力握在手中,一方面可以借助“宫里”这张虎皮扯大旗,一方面则可以在暗中铲除朝中的反对势力。

徐渭虽然不知道这些始末,但也知道,想要利用好这把难得的武器,发挥出一击致命的效果,他便需要找一个更好的使用者。

他本人是胡宗宪的幕僚,胡宗宪又是严嵩的铁杆心腹,并不适合直接出面。

所以,徐渭便将这账册上的信息,透露给了清流在东南的代表,台州知府谭纶。

他希望谭纶能够借助清流一党的力量,以此为把柄,迫使那些身在东南各个机要位置的严党官员们改弦更张,最起码不敢在暗处使绊子。

当时,严党本已遭受严世蕃被贬谪西北,发配九边战场的重大打击,身为党魁的严嵩能够依仗的,便只剩下胡宗宪这根东南支柱。

所以,站在严党的立场上,自然不愿意这场绞杀倭寇的战事尽快完结,严嵩甚至发过数封私信,希望胡宗宪不要对海寇赶尽杀绝,让他养寇自重。

只要东南还有战事,嘉靖帝就不会动胡宗宪,保住胡宗宪,也就保住了整个严党。

不管是为了党争还是真的为了天下靖平,清流自然都不会希望看到这种事。

所以,谭纶很快便同意了徐渭的请求,将此事禀报给了清流的几大领袖,并快速展开了行动。

正因如此,整个东南才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集中人力物力,来固守台州城。

对这件事,张居正自然是记忆犹新,毕竟,通过那本账册,他们实实在在是获得了不少好处。

恐怕朝野上下,根本没有人想得到,这位混天大圣跟东南官府之间,竟然不只是有些许默契,而是有实打实的深厚联系!

想明白这件事后,张居正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他几次欲言又止,但是心底始终感觉这位大圣爷没什么恶意,还是开口问道:

“大圣爷既然在东南布局如此深远,敢问胡总督是不是……?”

徐行抬起头,看了他一眼,饶有兴趣地问道:

“怎么,胡汝贞不是严党的人吗,你还关心他的安危?”

看见徐行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张居正竟然有种进宫面圣的感觉,下意识地感觉呼吸一窒,立马低下头,过了好一会儿,才终于缓过气来。

直到此际,他才算是真正体会到,眼前之人,乃是一位拳术天下无敌,以百无禁忌、肆无忌惮著称的绝世强者。

但到最后,张居正还是抬起头来,直面徐行的目光,稍顿了顿后,低声道:

“胡汝贞乃是做实事的人,大圣爷若真有心要举大事,该留他一命。”

徐行自然感受得到,张居正言语中那种不带丝毫掩饰的真诚,纵然分属两方,他也是真的为胡宗宪而感到惋惜、遗憾。

意识到这点后,徐行对张居正不由得越发满意,这的确是个有格局,能做大事的人,他不禁露出笑意,直言道:

“胡宗宪这些年做下的实事,整个东南百姓都是有目共睹,我自然不会让他吃亏。

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保全他的性命和一世清名,我根本就懒得做这么麻烦的事。”

张居正刚松一口气,又听徐行继续道:

“既然做了,我就想尽量做到最好,我这里有一套法子,或许可以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

张太岳,你想不想跟我这个狂人,来一起试一试?”

如此朴实无华的直白请求,就像是徐行的拳法,一向是硬打硬进,以大势压人,几无花巧,却莫名有一种令人信服的魄力。

张居正甚至可以预料到,徐行接下来的话,一定会让他彻底动摇心志,甚至让他动摇身为大明臣子的立场。

可、可……

面对徐行那充满自信的神情和目光,张居正实在是难以移开目光,也无法拒绝自己的好奇心。

徐行当然注意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却也没多做劝解,只是开口讲述道:

“我说这个法子,不是我自己想出来,是一位名为隐士遗留的残册,日后你若能遇见他,不妨将此道讲给他听,指不定他还能有些新的发现。”

隐士残册,还能重新遇见?

张居正觉得有些古怪,却也没开口询问,而是聚精会神,等待徐行接下来的说法。

徐行当即开宗明卷,他向来是一个喜欢做事做绝的人,既然认可了张居正,便会坦诚相待,不会有半点藏着掖着。

当然,若是他刚刚发现张居正有半点表里不一、怀有异心的征兆,也会当即痛下杀手,不带任何犹豫。

“这个法子,叫做虚君。天下之大害,首推独夫民贼,君而已矣……”

在内阁当差,又经历了嘉靖帝数十年不上朝的张居正,对这句话感触尤其深。

他虽本能地皱起眉头,想要反驳,可只一细想,便觉无比有道理。

说到底,无论严党还是其他的什么,不都是替皇帝敛财的傀儡吗?

今年年初的“改稻为桑”,更是将这个问题完全摆在了明面,朝野上下就算再把头埋进土里,装鸵鸟,说自己没看见,也做不到了。

不得不说,眼前这位混天大圣,以及东南大变,几乎都是那位一意寻仙问道的皇帝,亲手造就,如此,算不算是自业自得?

张居正在短暂地思考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徐行的讲述中,听得如痴如醉,几乎不可自拔。

听完后,他长叹一声,由衷感慨道:

“这的确是一剂济世良方,敢问这位隐士高人姓甚名谁?”

而徐行这个天不怕地不怕,向来睥睨天下,目空一切的狂人,此时竟然有些面色凝重,他叹了口气,缓缓道:

“他叫黄宗羲,但你也要记住,想法是想法,最终想要落到实处上,还是要看你实施得如何。

而且,就算是这个法子,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你们、你们……”

张居正感受到徐行言语中的肃穆,也不由得敛容正色,缓缓抬头。

他年岁虽轻,对于这些实际事务却极其重视,也极有感触,自然明白徐行的意思。

徐行又叹道:

“有些时候,我也在想,到底要教给你们什么方子,来治疗这个病了的天下,思来想去,还是只有这个,最为实用。

但是,这还不是最好的法子。”

徐行摇了摇头,感慨道:

“算了,无论是时机,还是时代,都不适合,但我由衷希望,有朝一日,你们能够找到一条通往大同世界的道路。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得其所,这样的世界,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代,都值得去追求。”

言语间,徐行露出意兴阑珊的神色,张居正能够感受得到,有一种深入骨髓的莫大寂寞,从这位遗世独立的大圣爷身上,散发出来。

但这寂寞也是一露便收,徐行转过头后,又再次变成了那个令张居正更熟悉的混天大圣。

“不过,大道如天,路是一代代人走出来的,而不是我一个人教出来的,你们便去尝试吧。

只要明天比今天更好,我这一趟,就算是来得有价值、有意义了……”

说完,徐行转头来,面对张居正,他挑动眉梢,笑得有些张扬,朗声问道:

“所以,张太岳,你有答案了吗?”

张居正再次露出苦笑,可他眼中的光芒,却比今晚任何适合都炽盛。

他正冠振衣,以一种前所未见的肃然姿态,朝徐行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一字一句地道:

“固所愿,而不敢请耳。”

虽然不明白,徐行最后那几句话的意思,但对虚君之道,张居正已听得很明白。

他更能能够体会得到,徐行身上那种难以言喻的悲悯之情,以及时不我待的遗憾。

正因这种种原因,张居正愿意对这位只见过一面的混天大圣,致以崇高敬意。

徐行也长袖一拂,离开了此处,只留下一声悠长叹息。

“接下来,就全看你们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