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从大明王朝开始横推诸天 > 第四章 坛城法界,破尽四密,参详金刚(万字章节)

徐行肉身这一动,不仅是身受重伤,聚精会神的里赤媚没有察觉。

即便是正在激战,神散八方,几乎将方圆天地尽数纳入掌握中的厉若海、薛禅亦是没有丝毫感知。

薛禅可以肯定,方才从那具肉身中出窍而去的虚影,定然是这小孩子的神魂。

可他的肉身为何能够在没有神魂坐镇的情况下,自行发动,甚至一掌击杀了里赤媚?

方才里赤媚虽然拒绝了四密尊者为他疗伤的举动,但薛禅也看得出来,这位享誉塞外的宗匠人物,至少还保留了一击之力。

薛禅如此积极地抢先出手,拖住厉若海,也有一个打算,是为里赤媚创造出手时机。

此时此刻,身受重伤、气息奄奄的里赤媚,反倒是成了一记胜负手。

可薛禅没想到,自己的底牌还未翻开,就已被徐行那具孩童肉身击穿。

薛禅更想不到的是,那具肉身中分明没有丝毫修炼真气的痕迹,甚至都不存多少生命气息,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杀了里赤媚?

这到底是什么力量?

薛禅想不出所以然来,也很正常,只因这是徐行在北宋世界那一年多的旅途中,取得的全新感悟。

在那段时间里,徐行带着岳飞走遍天南海北,岳飞在修行,他也亦在感悟天地变化,并熟悉自己这全新的境界。

在“神通天地”,令魂魄和**脱离了浑然一体的境界,变得可以分离之后,徐行就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是从混沌一片中,重新开辟出天地,判分清浊,于是天空上升、大地沉降。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玄妙联系。

徐行在这一年多时间中,正是根据天地交感、阴阳融通,一张一弛的道理和神意,把握这冥冥中的玄妙联系,并且研究如何将之用于实战。

“无法无念”,正是他的成果。

遵循着这种感应,练拳、出拳,已经成为这具身体的本能,不需要神魂主导。

仿若是太阳东升、月落西沉的规律,只要有那么一个阴阳合和的契机,便能自然而动。

所谓道法自然,亦是如此。

如果用大明王朝世界的拳术来做比喻,那徐行就是用纯粹的肉身,演绎出了“返照虚空”、“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打法巅峰,甚至还更添了诸多不可言的玄妙之处。

而厉若海虽亦颇为震惊,却极为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个难得的战机。

她轻喝一声,缭绕周身、炽盛如焰的嫁衣真气燃烧到极点,气势攀升到巅峰,却在下一刹那骤然中断。

这种中断极其突兀,就像是有一个虚无空洞骤然出现于厉若海体内,将她那熊熊燃烧,若燎原野火的嫁衣真劲尽数吞噬。

于此同时,厉若海的红枪亦回收身后,不见丝毫锋芒。

薛禅虽是不知道,这是厉若海“燎原枪法”中,最为危险诡异的“无枪势”,真气内敛,有枪变无枪,却亦能感受到一种森寒刺骨的逼命杀机。

他当即意识到不妙。

薛禅自幼苦修“藏密智慧书”,参悟的乃是以精神驾驭物质之道,而方才所得的“大金刚神力”,精髓则全在一个“力”字上。

他修成的场域,奇效便是能够令劲力随神意而流转,出现在场域中的任意一处。

方才薛禅偷袭徐行的那一拳,原理亦是如此。

是以,薛禅根据一月三身的佛家理论,将之命名为“明月流风”。

两人若是正面放对,凭“明月流风”场域的控劲之能,厉若海万没有大摇大摆施展“无枪势”,积蓄力量,爆发最强一招的机会。

可薛禅却因谋划被徐行肉身击破一事,心头震动,被牵扯了半分神意。

而厉若海身为当世首屈一指的战斗天才,亦准确无误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才制造出当下的绝杀之局。

片刻功夫,厉若海蓄势已毕,枪头以一个极其诡异的角度,自少女肩上刺出,先前蓄势到极限,骤然消失的“嫁衣真劲”此时终于爆发。

只听轰然一声,厉若海用以束发的布带立时崩解,满头青丝亦化为一片艳红。

赤发向后鼓荡飘扬,好似举火燎天,熊熊燃烧,令那张冠绝当世、英气勃勃的凛然面容,更多了一份皎若朝霞的灼灼艳光。

嫁衣真气凝聚如焰,自厉若海的四万八千个毛孔中,挟着浓郁血色,尽情宣泄,再轰然破碎,化作灼热的火星炎蝶,四散纷飞,

在这股爆炸性力量的推动下,丈二红枪的枪尖处,忽地亮起一个红艳艳、光烁烁的小点,直指薛禅的眉心。

薛禅知道,如今已到最后时刻,若是接不下这一枪,等待他的便只有败亡一途。

如此距离,初成的“明月流风”场域已然无用。

究竟是要用自己苦修多年的“藏密智慧书”,用精神奇能制敌,还是那仿若和自己有天定之缘的“大金刚神力”,以沉雄大力克敌?

薛禅定住心神,在生死一线间,他脑中忽地闪过两个气质截然不同,却同样伟岸的身影。

那正是对他此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巅峰强者,“魔宗”蒙赤行、“大元国师”八思巴。

紧接着,薛禅又想到一件事。

——若是师兄庞斑在此,他又会如何应对?

一想到这个名字,再联想到那充满邪异意味的目光,薛禅浑身精神便凝练到极点。

庞斑、庞斑,难道我当真就不如你?!

一个答案浮现心头,薛禅闷哼一声,目光也变得无比坚定,双袖一卷,右手竖起成掌,缓慢而坚定地向前推出。

薛禅先前与厉若海交手,拳劲虽是沉凝如山崩地裂、峰摧岳毁,但因自身空境场域的传劲奇能,举手抬足却颇为潇洒写意。

其人一出手,往往是攻敌七分,自留三分,令厉若海也难摸到他的底力究竟如何,可谓是恣意纵横、尽得风流,不负“明月流风”之名。

但如今这一拳,薛禅却是一反常态,将皮肉筋骨、内家真气、甚至是虚无缥缈的精神意志,都给凝聚起来,化为这最后的一拳。

在这个角度下,厉若海看得很清楚,薛禅那张向来云淡风轻的俊美面容上,已经扭曲狰狞得近乎丑恶,显出一种极度的偏执。

——自从被蒙赤行收为徒弟,听闻“大金刚神力”,以及和庞斑做了师兄弟开始,薛禅的一生,就不曾脱离过执念的困扰。

即便是他方才想要将照影壁交给庞斑,也不过是用一个执念,去掩盖另一个执念罢了。

枪头与拳锋正面相击,竟然没有引发出任何剧烈的响动和爆炸,薛禅人如幽影,向后飘掠出去数尺,落到里赤媚的尸体旁,身形踉跄。

厉若海虽是因刚才那一次太过猛烈的爆发,伤到了体魄根本,亦因失血过多而面色惨白,可仍是手持丈二红枪,站得笔直,风姿凛然。

薛禅看着这样的厉若海,目中掠过一抹赞叹神色,他点了点头,不由得叹道:

“好枪法,好神功。”

薛禅知道,自己刚刚是因为徐行的肉身分了心,才为厉若海创造出了必杀之机。

可她若是没有这种对战机与生俱来的敏感,以及敢于孤注一掷的决断,也绝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他输得心服口服。

在人生的最后,薛禅虽无悔恨,却有遗憾。

只可惜,到最后,也没能将“藏密智慧书”与“大金刚神力”糅合于一处,辜负了蒙师的期待……

此念一出,薛禅再也难以坚持,双目一闭,生机断绝,气息全无。

厉若海的注意力,却根本没有放在薛禅身上。

短暂调息,平复身躯震荡后,她便跃至徐行的肉身旁,蹲下身子,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

当发现这具肉身毫发无损之时,少女才长长地叹出了一口气,安心下来。

一想到自己竟然放任这具无魂肉身,独对里赤媚,厉若海心中便大为惭愧、内疚,更深觉对不起徐行的信任。

就在此时,那座笼罩方圆三十丈的佛光场域中,亦传来了极其清脆的碎裂之音。

厉若海面色一变,扯住徐行的衣领,便向后飞纵而去,她刚一离开,便有一股猛烈而刚强的震劲,自佛光场域中荡开,再无远弗届地传开。

这股力量所过之处,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挡,佛光场域外,整座山坡都像是被一只无形巨手,从下到上地整个翻转过来,土石崩碎成粉、地层翻卷如浪,完全是山崩地裂一般的景象。

而在战场最中心,隐约可见一道金光。

半刻钟之前。

佛光场域彻底形成,方圆三十丈的范围,宛若从大天地中独立了出去,其中景象更与外界截然不同,天上、地下皆是遍布密集而繁复的曼陀罗纹。

场域之中,俨然一座巨大莲台。

莲台八叶,内四外四,佛光涌动,内中更演化出诸天菩萨、金刚明王的虚相,一齐发出发出宏大无比的诵经声,由内到外地散发出一种清净庄严的佛韵。

徐行早在北宋世界就曾了解过,密宗的根本秘法,大致可以分为金刚、胎藏二部。

哈赤知闲方才展露的金刚遍照法身、金刚曼陀罗场域,正是其中之一。

而现在,四密尊者联手显化出来的场域,则是胎藏曼陀罗中,象征自证自觉,能救济无边有情,指引众生开悟的中台八叶院。

四位尊者盘坐四方莲叶,身韵无穷佛光,俨然四尊宝相庄严的佛陀法身,显化世间,要以**力度化徐行,令他成为藏地密宗等待多年的“转轮圣王”。

徐行被四尊法身携诸天菩萨、罗汉、金刚、明王围在正中,只觉精神极度受限。

他不仅无法感受到场域之外的厉若海,甚至就连神念运转,都变得缓慢起来。

徐行能够察觉得到,这正是密宗灌顶、渡化法门的一种深层次应用。

若是自己的神识当真在此处归于寂灭,只怕再醒过来时,便会是另一个人。

不过,就在四密尊者全神贯注,要令他这位“转轮圣王”明悟前尘,诚心皈依之时,徐行也在观察这座佛国坛城的结构。

坦白来说,他们四人联手之下,施展出来的坛城场域,比之里赤媚的凝阴场域,结构实在是要严密太多,且气度宏大。

可以说每一处皆是严丝合缝,所谓禁绝外法、万魔莫侵,也非全是虚话。

以徐行方才的观察,里赤媚虽然将自己与场域凝为整体,但是对待精神意志,这种更高层次的力量,也只能做到“偏转”,而非是“压制”,更难以“湮灭”。

置身于这处界域中,徐行忽然能够理解,此界武道体系的部分本质。

徐行先前跟随厉若海时,就曾发现少女体内流转这种被称为“真气”的力量,虽然存在形式类似于北宋世界的“内力”,本质却颇为不同。

真气乃是凝练天地罡煞之气而生的产物,远比因精神意志而生的内力要来得更为刚强,天地罡煞之气,也远比灵力来得暴烈。

所以,此界武者并不会试图去寻求与灵力共鸣。

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如何在修行真气的过程中,抵御暴烈元气的冲击。

所以,此界武道的入门,被称为“养境”,意即为养炼体魄、打熬筋骨,只有肉身足够强悍后,武者才会试图引动天地元气,将之炼成真气。

而由“养境”入“炼境”后,武者在熔炼罡煞之气为真气的过程中,又会逐渐改易自身体魄,令筋骨血肉和罡煞真气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这也是为何,虽然两界武者的外表看似相同,可若是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内里结构截然不同。

北宋世界的武者还需要自行构筑内力循环,而此界武者的体魄已经如徐行的“真形法体”一般,产生了源于生命本质的变化,真正具备了永固性的超凡器官。

刚强的真气再搭配上同样强横的体魄,以及此界奇特的时空属性,最终也就延伸出来一条奇特的修行道路。

等到真气和体魄都达到进无可进的地步后,武者便会试着引入外界的天地元气,形成所谓的“空境场域”。

在徐行看来,就是用真气、体魄为基础,辅以天地元气为耗材,搭建一座完全属于自己,硕大而精密,足可遮风避雨的建筑。

练成这一座“空境场域”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彻底从无所不在的元气洪流中独立出去,最终撕裂胎膜,抵达世界外层,也即是此界传说中的“破碎虚空”之境。

这建筑中的种种榫卯、机巧,便是空境宗师毕生的武学精髓。

而组成四密尊者这座胎藏曼陀罗场域的材料,徐行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来自北宋世界的密宗最高绝学“大日如来加持神变”,或许可能在品秩上,比不上此界密宗的根本**“智慧书”,以及八思巴的精神奇功“变天击地**”。

但其中所蕴含的真意,无疑是一脉相承。

念及此处,徐行豁然睁开眼,对着盘坐莲台四周,闭目诵念佛经镇压,试图度化自己的四密尊者摇了摇头,有些遗憾地道:

“你们这座借助前人经验而成的场域,虽是结构紧密、规模宏大,终究是太过僵化。

真要打起来,还是失之灵动啊……”

虽然初见这座场域之时,徐行也为它的规模和结构,而感到震撼,可他只是一运起“大日如来加持神变”,就感觉到其中存在的微妙不谐。

因为这其中的结构实在是太精巧也太严密了,甚至已经到了一种超出四人操纵极限的程度。

即便是四密尊者联手,也只能勉强撑起这个架子,根本无法显露出更玄妙的变化,更不能随心所欲地移动。

这甚至与“空境场域”的根本追求,都算是背道而驰,完全沦落为了斗争杀伐的手段。

与其说是这是一种场域,倒不如说是一种类似无量山珍珑大阵,根植于地势的阵法。

只不过他们所依仗的地势,并非是天地灵力,而是自己的“场域”。

四密尊者听到这番话,亦是神色大变,徐行所言,的确是他们这座“佛国坛城”最大的缺陷。

虽然结合四人之力,他们能够借助“胎藏界曼陀罗”之理,凝聚“八叶根本莲台”将场域品秩,提升一阶,甚至拥有空境第二重天才会具备的压制精神念头之能,却也失去了变化之机。

是以,他们的“佛国坛城”虽然在空境第一重天的范畴内,可称所向披靡、绝无抗手,但一旦对上跻身第二重天的老宗师,便会毫无抵抗之力。

只是四人没有想到,这位“尊者”居然在没有勘破胎中之谜,觉醒宿慧的情况下,亦能察觉此点。

好在,身处这座坛城场域中,四人的心境较之寻常时候,亦更为澄澈,些许杂念只是刚一升起,便被他们压制下去,口中诵念声更急。

徐行感到一股混融为一的精神意念,从四人身上散发出来,更听到了仿佛自虚空中响起,发自诸佛菩萨的宏大梵音。

“尊者好见识,可你既已入此曼陀罗中,就算洞悉其中奥秘,又要如何破阵而出?”

四密尊者此言亦不无道理,他们的坛城法界虽然有种种问题,最基本的结构骨架,在第二重天的空境场域中,都算是出色。

徐行此时已然置身阵中,又要如何突破?

徐行微微一笑,反问道:

“谁说我要破阵而出?”

言毕,徐行那孩童容貌的神魂虚影,学着四密尊者的模样,蓦然闭目盘膝。

他将蟠龙棒横放膝前,右手掌上仰,安于左手掌之上,两拇指头相接,结出法印。

四位尊者皆是沉浸佛法数十年的高人,自然认得出,徐行所结印诀,乃是胎藏界曼陀罗中,大日如来本尊所结之大日定印!

放眼整个藏地密宗,除了别出机杼的国师八思巴外,亦只有一位红日法王,掌握了这道根本法印!

法印一成,徐行面目亦变得无比安宁祥和。

天地忽然一片昏暗,四密尊者举目望去,却见原本金碧辉煌、光明遍照的佛国坛城中,竟是泛起一片冷寂漆黑,仿佛末劫降临,破灭一切。

于此同时,一轮清净圆满的光轮,自徐行脑后跃出,辉煌璀璨、绚烂耀眼,夺尽坛城中的一切光明,成为天地间的唯一光源。

就算早已认定徐行身份的四密尊者,此时也是胸怀激荡,震撼难明。

并且,这道光芒并不灼热炽盛,反倒是无比明彻,遍照无碍,纵然与徐行为敌,四密尊者被这佛光一照,亦感到内外澄澈。

这一次,他们终于认定,这就是再正宗不过的大日如来法印。

甚至是比红日法王更精纯、更艰深的大日如来法印!

这道法印甫现世,这方圆三十丈内,已被四密尊者精炼过一遍,构成坛城法界的天地元气,便被徐行夺取半数有余。

在这一刻,他好似才是那尊坐镇中台八叶院正中央的毗卢遮那佛法身,如日在天,为法界中独一无二之尊,执掌整座法界。

一时间,四密尊者甚至感受到法界中传来一股重重叠加的排斥力,传遍法界的天龙禅唱声更是反过来,在他们耳边不断响起。

哈赤知闲这才明白,徐行方才所说的言语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位“尊者”的确不用破阵而出,因为他已经将这整座大阵都已化为己用!

此时此刻,纵然笃定徐行身份的哈赤知闲,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些疑惑。

——纵然眼前之人真是那位转世,可在未能醒觉胎中之谜前,竟也有此能为吗?

亦或者说,他已经醒来,只是出于某种原因,现在并不愿回归法座?

无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哈赤知闲都已下定决心,要将此处的信息传递回去,令红日法王、鹰缘活佛知悉。

此念一起,四密尊者皆有所感,他们对视一眼,也不再试图维持法界的存在,而是要学着里赤媚的做法,将整座场域炸开。

如今徐行对这座法界的掌握,已经超过半数,自然能够察觉四人的举动,他摇了摇头,感慨道:

“说法说不过就罢了,没想到,你们竟然连动手都不敢,真没意思。

算了,既然要炸,还不如我亲自动手。”

说到这里,徐行眼中也显出跃跃欲试的光彩。

他虽然在坛城法界中,短暂感受过“空境场域”的组成结构,但毕竟还不曾亲手击破过。

如今有机会看一看,“场域”崩溃后,是何等的壮观景象,徐行自然不会放过。

言语落定,被徐行所掌的那部分力量,尽数融入他的神魂中,聚成一尊光明无量、遍照无碍的凝实法相。

这尊形似猿猴,却身披袈裟,盘坐莲台,满身庄严佛韵,更内蕴一种战天斗地、澄清寰宇的豪情壮志!

正是由猿魔之相所化的斗战胜佛相!

另一部分元气,则灌注到重新炼制完成的蟠龙棒中。

这件来自北宋世界的神兵,亦首次在此界绽放出自己绝无仅有的光芒,化为一根通天彻地的灿金长棍,落入法相手中。

法相手持长棍,朝四密尊者桀骜一笑,前踏一步。

一步之后,方圆三十丈的大地,尽数向下凹陷,不像是遍布山石的坚实地层,倒像是松软的面团,脚下遍布的繁复花纹亦在无声无息间碎裂。

无穷光明尽数汇于棒身,凝聚到极点,宛如一**日砸落。

硕大坛城立时瓦解,诸佛菩萨的虚相炸裂粉碎,化为一片金灿灿的粉末,随风飞舞飘扬。

四密尊者遭此一击,皆是口吐鲜血,周身窍穴中更炸开一团团血雾,纷纷栽倒在地,目光惊骇震撼,望向徐行凝聚出的法相。

徐行的神魂率先从法相中抽离出来,纵入被厉若海拎着,在风中狂舞的肉身中。

蟠龙棒亦随之而来,落进他的衣袖中,紧接着,徐行睁开眼,张嘴一吸。

聚成法相的精纯元气,立时溃散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洪流,再凝聚成一条细线,从徐行浑身毛孔,进入他的身躯。

那具孩童般的小小身子中,立时散发出无穷光与热,且丝毫不带炽烈之感。

离他最近的厉若海,更是感到有一股淳厚而温润的暖意,从灵魂最深处生出,荡至全身上下,将方才因剧烈爆发真气而造成的创伤抹平。

就连“嫁衣真气”流转全身带来的剧烈疼痛,都在此刻得到了缓解。

早已习惯这股痛觉的厉若海,甚至有几分无所适从,更生出几分朦胧的虚幻感。

顺手治疗了一番厉若海的徐行,并未关注少女心中产生的细微变化,而是将全部心神,都凝聚于这股注入自己体内的淳厚元气中。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徐行便发现,精神意志虽然极其容易被狂暴的天地元气磨灭。

但若是能够找到对应的频率,亦或者说是韵律,便能纳元气为己用。

这便是元气实相的本质。

不过,实相亦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如方才徐行对战里赤媚时,曾经实战过的“混天实相”。

这种实相只以部分精神意志,操纵元气,进可攻、退可守,聚散由心,无拘无束。

这样的武道实相,纵然被对方击破,亦不会有损自身根本,本质上还是一种有形气劲的高阶应用。

纵然被破,亦不会有损自身魂魄。

第二种,就是如徐行现在这般,神魂出窍,离开肉身,亲自坐镇实相之中。

如此做法虽然能令实相越发灵动,且蕴含种种肉身难以企及的变化,却也比第一种方式更为凶险,一旦实相被破,便有性命之危。

并且,如此做法还有一个缺点,想要凝聚出足以承载徐行全部神魂的实相,是一件极其耗费时间的事。

徐行之所以先前面对里赤媚时,不用这种做法,就正因如此。

其实,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应该是在摸清楚天地元气的规律后,先仿照此界武学体系的做法,自行精炼出一身真气,再以真气为血肉,构筑元气实相。

在这个过程中,徐行亦可探寻空境之能。

这样的做法虽然同样耗费时间,却可以一劳永逸,在战斗时也可以运用得更加灵活。

但徐行没想到的是,他还没开始着手凝聚实相,这四个精炼密宗法门的大和尚便自己送上门来,亲手奉上了自己凝练数十年的精纯元气。

其实,若是按里赤媚先前的表现来看,想要吸纳此界宗师的真气,完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只因宗师的真气虽是精纯,却与神意结合得颇为紧密。

有去祛除其中神意的时间,徐行自己都可以精炼出更多真气,因而没有必要。

但四密尊者联手铸成的坛城法界却不一样。

他们四人为了能够心念如一地联手,没有在其中融入任何属于自己的神意,而是完全按照密宗**的框架,严丝合缝地搭建出来一座结构完整、规模宏大的场域。

其实,诸如这种纯粹以功法真意为原型,搭建出来的场域,本就是各大龙头门派镇压山门的重器,若非熟知本门武学的宗师,绝不可驱使。

奈何,四密尊者遇上了徐行这个虽不属此界,却极其熟稔密宗真意的怪胎,数十年心血尽数为他人做嫁衣。

又过了几个呼吸后,缭绕徐行周身的金色光焰,才渐渐消退下去。

只是在他眼底深处,仍是能够看见两点金灿灿、亮澄澄的星火。

并且,在难以得见的皮肉筋骨、五脏六腑中,皆泛起一抹金光。

这光芒中充斥着难以言喻的生机,好似一层薄薄的气膜甲胄,令徐行的身躯成为名副其实的“金枝玉叶”。

只不过,虽然吸纳了这股庞大而精纯的力量,但徐行并没有马上开始重构真形法体。

因为在见识了四密尊者的坛城法界后,他对自己的炼体道路,又多了一重构思。

——若是我在自己的身躯中,以构筑空境场域的方式,重建真形法体,又会如何呢?

徐行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人这样实践过,但他却很有兴趣实践一番。

如今看来,他所欠缺的,也就是一部功法了。

不过,回想起刚才从场域中捕捉到的四密尊者神念,眼前似乎就有一部合用也和眼缘的功法,可供参详。

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从中参悟出几成真意?

徐行正思考间,重伤的四密尊者,已一个接一个的爬了起来。

被他掠夺半数修为,又从根本上破了坛城法界后,这四位宗师如今已是面色晦暗,气血衰败,俨然伤势沉重,时日无多。

可饶是如此,他们看向徐行的目光,仍是极为坚定,坚定中甚至还有一种近似虔诚的恭敬。

徐行掌握了四人毕生心血所凝的坛城法界,自然也捕捉到他们弥散整个法界的精神,由此对这这四个喇嘛的性情和来历,有了一番了解。

这四位尊者本是一心参禅的苦修士,如今出山,说是跟随薛禅王子,其实也只是为了寻找那位注定要统领藏地密宗的转轮圣王,平生连人都不曾杀过。

是以,徐行他们四人的杀意也并不强烈,只是挥挥手,淡然道:

“回去之后,抓紧时间,将一身所学传下去吧。”

为首的哈赤知闲看了看沦为死尸的薛禅王子、里赤媚,长叹一声,诚心实意地告诫道:

“薛禅王子乃‘魔宗’弟子,里赤媚亦是魔师宫供奉,尊者惹上了他们,日后行事,要多加小心了。”

太阴密尊者宁尔芝兰双手合十,恭敬道:

“尊者演示大日如来法身之理,令我等获益不浅,请受我等谢礼。”

少阴密尊者蓉白正雅道:

“我等死后,红日师兄定然会再履中原,寻尊者论法证道,尊者小心了。”

苦别行也叹道:

“我等今日之败,心服口服。”

四人先后说完,齐齐双手合十,朝徐行躬身一礼,才向山谷外而去。

厉若海抹了把嘴角血迹,看着那四人的背影,不禁问道:

“你就这么放他们走了?”

徐行骤然回到这具小孩身躯中,还有些不太适应,扭了扭脖子,又甩了甩手臂,才道:

“他们已经身受重伤、时日无多,并且这四人的武功,都很有些意思,若是真个失传,未免可惜了。

不如让他们回去,至少把功夫传下去,留个念想。

更何况,我对那位八思巴之后的藏地武学第一人,也很感兴趣。”

厉若海听到这个,一下就明白了,点点头,了然道:

“放长线,钓大鱼。”

说着,少女脸上竟然浮现出些许怀念神色,很显然,她以前四处挑战之时,也没少这么干。

徐行想起厉若海方才说,自己惹上魔师宫,不愿给旁人添麻烦的言语,有些狭促地笑了笑,问道:

“厉姑娘,你惹魔师宫,我又被这群喇嘛盯上,现在咱们也算是同舟共济吧?”

徐行这话本是说笑,可他没想到,厉若海居然真的摩挲着白嫩光滑的下巴,认认真真地沉思了会儿,才点点头,严肃道:

“的确如此。”

徐行见她如此认真,愣了愣,才举起短短的手臂,张开一只圆乎乎的小手掌,笑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那就祝咱们这条小舟,一帆风顺。”

厉若海没有居高临下地牵住他,反倒先是蹲下身子,视线与徐行齐平。

然后,她再伸出光洁白皙的玉臂,纤细五指张开,握住那只稚嫩却格外有力的小手,认真而坚定地道:

“同舟共济,一帆风顺。”

一大一小两只手掌紧紧相握。

徐行看着这姑娘的执拗模样,不由得想起来那些相隔不知道多远的友人们,目光中就又多了几分感慨。

厉若海和徐行做完约定后,便又站起身,恢复了一惯的英姿飒爽,她环顾四周,总结道:

“死了这么多好手,即便是魔师宫,也该消停一段时间了,想来在庞斑出关之前,塞外魔门该没工夫来寻我们。”

说到这里,厉若海的语气中有些遗憾。

这几日的生死追逐,虽然极度凶险,却也让她的枪法有了十足长进。

如今骤然轻松下来,厉若海反倒是有些怀念起那种逼命的紧张来,徐行却提醒道:

“武学之道,一张一弛,想要在生死厮杀中爆发出最浓烈的生命光彩,平日里就得沉淀下来,多做积累。”

厉若海性子虽是骄傲自信,或者可以说是自负,却绝对分得清事理,点了点头,认同道:

“有理。”

她又道:

“我的燎原枪法初创而成,其中还有一套刺穴打穴的针法未及完善,正想要前往东岛,见识一番传说中的‘无相神针’,用以丰富武学底蕴。

小弟,你接下来又有什么打算?”

自从并肩作战一次,又定下同舟共济的约定后,厉若海也懒得装模作样喊什么阁下,还回了自己最顺口的称呼。

徐行想了想,也点点头:

“我这一身功体,想破后而立,也需要大量武学秘籍为资粮,东岛是个不错的去处。

不过在去东岛之前,眼前这座宝山,也不该错过。”

“宝山?”

厉若海本能地低下头,看向里赤媚和薛禅,看了会儿后,她才不无遗憾地叹息道:

“这两人出身都颇为不凡,只怕不会把秘籍随身携带,可惜了。”

徐行一看厉若海这模样,就知道这姑娘和自己一样,是走遍江湖的老手了,没少做杀人摸尸的勾当。

他笑着摇摇头,指向山谷尽头:

“我说的宝山,在里面。这些喇嘛之所以没有配合里赤媚来杀你,正是在寻找此物。

这里面,乃是金刚一脉第三代传人,渊头陀所遗之物,蕴有‘大金刚神力’的传承,正好可以让我用来参考一番。”

“大金刚神力?”

厉若海想起薛禅刚刚的沉雄拳劲,这才意识到,此人所用之功法,竟然是享誉天下的“大金刚神力”。

她抬起头,看了看山林尽头那壁立如削,光滑平整的山谷,极其罕见地心潮澎湃,心驰神往道:

“原来,这里便是渊头陀和蒙赤行最终决战之地,自他身死之后,大金刚神力已久未现于人间,不曾想,竟然隐于此处。

想来,这座山谷也是因他们交手而成,如斯神威,当真令人向往。”

厉若海虽然说着向往的话,脸上却没有丝毫崇敬、憧憬之色。

徐行注意到,她的神情很认真很认真,目光坚定而锐利,有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拗。

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比起向往,这姑娘显然是更想挑战这两尊武道高峰,甚至是彻底超越他们。

徐行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带头向前走去,只是心中由衷浮现出一个想法。

——和她同行,一定很有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