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临安不夜侯 > 第767章 不堪一击

临安不夜侯 第767章 不堪一击

作者:月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凉山州阿勒城有六万人口,兵马则有四千余。

大理国的总人口约有三百万,总兵力约有十万。

所以,阿勒城的有四千兵,在地方上已经算是相当有规模的一个大部落了。

阿勒城的首领是一位部长,也就是县尹。

但是实际上,他们这儿的官,大多数都是军政一把抓的,因为他们就是本地的部落长。

刀部长此次出征,只留了一千部落兵守城,带了足足三千人马,气势恢宏。

他之所以如此冒进,原因很简单:他并不觉得大宋劳师远征,还能有什么战斗力。

听说宋军在叙州杀得马湖蛮溃不成“部”,但是同样的消息落在不同的人耳朵里,是会有不同解读的。

有人因此畏惧了宋军,但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刀部长就是不屑一顾的人之一。

乌蒙七蛮与叙州三蛮的力量是半斤八两的,而乌蒙七蛮被凉山土兵打的狼狈不堪。

凉山土兵只不过是驻扎在凉山州边陲地区的几路土兵。

刀部长自认他的精兵良将,战斗力是优于凉山土兵的。

因此推算下来,刀部长大于凉山土兵,凉山土兵大于乌蒙七蛮,乌蒙七蛮等于叙州三蛮。

这样的话,打败了叙州三蛮的宋军,难道就能比他的兵马更厉害吗?

何况,他刀擒虎也是读过兵法的,他可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啊!

因此,刀部长迫不及待地就领兵来了。

他怕被别人抢了先,他要“头啖汤!”

刀擒虎的兵也很兴奋。

因为大理国的士兵出战时是需要自备粮草的,但是他们可以随意抢劫。

抢掠所得要上缴三成,其余皆归个人所有。

所以,这三千部落兵也是兴冲冲而来,他们想要满载而归。

杨沅终于找到了一只可以用来儆猴的鸡,他心里也很高兴。

而且他也想亲自检验一下火器的战斗效果,所以他也兴冲冲地上了前线。

双方在一处开阔带遭遇了。

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

杨沅没把火炮拖来,主要是因为……杀鸡焉用牛刀?

当刀部长遇到了杨抚帅,双方都大为期待这一战。

几乎没怎么排列阵形,刀部长的部落兵就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

而杨沅这边,训练有素的火铳兵已经按照鼓点站位整齐,一排、两排、三排……

一排装铳,一排进铳,一排放铳。

第一排射毕,退至第三排装铳,第二排进至第一排放铳,周而复始轮流齐射。

凭着这种办法,在速度上,它才勉强跟得上弓弩的射击速度。

但是,从训练角度来说,火铳兵的培养可比弓弩手的培养要快太多了。

有了火铳,又有庞大的人口,杨沅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火铳兵。

可是一个合格的弓箭手,他的训练成才最快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杨沅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火铳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火铳兵来,却无法以同样的速度制造一批批弓箭手出来。

而且杨沅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火器才是未来。

他现在主动推动火器的运用,才能促进火器更快更好的发展。

哪怕它一时间还达不到近代火枪兵的威力,只要能达到明朝神机营的效果,在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战争环境里,就足以应付了。

“砰砰砰……”

炒豆般的枪声不绝于耳,手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战场上浓烟滚滚。

好在今天还有风,硝烟消散的快。

杨沅策马高坡,俯瞰着战场,一边观察战斗,一边暗暗分析着。

如果是在广阔平原的战场上,遭遇了大队骑兵,再配备上足够数量的远近程火炮的话,应该也能抵消骑兵集团冲锋的威力。

宋军火器兵原本就对训练步骤滚瓜烂熟了,一共也就那么几步,装铳,换排,射击。

真正能影响他们,让他们手忙脚乱甚至乱了队列的,是心理素质。

但他们在叙州已经打过仗了,而且当时面对的并不是迅疾如风的轻骑兵集团冲锋,他们得到了磨砺意志的最好机会。

从此,他们就成了老兵,一代代新兵将在他们的传承带领下,迅速适应这种战斗模式。

如今经过战争洗礼,他们的心理素质已经大为提高,根本不理会对面的叫喊与疯狂。

他们清楚,只管做好自己的事,越是冷静,发挥出来的杀伤力才越大。

何况,在他们背后还有六百多名骑兵,正提着马刀跃跃欲试。

排枪激射,光着大脚板、穿着布衣冲锋的阿勒城部落兵顿时遭受了重挫。

尤其是那不绝于耳的射击声,尤其是他们的肉眼看不见子弹,却能被子弹贯穿肉体、射翻在地。

根本接触不到敌人的沮丧尤其强烈。

刀部长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

铜锣在后阵急促敲响了,他要收拾残兵,改变战术。

但是,在吓破了胆的部落兵仓惶后撤的时候,大宋的火铳兵迅速集结,竖排站立,让开了一条条的跑道。

后队密集的骑兵便一催胯下马,一举手中刀,嗷嗷叫着冲了出去。

骑兵冲阵,以排山倒海之势,撞进了正在仓惶后退的阿勒部落兵阵营中。

骑兵一往无前地冲过去了,撞开眼前的一切,踢开眼前的一切,砍断眼前的一切。

骑兵所过之处,残肢断壁,血污遍地。

后面,火铳手长长的火铳上面,已经装好了锋利的刺刀。火铳变成了长枪,端着枪的火铳兵在鼓点声中,“嚓嚓嚓”地整齐步伐中向前走来。

那些侥幸未死的,躺在地上惨叫凄嚎的,在他们梳篦一般地趟过之后,再无活口。

……

刀擒虎伏在马上,领着几十个残兵落荒而逃。

他已经顾不及那些退下来的残兵败将了,他现在只想逃,逃回他的阿勒城。

虽然那城不及中原的大城,没有护城河,没有高大而宽厚的城墙,但好歹也是一处倚仗。

他相信,逃回去他就安全了。

再不济,他还可以向其他部落首领求助。

他只心疼,不知道他带来的三千兵还能有多少活着回去。

此战之后,在凉山州地区,他再也无法保持现在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了吧?

也许最少得需要十年他才能恢复元气、恢复兵力。

三千青壮的消耗,就让刀部长不得不考虑青黄不接的局面了。

也许,我可以放开规矩,允许平民纳妾或者双妻?

刀擒虎也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胡思乱想这些东西。

或许是因为他的潜意识里,不敢去面对眼下的惨烈损失。

三千精锐一战尽殒,这么惨烈的仗,他根本没打过。

如果大理国也像灵壁大战一场,双方战损达到十万之巨,那大理就得举国缟素,彻底崩溃了。

这就是大国的底蕴,小国无法禁受如此巨大的损耗。

阿勒城到了。

刀擒虎心中一暖,热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他那几十个光着大脚板,跑得气喘吁吁的部落兵率先放慢了脚步。

他们止不住的悲伤,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啊?

明明从这座城离开的时候,他们兵强马壮,绵延数里,阖城百姓相送,期待他们凯旋。

可是……

等等!

那是什么玩意儿?

一名部落兵擦了擦眼泪,看到了城头飘扬的旗帜。

那是……大宋的旗帜?

城上有两杆大旗,一个“宋”,一个“杨”。

大理国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汉字和僰文,但实际上,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流行使用的一直就是汉字。

跟在刀擒虎身边的这些亲兵,家族在部落里也是比较有身份的,所以多少识些字。

此时,杨沅麾下正将尉迟守礼正大马金刀地坐在刀擒虎的部长府里,拿着竹筒喝酒。

看着士兵们推搡到面前的刀擒虎的妻妾儿女,尉迟守礼大声吩咐起来。

“遵抚帅令,城中所有高过车轮的男子,全部送去挖矿,不从者,死!”

“城中十五岁以上女子,依战功大小,由将士们择选为妻。”

尉迟守礼又看了看面前那几个容颜俊俏的女子,咧嘴笑道:

“似这般姿容妩媚者,先送去给抚帅掌掌眼。抚帅若不要,再依官职,依次而降,由诸位将官挑选!”

……

据说,刀擒虎刀部长领大军三千,讨伐宋师,只一柱香的功夫,三千大军,灰飞烟灭。

据说,阿勒城中高过车轮的男丁,全部贬作战奴,拖到会川绿水湖畔给杨抚帅修建别业去了。

会川这个地名,倒是唐朝时就有了,唐高宗前此地叫会无,唐高宗为其命名为会川。

取“川原并会,诸酋听会之所”之意。

据说,刀擒虎被阉割了,成了宫奴。

他的妻妾,现在都是杨抚帅的侍妾,他每天就在寝室里侍奉……

据说有很多版本,凉山州各部落首脑是一听一个不吱声儿。

据说杨抚帅还说了,凉山州要从此归属大宋,凉山诸部从此为大宋臣民,只要臣服归降,接受大宋官职,则一切如旧。

若不然……

大理国凉山演览(都督)袁顺为的幕客师爷已经开始翻阅古籍,引经据典地考据起来。

凉山州,西汉元鼎六年正式建越嶲郡,置十五县,隶属益州(成都)。

隋代越嶲郡仍属益州总管府,唐代改称嶲州,归属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管辖。

唐至德元年,吐蕃、南绍联兵攻陷越嶲郡,四十一年后,复被大唐收复。

又过了六十八年,再被南诏攻陷,后由大理国继承,直至今日,再被大兴国继承……

幕客师爷大喜,立即抓着古籍去见袁都督。

“大演览(大都督),属下都查明白了,一千三百年前,我凉山州就属于中原王朝,我们归属大兴国才不过一月有余,我们……我们其实是大宋臣民啊!”

幕客师爷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袁大演览震惊地道:“是……是吗?老夫昏聩啊,居然认贼为君,我是大宋之臣,我要去见杨抚帅,我要重归大宋!”

凉山州其他诸部怎么想,袁顺为可管不着了。

他可是住在城里的,想往深山里避都没地方去。

爹死妈嫁人,各人顾各人吧!

他没功夫去联络其他部落,虽说若能联络诸部一起去降,他的功劳会更大。

但他就怕降的迟了,会落得刀擒虎一般下场。

不过此时,刀妃妃已经选定了几个与她的家族有亲戚关系,彼此间常有走动的部落,主动前去招揽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