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临安不夜侯 > 第715章 各自误

临安不夜侯 第715章 各自误

作者:月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沅换了一身玉色轻衫,打扮极是闲适,举步来到前宅书房。

房中有茶水侍奉,书房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是杨连高,一个是刀妃妃。

杨沅一进来,大壮便赶紧介绍道:“杨公子,刀姑娘,我家老爷来了。”

杨沅看到一身白夷装束,身材火辣的、容颜明艳的刀妃妃时,不由得剑眉一挑。

这样的服装,他在后世并不陌生,毕竟声讯那么发达。

反倒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还是第一次看见。

杨连高方才登门时就从门子那儿听说了,这位杨家的叔老太爷,现在已经接掌了太尉杨政的权力。

也就是说,利州中路和潼川路,现在全在此人的掌握之中。

这一下杨连高更加敬畏了,也更坚定了他的巴结之意。

一听杨沅到了,他忙放下茶盏,腾地一个起身,兜头就是一揖:“大理杨连高,拜见杨抚帅。”

刀妃妃随之站起,讶然看了杨沅一眼,这人就是杨沅么?

他好年轻呀。

至于说杨沅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做上这么高的官职,她倒是并不意外。

在大理国做官的第一条件就是看家世,年纪、资历什么的都要往后排。

所以在她心中并不觉得杨沅这么年轻,就能成为一方封疆大吏有什么稀奇。

她也跟着表兄向杨沅行了一礼,脆生生地道:“大理刀妃妃,拜见抚帅。”

“两位免礼,不要客气了。”

杨沅收回目光,笑吟吟地说了一句。

杨连高心道:“这位杨抚帅,声音很年轻啊。”

头一抬起,笑容便僵在了杨连高的脸上:“你……阁下……,就是杨抚帅?”

刘大壮不乐意了,翻个白眼儿道:“怎么说话呢,在这里,谁还敢冒充我家老爷不成。”

“啊,不是,只是抚帅如此年轻,着实……着实令杨某钦佩。”

杨连高急忙收敛惊容,心中啧啧称奇。

在大宋这样一个体制成熟的老牌帝国里,这么年轻便能大权在握,成为封疆大吏,谈何容易。

可这位杨抚帅……

此人在大宋,必然有十分的背景、八分的人脉,至少七分的真本事!

杨连高暗忖着,只是转念想到自己原本打算拜他做义父,又不禁暗暗失望。

两人看来年纪相仿,细叙年庚的话,还说不定谁岁数更大呢,这个义父当然是拜不成了。

不能拜做义父的话,想要拉拢这位大宋重臣关照自己,却不知要以什么为契机才合适了。

杨沅在上首坐了,大壮给他上了杯茶,便在身后站定。

杨沅笑问道:“杨公子,说起来你我都姓杨。只是不知道杨公子在大理,主要做些什么营生啊?”

杨连高知道这是杨沅要盘他的底了。

说起来,中原王朝的确一向不太在意偏居西南一角的大理。

所以他在大理,见人时只须说一句“大理杨氏”,足矣。

可在宋人这里,他只说这么一句,人家根本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说起来,大宋对大理的态度,还真是有点奇怪。

想当初宋太祖赵匡胤灭了后蜀时,大将军王全斌就建议一鼓作气拿下云南。

但是,老赵没兴趣。

那时江南的吴越、南唐都还没有征服,北方的契丹也在虎视眈眈。

对于刚刚成立的大宋来说,不想深陷于云南的深山老林,倒是可以理解。

但是,大理国对大宋却特别有好感。

那时大宋还没有一统中原,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遣使臣服,请求大宋册封了。

可是,大理国前前后后请封了十多回,都被大宋以各种理由给拒绝了。

直到段和誉称帝期间,再次遣使向大宋请封,当时大宋的皇帝是徽宗,宋徽宗答应了。

大理国喜出望外,接到大宋册封他为大理国王的诏书,段和誉兴奋的手舞之、足蹈之,舞姿飘逸,如凌波微步。

结果大理刚成为大宋的藩属国没多久,大宋就被金人打成了金国的藩属国。

大理和金人隔的远着呢,所以大理倒不在乎金国,依旧向大宋朝贡。

可高宗赵构也是个实在人,礼物他收了,使节赶回去了。

什么藩臣关系,咱还是算了吧。

要做生意没问题,你要向我称臣,那就敬谢不敏了。

至于说大宋为何对大理持有如此奇葩的态度,

有可能是大宋一直想直接占领大理,而不是在那儿封一个藩臣。

但是从建国伊始,大宋就一直腾不出手来,所以只好拖着。

如果认了这个小弟,人家又很恭顺,那么当大宋有这个实力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出手。

也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大理的世家大族多如牛毛,大理皇帝的实权实在有限。

如果大宋认了这个小弟,很可能有事没事的就得派兵去给他揩屁股,大宋认清了这一点,懒得惹个麻烦包回来。

事实上,这也正是大理国热情洋溢地想认大哥的最主要原因。

段氏底气不足,所以急切想要获得中原王朝的认可,这样便能多几分弹压其他大姓的力量。

但是不管大宋是出于什么考虑,由于大宋皇朝对大理政局的漠不关心,所以尽管两国一直有着贸易往来。但是对于大理的时局政治,大宋官场上确实没什么人关注。

杨连高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大宋国封疆大吏,实权比他们大理国皇帝还要大。

要想得到他的器重,必须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价值。

于是,杨连高立即打起精神,从杨家在大理国所拥有庞大潜势力开始,娓娓介绍起了大理杨氏的情况。

……

梵清拖着大扫把,走进一处院落。

她正在东张西望,以确定这里是否是太尉府的正宅,远处便有一个人走来。

梵清急忙拿起扫把,低着头,一下一下地扫起了地上的落叶。

“老爷,您回来了。”

一个家仆迎面看见杨福,连忙止步行礼。

“嗯!”

杨福点了点头,走进了院子。

小家丁抬眼望去,胖乎乎的身子,两撇鼠须,五十出头。

倒是比小家丁想象的脑满肠满、大腹便便、形容奸诈狠毒的模样,还要耐看一些。他姓杨,被仆人尊称为老爷,还有这形象、岁数……

没错了,就是他。

小家丁的俏眼微微地眯了起来。

杨福是出去亲自找雕刻名匠,为自己父亲刻碑的。

整篇碑文,由陈涿光执笔,由他本人抄录而成。

杨福因为要外出办事,这才去掉了披麻带孝的装扮。

向那南郑有名的石匠交代清楚了碑的质料、尺寸,确定了碑文字体等一系列事情之后,他刚回来。

只这一番折腾,就让杨福周身疲乏,口干舌燥了。

他正急着回去赶紧喝几口热茶解渴,忽地后颈一紧,眼前一黑,整个人便失去了意识。

等他再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间杂物房里。

一个青衣小帽、眉眼俊俏的小家丁,凶巴巴地瞪着他,道:“姓杨的,你大难临头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杨福大惊失色:“你……你是谁?”

小家丁冷笑一声,道:“你做过的对不起人的事很多吗?我俗……我姓吴,你现在,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姓吴?

杨福脸色顿时大变。

父亲生前说过,为了他杨氏一族能留有一线未来,他决定把兵权交给他当初主动独立出来的吴家。

难道吴家认为父亲失言了,要报复我杨家?

可我爹都为此丧命了啊!

如今我叔父当家,他年纪轻轻,前程似锦,当然没有必要再去投靠你们吴家。

吴家怎么可以这么不讲理?

这样一想,杨福顿时悲愤莫名:“这不公平,发生这种事,我杨家也是情非得已,你们吴家不能不依不饶。”

“不能不依不饶?因为你姓杨的昏匮贪婪,多少人为此丧了性命,你还说情非得已?”

“多少人丧失性命又如何?那是他们该死!朝廷对此已经有了定论,难道你们吴家想要造反吗?”

“你不用拿朝廷来压我。”

小家丁冷冷地道:“杨沅,我要把你带上峨眉山,叫你剃度出家,青灯古佛,诵经赎罪。”

“杨沅?你们……要抓我叔儿?你们……你们这是真的要造反呐!”

小家丁呆住了,惊讶地问道:“你……你不是杨沅狗官?”

……

杨狗官很耐心地听杨连高把大理杨氏的情况介绍了一番。

捎带着,对于大理国如今的政局形势,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杨连高的话语中也许会有对于大理杨氏的吹嘘,但基本情况还是符合的。

杨沅听着,心中便渐渐有了清晰的判断。

二人初次见面,杨连高自然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

但是,为了能拉拢这位西南重臣,杨连高也是下了大本钱。

他不但送上一份十分丰厚的礼单,而且还向杨沅暗示,大理的马匹、药材、高档的刀剑和象皮的甲胄等,他都可以用绝大的优惠与杨沅进行交易。

不仅如此,本来宋人与大理进行交易的主要通用货币就是金银。

但,杨连高还暗示,如果杨沅有需要,他可以尽可能的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进行,把金银也做为和杨沅交易的一种货物。

这已经不是在做生意了,简直是在给杨沅送钱。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他想要什么?

杨沅不置可否地听着,轻轻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抿着茶,心中急急思索。

杨连高和杨沅所说的内容,对于刀妃妃来说,未免就太枯燥了。

二人聊的非常投机,刀妃妃也只能乖巧地坐在椅上等着。

只是,一个活泼的妙龄少女,又哪里坐得住。

时而,她一双绣着“二凤夺宝”图案的缎面彩丝绣鞋,便在椅腿间轻轻晃荡几下。

时而,她修长白皙的手指,便顺着自己袅娜腰间的银腰带,划到银腰链上去,把那银腰链在手指上缠绕几匝,再放开。

如此周而复始,如同一个在家访老师面前还在调皮的孩子。

杨沅思索着,目光便垂下来,正看见她的小动作,不禁莞尔一笑。

“大理杨氏,是大理国三大姓之一。大理高级官员,二百四十多人,杨姓独占两成。”

“杨家族人,有很多是大理国高僧,威望隆重。”

“这等家世,他于我还有何求啊?难道……”

杨沅的心头怦然一跳,他似乎……明白了。

杨沅沉思时,杨连高也端起茶盏假意喝着,眼角余光悄悄盯着杨沅的神色。

他不确定,是不是这一次拜访,就能和杨沅达成默契。

但是,以这个年代的交通条件,两地相隔数千里地,相见一面实在太过困难。

一年能见一面就差不多了,如果见两面,就得耗费近半年的时间,他还干不干别的了?

所以,他是真心希望这位杨抚帅,哪怕是能够给他一个相对清晰点的态度。

这时,他忽然发现杨沅在盯着表妹筒裙包裹的腰、臀、腿的优美曲线。

那目光一路滑到了表妹的绣鞋上,目中露出了欣赏的笑意。

虽然那笑容只是一闪即敛,但是并没有逃过杨连高的眼睛。

“难不成……杨抚帅看上我表妹了?”

杨连高也是怦然心动。

……

俊俏小家丁从柴房里走了出来,扛着一支大扫把。

那个人叫杨福,居然不是杨沅。

他说杨沅是他叔父,但是只有二十多岁。

对此,梵清倒不觉得稀奇。

她在俗世红尘亦或峨眉山上,辈份就是极高的人。

不过,那杨福倒也带种,她问杨沅住处,居然愣是不说。

于是,他被梵清又一掌劈晕了。

你不说,贫尼也找得到。

梵清糗糗地吸了下鼻子,扛着大扫把,继续踏上了“寻杨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