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 第五百三十七章:亡族和亡国的区别

“上将军妙计!”司马尚闻言也是面露喜色,但紧接着还是有些忧虑,“只是哪怕秦军只有五万,据守在如此坚固的大营中,怕也是块难啃的骨头。”

李牧摆了摆手,分析道:“攻打秦军大营的十万大军战死一万四千余人,伤了两万人,除去重伤员,十万大军还有约莫七万可战之兵,再将后方大营里的五万重甲军团也派出来,如此便是近十二万人。”

“这十二万人分成四支兵马,每支三万人,轮番攻打秦军大营,昼夜不间断,秦军战力虽强,但血肉之躯若是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又能有几分战力?”

“原来如此,如此一来秦军兵败是早晚的事情!”

看着李牧和司马尚二人滔滔不绝地讨论着攻打王翦、王贲父子的大营,却完全没有提到郸邯城和赵王偃以及赵国群臣、宗室,赵葱开口道:“那五万人若是攻打郸邯城该如何?王上、百官和宗室的安危谁也保证不了,赢了又有何用?”

李牧目光迥然,也不躲避赵葱的视线,反而有些诧异地看着赵葱,似乎是对赵葱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而感到奇怪。

“赵葱将军,不要让你的思维被敌人带着走,为将者应该想办法让敌人跟着自己的思维走。”

“王翦想要仿效昔日孙膑围魏救赵之计,然而五万人孤军深入不得补给,即便抵达郸邯城下又能如何?”

“若是王翦、王贲俱死,秦军必然军心大乱,届时魏国、楚国见秦军大乱,有利可图,自然也不会再袖手旁观。”

赵葱看着李牧,也不说话。

从军事角度而言,他无言辩驳。

因为李牧说的是对的,如果能成功攻杀王翦、王贲,那么局势确有可能逆转,但赵军能如此顺利攻杀王翦、王贲父子么?

而且无论如何,将自家的大王暴露在秦军的兵锋中,哪怕这样的兵锋并不足为虑,但为臣者岂能如此?

赵王偃又会如何想?

历史上的李牧也是如此,先后拿赵国门户番吾、重镇肥城作赌,使得秦军兵锋一度直指郸邯。

诚然,最终的战果是秦军被李牧屡屡重创,但有多少君王又能容忍有人刻意将他屡屡暴露在秦军的兵锋之下呢?

赵葱傲慢,又敌视代人,但他终归是赵国的宗室大将,心中是在意这个国家的,更在意作为赵氏宗族族长的赵王偃。

说到底,赵国可以亡,但赵氏不能亡。

赵氏在,赵国就不算真正亡了,但赵氏亡了,就什么都完了。

李牧说的轻巧,五万秦军孤军深入对郸邯城无可奈何,但谁知道秦军会不会真的有攻下郸邯城的手段?

罗网暗探遍布天下诸侯,若是有人里应外合打开城门该如何是好?

而且如今赵王偃的身体……已经经不起任何惊吓了。

若是战时赵王偃薨逝,那将是对赵军军心的重大打击,接连遭遇天灾使得赵国粮秣储备不足,赵王又壮年而逝,保不齐就会有天要亡赵的流言四起。

赵葱摸着胸口揣着的一块虎符和一卷绢帛,是足以号令赵国所有兵马的虎符和一份罢黜李牧兵权的诏书。

而能给予赵葱这两样东西的,也只有那位病重垂危的赵王偃了。

是的,他从未真正信任过代人,即便是面临亡国之危。

因此赵王偃给了赵葱虎符、诏书,关键时刻他可以凭借这两样东西制衡那个拥有十五万代地边军支持的李牧。

但如今,失去了代地边军的支持,这两样东西便足以夺下李牧的所有兵权并将将之罢黜甚至处死。

“上将军,末将会带五万赵国重甲兵团自行离去,请上将军珍重。”

夹在了中间的赵葱,终归没有将虎符和诏书拿出来,而是只露出了虎符的一角。

这一刻,即便李牧再缺乏政治智商和经验,也明白了赵葱的意思。

原本这种情况下,赵葱应该去夺下李牧兵权,但赵葱没有如此做,他选择了折中的办法——率麾下本部人马回防郸邯。

李牧和他的分歧在于,李牧也许更爱赵国,而非更爱赵王。

赵葱不同,他更爱赵王,而非更爱赵国。

但赵葱能理解李牧,而赵国的确也需要李牧这样的人,所以他不愿和李牧起冲突。

李牧看着离去的赵军身影,五万赵国重甲兵团离开了原本的战场,又一次。

作为李牧的副将,司马尚看着李牧那张日渐沧桑的面容,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他和李牧不同,李牧是缺少政治敏感性,但他只是因为看见了击败秦军的希望而下意识忽视了这一点。

但这也没办法,这是李牧成长环境的不同。

李牧虽不是代人,但从小便是在代地长大。

赵人民风彪悍,那是平均民风,最彪悍的实际上还是与草原接壤的代人,那是民风不彪悍就会死的地方,所以治理起来也更加的困难。

在李牧入主雁门郡以前,代地是分裂的,雁门郡、云中郡和代郡都是各地郡守自治,所以当年赵武灵王当年分立两个儿子为代王和赵王的目的,也只是整合代地的力量用于争霸中原,不至于如此忌惮代地。

但随着廉颇这位出身代地的大将的出现,代地三郡开始逐渐展开合作,有了合并的趋势,才真正开始受到了来自赵国朝堂的忌惮。

直至李牧入主代地,凭借雁门郡屡次击退胡人甚至展开反攻的傲人战绩,通过展示自身武力,征服了云中郡和代郡的民心,这才有了能训练出近二十万能反攻草原诸胡的代地边军。

而李牧治理代地三郡的手段,也因为代地民风彪悍崇尚武力的缘故,更偏向了军事手段,就像是以治军的手段治民,没有了需要讲究人情世故的必要,高效但也忽视了许多百姓更多的想法。

代地百姓因为特殊的风气以及时刻面临草原诸胡侵扰的缘故,能够接受并很好地执行李牧的堪称治军的治理手段,却不意味着其他人都能接受,最起码赵王、群臣和赵国的百姓是不能接受的。

说真的,看着李牧和赵葱对峙的时候,他真的起了一丝劝李牧归隐的念头。

他有一种预感,若是李牧继续这样下去,就算这一次击退了秦军,李牧恐怕也难以善终啊……

(2108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