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游戏 > 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 第五百一十一章:动荡不安的赵国,郸邯贵族出逃

PS:有新读者不知道,我再解释一次吧。

之所以不少handan,而是郸邯,是因为handan这个地名发出来会变成星号,类似于藏西和疆新。

我觉得,倒过来起码比拼音或者谐音字看上去舒服点,就倒过来写了。

——

秦国出兵四十万伐赵的消息在赵国各座城邑中的罗网杀手的刻意传播下传遍了赵国全境,赵国上下人心动荡,不少郸邯的大族已然变卖家产,带着资产前往他国避难。

能在郸邯这座赵国都城定居下来的贵族、豪强都是赵国的顶级贵胄,原本他们这些赵国贵族、豪强们是不需要逃走的,毕竟就算赵国亡了,他们也依旧能够潇洒。

嬴政若是不想失了“民心”,自然要笼络他们这些旧贵族、旧豪强,无非是换了个君王,再多接纳几个外来的秦国贵族、豪强进来分肉吃罢了,多大的事儿。

但这一次不同了,秦赵有世仇。

如今的秦王嬴政,昔日在赵国为质时被欺辱多年,这一次出兵本就有报仇的意思在里面,欺辱过这位秦王的八成难以幸免了。

而这些郸邯的贵族、豪强,除了近些年刚定居郸邯的,否则有几个是干净的?

秦赵有世仇,辱骂秦国、欺负秦人就是赵国的政治正确,他们这些郸邯的贵族、豪强有不少族中子弟当年都跟在赵佾和赵偃兄弟俩身边欺负过嬴政和赵姬,甚至拿这件事吹嘘,不少人当年都对赵姬生出过不少心思。

可如今嬴政做了王,嬴政誓要灭赵,而两国这些年的国力差距他们都看在眼里,没法子,他们这些贵族、豪强只能举家搬迁。

资产少一些的,就近前往魏国避难,再穷困些的去了燕国。

资产多些的人选择了南下楚国,毕竟秦楚如今交好,而且楚国虽然不如秦国,但也有数十万雄兵,也颇为安全。

不过也有许多人选择了前往齐国。

楚国对于外来人一向不是很友好,贵族林立,若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就连荀夫子那样的儒家宗师也要被赶出楚国,何况他们呢?

所以若没有楚地贵族的亲朋好友,外来户在楚地根本没有多少外来户的生存空间。

而齐国就不同了,齐国自君王后执政之时开始就鼓励百姓移民到齐国,并且会赐予田地。

并且齐国的税收也不重,律法也比较宽松。

当然,普通百姓由于宽松的律法难免可能遭受欺压,但他们这些颇有资产的贵族、豪强若是前往齐国,则是同样可以享受这些权力,这不比去楚国受那鸟气强多了?

明眼人都瞧得出秦国的打算,秦楚虽然去年曾一同攻魏,两国交好,甚至秦王还取了楚考烈王的孙女为妃,但早晚免不了一战。

齐国可就不同了,国泰民安,与秦国交好,齐王建甚至亲赴秦国参加秦王政在位十年的庆典,也娶了齐王建的女儿为妃。

侄女帮衬娘家和女儿帮衬娘家,能是一回事?

何况这位侄女比如今的小楚王可大多了,而且也只有血缘关系,其父芈启在秦楚恢复邦交前都未曾踏入过楚地,其女对楚国又能有多少感情?

而那位齐妃可是齐王建从小捧在手心里爱护的嫡女,两者相比可是差远了。

郸邯的这批顶级贵族、豪强一跑,赵地的其他地方贵族、豪强们以为那些顶级大族们收到了什么消息,比如秦军打算大举屠城什么的,也跟着跑了。

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让百姓们更加惶恐了,大族的老爷们都跑了,他们该怎么办?

他们可不是那些大族的老爷们,故土难离不仅仅是因为乡土情怀,还有无法搬走的田宅。

而且他们可没有那个钱在别的地方再买田宅,甚至就连逃难路上的吃食都未必足够。

赵王宫中

群臣面色凝重,不少人面露惧色。

秦军上一次动用四十万级别的军力出函谷关,是数十年前的长平之战。

王齮率军四十万攻打赵国,与廉颇相持于长平,后来临阵换将,并增兵二十万,完成了一场旷古绝今的歼灭战,令赵国家家缟素,若非诸国联军救赵,赵国早就亡了。

这一次秦军出动四十万,目的不言而喻!

灭赵!

群臣原本都以为,秦国刚刚吞灭韩国,无论是消化在肚子里的韩国,还是积攒粮草,都要再过几年才有灭国的实力。

如今恐怕是见赵国在合纵之战中损伤最小,打算削弱一下赵国,哪想到秦国居然这么莽,刚灭韩不过两年就向赵国动手,而且一上来就是灭国级的军力。

赵偃捂着胸口,强忍着因为怒火而引起的心腹绞痛,狠狠地将平日里最喜欢的一件玉器甩在了地上。

他真想给嬴政一巴掌,问问这个莽夫,懂不懂什么叫作循序渐进,懂不懂什么叫作穷兵黩武!

也不怪赵偃不清楚秦国的国力,这些年来自从张机成为了罗网首领执掌了罗网的大权,罗网最大的宿敌墨家与罗网停战,甚至展开了合作,包括但不限于罗网专用的器械的打造以及任务方面的合作。

失去了最大的掣肘,山东诸国的谍报机构绑一块都没法与罗网相抗衡,阴阳家、道家就连儒家都与罗网展开了初步合作,不说秦国能探查出山东诸侯多少情报,但函谷关以西,根本不可能有多少山东诸侯的间人能在进入函谷关以后还能出来。

就算能出来,接触到的也大多是些烂大街的情报。

也不是没有间人想过要破坏郑国渠,但在吕不韦的提议下,秦国将那些伤残退伍的老兵集中起来,给他们安排了各自村落之中的巡逻,相当于一个亭长的属官,甄别进入村落的间人。

这些老兵尽管伤残,但都是在战场上见过血杀过人的,哪怕缺胳膊短腿,也不是寻常青壮能够匹敌的。

加之其在战场上锻炼出的敏锐目力和直觉,谁是淳朴的老秦人,谁是心怀鬼胎的间人,一眼便能看出来。

腿脚没有残缺老兵,还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加入大秦官方设立的水利司,专门保护秦国这些年来在各地修炼的水渠,民间也自发组织人手一同巡视,防止有间人破坏水渠。

老百姓愚昧,他们不懂大道理,但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

尽管秦国这些年来保持的战时经济对民众负担也不算小,但好歹能吃上饭,不用担心土地被贵族和豪强掠夺,如今又有利国利民的郑国渠等水渠,谁也不希望好日子被人破坏。

随着山东各国对于秦国情报的匮乏,赵偃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秦国如今已经到了粮食溢仓的地步了。

而赵国……赵国真的还有希望么?

(2237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