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厨 > 第四百零四章 两个【老鹰皮】

汉厨 第四百零四章 两个【老鹰皮】

作者:三百斤的厨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0: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果如司马迁所言,听说长宁侯杨川与董仲舒将在陇西郡进行一场‘势均力敌的巅峰之战’,汉帝国将近一半的读书人坐不住了。

要不是有些读书人家境贫寒,拿不出那几十枚钱币的盘缠,估计赶来蹭饭……

咳咳,估计赶来参与‘辩论大赛’的读书人数量还会更多一些。

短短一个月,从各地赶来陇西郡的读书人,便足足有两千多人,在这样一个信息闭塞,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时代,这个数字让杨川自己都大吃一惊。

“想不到,跑来蹭饭的读书人这么多?”

杨川呲牙笑道:“不过,咱也别小气,孔夫子不是说过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门外传来董仲舒的爽朗笑声,悠然道:“长宁侯别来无恙啊?”

杨川一边向外走,一边笑答:“还行还行。”

等到杨川走出后堂,一步踏进前厅,董仲舒似笑非笑的捻须道:“长宁侯学富五车,不过,你这论语却解得不对。”

杨川拱手,对着满屋子的老读书人施了一礼,道:“怎么不对?”

董仲舒:“论语中,朋、友二字是分开解的,这个朋呢,是同门师兄弟的意思,就譬如子路去找子贡,便可用有朋自远方来,可不是你说的酒肉朋友的朋。”

杨川哈哈大笑,浑不在意的居中落座,道:“果然不是朋,咱二人之间的辈分不对。”

其他人尚未明白杨川的意思,董仲舒却是老脸一红,打了个哈哈,笑道:“好了好了,长宁侯,你不是常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嘛,怎的又要旧事重提?”

杨川哈哈大笑。

这个董仲舒,当初为了争夺刊印书籍的机会,不惜自降身价,喊自家的三名小妇人一声‘师娘’,此事太过离谱,故而,被杨川当面嘲笑过几次后,董仲舒终于还是服软了。

“董公,你曾经说过你董氏门下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杨川瞅一眼几名李氏族老,以及围拢在董仲舒身边的那些读书人,笑眯眯的继续说道:“就是不知此番来到陇西郡,有何贵干?”

董仲舒捻须笑道:“听说长宁侯新任陇西郡太守,老夫心中喜不自胜,想这陇西郡,乃我大汉西北门户,西拒氐羌,北抗匈奴,此间百姓人饱受战乱之苦,人烟稀少也就罢了,偏生长期与氐羌混居,自然少了一二分圣人教化。

不瞒长宁侯,老夫也曾令门人弟子来过几次陇西郡,倒也教了一些好学生。

此番前来,却也无外乎教书、育人两件事而已矣。”

杨川微微点头:“哦,原来如此。”

董仲舒拱拱手,左右看看,突然问道:“长宁侯,听说你曾扬言要与老夫坐而论道、一决高下,可有此事?”

杨川:“有啊。”

董仲舒笑问:“长宁侯,农桑稼穑和算术之学老夫不如你,可要论及圣贤文章,你长宁侯恐怕不如老夫,你真要与老夫论道?”

杨川呵呵笑道:“道不论不通,理不争不正,这天底下的学问,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看谁说的道理更有道理一些罢了。

就譬如你董公的天人感应之说,本侯就很是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你董仲舒昏了头,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以后就休要拿出来欺世盗名了。”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脸色不善,凶巴巴的瞪着杨川。

杨川却浑不在意,端了一碗茶漱漱口,侧头吐在刘满递过来的痰盂中,这才浅饮一小口,赞叹一句:“这茶的味道不错。”

“长宁侯,老夫知道你的学识甚为渊博,算术之学和农桑稼穑方面的学问天下无双,只不过,对于先圣文章、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学问,却远不及老夫,你真要与老夫一决高下?”

董仲舒神情肃穆至极,目光炯炯的盯着杨川,看上去还真有几分天下第一大读书人的架势,让追随他的那些读书人忍不住暗暗叫好。

可在杨川眼里,老贼不经意的眨了眨眼,二人便有了默契。

“背的书多,就不一定学问好,学问好,就不一定人品好,”杨川不置可否的轻笑一声,悠然道:“董公,你是咱大汉最大的读书人,装了半肚子的圣人文章,这一点,本侯还是颇为佩服的,只不过,这读书之事,可不是你背诵文章多就学习好,食古不化,生吞活剥,东拉西扯,生搬硬套,这才是你们这些读书人的通病呢。”

杨川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轻描淡写的将天下读书人轻薄一番,让他那原本极为俊俏的脸庞,尤其显得面目可憎,自然招来一片‘嗡嗡嗡’,却是董仲舒门下弟子与李姓族老、读书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董仲舒目光闪动,淡淡道:“长宁侯,既然如此,咱二人就辩上一辩。”

杨川点头:“好。”

接下来,二人便约定了‘辩论会’的时间。

至于地点,自然便是杨川家门前的那片空地,半山腰修出一个平台,搭了两溜帐篷,摆上桌椅板凳,各种美食、美酒、茶水,流水般的送上来。

可能因为出身厨子的缘故,所以,两世为人的杨川,最为喜爱的一件事情便是吃席。

他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气氛,闻着食物的香气,看着众人各不相同的吃相,居中而坐的杨川竟会生出一丝十分奇怪的想法:这天底下的皇帝,可不就跟自己一样,高高在上,以天下江山为餐桌,以百姓供养为恩赏,让天底下的这当官的大吃大喝?

而且,光是大吃大喝还不够。

这人的一颗心啊,其实就是天底下最大的深渊,就一无底洞,无论是当皇帝的还是当官的,若只是这般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天下还乱不了。

毕竟,以眼下的汉帝国来说,约莫是一千五百名百姓人,供养一名大汉官吏,就算每一名百姓人从口粮里节省下一口两口,那当官的也能吃成一头大肥猪。

哪里如后世有些王朝,七八名百姓人供养一名朝廷官吏……

……

前线吃紧,后方紧吃。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杨川与董仲舒的‘辩论赛’迟迟不见动静,倒是源源不断赶来的读书人却越来越多,原本搭建的帐篷不够用了,便干脆搬进尚未完工的‘临洮新城’。

平日间,这些读书人吃吃喝喝的,满脑子都是圣贤文章,就想着要在辩论赛上一鸣惊人,就算不能赢了长宁侯杨川,可是,能在天下读书人面前一展风采,那也是极好的一件事情。

当然,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心思,说到底还是想在杨川这位大汉新贵面前刷一波存在感。

这一点,杨川心知肚明。

同样的,董仲舒其实也很清楚。

没办法,汉帝国在杨川、董仲舒、南宫公主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设立了所谓的‘太学院’,似乎有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里面的年轻学子倒也不少。

可这几人心里头清楚得很,所谓的太学院,在各地权贵、名门望族的暗箱操作下,真正的寒门学子百中无一,几乎清一色的‘贵三代’,没什么屁用。

为此,就连身为太学院祭酒的杨川,都懒得去太学院上班。

这一次陇西郡的‘辩论赛’,在杨川这里,是一场针对朝廷、李氏家族的算计,在董仲舒那里,也是如此;可在天下读书人眼里,却无异于一场‘天下文会’,是难得一见的机会,若能在贵人面前刷一波存在感,说不定便能一步登天……

“这便是临洮新城?”

“啧啧,长宁侯好大的手笔,这城墙,这街道,这屋舍,比长安城的都要结实、阔绰一二分呢!”

“贤弟慎言,此为地方郡守治所,怎能与帝都相提并论!”

“……”

平日间吃肉喝酒时,这些读书人望着河谷地带热火朝天的筑城工地,并没有几个人关心过,此番一进城,登时便被眼前一幕惊呆了。

城墙箭垛的高大结实自不待言,全部采用石块堆垒、水泥混凝土浇筑的方式,那些读书人自然看不懂其中道理,反正就是觉得比黄土夯筑的城墙牢靠上档次;真正让读书人们目瞪口呆的,却还是那十几条四通八达的街道,足足有七八丈宽,整体呈现出一种十分好看的淡青色,平展展的,硬得很,马车行驶在其上,竟是一丝一毫的颠簸都不曾有,哪像长安城的黄泥大道,雨天全是水坑烂泥塘,晴天尘土飞扬能呛死个人。

眼瞅着读书人们大惊小怪的样子,杨川一阵心累。

不就是几堵水泥混凝土浇筑的城墙和几条驰道么,至于如此大惊小怪?

若是让他们知道,这些道路下面都被挖空,用石块、水凝混凝土、铁条等箍成了甬道,修筑了排洪沟,不仅可以应对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还能在战时进行地下运兵运粮……

估计这些读书人都会骂他这位长宁侯是败家子吧?

汉帝国的读书人,向来重视口头交流,杨川称之为‘嘴交’。

对于农桑稼穑之事,对于工程机械之事,向来都是嗤之以鼻,认为这些玩意儿都是仆役、工匠等下等人应该去干的事情,君子嘛,忧国忧民,升官发财睡妇人才是正道。

当然,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如此。

董仲舒就不一样。

这老贼进城时就跳下马车,硬拖着长宁侯杨川跟他一起缓步而行,一路上喋喋不休,东问西问,竟是比杨川家的几名学生还要认真好学。

“长宁侯,接下来做什么?”

趁人不备,老贼突然压低声音问一句。

杨川不动声色的说道:“把你的学生撒出去,开荒屯田,兴办学堂,三年之内,让陇西郡富起来。”

董仲舒点头,对杨川的计划自然是了然于胸,道:“好。”

然后,只见老贼大踏步走到自己的马车前,一步跨上去,就站在车辕的踏板上,大袖飘飘的朗声说道:“长宁侯,你休要欺人太甚,不就一座小小的城池么?真以为我儒门读书人是好惹的?”

一嗓子便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过去,齐齐看向董仲舒。

董仲舒十分骚包的弹一弹衣冠上看不见的尘埃,负手而立,淡然说道:“长宁侯,老夫与你的这一场论道,能否换一种方式?”

杨川面无表情的说道:“董公,你若不敢比试,就赶紧回长安城去,本侯再送你十几名小舞娘、小厨娘、小歌娘?”

董仲舒冷哼一声,开口道:“长宁侯,你可敢与老夫打赌?”

杨川:“赌什么?”

董仲舒沉吟几声,道:“都说你长宁侯杨川熟稔农耕稼穑,很会搞钱,在朔方郡当太守时,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将一片不毛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生机勃勃,老夫便与你赌一把农耕稼穑之事,如何?”

杨川轻笑一声:“怎么,将天下读书人召唤过来,就不敢与本侯论道了?”

董仲舒摇头,傲然道:“不是老夫不敢与你论道,而是那种坐而论道的事情太过无趣,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老夫只不过想给世人证明一次,我儒门读书人不仅书读得好,就算是治国平天下的本事,比你长宁侯一点都不逊色。

这样吧,老夫以三年为期,与你长宁侯赌上一场。

三年内,老夫和门人弟子治理的几个县,若是不如你长宁侯亲自治理的几个县,老夫甘拜下风,从此退隐山林,不再招收门人弟子,一直到死,如何?”

董仲舒此言一出,众人登时大惊失色。

长宁侯杨川人品不行,名声不佳,在眼下的汉帝国读书人眼里,其实就跟平阳侯曹襄、舞阳侯樊离等纨绔恶少并无二致,都能被点评成‘长安城四大恶少之一’,可人家在农耕稼穑和做买卖搞钱方面,却也是有目共睹,无论谁提起来,都会忍不住伸出大拇指点个赞……

董仲舒要与杨川赌农耕稼穑,这不是用自己的短处,比人家的长处么?

自取其辱。

这是诸多读书人的一致想法。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劝解董仲舒,自然又是一阵嘈杂纷乱。

“董公,请三思。”

“董公不可也!”

“……”

董仲舒却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微微摇头,叹一口气,瞅着杨川问一句:“怎的,长宁侯不敢还是不愿?你可要知晓,老夫这是以自己的短处,与你长宁侯的长处比试,难道这一份胆气都没有了?”

杨川微微皱眉,似乎在反复沉吟、思量着什么。

良久良久,他才颇为勉强的说道:“也罢,本侯答应董公便是,若本侯输了,自会自当请辞陇西郡太守一职,并上表请奏皇帝,将本侯的爵位降一阶,如何?”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