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厨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好吃不过饺子

汉厨 第三百八十二章 好吃不过饺子

作者:三百斤的厨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0: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董仲舒,这些话语你从何而知?”杨川问道。

“老夫是帝师,桃李遍天下,在宫里有几个眼线很正常吧?”董仲舒嘿然一笑,接着说道:“不过长宁侯,你听了刘陵的事情,怎么不见着急?”

杨川端坐在饭桌前,慢条斯理的开始饮茶、吃点心,对刘陵的事情似乎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董仲舒迟疑好几个呼吸,叹息道:“刘陵与皇帝关系非同一般。”

杨川笑了。

作为帝师的董仲舒,能说出这般话来,说明还真是想要帮自己一把,关于皇帝与刘陵之间的风流往事,在长安城里传得有鼻子有眼,就好像当时有人在一旁观摩一般。

对此,杨川其实并不怎么相信。

再怎么说,刘彻与刘陵二人是堂兄妹,就算刘彻再霸道、再糊涂,作为一个胸怀天下的男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应该做不出来。

虽然说老刘家的人在这一方面似乎有特别的嗜好和偏爱,在一大群诸侯王中间,有好几位便是因为这种烂事而犯了大忌,或被除国,或被逼死,或被赐死,总之,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不过,深宫后院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

当然,这都不重要了。

刘陵终于开口‘招供’,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董公,这有些事情你不要乱说,尤其皇帝还是你的学生,就更不能说,”杨川很认真的瞅着董仲舒的眼睛,“你们儒家的圣人都说过,那个什么力乱神鬼怪不可言,不可说。”

董仲舒:“子不语怪力乱神。”

杨川笑道:“对对,就这句,反正别人再怎么乱说咱也管不着,尤其是百姓人的口舌,就更是不能刻意去堵,毕竟人家日子都过那么苦了,你特娘的还不让人开口说话,天底下就没有这般的道理吧?”

“但是,董公,你不能去说。”

董仲舒呵呵一笑,不置可否的转换话题:“长宁侯,还是说说刘陵翁主的事情吧,老夫觉得,你还是要提前做好被文武百官弹劾的准备。”

杨川摆摆手:“随便他们吧,反正本侯最近身子骨不太好,让他们弹劾一下,罢了咱的官,夺了咱的爵,一点闲心也不用操,混吃等死一辈子不也挺好?”

董仲舒目光闪动,长久的凝视着杨川,点头道:“老夫明白了。”

杨川懒得理会老贼。

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本厨子自己都没明白过来,你董仲舒这就明白了?汉帝国的读书人武力值高,书读得好,这一手装也颇为顺溜呢。

就在二人觉得无话可说时,几名小厨娘端来饭食,快手快脚的摆满了一桌子,几大盘各种馅儿的饺子,五六样蘸料、油碗和一小盆酸汤。

“董公,来,先吃饺子,”杨川捏起一双筷子,随口让了一声,便闷头吃了起来。

董仲舒似乎还有话说,杨川却根本没给他开口的机会。

自家厨房里人多眼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杨川其实不想听这位大读书人讲道理;像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什么的‘天人感应’,什么‘子曰’,无非就是那一套老生长谈,这两三年来,杨川都快听吐了。

有些事情,想好了就去做,尽量少废话,这是杨川的一贯风格。

此外,大事当前,他哪有闲心跟董仲舒掰扯……

……

与此同时,未央宫里,刘彻也在吃饺子。

“满月儿,你家杨川有脑子,他怎么就想到用擀面皮儿包了肉馅儿煮着吃?”

刘彻第一次吃饺子,吃一口,赞叹一句,看向刘满时自然是满脸堆笑,就十分的狗腿子:“当初,朕第一次去你们庄子上,让那坏小子使唤着磨了半夜的豆腐,还被你抓破了脸,想起来朕就很生气啊。”

刘满没好气的说道:“既然生气,以后就别吃我家的饭食!”

刘彻嘿然而笑,夹了一只饺子蘸了蒜泥油碗,囫囵塞入毛茸茸的大嘴里,登时便发出一阵‘嘶嘶嘶’的声响:“好次好次。”

刘满白了他一眼:“好吃,就是有点烫嘴。”

刘彻埋头吃掉七八个羊肉馅儿饺子,这才抬头,笑道:“的确有点烫嘴。”

然后,他似乎不经意的转头看向不远处打盹的大长门崔九,咧嘴笑道:“大长门,杨川家的这饺子滋味不错,你不过来品尝一碗?”

崔九睁眼,有些茫然的问道:“杨川来了?他不是回去养伤了么……”

刘彻又夹了另外一种猪肉馅儿饺子,塞入口中慢慢咀嚼、品鉴,点头道:“这猪肉馅儿的味道也不错。”

他接连又吃七八只饺子,突然问崔九:“大长门,你说刘陵终于开口认罪了?”

崔九点头。

刘彻喝了一大口酸汤,随口问道:“她说了什么?”

崔九睁开眼,看一眼刘彻,再看一眼埋头吃饺子的刘满,道:“刘陵招认,一年半前,她去杨川庄子上居住的那段时间,杨川喜爱她的容貌与颜色,在某座阁楼里**共度七八日。”

刘彻大怒,‘啪’的一声,将一双筷子扔在饭桌上,骂道:“简直胡说八道,一年半前,杨川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怎么会喜爱她的容貌与颜色,并与她……做下那等龌龊之事!”

“崔九,这分明就是无中生有、胡攀乱咬。”

“这种供词,你也能说出口来?”

崔九面无表情的拱拱手:“好,以后再不说了。”

刘彻微微点头,咬牙骂道:“刘陵身为淮南王女,与朕一样,同为高祖血脉,何等的尊贵,不料,她鬼迷心窍,被她那位淮南王父亲怂恿、蛊惑和利用,在长安城这些年里,也太不检点了!”

“原本,她与文武百官交往过密,淫营狗盗也就罢了,朕念及其同为皇室血脉的份上,也就不追究了。”

“熟料,此番竟一开口便说与长宁侯杨川有不伦私情,简直就该死!”

“崔九,要不、杀了她算了?”

崔九:“好。”

刘彻叹一口气,面现悲戚之色,仰面长叹:“丢人呐,实在是丢人……”

就在此时,一直都默不作声的刘满突然问一句:“父皇,我刘陵小姑真与杨川有染?”

刘彻很认真的想了想,摇头道:“此事,嗯,应该、可能、约莫、不大可能……”

刘满呆了好几个呼吸,摇头叹息道:“我家小郎君说过一句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可亲可敬不过嫂子,让我来说,他呀,说错了。”

刘彻皱眉问道:“说错什么了?”

刘满咬牙切齿的骂道:“看来,应该是好吃不过饺子,可亲可敬不过小姑才对!”

刘彻苦笑一声,没吭声。

刘满‘忽的’站起身来,侧头想了想,对着刘彻敛衽一礼,规规矩矩的说道:“父皇,女儿突然不想下嫁杨川了。”

刘彻面现疑惑,问道:“为何?”

刘满垂泪:“他如今名声不太好,女儿不想一进杨家的门就被长安城的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父皇,女儿被人议论不打紧,可不愿因为此事而有损皇家颜面,让人顺带着笑话父皇……”

刘彻哈哈大笑,招招手:“满月儿,过来,到朕身边来。”

刘满挪动脚步,慢慢走过去坐下:“父皇。”

刘彻伸出一只大手,使劲揉一揉刘满的发髻,笑道:“浊者自浊,清者自清,人都说人言可畏,可是满月儿,最可畏的终究还是人心呐。

刘陵说出这般话来,无非是想拉一个朕打算重用的年轻大臣下水,好让朕对她网开一面,饶了她性命。

此等浅薄之举,委实可笑呢。”

刘彻亲手夹了一只饺子,硬塞入刘满口中,温言说道:“你与杨川的婚事,朕早已让内府那边着手置办了,你呀,就等着当新娘子吧。”

刘满:“可是父皇,我刘陵小姑……”

刘彻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淡然说道:“刘陵做下的事情太多,就算朕杀她一万次都不够解恨,不过,既然淮南王刘安要死,她就只能活着。

你家杨川是个哈怂。

他这一次,把朕给算计进去了。”

刘满眨巴着眼,一脸无辜的问道:“父皇,杨川小郎君又怎么你了?怎么动不动就是算计、阴谋?他被你一脚踢得差点缓不过气儿,你还这么说他?”

刘彻没有应答刘满的问题,而是再次转头看向崔九:“崔九,回头端一碗饺子送给刘陵,告诉她,朕不但不会杀她,而且,还要封她为淮南王。”

崔九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刘满却是一脸懵逼,呆呆的望着刘彻:“父皇,到底怎么回事啊?前几日还要杀要打的,怎么突然间却又要封她为淮南王?

而且,这女子当诸侯王,咱大汉可没有先例啊。”

刘彻夹了一枚饺子,小心翼翼的咬开,却是猪肉萝卜馅儿,里面剁了一些农葱、芫荽,蘸上蒜泥醋水,味道美极了……

……

刘彻赦免了刘陵,并有意封其为新一任淮南王,这一消息,杨川当晚就收到了。

虽然说刘彻此举,都在杨川的意料之中。

不过,当听到这一消息时,他还是愣了好几个呼吸,打心眼里觉得刘彻还真是一个天生的皇帝,这一手‘四两拨千斤’玩得太溜了。

淮南王刘安谋逆造反,如今正被卫青的几万大军追着往死里打,据说溃不成军,被剿灭只是迟早之事;在这个时候,刘彻突然敕封刘陵为淮南王,虽然从法理和高祖遗嘱来看,属于离经叛道之举。

然而。

这样一来,刘安便成了贼寇一般的存在,在汉帝国没有了法理上的优势。

同时,刘彻将一名小妇人敕封为淮南王,分明就是存心给刘安以及那些个老刘家的诸侯王添堵,并释放一个十分可怕的信号——

推恩令,不仅是对诸侯王的儿子适用,同样的,对他们的女儿也适用……

“一箭双雕,一石二鸟,这才是谋事的基本手段,”杨川嘿然而笑,随手将密信在火上焚烧掉,转头看向张安世,“安世,年关的饺子宴开席了,你有什么想法?”

密室之中,只有杨川、张安世二人,灯盏明灭下,张安世的脸上比杨川更加天真无邪、人畜无害,唇红齿白的,好看得很。

这哈怂思索几个呼吸,拱手道:“老师,学生有两个不解之处。”

杨川温言笑道:“讲。”

张安世有些困惑的说道:“第一个不解之处,便是咱们明明占据上风,这一次定能让公孙弘吃一个大亏,可老师却主动撤离,甚至,还假借生病离开了长安城。

第二个不解之处,是老师铸造出一大批大汉债币,一股脑儿的洒出去之后,却不见下一步的行动,让那些钱币的处境甚为尴尬,你说算钱吧,可有不能在市面上流通,不算钱吧,它却实实在在的可以在南宫钱庄兑换出金子、五铢币和粮食等……”

杨川伸手揉一揉张安世的脑袋,十分欣慰的笑道:“你的两个困惑之处很有意思。”

顿了一顿,他接着说道:“之所以在占据上风的时候撤离长安城,是因为,我突然想通一件事情,那便是一旦公孙弘倒灶,皇帝想要对付的下一个人,便会是儿宽、董仲舒等朝堂老臣;等到那些老贼都被踏平,便轮到我这个大农令了。”

“安世你记住,朝堂纷争,表面看上去一帆风顺的时候,说不定你已经是在走下坡路。”

“当一个皇帝强势的时候,他最喜欢干的便是让一群臣子互相斗,他当那个裁判,而且,因为他有足够的力量踏平所有人,故而,这种斗争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皇帝认为再没什么人可以威胁到江山社稷和皇帝权威才会罢手。”

“咱们退一步,表面看来是输了一场。”

“实际上,咱们这一退,却把皇帝给推到了前面,让他不得不直接面对丞相公孙弘,所以,这才有了敕封刘陵一事。”

听着杨川娓娓而谈,张安世的眼睛越来越亮,在灯盏光亮下,都开始有些熠熠生辉了。

“也就是说,咱们的这一退,间接的救了刘陵一命,”张安世沉吟着说道:“然后,皇帝封她为淮南王,却又不让她回封地,而是死死的禁锢在长安城里,就帮着他去缠斗公孙弘?”

杨川微微点头,笑道:“刘陵要对付的不仅是公孙弘,而且,还有咱们这些人。”

“从高皇帝开始,老刘家的人最为忌惮的才不是什么刘姓诸侯王,反正你不姓刘,就绝对不能称王,这等若是堵死了其他人的路。”

“他们啊,最忌惮的是外戚。”

“虽然在很多时候,像咱们这样的外戚往往是皇帝最大的帮手,但说不定,一转眼,却又会成为最大的威胁……”

第五卷接近尾声,因为涉及朝堂纷争比较多,难写不讨好,爽点不足。好在就要开始下一卷内容了,厨子暗暗松了一口气。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