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厨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是人的味道啊…

汉厨 第三百三十三章 是人的味道啊…

作者:三百斤的厨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0: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日一大早,董仲舒便领着十几名门人弟子回长安城了。

至于说具体怎么弄朱买臣,杨川没问,也不用问;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这般简单、粗暴,谈好了利益分配,各取所需就行了。

至于细节,不重要。

若是他董仲舒连一个朱买臣都弄不死,以后他也就不用再来朔方城教书,更遑论进入杨川家的大门;怎么说,他现在如今也是汉帝国的列侯,若要真正论及身份尊贵,就连丞相公孙弘也只能靠边站。

因为,汉帝国承袭了大秦的军功爵位制度,无论是皇帝、朝廷、权贵之家还是百姓人,唯一认可的,终究还是军功升爵者。

丞相公孙弘很有本事,官阶最高,但他的侯爵却是掺了水分——

汉帝国的传统,便是担任丞相者,必须封侯;公孙弘可算是一个特例,他并无多少军功,却成了丞相。

为此,刘彻特意赏了他一个‘平津侯’。

在杨川看来,公孙弘的爵位,差不多就如后世某些王朝里,那些个郡府县衙的狗屁官吏,本来估计是某红翔技校毕业的,只不过,等到人家亮出底牌,却一个个的赫然都是博士……

……

处理好手头几件烂事,杨川只觉得一阵神清气爽,舒坦的就想将刘满摁在凳子上打一顿。

于是。

“刘满,过来,我考察一下你最近的学习进度,”一回到太守府,杨川往马扎子上一躺平,随口便出了一道应用题:“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等于二?”

刘满眼巴巴的瞅着杨川,一根狼毫小笔的笔杆子都快被她咬断了,却根本就不知道这一道‘应用题’怎么算。

“杨川小郎君,来。”

她抓耳挠腮的‘沉思’良久,最终,将手中的毛笔往案几上一扔,乖乖的趴到长凳上,掀开裙钗,并主动褪下裤子,露出两瓣白生生的屁股蛋子:“杨川,来,随便你弄,本妾身若是呼一声疼,你就……打死算了!”

看样子,刘满这是豁出去了。

杨川瞥一眼那白生生的两瓣,刚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水,‘噗’的一声,就射了……

“刘满,你……好了好了,今天考试到此结束。”

杨川颇为狼狈的擦拭着胸前的茶水汁液,没好气的挥挥手:“你去忙吧。”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自从织娘、娜仁托娅去了屯田组织人手摘棉花、弹棉花,教那些屯田上的人们纺线织布,这个刘满就开始变得不对劲了。

只要趁着没人,她就敢掀开裙钗、褪下半截裤子,让杨川打她屁股……

才多大的人啊?

哼,还想用这一招拉拢腐蚀汉帝国的列侯?

想得美!

将刘满撵走后,杨川在马扎子上躺了一会儿,终究开始变得无聊起来,他怎么就觉得,这太守府里每一个人都在忙乎,就剩下他是闲人了?

安乐思淫逸,这样下去可不行。

他站起身来,活动着筋骨,打算去医馆那边去看看,听说皇甫造父女拿到黄花蒿后,还真想办法整理出一个方子,就不知能不能治疗打摆子……

就在此时,曹襄却悄咪咪的摸了出来。

这货左右看看四下无人,这才探头探脑的招手,轻声呼喊:“杨川,你过来一下。”

杨川本想骂几句,不过,看到这货一脸正经的份上,便只好叹一口气,起身走过去。

二人一前一后来到后花园的池塘边,曹襄跳上一条小船:“来,上来,有话给你说。”

杨川跳上小船:“什么事?”

这神神叨叨的,搞得他莫名的有点小紧张。

曹襄熟练的撑着小船来到一片残荷中间,这才一屁股坐下来,低声说道:“刚刚接到长安城那边的密报,你让郭解给匈奴人贩卖瓷器的事情,让刘陵、公孙弘察觉,已然上报给我舅舅了。

赶紧想办法擦屁股。

听说,我舅舅很生气,宰了你家的几百只羊羔子,让羽林军的吃烤全羊呢……”

杨川笑道:“就宰了几百只羊羔子?”

曹襄生气的说道:“还杀了我家的几千只肥鸭,说是逼着让张安世、霍光两个哈怂给大家烤鸭子,还动手打了韩嫣一个耳光。”

听说韩嫣挨揍,杨川的神情终于凝重起来。

据说,那个韩嫣生就一副姣好妩媚的小妇人模样,不仅书得好,还能歌善舞,且剑术惊人,单打独斗,就连霍去病都不是对手,极得刘彻宠爱……

“不对吧,你舅舅怎么会为这点小事生气?”杨川皱眉问道:“公孙弘、刘陵之流每年都要卖给匈奴人数以万计的精铁、盐巴和粮食,皇帝都不曾过问一句,咱们卖几件没什么用处的瓷器就生气了?”

“曹襄,你舅舅不对劲儿啊!”

曹襄也甚为疑惑,学着杨川的样子,使劲搓着脸颊,闷声骂道:“都是郭解那狗日的不靠谱,这么快就让人家摸到底细了!”

杨川摇头,道:“是我故意让郭解暴露的……”

“你故意、让郭解暴露的?”郭襄愕然好几个呼吸,使劲挠着后脑勺,一脸的茫然之色,“这样做、有什么讲究?”

杨川淡淡道:“试一下人的心。”

曹襄骂了一句脏话,甚为不屑的说道:“你杨川不是说过,这世上,唯一不能试探、也最不值得试探的就是人心,怎么你自己还要犯这等错?”

杨川伸手拍一拍曹襄的肩膀,温言道:“没事,皇帝生气的不是咱们卖瓷器给匈奴人,而是没有提前告知,并分一部分利润给他。”

曹襄叹一口气,道:“现在该怎么办?”

杨川走到船头坐下来,提起手边的一根吊杆,慢条斯理的往鱼钩上挂了饵料,竟一脸平淡的开始垂钓,倒让曹襄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杨川,你给我交个底儿,卖瓷器给匈奴人到底有没有问题?”曹襄忍不住低声问道,同时,还贼兮兮的四下张望一眼。

看来,身为刘彻的亲外甥,曹襄的日子并不快乐……

……

曹襄去朔方郡‘传旨’,结果,偶感风寒,竟然一病不起,只好暂时住在杨川的太守府里;长安城那边的一应‘公事’,自然也就只好偏劳大农令的其他人了。

听到这一消息,刘彻脸色阴沉,连饮好几碗酸不拉几的醪糟酒。

“呸呸呸!”

“这谁家酿的破酒?怎的如此难喝?”

“那个谁,崔九,回头到杨川家搬几十坛十粮液过来,若是那小贼不愿意,就打折他的狗腿!”

大长门崔九双手拢在袖中,道:“好,下次一定打折他的狗腿。”

刘彻呆了一两个呼吸,突然笑了。

他端坐在一张巨大的案几后,翻看着一叠杨氏宣纸精致而成的题本奏章,甚为得意的笑问:“崔九,前段日子在杨川家的庄子里,朕突然想通了一件事。”

“杨川身上总有一股子令人不适的味道,以前,朕还以为是那小子人品有问题,行止不端,生怕耽误了满月儿的终生,故而,便多次刻意针对,有意刁难,如今想来,其实是朕做得不对。”

“杨川身上的味道,你崔九身上有,朕身上没有。”

“二姐身上有,满月儿身上有,朕大姐、三姐身上没有,阿娇身上没有。”

“此外,卫青身上有,李广、李息、路博德等诸位将军身上没有。”

“大长门,你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你来说说,杨川那家伙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崔九仰面向天沉思良久,面无表情的说道:“人的味道。”

刘彻微微点头,捏着一本‘奏章’,颇有意味的说道:“以前,在杨川没有搞出宣纸的时候,朕每日至少要批阅两百多斤重的奏牍,遇上赈灾、打仗、祭祖等大事,每天批阅的奏牍不下五六百斤;

如今,朝廷用上了杨氏宣纸,每日奏牍……

不对,如今应该称之为奏章,不过区区三五斤,而且,无论是翻捡还是批阅,都很方便,你说说,就这一样功劳,朕是不是就该给人家杨川封一个关内侯?”

崔九一声不响的走到一根廊柱下,往上面一靠,闭上了眼,竟直接开始打瞌睡。

这让难得掏一次心窝子的刘彻甚为不爽,提起一只十分精美的白瓷笔山,照着崔九的脑门就砸了过去。

“陛下,就算瓷器降价,咱也不该如此糟践啊。”

崔九随手接住那件白瓷笔山,一脸无奈的走过来,轻轻将其放在案几之上:“对了陛下,淄川那边,公孙弘家的船队四面出击,偷袭了平阳侯曹襄家的几处渔猎场,杀死渔民七百余人;另外,还抢了两处盐田,并将所有人捉去,严刑拷打,逼问精盐提炼之法。”

“还有,刘陵派人出了雁门关,应该是与匈奴王庭联络,就是不知道搞什么事,据说,那一行人装扮成贩卖骡子、驴子和羊皮的商队,手中的路引是丞相府签发的……”

刘彻侧头仔细听着,双目之中,闪过一抹森冷寒光,口中却笑道:“人常说,这生意场比战场还无情,看看,杨川曹襄两个哈怂为了赚取一点蝇头小利,招惹下麻烦了吧?

朕倒是觉得,让那几个少年人在生意场上吃点小亏,其实是好事,总比在朝堂上、在战场上丢了性命要好吧?”

崔九点头,面无表情的继续说道:“还有,董仲舒回长安城了。”

刘彻的神情登时变得凝重起来,皱眉问道:“他不是在朔方郡帮杨川教书吗?怎的,这才不到一年就跑回来了?”

崔九:“董仲舒为了太学院的几座阁楼,将家底亏空了,如今差不多就靠着朝廷和朔方郡给他的那点薪俸过日子;杨川答应,只要董仲舒在天府人间开坛讲学,公开支持杨氏算学,就给他再送一千亩水浇地、三十名天府人间的小妇人……”

刘彻哈哈大笑。

他手指北方笑骂:“崔九,你信不信董仲舒要被杨川给坑一次?”

崔九摇头,没说话。

果不其然,刘彻紧接着笑骂:“杨川那小子可是一点亏都不吃的人,当初,他在朔方郡修好了学堂,苦求天下的读书人过去帮忙,却无一人愿意,其中,尤其以他董仲舒最为激烈,竟然公开宣布,哪一家读书人敢去给杨川小贼帮忙,他就打上门去。”

“结果倒好,当杨氏推出了拓印图书秘法后,他董仲舒却又是第一个偷偷跑去朔方城的人,你就说说,杨川能消了胸中的那一口恶气?”

崔九冷不丁的插了一句:“他能。”

刘彻瞪了崔九一眼:“好像你比朕更了解他?”

崔九点头:“正是。”

刘彻不吭声了。

这个大长门,无论是对老刘家的忠心耿耿,还是人品、武艺、谋略、见识等各方面,什么都很好,就是会说话……

……

在朔方城里,董仲舒是个普通老师,还动不动让杨川呵斥、威胁,似乎活得甚为憋屈,哪里还有一丝一毫天下第一大读书人的样子!

可是。

这老贼一回到长安城,远离比他还不要脸的长宁侯杨川,登时便满血复活了。

他的车驾从来都是长安城最为豪奢的,也算得上除皇帝、太后、皇后车驾外,最为引人注目的存在;因为,他的车驾,本就是天子的车驾。

当年,景皇帝将董仲舒指定为刘彻的老师,与主父偃、儿宽、汲黯几名大读书人一起,给少年时代的刘彻传道授业解惑;后来,刘彻十六岁登基称帝,主父偃、儿宽、汲黯等人成了朝堂上的臣子,唯有董仲舒,却成了帝师。

甚至,就连当初一起给刘彻教书的主父偃几人,见了董仲舒,也往往都会以后学弟子之礼相见,也算是汉帝国的一桩美谈。

由此可见,他天下第一大读书人的名声,并非浪得虚名。

只不过,此番遇上了杨川,让那混小子一顿不讲道理、偏生全是道理的王八乱拳,将老贼直接给打懵了。

扳着指头算算,这都被欺负过几回了?

端坐在极为豪奢而宽大的马车里,董仲舒忍不住感慨一句:“想不到,老夫会被一个少年人捏拿,只能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车驾进入长安城时,掀开车帘一角,看着初冬时节长安城甚为萧瑟的街道,以及道路两侧低矮的屋舍、萧条的店铺,闻着满城的大牲口味儿,老贼突然觉得一阵无趣。

长安城,也不过如此啊。

比起朔风凛冽、百废待兴的朔方城,长安城,在老贼心中,莫名的少了一股子人间烟火味儿,这让他甚为失落。

董仲舒叹一口气,轻轻放下车帘,直接在车厢里躺平,淡然说道:“罢了,调转个方向,不去未央宫了。”

“老夫今日破个例,逛一回窑子。”

“去天府人间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