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厨 > 第二百四十二章 织娘

汉厨 第二百四十二章 织娘

作者:三百斤的厨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0: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张安世的这一招‘神助攻’,杨川并未多说话,但心里头其实很是暖和。

于是,他下定决心,以后还是对张安世这个哈怂……更严厉一些吧。

“二姨,在太学院给您修一个独门小院,都是小事情,”杨川帮南宫公主搓着极为寒凉的双手,温言笑道:“不过,此事咱们几人说了还不作数啊。”

南宫公主点头:“此事,本宫自有主张。”

杨川笑道:“能不能先说说,您是如何打算的?”

南宫公主道:“很简单啊,本宫给刘彘写一封信,就说本宫想起当初惨死的那一百名陪嫁宫女,心有戚戚焉,想做一点事情,收拢一些无家可归的女童,教她们一些纺线织布的手艺,以告慰她们在天之灵;然后,本宫提出,让皇后出面,也算是给皇帝一个台阶下;

皇帝的心思,本宫大致能猜测一二,他之所以将太学院交到一个十五岁少年手上,自然是存了渔翁之利的心思,本宫此举,也不过是将水搅得更加浑浊一些罢了……”

杨川很认真的想了想,觉得此事也许还真是可行,道:“那、皇后出面,能教导些什么呢?”

他心中有些犯嘀咕。

皇后卫子夫,说到底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一名小舞娘出身,总不能让皇后屁颠屁颠的跑到太学院里,教授那些小妇人翩翩起舞吧?

此事,不得不防啊。

可别自己存了好心,想着暂时保护一下那些豆芽菜,结果到头来,那些豆芽菜长大成人后,却将好好的一座‘大汉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变成权贵们挑选媳妇、儿媳妇的大汉歌舞团……

“此事还须与你这位太学祭酒商议,”南宫公主玩笑道,“总归是不能教授她们弹琴、唱歌、跳舞。”

杨川赶紧道:“二姨说的对。”

南宫公主似乎猜透杨川的心思,颇有深意的问道:“那你说说,皇后和本宫,该教那些女子一些什么呢?”

杨川道:“农桑稼穑,乃我大汉之根本,可以考虑让她们学习一些种桑养蚕、纺线织布的手艺;当然,教授她们一些救死扶伤的医者手艺,那也是可以的。”

南宫公主道:“还有呢?”

杨川:“以我看来,其实咱们无须贪多,能够培育出一些妙手回春的女医者,应该是比较端正的路子;

据我所知,大汉九卿之下的内府,设有太医院,有太医令丞为长官,且有太医监、侍医、尚药监、药长等十分细致的医者官职;

然而,太医院向来自视清高,除了给皇室宗亲把把脉、看看病,就很少能给其他人看病;

这样的太医院,不能说是故步自封,但一个敝帚自珍却是免不了;

如此一来,时间久了,太医院几为皇家专用,世人称之为御医院、御医,以此彰显皇家威严;而实际上,其中却多少有些讥讽之意呢。”

有些话他不敢说出来。

那就是,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皇帝一家子的天下。

南宫公主沉吟良久,方才叹道:“这多少年来,你杨川是第一个敢如此直言不讳之人。”

杨川笑道:“这不是跟二姨拉家常、说闲话嘛,不免废话就有些多了;若是在朝堂上、或与外人说话,此等大不敬的言语,却是打死都不敢说出口。”

南宫公主呵呵笑道:“好了,伱的意思本宫已然明白,具体如何操持就不用你再费心了……”

……

太学院的事情,终于有点眉目了。

金子三千多斤,牛羊牲口约莫二十万只,精铁十二万斤,粮食不计其数,估计能养活三万精兵两三年的样子。

不得不说,汉帝国的狗大户们还真是家底儿深厚,就这么随便一拨拉,修筑一大片宫殿都没问题,更别说一座太学院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其中有点波折,但不大,无非是在渭水里丢进去几枚小石子,荡起几圈涟漪,但让后面的波浪冲一冲,便悄无声息了。

这就对了。

事有不同,便如食材各异,具体如何烹制,实际上其中很有讲究;这就像说书人讲故事,总得有些起承转合、铺垫、过渡与高~潮。

开始谋算时,杨川便给这件事情定下了基调:顺水推舟,借力打力,尽量不去掺和,尽量做到半推半就。

真正的厨艺,讲究一个‘准、稳、狠’,食材质地的判断一定要准,烹制手法一定要稳,下手时一定要狠。

就譬如这个太学院,本就是天底下一等一的食材,宛如一条春水荡漾时的肥美河豚,肉质鲜美,但同时其肝脏等处却又是剧毒之物。

烹制这种食材时,手法一定稳,该快便快,该慢则慢,欠一点火候鱼肉半生,手底下略微一抖,鱼肉碎烂坏了品相,那可就是暴殄天物。

至于一个‘狠’字!

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杨川躺在马扎子上,喝着一碗新近炮制出来的‘苦荞茶’,咂巴着其中那股子苦中带甜、余味无穷的麦香味儿,他舒坦的想呻吟几声。

为了在汉帝国有一定的‘话语权’,举国上下诸侯王、权贵、官吏、读书人、商贾们,闻风而动,在私底下早已斗得头破血流,吃相就很是难看。

这段时间,杨氏封地上车水马龙,衣着华丽的贵人们络绎不绝,他们有来送礼的,有托关系走门路的,有不远千里来送……

咳咳,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一定要刹住,但一定要进行严厉的批判!

为了保持自己‘只贪财不好色’的人设,杨川对金子、粮食、牛羊、精铁什么的,一概笑纳。

然后,一转手,便让张安世将所有礼物登记造册后,统一归入甲字号野战营的‘后勤储备’。

想当一名好厨子,第一件要紧事,便是让自己的两只手上不沾油、不染腥,否则,手上打滑,连一口七八斤重的炒锅都颠不起来,遑论颠这天下了。

至于那些小妇人,一概婉拒。

开玩笑,本厨子是那种能经得起诱惑的男人吗?真是的!

长安城一带,渐渐流传出‘太学祭酒不喜女色’的闲言碎语,让杨川的名声再一次受到伤害。

于是,有人‘恍然大悟’后,精心搜罗了几名堪比董偃之流的美少年,梳妆打扮一番后,送了过来……

……

升官发财后,杨川的生活基本没什么变化。

种田,教书,打公主自然便是他的日常。

自从南宫公主铁了心的要办一所‘大汉女子卫校’,她便开始忙碌起来,又是给刘彻写信,又是接见长安城里来的贵妇人,简直就是一个加班狂人。

每天晚饭时分,她便会在刘满、娜仁托娅、张安世三人的陪同下,在菜园、花圃、药田里散散步,吹一吹春天的风。

南宫公主的身体恢复的很快,如今,她的身子骨健壮了不少,在她的脸上、身上,终于能看到四十几岁妇人该有的样子。

这让杨川很高兴。

所以,让这位大汉公主多加加班、多干一点活儿?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给老太太多找点事情让折腾着,兴许对她的身体康复有好处……

正当杨川捉摸着,如何让南宫公主再做点什么事情时,大半年不见音讯的卓氏来了。

这个妇人。

当卓氏走进杨川家的院门时,杨川突然愣住了,忍不住问道:“卓姨,你这是怎么了?”

卓氏看上去很憔悴,似乎老了十几岁,曾经极为秀美柔顺的一头青丝,竟夹杂了不少白发,眼角的鱼尾纹也很明显。

尤其让杨川愕然的,是这妇人的两只弯月般的眼睛里,已然没有了昔日的光彩神韵,整个人显得就很是颓丧。

“小郎君还能记得卓姨,这倒让老身颇为欣慰,”卓氏的嗓音也变了,带着一丝老妇人的沧桑,“怎么,看你的神情,不认识了?”

卓氏走到杨川面前,敛衽一礼,淡然说道:“卓氏的五座铁匠铺、两座矿山,如今都交给了内府;天府人间以叁佰金的价格,卖给了大农令桑弘羊;当初我父兄给我的嫁妆,全都让司马相如拿去走人情买官、购置宅院包养小妾去了。

我卓氏没了积蓄,也没脸再回蜀中。

杨川小郎君,我卓文君此番前来,是给你这位故人道一声别,另外,郑重说一句对不起,你的一百多车腌菜、榨菜钱,我卓文君还不起了。”

卓氏这一番话,听得杨川一愣一愣的,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这妇人,该不会是不想活……了吧?’

咋就听着像是在安排后事呢?

“区区一些钱财之物,没了就没了吧,”杨川指一指桌子对面的圈椅,温言笑道:“卓姨,先坐吧,今天我请你吃饭。”

卓氏告一声罪,款款落座,却是好一阵子都不曾言语。

杨川很认真的盯着卓氏看,突然说道:“司马相如真不要你了?”

卓氏点点头,旋即又摇头,十分坦然的说道:“其实,也不是说谁不要谁,而是,这两个人的路啊,走到了尽头,突然觉得无趣了。”

杨川不动声色的说道:“司马相如为了能在太学院谋取一席之地,好讲授他的那些狗屁辞赋,竟然讨了一道皇帝的圣旨,跑到我庄子上来走关系,让我直接轰出大门了。”

卓氏叹一口气,道:“司马相如贪图荣华富贵,这本没有什么大错,错的是他向来自视过高,还有些急功近利……”

杨川笑着摆摆手,笑道:“好了好了,春光如此明媚,咱就不说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了吧?

说到底,让你把铁匠铺、矿山上缴给皇帝的人是我杨川,如今你落魄至此,我也有过错,卓姨,你就先在我庄子上住一段日子,我借给你一笔钱,你继续做生意吧。”

卓氏摇头,黯然道:“不了,卓文君自有去处。”

杨川坦然道:“你有个屁去处,这天下之大,有你容身之处?昔日你手里有钱,长安城里也曾领略过风云变幻,你能静下心来去种几亩田,苦度余年?”

卓氏不吭声了。

“你放心,我杨川曾经算计过你,这一次,权当是我给你所作的补偿,”杨川沉吟几声,突然问道:“卓姨,你手头可有懂蜀锦的匠人?”

卓氏一愣,反问一句:“你要种桑养蚕?”

杨川点头,正色道:“关中之地气候温润多雨,极适合蚕桑之事,只可惜,我对此事一窍不通,曾经也让人寻访过,却是一直都没什么讯息;

只是听说,蜀中之地应该有这一方面的高人,就看卓姨能不能帮上忙。”

卓氏沉思片刻,道:“我自己不会操持蚕桑之事,不过,我认识一个人,她应该能帮你干这件事,不过……”

卓氏欲言又止,看上去就颇有些为难。

杨川温言问道:“不过什么?”

卓氏迟疑片刻,方才说道:“不过,她的脾气有点怪,而且,她的身份还有点特殊……杨川小郎君,你真没听说过长安乡最有名的织娘?”

杨川微微皱眉,颇有些疑惑的问道:“长安乡最有名的织娘?”

“卓姨,有什么话你就直说,我总共去过两三次长安城,如何知道谁家的织娘有名?”

汉帝国的妇人,向来便有纺线织布的传统和手艺,这一点,杨川是知晓的,就连平阳公主、南宫公主的卧房里,也摆着一架纺车。

据说,高祖皇帝时,吕后贵为皇后,宫中所需的一些布料还是她与后宫嫔妃、宫女们,却还要自己动手织布。

对于这种传统,杨川也曾思量过,认为国家太穷固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则还是一种‘男耕女织’的血脉基因使然。

因为他归汉后这两年发现,即便经历过文景之治,国家的仓廪充实,皇室、权贵之家的妇人,却还是遗存着纺线织布的习惯。

不过,时过境迁,如今的贵人织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罢了。

就譬如平阳公主,一年到头,估计也纺不出三两尺的布帛……

眼瞅着杨川有些困惑的模样,卓氏笑了,道:“不是谁家的织娘,而是,她的名字本来就叫织娘。”

杨川愕然:“还有叫织娘的人?”

言毕,他忍不住嘀咕一句:“咋就不叫织女呢……”

卓氏笑了笑,道:“杨川小郎君还真说对了,她呀,原本就叫织女,后来,因为长安城的纨绔浪荡子们多有骚扰,她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织娘;

对了,曹襄就曾去骚扰过她,喊了她好几十声娘呢。”

杨川哈哈大笑:“这个织娘还挺泼辣呢,都能让曹襄那混账吃瘪,简直大快人心啊。”

卓氏笑道:“小郎君若真想种桑养蚕、纺线织布,织娘是不二人选。”

“她不但比蜀中那些小妇人心灵手巧很多,最重要的,是她还念过书,务过农,无论是操持家务还是农耕稼穑,可都是一把好手呢。

唯一的麻烦,就是她的出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