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九百九十二章 答对

明末工程师 第九百九十二章 答对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二十五年五月十一,朱由检在乾清宫见到了崔昌武。

崔昌武恭敬地朝天子行了一个跪礼,听到免礼的声音,才站了起来。

“赐座!”

崔昌武拱手说道:“臣不敢!”

朱由检见崔昌武十分拘谨,一点没有依仗李植的权势而跋扈,十分满意。他抚须说道:“崔相公何方人士?”

崔昌武答道:“天津卫城人士,和齐王是一个街坊长大的。”

朱由检点了点头,上下打量着崔昌武。

“崔相公的样貌不凡,如此英武,做我大明的辅臣倒是撑得住场面。只是看上去年轻了些,少了些上位者的威严。”

崔昌武笑了笑,说道:“圣上明鉴。为人臣者以才取,不敢言威。齐王常教导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让百姓得利了,让国家富强了,这官便是好官。只要是一个好官,便是没有一丝官威,也能取人心。”

朱由检倒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琢磨了一会儿,哈哈笑了起来。

“这么说,天津的官员们不图私利?都是为百姓劳碌的?”

崔昌武拱手说道:“在天津,以前还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官员。不过自从臣做了纪检组总长后,抓了几十个人,硬是把牟私利的屑小都震慑住了。如今天津的官员不说个个大公无私,但敢中饱私囊的没有了。”

朱由检抚须看了看崔昌武,似乎是在琢磨崔昌武的话。

许久,他才说道:“我大明的辅臣虽无前朝宰相的权,却有宰相的职责!若我以崔相公为辅臣,这大明该如何治理。”

崔昌武听到天子说辅臣,而不说首辅,琢磨了一会。然后他拱手说道:“如果天子以臣为辅臣,臣首先要做的是在江南均田赋。”

“所谓民富国强,士绅不纳田赋盘剥百姓,是我大明的蛀虫。只有断了士绅盘剥百姓血汗的渠道,百姓才能富裕。百姓富裕了就不会跟随流贼造反,朝廷也能收得到税收,才能养兵。”

“所以臣若为辅臣,第一件事情就是敦促齐王发兵南京,落实在南京驻兵两万的事情。而且这南京的兵马必须是骑兵,要保证能日行百里,能最快速度杀到江南的任何地方,抓捕违抗圣旨的奸佞。”

朱由检和王承恩对视了一眼,欣慰地点了点头。

显然,崔昌武已经代替李植答应了驻兵南京的事情。崔昌武显然已经接受了不做首辅而做次辅的安排,准备督促李植出兵。

有了崔昌武这句话,事情就成了一半。

朱由检笑道:“崔相公如何站着说话,坐!来人,上茶!”

崔昌武想了想,坦然坐了下去。过了一会儿,便有小宦官送上了乌龙茶。

崔昌武说道:“臣这些年跟着齐王,倒是学了一些治国的方略,请圣上明鉴!”

朱由检抚须说道:“崔相公请讲!”

崔昌武说道:“齐王常言,民以食为天。我大明朝这些年灾荒连年,最缺的就是粮食。一些遭灾地方粮食价格翻了几番不止,百姓易子相食,争先投贼。所以臣以为,治国的第一步就是足食。”

“均赋之后,便要建立法庭,在乡村间树立规矩。规矩很简单,谁出力谁得益!我大明土地辽阔,地方上可以开垦的土地以亿计。只要乡间有了规矩,百姓们开垦荒地能够自己耕作不受盘剥,则无数的荒地都会变成良田。”

“开垦新田需要的农具,水车,都可以向天津购买。天津大批量生产这些东西,价格十分便宜。百姓十户人一甲联合起来,往往只要投入几十两银子就能开出几百亩田地出来。”

“有了新田,百姓们就能足食,朝廷就有了更多的田赋。则民富国强的第一步便成了。”

“而这第一步的关键,就是法庭法院要公正无私,在地方上树立规矩。按齐王的话来说,只要产权一清晰,社会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最大化。”

“臣执掌法纪多年,最擅长镇压奸佞铲除屑小,所以若天子以臣为辅臣,臣敢担保大江南北的法院法庭都能发挥作用,厘清地方上的种种丑恶。”

听到崔昌武的话,朱由检有些意动,抚须不语。

如果崔昌武所说的第一步能实现,他朱由检就不失为一位流芳百世的贤君了。

“第一步若成,则民间再无饥荒之苦,朝廷再无流贼之忧,天下可以太平了。但仅仅是太平尚不行,还要有第二步。臣以为大明各地都要向天津看齐,让百姓不但温饱,更能富裕。”

朱由检去过天津,是知道天津的百姓有多富的。听到崔昌武说要让大明的百姓向天津看齐,他忍不住问道:“如何富民?崔相公请讲。”

崔昌武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富民的关键,是要提高百姓的产出水平。市面上的人数不变,商品多了,最终百姓能享用的商品自然就会提高,百姓自然就富了。”

“对于农民来说,富裕便是要扩大耕地面积,引进齐王的农业机械。同时提高农业的亩产,从天津购买鸟粪土做肥料。”

“几年之后农民产粮提高了,就会大量消费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

“对于城市中的手工业者来说,就是要从天津引进先进机器开立流水线工厂。将以前需要做一个月的东西变成几个时辰就能完工的产品。可以从齐王处购买蒸汽机,用蒸汽机带动机械,大大节省人力。”

“有了工厂,衣服、家具、陶瓷、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品的价格都会大降,百姓就能买得起。”

“对于乡间的闲散劳动力来说,便是要侦查开挖矿山。我大明物产丰饶,各种矿藏应有尽有。如今天津各种工业发展很快,十分缺铁矿、铜矿、铅矿、硝石、硫磺、锡矿和钨矿,我们大可以在各地开挖矿山出售矿石,一矿可富十里。”

“对于商人,则要鼓励商人发展海洋运输。同时可以仿效天津兴建铁路,在大明建设两纵两横的铁路路线,让大明各地的物产流动起来。”

崔昌武说了一会儿,停了下来,最后说道:“臣亲眼见证,齐王在天津正是如此发展,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建设出如此富饶的一镇九省。”

听到崔昌武的话远景规划,朱由检的眼睛里不禁有些兴奋。

他突然哈哈大笑几声,抚须说道:“齐王果然得人!齐王得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