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七百二十六章 仁义

明末工程师 第七百二十六章 仁义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荷兰舰队司令阿德尔伯特个子很高,他傲慢地环视了一圈校场周围的环境,这才对着史可法说道:“我们东印度公司要明国南方开放海禁,允许我们的海船任意停泊在明国南方的任何一座城市,购买生丝和瓷器。”

翻译官把荷兰舰队司令的话转译给了史可法。

史可法听到荷兰人的话,有些担心地皱了皱眉头。让史可法担心的倒不是生丝贸易的问题,而是荷兰人的烧杀劫掠。

荷兰人不是善类,自从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到达大明的海域后,这支从极远欧洲来的力量就从没有放弃欧洲人最擅长的手段――掠夺。也许是在美洲、非洲、东南亚和印度洋上欺凌当地土著习惯了,荷兰人对待中国人的手法也是烧,杀,抢。

广东和福建沿海一带的百姓,不知道多少人被荷兰人抢过。荷兰人从来不屑于花钱入港补给,总是在沿海地带抢劫百姓的猪羊粮食。

但是对于江北军来说,这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比起荷兰人偶尔的烧杀掠夺,显然战胜李植的事情更加重要。大明的官军也烧杀掠夺,一些官军甚至动辄杀死手无寸铁的百姓杀良冒功,比如左良玉军,然而朝廷却从不惩罚。在大明,只要死的不是士绅,就不是事情。

史可法只是稍微考虑了几秒,就点头说道:“可!我会书信各地的主官,立即允许红夷的船舶停靠在南方各港贸易。”

阿德尔伯特听到这句话后十分高兴。对于荷兰人来说,中国的生丝贸易可以说是远东最大的一宗收入。失去台湾大员的据点后,荷兰人一年的贸易利润损失是以百万两计算的。这直接造成了东印度公司股票价格的暴跌。

如果能重新打通大明的贸易,东印度公司将收益巨大。

阿德尔伯特感觉自己和黄种人的对话有些收获,倨傲地抬起了下巴,又说道:“其次,我们要福尔摩沙!”

福尔摩沙就是台湾,对于史可法来说,台湾是李植的领地,和士绅没有任何关系。把台湾割让给红夷,完全是慨他人之慷。

想也不想,史可法就说道:“可!只要能打败李植,我们就把台湾让给红夷。”

见自己的两个要求都被答应了,阿德尔伯特高兴起来。

“第三,我们要在珠江入海口东岸和长江入海口南岸建立两个贸易殖民地。”

听到阿德尔伯特的这句话,史可法身后的大明武将们都有些变色。和前面两个要求不同,这第三个要求是直接要从大明的疆域上割出两块地方去。说轻了,这是引狼入室。说重了,这是弃土失疆。

众将都看向了史可法。

史可法感觉到了众将的目光,抚了抚胡须。

其实史可法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虽然在历史上他确实在扬州死守了,但是那只是他代表士绅阶级捍卫士绅的利益。要知道,在满清南下之前,史可法实际上是“联虏平寇”政策的极力推动者。

也就是说,在真实的历史上,在南明政权面对陕西的李自成和占据北京的满清这两个敌人时候,史可法却力主要联合外族满清攻打李自成。

在满清刚刚进入关内,立足未稳尚显脆弱的时候,正是史可法的“联虏平寇”,让南明和大顺不能联合在一起驱逐胡虏。可见史可法并不是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史可法最恨的,还是威胁士绅利益的流贼。

对于代表士绅利益的南明朝廷来说,奄奄一息退守陕西的流贼是死敌,而摧枯拉朽,眼看就要把天下汉人变为奴隶的满清却是可以团结的盟友。这是无比荒谬,却又真实可叹的历史。

当然,在李植穿越后,史可法最恨的就是李植了。李自成虽然可恨,但只能在灾区活动。而李植势不可挡,大有横扫天下士绅的势头。

既然历史上的史可法可以联合占据北京的满清,宁愿放弃整个华北平原都要讨伐士绅之敌李自成。那么对于此时的史可法来说,放弃珠江和长江边上的两个小地方换取红夷极为重要的新式步枪,自然是毫无悬念的选择。

果然,史可法思考了一会儿,就说道:“澳门的弗朗机人对大明颇有助益。红夷愿仿效弗朗机人,可!”

阿德尔伯特见史可法答应了自己三个条件,抬起头来哈哈大笑。他傲慢地拍了拍史可法的肩膀。

“江北军,可以!”

史可法对红夷的不礼貌有些不快,但却没有发作。他对左良玉说道:“我这就去给各地的官绅写信,搜罗南方所有的火铳匠人到南昌府,开始制造新式步枪。”

####

乾清宫里,天子朱由检看着河南来的奏章,皱眉不语。

上一任河南巡抚高名衡已经被李自成抓住,在开封城中被拷掠而死。新任的河南巡抚叫作张仁桂,带着十万疲惫不堪的边军退守黄河以北。

张仁桂上奏章来说,李自成最近几个月积极备战,在各地准备器械武器,准备攻打同样年景不好的陕西。

这个消息让朱由检眉头紧蹙。

李自成占领河南,已经让朱由检很揪心了。李自成在河南打出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均田免赋,迅速赢得了最底层农民的民心。如今黄河以南的河南不但再没有战乱,反而出现了青苗连绵的景象。

可以预料,到了明年冬小麦收获的时候,河南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在李自成治下实现了温饱。

讽刺的是,在士大夫和天子共治的大明,百姓流离失所易子相食。士大夫满口的仁义道德,最后这些道德不但不能治国,反而要吃人。

但在四处劫掠杀人如麻的李自成麾下,农民们却能安心耕作。李自成残忍好杀,血洗士绅,却能活一方百姓。

如果让李自成这样发展下去,恐怕大明各地的百姓都要踊跃打开城门迎闯王。朱由检突然有些焦虑,感觉到自己似乎正在失去什么。

朱由检突然想到了李植在天津和山东宣传的“公德”。似乎因为这个公德,天津和山东的形势是蒸蒸日上,百姓活得一日强过一日。

朱由检隐约觉得,只有这个“公德”能够抵挡李自成的“均田免赋”。

朱由检揉了揉太阳穴,朝王承恩问道:“王承恩,你说说看,到底忠孝仁义才是道德,还是津国公的公德才算是道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