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六百九十七章 云泥

明末工程师 第六百九十七章 云泥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月十八,王承恩、曹变蛟和杨国柱站在乾清宫内,向天子汇报天津一行的收获。

王承恩这些天在范家庄实在受到太多冲击,这几天在回京城的道路上一直是呆呆的。哪怕此时站在御座前面,依旧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他平日里的灵活圆滑不知道被抛到哪里去了,脸上装着满满的呆滞,似乎是还未从前几天的震惊中恢复过来。

天子朱由检看了看脸色不对的王承恩,淡淡叫唤道:“王承恩...”

王承恩却没有反应过来,站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竟没有回答天子的话。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转头看向曹变蛟,问道:“曹太保,这一行成果如何?”

曹变蛟拱手答道:“圣上明鉴,津国公已经答应向京营出售大炮。”

朱由检脸上一喜,说道:“善!怎样一个卖法?”

曹变蛟答道:“回圣上,津国公愿以三千两一门的价格,向京营出售三百门重型红夷大炮。”

朱由检焦急地追问:“那开花弹呢?”

曹变蛟拱手说道:“恭喜圣上,津国公愿意以十两一发的价格出售一万发开花炮弹。”

李植这次把重炮和开花弹都卖给了朱由检。

李植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因为李植认为目前这个阶段,大明皇室的利益和自己基本上是一样的。天子朱由检在朝堂上往往站在李植这边,甚至为了维护李植和文官集体对抗。如今加强天子京营的力量,就是给自己增加一个有力的盟友。

大明朝境内烽火连天,不能总是让李植到处救火。让京营实力强些,也让李植能安心在天津搞建设。

而且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火买卖历来是最暴利的行当。李植的军火工厂生产三百门大炮和一万发开花弹不需要多少时间,却能轻轻松松赚到一百万两银子。

至于天子得到武器后仿制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京营连青铜红夷大炮都造不出来,都要去和澳门的葡萄牙人买,更别说铸造铁芯铜体大炮了。

而开花弹的技术含量更高,没有十八世纪水平的车床和镗床精加工,是不可能造出能承受大炮膛压的开花弹的。

实际上,这些大炮和开花弹问世已经好几年了,并不是李植最尖端的武器。李植相信自己很快就能研发更厉害的大炮,保持武器领先的代差。

所以思前想后,李植最后觉得这笔买卖做得,收下了天子的一百万两。

朱由检听到曹变蛟的话,有些兴奋,脸上满是欢喜神色。有了李植的三百门大炮,京营的实力一下子就上了一个台阶。有那一万发开花弹压箱底,以后即便遇上几十万流贼,也可以轰他个七荤八素。

朱由检拍了拍御座的扶手,赞道:“朕没有看走眼,津国公真忠臣也。”

“真忠臣也!”

朱由检心情愉快,站起来在乾清宫里走了几步,突然又看向了王承恩。

“王承恩,你怎么魂不守舍的?”

王承恩终于反应过来,赶紧答道:“奴婢在?”

见王承恩神志恍惚的样子,杨国柱和曹变蛟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

朱由检皱眉说道:“王承恩,你怎么一副惊吓过度的样子,你在天津看到了什么?”

王承恩拱手答道:“回圣上,臣在范家庄看到了钟塔...”

朱由检点头说道:“朕听王德化说过钟塔的事情,据说甚为精妙。朕曾想让津国公来紫禁城修一座,然而钦天监的人说此钟与紫禁城风水不合,最后只能作罢。”

王承恩又说道:“不止是钟塔,奴婢还看到了用炉子炼出来的精钢,看到了玻璃做的窗户,看到了拖网轮船捕获的廉价海鲜,看到了富得普遍发胖的市民,后来奴婢一再要求,天津巡抚李兴还带奴婢去看了不需要风帆就能极速行驶的轮船...”

听到王承恩一口气说这么多,朱由检也有些惊讶。

朱由检惊讶地说道:“用炉子炼精钢?用玻璃做窗户?这...”

王承恩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圣上,那范家庄根本不是奴婢看到了什么新奇,而是事事都新奇,处处都不同。津国公不但打造出一支装备精良的天下第一强军,在行政上同样是奇才。天津巡抚随意带奴婢看了几个地方,就让奴婢惊讶地张目结舌了。而奴婢没有看到的东西,又不知道有多少。”

朱由检坐回了御座上,讪讪说道:“竟有这么神奇?”

王承恩伏地说道:“圣上,那范家庄不止是事物神奇,更神奇的是使用这些事物的百姓。那里的百姓人人识字,个个懂得公德。官府治百姓公平正义,商家做买卖童叟无欺。走在马路上看过去,只觉得那里的百姓一个个英气勃发,完全没有营营苟苟之气。似乎每个人都在想着为他人方便,为家国做贡献,仿佛东升之旭日一般充满朝气。”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话,沉吟了许久。

天子因为身份尊贵,出于安全考虑极少走出紫禁城。平日里朱由检连京城的百姓都很少接触,这些年他了解民间的最佳途径就是看天津的报纸。朱由检反复思索,却实在想象不出出所谓“东升之旭日一般充满朝气”的范家庄百姓是怎样的。

朱由检想了好久,问道:“和京城的百姓相比,如何?”

王承恩答道:“范家庄的百姓,恍如睡狮已经唤醒,仿似昏灯已经点明。京城的百姓比较起来,只令人觉得暮气沉沉,实在是云泥之别也。”

“如果大明其他地方再不迎头赶上,恐怕要被天津、山东和辽东的百姓远远抛在身后。这之间的差距,恐怕会越来越大。”

听到王承恩的话,朱由检吸了口气,看了看曹、杨二将。

曹变蛟和杨国柱对视了一眼,最后杨国柱大声答道:“圣上,范家庄的百姓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个个都是朝气蓬勃。那里的百姓不但个个识字,还十分讲道理。就连在街道上走路,都是全部靠右走,没有一个豪强横行霸道。”

朱由检缓缓靠在御座椅背上,叹道:“津国公领下百姓,竟到了这样的程度?”

“天津的报纸上说天津领先大明其他地方一百五十年,以前朕不信。然而听你们这么说,朕倒是信了。”

叹了口气,朱由检说道:“有机会,朕当真也想去天津,去范家庄看一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