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笨钟

明末工程师 第六百三十五章 大笨钟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月初九,范家庄和天津的两座钟塔建好了。

李植建设的钟塔不是明代的钟楼,而是真的有时针和分针的大钟的钟塔。

随着天津各项技术的进步,天津人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原先市民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碰上阴雨天就多睡一会。但现在这样显然不行了:

各种工厂的上班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工人对时间有了精确要求;学堂的学生每天要上若干节课,老师和学生都对时间安排有要求;每天正辰时,报社把免费的日报搬出来发放,去晚了就没有了;每天戌时中,工人们下班,商贩们要等着这个时间做买卖...

因为技术的进步,天津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计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先那种“早晨”、“上午”、“中午”之类的计时方式,已经完全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

那种一等就是一个时辰的工作方式,已经开始阻碍天津的发展。

李植顺应工作方式改变的要求,把原始的摆钟弄了出来。

原先的历史上,摆钟是在1657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发明。现在是1645年,要等西方人发明摆钟还要再等13年。但对于工业设计师李植来说,原始的摆钟并不是十分复杂的玩意,李植可以提前发明出来。

这种钟表利用钟摆来回运动的等时性计时,利用擒纵结构转动针盘。李植在去年三月就画好了结构设计图,然后就组织工匠实验制造。李植招募的工匠主要是锁匠,这年头在大明制造小玩意最拿手的就是锁匠了。

制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辗辗转转研究了大半年,直到去年十一月才制造出成品。

因为这个时代的技术比较粗糙,摆钟内部各种齿轮摩擦力比较大,做出来的摆钟每五分钟就要重新手动给摆锤上力。这样的摆钟显然需要专人斥候,否则走五分钟就渐渐停了。

再有钱的大户人家,也没有需求专门雇一个人照顾钟表。整体来说,李植的摆钟还不具备转化为私人商品的水平。

不过做成钟塔就不怕技术粗糙了。

李植做的钟塔高二十八米,使用钢筋水泥做梁柱,墙面砌砖,足足有八层楼高。在钟塔的里面有五个人专门维护,每过几分钟就重新给巨大的摆锤上力,保证摆钟始终拥有完整的动力,走时准确。

李植把全天分为二十四个小时。钟塔上四个面都有巨大的表盘,每个表盘上都有时针分针,显示现在是几点几分。钟塔最顶端还有铜钟一个,白天时候每个小时正点钟塔里敲一次铜钟,向全城人宣示现在的时间点。

有了这个高耸的钟塔,范家庄和天津卫城的百姓生活大为改变。从今以后,计时就精确到分钟了。

当然,各地的钟楼都在陆续建造中。按照李植的规划,以后只要是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市,都要建立钟楼一座。

这天,幕府参谋部参谋洪承畴正和来天津开钱庄的王朴走在卫城的道路上,突然听到钟塔铛铛的报时声音。

李植这次查抄晋商八大家,却给大同王家留了一半家产,王朴的王家因此几乎垄断了大明和蒙古之间贸易。王家顺势还攀上了李植这辆快车,要把生意做到天津来。

王朴带着家里的亲戚进入天津,李植让洪承畴出来迎接招待。

洪承畴停住了话茬,仔细听了一会,说道:“王总兵,现在是下午四点,也就是申时中了。等到那时针转到四十的位置,也就是再过三分之一个时辰,我带你去见一见津国公。”

王朴愣了愣,问道:“这钟塔竟能精确到三分之一个时辰?”

洪承畴笑道:“这钟塔能精确到一百二十分之一个时辰。二十分钟便是六分之一个时辰。”

王朴乍了乍舌,摇头说道:“津国公上马可以杀敌建功,下马可以发明创造,这钟塔的发明真是神乎其神,王朴佩服得紧!这天津真是没有白来,王朴又长见识了。”

洪承畴抚须说道:“这钟塔确实妙不可言,原先我每天看天微微亮就起床,起床进食后看书一个时辰,然后才到参谋部去坐班。但是看书这事情难以把握时间,若是看到妙处,不经意间几个时辰就过去了,总总误了时间。”

“有了这钟塔后,每天早上七点开始看书,看到九点看完,便到参谋部去坐班,再不误事。”

“以前幕府的用餐时间乱得很,食堂每天开饭的时间都不固定。有些人搞不清时间怕去晚了,吃饭时间之前半个时辰就到食堂去等饭,浪费了大把时间。我有几次搞不清楚时间,到食堂去去晚了,结果食堂已经关门了了,只能饿肚子。”

“以前没有钟塔,和别人约定事情,弱势一方往往需要提前去等待一段时间。有了这钟塔,时间上的浪费大为降低了。若真说起来,可以为百姓每天省下可观的等待时间。我看起码为每个人省却半个小时的等待时间。”

“比如说没有这钟塔时候,津国公说三点四十见一见你,恐怕你三点不到就要去国公府等着。现在我们三点三十到那里就可以了,一下子就省了三十分钟,也就是四分之一个时辰的时间。”

王朴点了点头,说道:“洪老说得有道理。”

洪承畴抚须说道:“国公看似做了一件小事,可是这钟塔实际上可以提高天津和范家庄的效率不少。拿津国公的话说,就是最后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因此提高!”

王朴想了想,问道:“这钟塔确实是好东西,只是可惜除了天津其他地方都没有。”

洪承畴笑道:“以后天津和山东的城池都会建好这样的钟塔。听说天子也对这钟塔感兴趣,要津国公去紫禁城午门前面建一个大的。”

王朴听到这话,沉吟了许久没有说话。

洪承畴抚须笑道:“王总兵在想什么?”

王朴说道:“这天津日新月异,我在想如今既然有津国公的支持,我王家是不是该多迁些人丁到天津来。我看这第一批来津的人手就该有二百人。我们要开钱庄、当铺、蒙古特产商店。”

洪承畴哈哈大笑,说道:“不急,不要急!天津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王家什么时候来都有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