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五百八十七章 项目

明末工程师 第五百八十七章 项目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月二十日,设在天津卫城的津齐银行第二分行开张了。天津卫城的百姓们于是有了用银子换钞票的地方,十分踊跃。

这钞票缴税时候可以用一两钞票当一两二分银子用。无论是交田赋还是交商税,都可以用。前面换了钞票的百姓拿钞票去“税务局”缴税,发现确实好用,津国公的税务局确实认可这种钞票。

换句话说,这一两“钞票”看上去是一两,其实是一两二分银子。拿十两银子去换成钞票,立即就能赚二钱银子。于是来换钞票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渐渐发现了这银票拿来当钱用也十分好使,商贾们都乐意接受这种钞票。

比起银子和铜钱,这钞票的使用和携带就方便多了。加上报纸大力宣传,天津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津齐银行的“钞票”交易。

其实大明的商品经济发展到明末,已经十分需要一种方便易用的货币出现。宋朝时候纸币“交子”就曾经很成功。可见纸币的需求在民间实际上十分迫切,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发行方是否守规矩,是否滥发。

津国公李植的作风和威望摆在这里,让百姓十分相信津国公发行的钞票。

不仅如此,津齐银行还在三月二十日,推出了抵押贷款业务。

所谓贷款,无非就是用不动产抵押借钱。报纸当天在头版头条宣传了一阵,百姓立刻就明白过来了。报纸反复强调这一种贷款业务的特点――低息,反复强调一年百分之五的利息如何惠民。

渐渐的,有缺钱的商户开始来银行里咨询贷款事宜。

这么一问,就有不少人顺水推舟地将贷款办了。如今天津和山东的司法解释权都控制在李植手上,所以银行处理抵押事务也没有法律问题。津齐银行只要和贷款的商户签一份“合同”,就能把借款和抵押事宜全部搞定。

第一个成功贷款的是范家庄的一名猪倌。这猪倌本来在李植的国营养猪场干活,干了几年下来对养猪的事情已经得心应手,便琢磨出去自己开养猪场。这年头天津人一天比一天富裕,猪肉价格十分坚挺,养猪看上去是个包赚不赔的买卖。

养猪场需要建猪圈、买猪苗、买饲料,到处都要用钱,他正是缺钱的时候,听人说银行可以借钱,便找到了津齐银行。

他拿自家的小别墅做抵押,以市价七十两的价值抵押给银行,银行贷给他五十两银子――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只能贷出抵押物价值的百分之七十。银行毕竟做的是低息买卖,要防止房价大跌造成抵押物价值下降,导致坏账。

这名猪倌拿到贷款后,立即把他的小型养猪场开了起来。养猪场看上去十分顺风顺水,账单算一算,到生猪出栏时候这个猪老板能赚六十多两银子。这样的收入,比做猪倌是强多了。

猪老板的成功案例被《天津日报》和《山东日报》大力宣传了一番,于是来银行贷款的人越来越多。

津齐银行三月份最大的一笔贷款是贷给一个开明地主。

这个地主姓陈,没有功名,算是个小地主。他以前在青县一直贿赂官府吏员,所以也没有被吏员压上太多田赋,一直守着家族的祖业。当初李植均平田赋,他家的田赋因为本来就不曾免除,不存在刁民投献现象,所以反而没有影响。李植彻底控制天津后,他就开始主动向李植靠拢。

听说李植鼓励向银行贷款,鼓励开发水利,他干脆向李植贷款五千两银子,要在青县修建一个水库灌溉荒地一千五百亩。

如今整个天津在法庭的管理下,社会秩序十分井然。原先那种你做蛋糕我抢蛋糕,以权势夺取他人成果的社会风气完全被消除了。如今天津各地,不管是开明地主还是自耕农都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氵朝。如今水利工程是谁建的,谁就能得利。

因此这个陈姓地主干脆贷款来建水利工程。

这五千两的水利设施也不是小事,涉及到买荒地,建水库,挖水渠,招募佃农耕种等一系列工作。这个陈姓士绅有备而来,聘请了几个富有经验的水利技术人员。岳善德和陈姓士绅聊了一个时辰,亲自拍板同意了这笔贷款。

贷款以陈姓士绅的田地做抵押。银行贷款部的评估师给一亩旱地作价十三两银子,最后让陈姓士绅拿六百亩旱田出来抵押。

贷款部雷厉风行,三月二十二日接到贷款需求,四月初一就办完手续,把贷款放了下去。陈姓地主立即开始雇人建水库,说要抢在九月冬小麦播种之前把水库和水渠建起来。

这个水利工程也被当成典型案例,在《天津日报》上报道了。于是四月份津齐银行收到不少地主和自耕农,甚至佃农的建水利工程的贷款需求。其中不少都是可操作性很高的工程。

甚至有七个小地主要联名借四万两银子建水陂,灌溉田地。

为了评估这些项目,李植甚至专门跟在山东搞水利的靖一善要来了五个老技术员,作为水利工程贷款的评估师。

不光是水利工程贷款项目很多,各种养殖业,建筑业和传统手工业的贷款需求也很旺盛。如今天津一镇的百姓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各种产品的需求都上来了,正是一些有技术的人才扩大经营的好机会、

原先那种纯粹靠刁民投献土地发财的士绅已经被李植打压下去了,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富庶和权势。其中一些人除了仗势欺人没有其他本事,如今甚至全靠以前的积蓄过日子,几年下来连温饱都成问题。

而一些因为善于经营,有眼光的地主、自耕农、佃农、养殖户和工匠则在李植治下迎来了发展的机会。在银行的支持下,这些有眼光的新式人才完全可以逐渐做强做大,把天津的农业、养殖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起来。

而李植的津齐银行,则是让这些新式人才快速成事的催化剂。原先要积累几年财富才能上马的的工程、养殖场和手工作坊现在都不需要等待了。只要拿出家中的房子和田地做抵押,马上就可以拿到贷款办事。

而李植的津齐银行因为有不动产作为抵押,发放这些贷款也基本上不承担什么风险。

随着一笔又一笔贷款发出去,一个又一个工程在天津开工。李植治下的天津,愈发显得欣欣向荣。

李植相信,随着银行业务逐渐扩大到山东去,山东也会像天津一样迎来一个发展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