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五百八十四章 优惠

明末工程师 第五百八十四章 优惠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月初一,在岳父崔文定的推荐下,李植和崔文定一起去找据说是天津最好的银票匠人,钱老二。

崔文定骑马和李植并肩而行,走在半路,崔文定有些唏嘘地看着李植华丽的仪仗,说道:“国公爷,我还记得当初你到我家来提亲时候的样子哩,那时你还是一个副千户。谁知道一晃几年过去,国公爷已经成为我大明的津国公了。”

李植听崔文定的话里有话,笑了笑没有说话。

崔文定见李植没搭这句话,想了想,直接说道:“国公爷,如今崔昌武都已经是正三品的卫指挥使了,整日乌纱帽戴着,一身大红官袍穿着,十分地威风。我在他面前,都有些拿不住架子哩!”

李植看了看崔文定,猜到了崔文定的意思――崔文定如今五十岁不到,身体很好,还想做官。

崔文定见李植还不说话,无奈只能毛遂自荐地说道:“国公,什么时候有合适的岗位,你也让我到你麾下做事,如何?”

李植问道:“岳丈的生意不做了?”

“生意小事,让崔合的弟弟,我侧室生的儿子崔学圣去做便是,他也二十五岁了。别人一听说他是国公夫人的弟弟,一个个都毕恭毕敬的,没一个人敢骗他!”

李植笑了笑,点头说道:“好,以后有合适的职位,我便让岳丈来做,让岳丈也当一当官。”

崔文定听到最后一句话,哈哈大笑,轻轻将手拍在李植的肩膀上,连拍了好几下。

见李植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崔文定心情很好,举手说道:

“国公,我给你介绍的这个钱老二据说祖传了一副做‘水印’的本事,专门为天津的各大钱庄制作银票用的纸张。经过钱老二手上做出来的纸张上面有各式水印,对着光看就能看到。所以钱老二的印刷作坊生意是否好,据说做一张银票钱老二要收一分银子,一个月能净赚六、七两银子。”

李植找钱老二,自然是为了印制钞票的事情。只要李植愿意下本钱,奸人伪造钞票的成本就会大大提高,出现假钞的概率就会下降。钞票要防伪,自然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制作,需要使用水印技术。

李植随着崔文定走进印刷巷子,看到那巷子两边都是占地颇大的印刷作坊。在那巷子最大的一间院子里,李植找到了钱老二。

钱老二是个三十岁出头的中年人,正在院子里生产银票用纸。看见李植来了,他带着全部员工跪在了院子门口。不过这钱老二虽然跪在地上,态度却十分市侩,一边跪着一边拿眼睛上下打量李植。

李植也打量了一番钱老二,见他脚上光着脚丫,头上贴着一块狗皮膏药,形象实在不雅。

李植虚虚挥了挥手,让钱老二站起来。

崔文定大声说道:“钱老二,国公爷来找你,是商量印刷一种新式银票的事情。你做银票这么多年,在防伪手段上想必有些研究?”

钱老二爬了起来,看了看崔文定,又盯着李植看了一会,似乎在琢磨李植要印什么银票,这才说道:“国公爷,这防伪的事情,就看你愿意花多少钱。只要愿意下本钱,这银票防伪里面大有文章。如果国公爷本钱下足,一般的伪造者是不可能花那么多钱搞出一套伪造设备来的。”

“比如说呢?”

“比如官府印刷的宝钞,就是沿用元朝的方法,采用桑皮纸作为钞纸主料,并大量添加废弃的公文纸打成纸浆作为配料。这样做出来的钞纸颜色呈特有的青灰色,纸张极其敦厚,重量虽重一些,却难以仿造。”

“再比如如今这天津各钱庄的银票,都是让我用楮皮制作带水印的底票。我做好空白底票后,送到别的作坊印刷图案,印好后再盖上钱庄的大印,钱庄掌柜的私印,便让伪造者无从仿制。”

“若是国公爷愿意下本钱,还可以去京城找刘名涛,找他制作雕刻极为精细的雕版。这刘名涛雕工厉害得紧!他雕出来的铅板在半个巴掌大的纸面上能印几十个小字,一般的伪造者无论如何花不起那么大的本钱做这种精细的雕刻。”

钱老二说完这句话,从旁边一个学徒手上取来一张有水印的空白纸张。

“国公爷看看,这是我做的水印纸。”

李植接过那张纸对着天空看了看,看到纸张里面印着“展氏钱庄”四个水印字。

李植看着钱老二,点了点头,说道:“好,钱老二,我有意雇你做造币厂的主管,负责生产带水印的桑皮纸银票纸张出来,一个月我给你十两银子月钱,如何?”

钱老二听到李植雇他,眼睛一亮。他这才对李植恭敬起来,把头上的狗皮膏药撕掉了,朝李植做了个揖说道:“好咧!那还用想?跟着国公爷做事是有官做的,只要国公爷看得起钱老二,钱老二那是没有二话的!”

李植见这钱老二一上来就隐晦地跟自己要官做,心里对这个钱老二的市侩作风有些不满。然而技术人才难得,李植也不可能要求一个技术员大公无私胸怀天下。

李植淡淡说道:“若是做一、两年不出错,一个百户是逃不掉的。”

####

三月十五,李植津齐银行的第一家分行在范家庄开张了,开始发行钞票。

李植的钞票最小面值为一分银子,一分上面有五分银子、一钱银子、五钱银子和一两银子。一共五种面值。

为了宣传这家银行的开张,《天津日报》进行了整整五天的预热,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这家银行的钞票的便利性,鼓励百姓把银子存入津齐银行换取钞票。

当然,仅靠便利性是无法让百姓养成使用钞票作为货币的习惯的。《天津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李植为了推广钞票使用的大杀招――市民如果使用津齐银行的钞票缴税,面额一两的钞票可以抵充一两二分银子的税收。

也就是说,如果把银子存入津齐银行换来钞票,就可以节省百分之二的税收。

这可是白捡的便宜。百分之二的税收优惠虽然算不上一笔大钱,但简单把银子往银行里一存就能拿到这样的优惠,这样的好事哪个会不干?范家庄的百姓们拥到了李植的第一家银行里面,排队等待换钞票。

就连范家庄附近的其他商贩,甚至天津卫城的商贩都来了。这些商贩都是要交商税的,一个个在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队。

然而银行的柜台有限,换钞票的速度有限,不少商贩看着那在马路上蔓延的长长排队队伍,知道不花个半天是换不到钞票的,都知难而退了。

虽然这些商贩没有换到钞票,但津齐银行钞票的稀缺性却深深印入了这些商贩的脑海中。以后的日子里,要是客人买他们货物时候使用津齐银行的钞票,这些商贩那是一百二十个高兴。哪怕就是客人拿一两银子的钞票来充一两一分银子买货,这些商贩也愿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