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五百二十六章 教官

明末工程师 第五百二十六章 教官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军事学院开设后,李植感觉效果很好。尤其是海军战术的教学让军官们受益良多,可以说是和郑芝龙决战前的紧急充电。

在海上作战船只之间距离很大,有时候战舰距离旗舰十几里,根本看不到旗舰上的旗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作战就往往依赖舰长们的个人指挥能力了。

李植的海军成立只有几年,没有打过大仗。对于如何摆阵形,如何发挥火力,如何迂回如何突破,舰长们完全没有概念。就连海军舰队长吕虎,也只是凭感觉指挥,并不知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教官们却熟悉最近十余年的各次海战。这十年虽然没有爆发大决战式的大型海战,但欧洲各国之间的海军摩擦不断。尤其是如日中天的荷兰人,不断在海上攻击劫掠他国的商船战舰。

这些海战的情报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欧洲各国的海军都大力搜罗,组织军官学习。所以几个外籍教官对这个时代的海战十分了解。不管是加勒比海上的英格兰海盗如何劫掠法国商船,还是好望角的荷兰军舰如何挑战西班牙的盖伦船舰队,这些军官们都如数家珍。

为什么英格兰人总是抢上风,为什么葡萄牙人喜欢用后膛炮?如果不听这些教官解释,靠自己琢磨是很难琢磨出来的。

海军的军官,尤其是李植火线提拔起来的几十个舰长们听得十分入迷,每每下课后还拉着几个外籍教官问个不停。

李植感到这几个外籍教官等于是欧洲战争史的百科全书,物超所值。欧洲的战争已经一只脚跨入热武器时代,虽然在装备上不如李植的部队,但对李植麾下军官指挥作战有很大的启发性。李植给教官们发了奖金,有时候也和这些教官们交流交流,讨论一下散兵战术和线列战术的优缺点,获得t型战线主动权的关键。

不过李植懂得的战术往往超越此时的西方几代,往往一说出来就让几个军官目瞪口呆。

####

崇祯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李植的十艘铁甲舰全部造好,停泊在了大沽港口。

由于是天津、山东和南直隶等地不同造船匠制造的,每个造船点的工艺都有些不同,这十艘铁甲舰的外观不尽相同。天津和山东造的八艘铁甲舰都是尖头的,而南直隶船匠造的两艘是扁头的,尾楼也更高一些。

当然,这种差别并不影响使用。十艘船都是十二丈长,两丈一尺宽。每艘船上都装载了三十二门十八磅炮,在这个木质帆船时代是响当当的大船了。

李植估计了一下,觉得这些铁甲舰的满载排水量大概有五百吨。实际上这十艘铁甲舰装上铁甲和大炮,再装上几百名水兵和淡水、补给品后,就基本上是满载了。这些铁甲舰只能作为纯粹的战舰使用,即便在和平时代也无法充为商船。

十艘船的船壳上都包着一寸厚的铁板,此时铁板几乎是全新的,外面按李植的要求刷着灰色的树漆,看上去完全是十九世纪的战舰。

铁甲舰上装备着两台大型蒸汽机,马力全开的状况下能开到九节的航速,快于这个时代的风帆战舰,甚至比顺风时候的帆船更快。

这样的奇怪战船出现在明末,当然是引起了百姓们极大的兴趣。每天大沽港码头上都是人潮如织,大家都来看铁甲舰上面密密麻麻的大炮,看铁甲舰不需要划桨就进入港。好在李植坚持离岸十里才练习开炮,否则来看热闹的人要更多。

铁甲舰有防锈的问题,铁板长期接触水会生锈。想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李植恐怕需要搞上几年的研究。完全解决是不现实的,不过李植有办法缓解这个问题:

李植首先做的,就是在铁甲上刷一层树漆。中国是树漆的原产地,李植在天津可以大量购买这种廉价商品。实际上树漆有相当的防锈能力,半年涂抹一次的话,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铁甲的生锈,但也能大大减缓生锈的速度。

李植还使用锌棒缓解铁装甲生锈的速度。李植在装甲的下沿固定大量的锌棒,这样锌和铁及海水就构成了原电池。由于锌比铁活泼,作为电源负极优先失去电子被腐蚀。锌的不断腐蚀就保护了铁,这就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直到现代,还有不少船只使用锌棒保护钢质船体。

明代的匠人们已经大量生金属锌,在《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匠户们将氧化锌矿砂、煤粉投入特定的反应罐,在高温下形成气态锌。锌蒸气通过冷凝窝的透气孔上升至冷凝区,冷却凝结成液态锌,滴入冷凝窝凹槽内。待冷却后,人们打破反应罐,取出锌块。之后匠户们还要将其放在灶上进行提纯,锌块纯度可达九成九。

天津是商贾集凑之地,李植和商人订购,轻松买到了大量的锌棒。铁甲舰水线以下没有装甲,李植只需要在水线附近的铁甲上包上一排锌棒就可以,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当然,这两种办法都只能缓解铁装甲的腐蚀。李植在后世看到过论文数据,知道钢铁在海水中的年平均腐蚀率是一毫米左右。在李植的种种手段帮助下,腐蚀的速度可以大幅降低,也许只有半毫米。

腐蚀速度降低后,铁甲舰的装甲腐蚀就不是一个大问题了,因为李植的铁甲舰本身也并不需要完美的防腐蚀手段。李植制造的五千料大船选用木料时候讲究实用,并非采用完美的木料,船只实际上也只有七、八年的寿命。通过防腐手段处理后,三十三毫米厚的铁甲每年腐蚀半个毫米或者更少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半年维护的时候把铁锈除去便可。

十九世纪法国人曾为没有防锈漆烦恼,甚至在铁甲舰的铁壳上面包裹木材外面再包铜皮,那是因为他们的船想用几十年。如果他们像李植一样一艘船只用七、八年,能够忍受每年的损耗,就不需要使用那么复杂的解决方案了。

一月份,郑芝龙又送来书信一封。

郑芝龙并没有把只有几十条船的李植放在眼里,信里用词更加*裸,要李植把新竹地租收入的八成给他。而郑家可以回报的,是在东海给予李植的商队“保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