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五百一十章 强弱之势

明末工程师 第五百一十章 强弱之势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子朱由检看着山东巡抚王永吉的奏章,眉头紧皱。

上个月月底李植一封奏章发到京城,说山东《三王日报》污蔑他,这事朱由检知道确实属实。

《三王日报》是大明的第二份报纸,又是三名亲王联合发行,朱由检曾有些期待,让人带来一份看过。若是三个藩王能振作向上办起一份有水平的报纸,也能提高朱明皇室的声誉,让江山社稷更加稳固。

结果《三王日报》的内容让朱由检十分失望,新闻全是抄的邸报,迟滞落后不说,那上面还满是对李植的诽谤之词,说是用词下作恶毒也不为过。三个藩王和山东的士人联手办报,就办出这样一份东西出来?

朱由检收到李植的奏章后就立即发出圣旨责备了三名藩王,让他们改正报纸。停止对李植的造谣诽谤。

当然,朱由检也知道自己的圣旨没什么用。朱由检的圣旨大概能让《三王日报》老实十几天,要不了半个月这报纸就会故态复萌。大明朝不以言罪人,这些文人造谣诽谤都习惯了。想想魏忠贤倒台后阉党被骂成什么样子就知道了。李植和天下士绅水火不容,这些文人既然有了报纸这个舆论通道,又岂会放过李植?

不过李植的反击,却让朱由检有些恼火。李植又一次率兵攻入济南城中,城墙上的守兵几乎是一触即溃,一百四十六名《三王日报》办报人全部被李植擒下,刑场斩首。

不仅如此,李植的五千虎贲师士兵进了济南城后,就赖着不走了。虎贲师士兵以维护局势为名控制了济南城的城墙和道路,俨然成为了这座省城的主人。朱由检两次发旨让李植撤兵,李植都拖着。

朱由检把王永吉的奏章往御案上一扔,发了一阵呆。他站起来,走到书房的窗边,看着窗外那些巍峨的宫殿沉吟不语。

许久,他才叹了一口气。

王承恩见天子叹气,凑上去说道:“圣上,津国公这次草菅人命,确实令人失望。”

朱由检看着窗外的景色发呆,好久才说道:“朕失望的,不是李植。朕失望的,是这些不知国家,不明进退的士人们。”

“我皇皇大明子民万万文化璀璨,平日里论起圣人微言一个个舌灿莲花,各种书籍言论汗牛充栋。但到了关键时刻,这些文人中选出来对抗李植的,竟是这样一群跳梁小丑。”

“办报,本是繁荣文化的好事。从大处来说,可以让百姓懂忠义明事理,知道国家大义。往小处来说,也可以提高山东士绅的名望声誉。把报纸办好,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植办出了我大明第一份报纸,组织样式排版格式都已经弄好,《三王日报》的文人们只需要抄去便是了。就这样,他们都做不好事情。既没有下力气到各地搜集最新的新闻,也写不出公正的评论文章。”

“除了维护自己逃税权力的陈词滥调,就是污蔑李植的谣言。最后好好一份报纸,就变成一份造谣中伤的工具。山东士人们到处为贫民们念颂的,就是这样一份东西?比起处处以公平公正匡正社会秩序,处处以家国存亡激励百姓忠义的《山东日报》,这士人的三王日报算是什么东西?”

“怕李植杀人,就拉藩王入伙,想凭借李植对皇家的忠诚行龌龊手段。然而凡事都有个底线,他们这样下三滥地攻击李植,除了给李植动手的口实,还能有什么作用?”

王承恩听到天子的话,叹了口气,说道:“和津国公文化鼎盛的天津比起来,山东的文人确实差了一筹。”

朱由检冷哼了一声,说道:“这些文人读了那么多书,什么道理不懂?满口道德却行龌龊之事,说到底就是满腹自私自利,根本不知道家国责任!”

“李植在天津推行公德教育,处处辨明是非,凡事先谈公利,朕深以为然。正是凭借这种文化,李植的天津才越来越繁华,李植的虎贲师才那么彪悍善战。反过来,正因为李植的势力这么欣欣向荣,所以才有不断扩张的势头。”

“若是我大明的官员有李植一半的公德心,要是天下文官武官做事有李植一半的责任心,我大明将强盛到什么程度?李植还敢挑战我大明的秩序?到处杀人?”

“朕叹息的不是津国公太蛮横太强,朕叹息的是我大明的官员士绅太下作无耻,太弱。”

王承恩听到天子的话,一下子竟不知道该说什么,低头说道:“皇爷圣明!”

朱由检转身看了看王承恩,觉得王承恩终究没有领悟自己的话,又叹了口气。

朱由检用手掌轻轻地拍着窗台,说道:“王承恩,你说朕也效仿津国公,在天下文官士绅中提倡公德,提拔酷吏严惩屑小,如何?”

王承恩躬身说道:“皇爷圣明,天下的儒生士人都是读儒家经典张大的,满肚子忠孝仁义,按津国公的说法,这些都是私德。跟儒生士人讲公德公利,怕是收效甚微。”

朱由检想了想,又说道:“天津日报说得对,只有公德才能强盛国家。王承恩,你说若是朕用酷吏清理官场,提拔一些有公德,有是非的官员会如何?”

王承恩吸了口气,看了看左右,小声说道:“圣上,如今官场上的文官做官讲究的是座师门徒,讲究的是同年同期,讲究的是资历年岁。平日里廷推重要职位,天子还没有人选,这些官员就已经私下商量好了。有什么好处,那些文官们私底下都是按个人地位分了,可谓同进同退。”

“这些文官们已经全部结党,凡事都要一套潜规则,进退都看全党的规矩。不结党的文官凤毛麟角,还往往是因为被党人排斥才不得不孤立。圣上一重用,这些原先孤立的文臣同样结党营私。去哪里找得到不群不党,大公无私的孤臣?”

王承恩说的道理,朱由检如何不懂。只是看着李植越来越强,朱由检有些心焦,才说出这种不现实的说法。

叹了口气,朱由检说道:“如今建奴尚未完全歼灭,闯贼携十四家流贼又在陕西闹事,四川、河南也不太平。还听朝廷调遣的十几万边军处处救火尚嫌兵少。难道朕就看着李植越来越强盛,我大明越来越衰弱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