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四百二十二章 条件

明末工程师 第四百二十二章 条件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月底,李植没什么事情,稍微改进了一下硝化棉的生产工艺。

为了让子弹在枪管中得到持续的推力,需要控制发射药的燃速。在黑火药时代,可以通过控制火药颗粒大小来得到满意的燃速。如果使用硝化棉做发射药,则可以通过改变硝化棉的含氮量来控制发射药燃速。

在后世,含氮量12.5%以上的硝化棉被称为爆炸品,就是因为含氮量太高燃速太快。而含氮量12.5%以下的硝化棉则没有这样猛烈的燃速,被称为是易燃固体。当含氮量降到一定程度后,硝化棉甚至无法在密闭的枪膛内燃烧。

控制硝化棉的含氮量有很多办法,比如可以通过控制硝酸和硫酸的比例实现,当然最简单的一种办法就是改变混合酸液中水的含量。李植穿越前看过一篇论文,知道混合酸液中水含量达到20%的时候,硝化棉中的含氮量会大幅下降到11%。

含氮量11%的硝化棉,不但不会爆燃,甚至会被用来生产赛璐珞塑料。

当然,以李植现在的工业水平,根本没法测定酸液中的各种成分含量。李植所能做的,只是试验各种浓度硝酸、硫酸生产出来的硝化棉威力,寻找一种最适合于范家庄米尼步枪的工艺制程。

忙了十几天,试验了无数次后,李植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工艺制程。在这种工艺制程下,李植的步枪能用最少的发射药达到可观的子弹破坏力。李植把这种工艺制程定下来,开始按此大规模生产硝化棉。

新的火药保存不易,但是实战效果是很好的。

十一月,李植的士兵们已经开始使用新式火药训练。老兵们稍微练习,就很快习惯了这种新火药。新火药燃烧后不会产生残渣,不需要清理枪膛,让士兵们的射击速度极大提高。原先一分钟只能打三发子弹,如今士兵们一分钟可以完成四次齐射。

十一月十九日,李植从韩金信的线报处,得知了鞑子开始屯兵义州,攻打锦州。

韩金信的线报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在大江南北都有线人。虽然韩金信还没有渗透到鞑子内部去,但在大明的宁锦一带,韩金信都是有眼线的。只要前线有什么动静,韩金信立马就能得到消息,汇报给李植。

韩金信如今已经成为李植的第三只眼睛,时刻监视着全国各地的动向。

李植得到鞑子围锦州的消息后,还是比较吃惊的。李植之前听说鞑子在关外训练火铳兵,也不知道练多少人。如今既然鞑子杀了出来,想来是这一支兵马已经练成。

李植粗知历史,知道明末满清和大明有一场大决战叫松锦大战,似乎就发生在崇祯十四年。李植知道,历史上那一场大战的结果是满清大获全胜,明军溃不成军,从此再无能力和满清对战。松锦大战之后,大明灭亡便成为一个时间问题。

李植暗道清兵既然重兵包围了锦州城,大明肯定要派兵去救。这一打起来,大概就是历史上的松锦大战了。只是这个时代如今有了自己这个变数,不知道历史会走向哪一个岔路。

但这必然是一场决定历史的大决战。

其实李植不知道,原先历史上的松锦大战发生得更早一些。而因为李植的穿越,历史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松锦大战晚了几个月的时间。

不过无论李植是否穿越,明军的孱弱都没有改变。大明这一年的四海靖平,只是因为李植一支孤军的南征北战所致。李植相信,松锦大战一旦开打,明军一定无法取胜。估计要不了多久,朝廷就要征调自己上阵了。

十一月二十一日,李植坐在三堂里,和自己家的家人说话。

李植的女儿已经一岁了,已经长出了乳牙,上个月刚刚断奶。李植把女儿抱在怀里,笑道:“我家女儿真好看,像妈妈。”

女儿听到李植的话,仿佛听懂了,在李植怀里笑了起来。

李植的长子李欢见妹妹有人抱,爬到崔合的跟前要妈妈抱他。不过李欢已经四岁半了,崔合又有身孕,哪里抱得动他?崔合抱了李欢一会就把他放了下来。李欢无奈地在原地站了一会,就走到李植旁边抓着李植的衣角,似乎希望李植也抱他一会。

李植没有搭理李欢,而是说道:“我家漂亮女儿要娶个名字了。”

李欢大声叫道:“爹爹!我来取!”

李植笑了笑,说道:“你认识几个字?也敢给人取名字?”

李欢说道:“教书先生天天教我,我已经会写两百个字了!我妹妹就叫李圆圆!”

李植没搭理李欢,朝崔合问道:“夫人有没有想好的名字?”

崔合愣了愣,摇头说道:“我不会取名字,夫君给想个名字吧!”

李植沉吟说道:“女孩子要贤良淑德,就叫李淑吧。”

崔合点头说道:“夫君说得是,就叫李淑吧。”

李植正和崔合说话,却看到一个亲兵从外面跑了进来。

“伯爷,门前来了几个传圣旨的太监。”

李植点了点头,知道这是征调自己上阵的圣旨来了,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没一会,一个高举圣旨的太监带着几个宦官走进了总兵府三堂。那太监看到了李植,先把圣旨交给身后的宦官,朝李植鞠了一躬,说道:“咱家见过兴国伯!”

李植定睛一看,发现又是上次来宣旨的黄姓太监,拱手笑道:“黄公公有礼了!”

那个太监见李植还记得他,笑了笑。他接回圣旨,大声唱道:“兴国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天津总兵官李植接旨。”

李植拜倒在地,接受圣旨。

那个太监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日东奴七万人围困锦州,战事紧急。天津总兵李植部兵马强盛,不可不用。现调李植兵马出关杀奴,一个月内奔赴宁远,归蓟辽总督洪承畴节制。”

李植听完了太监的唱颂,站起了接过了圣旨。

那个太监笑着朝李植说道:“兴国伯,国事危急,全赖兴国伯戎马征战了!”

李植笑了笑,朝太监说道:“黄公公不知,天子调我兵马出征,我是有条件的。”

那个太监被派到天津来传旨,怕的就是这一出。他脸上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讪讪问道:“什么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