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四百一十章 四两月钱

明末工程师 第四百一十章 四两月钱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到了九月,东南沿海的台风就很少了。李植三十五条大船的庞大舰队不再跑日本贸易,转而往台湾行驶。

三月初时候,李植还在剿灭流贼的返程路上,李兴就感觉到台湾开荒花销太大,停止了运送新农民到台湾。台湾岛上那时有二万二千农民有田耕作,另有五万农民在开垦新田。如今这五万开垦新田的农民都整理好了田地,在河岸上架好了水车,可以种一季晚稻了。

旧有的农民开始种田,李植就不需要支付他们开荒工钱了。这五万开荒工人每个月每人要二两月钱,五万人每个月要花费十万两银子,每月开销是一笔巨款。这些人不需要支付月钱后,李植财政大为缓解,就可以招募新的农民了。

招募新农民,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今天津的农民都知道跟着李植干有好日子过,李植在各州、县一贴出布告,就有无数人报名参加台湾垦荒。不过李植担心财政崩溃,不敢一次招募太多农民。李植把招募农民的数量控制在五万人。

九月以后,李植的船队把这五万人分批运送到台湾。

十月二日,李植跟随运送农民的船队,前往台湾,视察台湾的开发情况。

十月的天津已经有些凉意,但南方依旧温暖。船队一路往南,靠近台湾时候,李植已经脱掉了身上的贴里和搭护,在官袍里面只穿了一件中衣。

到了台湾新竹,李植还没下船,就看到在港湾里面的码头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商市。

每一次船队开往台湾,都会带来大量的生活用品。包括棉布、铁器、陶器、瓷器、水泥、农具等等都是需要从大陆运来的。这些商品是由高立功组织人手在天津采买的,到了新竹的港口,就全部卖给台湾的农民。当然,吕虎不会一件一件去零售这些商品,他把这些商品批发卖给新竹本地的商贩。

此时船队靠岸,一些商贩推着板车,正等待着船舶上面卸下大陆贩来的商品。这些商贩虽然不从事农业,但零售各种商品,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当然,比起压舱的各种货物,船上更多的还是来开荒的贫民。这些农民下船后,立即就看到一个个身穿深红色范家庄军装的军官们引导他们。在军官的引导下,农民们一群群地走向新竹各地的临时安置点。

李植在船上看了看,看到虽然三十五船人、货千头万绪,但在郑晖和吕虎的组织下,各项工作都井井有条。

郑晖穿着大红的官袍,率领新竹的大小官吏,等在码头上迎接李植。

李植一下船,郑晖就跑上去拜倒,喊道:“郑晖见过伯爷,恭喜伯爷受封兴国伯,我等与有荣焉。”

李植拍了拍郑晖的肩膀说道:“这次讨灭张献忠和李自成,你也积功升为从二品都指挥同知了,高兴不高兴?”

郑晖大声说道:“高兴,郑晖喜不胜收,感恩戴德,愿为伯爷的事业肝脑涂地。”

李植哈哈大笑,跨上郑晖牵来的骏马,往新竹城中行去。

半路路过一个新到农民临时安置点,李植一指马鞭,说道:“进去看看。”

郑晖赶紧跳下马来,牵着李植的骏马往安置点里走。

####

姚民乐是天津青县的农民,他家这次走运,选上了开垦台湾的队伍,跟随船队到了台湾。

他们夫妇二人成亲时候就和族里分了家,在天津没有田,二人佃种村里乔老爷的三十五亩旱田。那些旱田一年也就收七、八斗麦子,刨去五成地租和一斗二升的种子,姚民乐和媳妇两人每年从年头忙到年尾,也就能得八、九石的麦子进自家仓里。这些粮食,也就勉强让姚民乐吃个温饱。

哪怕是过年,他和媳妇两人也不敢吃一口肉。两人成亲三年了,前年生了一个女儿。但这个女儿并未给姚家带来欢乐,反而成为了姚民乐的一块心病。他时时担心女儿长大了养不活――那八、九石的粮食,哪里养得活一家三口?

七月底,姚民乐听说兴国伯招募第二批人丁开荒台湾,他二话不说就报名来了。兴国伯李植的事情青县人都知道,只要跟上了兴国伯,就有过不完的好日子。至于台湾在哪里,到了台湾会经历些什么,姚民乐想都没有想。

听说自己募上了,一家三口九月初一就可以跟船去台湾时候,姚民乐和媳妇在家里两间破茅房里蹦了一晚上,庆祝好日子就要来了。

负责组织人手的兴国伯幕府吏员让姚民乐什么都不要带,说到了台湾什么都发。姚民乐十分信任兴国伯,听了这话便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全部送给了亲戚,带着妻女空手上了船,往台湾进发。

那兴国伯的大船十分高大,看上去就和一座屯堡似的。但出了海,姚民乐才明白大海有多大,自己乘坐的大船在海里就像一叶树叶似的,随着海浪起伏飘荡。船上太颠簸,姚民乐的媳妇吐了,不过姚民乐没有吐。姚民乐在海上时候一直兴奋地站在最上层甲板上,扶着船舷兴奋地看着自己没见过的大海。

到了台湾,姚民乐本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破破烂烂的开荒地。但没想到一到港口,刚走下船,姚民乐就看到了一大片繁荣的商馆,骡马喧嚣人声鼎沸。

姚民乐一家人下了船,一百多人跟随着一个军官,往前走了一里路,军官把两百人带进了一个满是小摊位的小广场里。那个小广场入口处有个砖石门,门上面写着“人才市场”四个大字。

那个带路的军官大声说道:“若是不想种田的,可以到人才市场里找个事情做,大家进去看看吧!”

来了台湾还可以不种田?姚民乐愣了愣,走进了那个人才市场。走进去一看,姚民乐发现市场里摆了不少摊位。那些摊位没人看管,但每个摊位上面都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

姚民乐和后面的农民都不识字,不知道那些摊位上面写着什么,都一脸求助地看向带路的军官。

那个军官呵呵一乐,走上来指着一个摊位喊道:“新竹城张记酒楼招小厮两名,要求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品行端正。做过小厮者优先录取,手脚麻利者优先录取,善于招待客人者优先录取。待遇四两每月,包午饭一顿。有意者到新竹城南大街张记酒楼找掌柜刘老板。”

听到“四两每月,包午饭一顿”这几个字,姚民乐惊得张大了嘴巴。

招一个小厮要给四两月钱?要知道在天津青县,愿意付一两五钱雇人的就算好东家了。这样的差事,往往是十几个人抢,东家各种要求,应募者抢破头也抢不到。平常的差事,有一两二钱月钱,就能招到人。

然而在台湾,上来一个酒楼小厮,就是四两月钱,还包一顿饭。

这就是跟上了兴国伯的好日子?

这就是台湾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