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三百二十八章 稻农

明末工程师 第三百二十八章 稻农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送走了郑晖,李植就开始在天津征募佃农。qiuyelou

如今范家庄附近十几个州县的百姓都知道跟着李植干有好日子过,那些跟随李植开荒范家庄和静海县的头两批佃农,如今已经过上了缙绅老爷一样的生活――吃饱穿暖,住砖瓦房子,有肉吃,有烟抽,有茶喝。

即便是大将军今年在武清、宝坻二县新招的佃农,好日子也马上就要到了。将军大人的旱田水利设施完善,每五口人还借牛一头,那新开的田里麦子长得十分肥绿,眼看着就要有一个大丰收。

附近的百姓都红着眼等着李植再募新佃农,一个个只揪心自己在范家庄没有亲戚,无人做保。这次他们听说大将军要雇人到小琉球开荒,不需要亲属做保也能应募的消息,一个个争先报名,唯恐落后。

只用了十天时间,李植派到各地去募集佃农的吏员就收到五万农民的报名。要不是吏员们不再接受新的报名,那报名的人还要更多,十万人都止不住。

农民们只认他们看得到的东西,他们这些年看到了跟着李植干有肉吃,他们就认准了跟着李植的道理。

至于这次招募的佃农是去小琉球开垦的事情,农民们也没有多想。反正跟着大将军干不会错,就算是去别处开荒生活也不会差的。

得知招募佃农这么顺利,李植颇有些感慨。如今在天津附近,自己的名声已经打出来了,附近的百姓们一听说李植召集人手做些什么,就千方百计地加入进来,根本不怀疑会有不好结果。qiuyelou如今李植在天津,说得上是一呼百应。

天津已经成为李植的大本营。无论海外的殖民地建得如何富饶,李植都不会离开这个大本营。李植的工厂在这里,军队在这里,亲人们也在这里。海外的建设,只是锦上添花的手段。

得了五万应募佃农,李植让吏员们从这些佃农中选取了五千户已经成亲,但年龄不超过三十岁的健康佃农作为第一批移民。这些佃农年富力强,有利于整个垦荒点渡过最初开荒时候的疟瘴高发期。同时他们都已经成亲,以后就不会有给他们找媳妇的困难。

这年头结婚讲究说媒,大姑娘是不会自己去台湾的。如果运到小琉球的汉子没有媳妇,让他们回天津说媒可有些路途遥远。成亲了的农户就没有这样的问题。而且成亲了的夫妇很快就有孩子,也利于整个殖民地的人口增长。

不过雇佣了这些佃农,李植却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这些天津的佃农只会种小麦,不会种水稻。到了台湾那里气候温暖湿润,种水稻比种小麦收成高得多,难道还让这些佃农种小麦?那也太可惜了。

但是种水稻和种小麦方法有不同,一时间去哪找那么多师父教这些佃农种水稻?

李植在总兵府琢磨了几个时辰,想不出什么办法,便又找来了高立功。

“高立功,你让我招天津农民去小琉球种水稻,但我的佃农只会种麦子,这怎么办?”

高立功拱手说道:“大将军,此事也不难,种水稻和种小麦大同小异。若是有一户师父,当年就能教出十户徒弟出来。”

“去哪里找这一户师父来?”

高立功拱手说道:“学生的舅舅在台州府太平县担任县令,颇有些好财。大人若是愿意出二千两银子,学生便能说动他,让他为大将军招募两千户种稻老农。有这两千户老农指点,大人今年运去小琉球的麦农都能学会种稻。”

太平县李植知道,是浙江临海的一个县。这个县离台湾很近,如果能从那里招募稻农,李植的船队来回几趟就能把两千户人全运到台湾区。

李植闻言十分高兴,说道:“好,我给你二千两银子。你去和你舅舅说,招募两千户稻农来。你把稻农都组织好了,我船到了太平县你就带人上船。”

高立功拱手说道:“大将军,走陆路太慢,我等轮船回来了,跟船去太平县。”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好,到时候你跟船去。”

####

韦老大是崇祯十一年进入陷阵团的。

刚入团的时候,韦老大还怀有幻想,以为自己可以在虎贲师中青云直步当上军官,过几年把自己村里的发小全部招进虎贲师里。但没想到现实十分残酷,韦老大入伍后花了三个月才分清左、右,弄清楚该往左转还是往右转。所谓的成为上等兵升为班长的想法,最终证明是个幻想。

一年多了,韦老大一次上等兵都没做到过,至今仍是一名基层士兵。韦老大慢慢接受自己没有当军官才能的这个事实了,回到韦家围子再也不和发小们吹嘘。

韦老大慢慢觉得,做一名普通大兵也没什么不好的。一个月有三两月钱。上个月父母帮韦老大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邻村最漂亮的姑娘。明年四月,韦老大就回去成亲。

不过成亲之前,韦老大出征了。这一次韦老大所在的连队被调上了船,随船来到了小琉球。和韦老大部队一起来的还有八百匠人,说是要开拓“殖民地”。

所谓“殖民地”,是大都督发明的新词。顾名思义,就是繁殖子民的地方。听说大都督要逐渐运送更多的农民来,要把整个小琉球能种田的地方全种上,变成汉人的海外土地。

大都督还把小琉球叫作台湾,说小琉球这名字会引起误会,以后这个岛就称为台湾岛了。

开拓殖民地说起来是好事,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十分麻烦的事情。

韦老大跟着三条大船来到了小琉球北部,在一个海湾上了岸。上岸后韦老大跟着班长到处勘探地形,画地图,最后否决了这个登陆点,又随船往南面开了五十里。到了新地方发现还是不好,又往南开了五十里。

折腾了几天,否决了五、六处地方,郑指挥使终于选好了地方,让匠人和士兵们上岸干活了。

首先是烧荒。指挥使选了小河边一个高出周围土地的小山头,让士兵和匠人们在山头下面砍树砍出隔离带,然后就一把火把山头上的干枯树木全烧着了。大火烧了整整两天,在山头上烧出一片遍地焦黑的空旷土地出来。

在这片空旷的焦土地上,一千人下船扎营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