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尾车

明末工程师 第一百四十九章 龙尾车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植要制造的水力机器叫做龙尾车。qiuyelou

这种设备又叫做阿基米德螺旋管,相传是阿基米德发明,是利用圆筒内螺旋轮转上升而提水的一种工具。龙尾车外面是一层铁壳,里面是一个长长的布满螺旋桨叶的旋转轴,旋转轴不停旋转,让水在旋转轴叶片底部滚动,逐渐提高水位。

旋转轴上面一个轴接部装上轴承降低摩擦。下面一个转动轴接处要伸入水下,李植用黄铜做一个球压在一个铜套上,也能降低旋转时候的摩擦力。水车的主要部位李植用熟铁铸造,内外刷漆防锈。

这种水车具有用力省,效率高的特点,一人操作这种水车效率可比得上十人操作传统龙骨车。一直到现代,这种水车都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用于提升流体和粉末。明末的徐光启和清末的林则徐都曾经大力推广这种水车,但由于龙尾车制造复杂、政治腐败等原因,这种水车不曾推广开来。

但李植有铸炮工匠,有铸造技术,铸造这种龙骨车是手到擒来。铸炮工匠铸造了八十多门大炮后就停工了,处于待机状态,正好开工铸造这种龙尾车。

李植画好了图纸,便交给炮匠们铸模。李植现场解说,炮匠们捣鼓了几天,就铸出了旋转叶片和外面套管的铁模子,组装成功。接下来用铁模子批量浇铸就是了。

第一台水车很快做好了,李植把水车架到小河上实验抽水。转动轴一转动,便看到哗啦啦的水从水车里流了出来。李植让水车一直在河边抽水直到灌满了四亩田,算下来只用了半个时辰。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天可以灌田四十亩,比其它水车强多了。

围观的百姓看到摇动的水车抽出哗啦啦的水流,顿时一片沸腾。百姓们欢呼雀跃,庆祝将军大人又发明了一个新东西,估计这新物事又能带给百姓不少新福祉。

龙尾车的高效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种植小麦要把握时令,需要在某些时令前后几天进行灌溉,有底墒水、冬灌、头水、二水、三水之说。qiuyelou水车效率不高,在有限的灌水时令中就只能灌溉河边有限的几亩土地,用低效水车来灌溉更多田地只会误了时令,让农作物收成大大下降。

水车效率高,才能让更多的田地得到及时的灌溉。

而且这种龙尾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适用范围特别广。只要底下的水能漫过龙尾车底下的叶片就能抽水,不管底下是水塘还是小河都可以,只要有一点水面就行。不像筒车那样要求水流速度,强调入水深度。

李植用铸造法制造的龙尾车长六米,重一百三十斤,可以把河里的水抽高三米多。水车主要部位用熟铁铸造,加上人工和轴承价格造价十二两一台,可以大规模推广。比较麻烦的一点就是要经常维护,刷漆防锈,估计每年的维护成本都要一两银子。如果李植要大规模推广,估计要组织起一支专业队伍定期维护这些龙尾车。

但比起变旱地为农田的收益,这一两银子维护费也就不扎眼了。

####

还滞留范家庄城墙外,愿意为李植佃种农田的贫民有一万一千零八十三人,李植让人进行了统计造册,确定其中能做农活的男丁有二千三百一十一口,壮女二千一百七十八口,合计四千四百八十九口。另外还有儿童四千二百一十五口,老弱两千三百七十九口。

李植按照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水平,决定给每个男丁和壮女分二十亩田,这就需要旱田九万亩左右。这些田地,李植准备向范家庄东西南北二十里内的荒地索取。

范家庄管理的范围内有三条小河,分别为柳河、羊河和刘家沟,这些小河水力不大,装筒车不现实,但装李植的龙尾车就可以提水。只要装上龙尾车再配合一些沟渠,河流里的水就能流到距离河流一、两里的旱地里,把那些旱地变成可以灌溉的旱田。

河流两侧几百米内现有一些农田,是靠人力挑水灌溉的。这些农田李植不准备改变归属,而是每隔两百余米河道就在这些农田里修建一条垂直于河道的灌溉渠,将水车扬起的河水传递到距离河流更远的农田里。

李植把官厅中的几十个吏员培训了一番,告诉他们怎样绘制图册。然后就把他们派出去,在三条小河附近勘探地形,记下土地的情况,调查有无主人,最后汇集成册。

令李植欣喜的是,这些不能灌溉的荒地绝大多是无主地。

李植决定把这些荒地都变成自己的私田。

李植为贫农开垦田地不是做慈善,是要收地租的,他要把这一万贫民变成自己的佃农。所以他准备以私田的名义持有这些即将被开垦为农田的土地。

在名义上,卫所的军田是没有主人的,都是国家的,是不能收取地租的。但有明一代卫所军制逐渐凋敝,军田很多被转卖,而且是白纸黑字写好地契转卖,因此都有了主人。明末的军田中,大量存在主人向佃租户收取地租的情况。就算没有被转卖的军田,也被耕耘者视为自己的私田。

所谓卫所官员抢夺军田,说的就是为所军官抢夺军户的土地使用权,把自己变成军田的主人,再租给军户收租。

既然大家都这么操作,视为常例,那李植作为范家庄长官,当然可以把这些荒地收为私田,租赁给耕作的佃户。李植按价格购买荒地,就不存在抢夺军户军田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河边的那些土地现在有人耕作,李植要在这些田地中修建灌溉渠,要说服这些土地的主人。虽然耕作军田的不一定是军户,也可能是佃租军田的民户。但这些土地位于范家庄的管辖范围内,说服工作相对简单。

说不通可以硬来,名义上这些田都是军田,是可以由长官调配的。

李植把旗下的屯堡长官全部召集到了范家庄,大声宣布自己的开垦工作。

李植升为游击将军后,贺世寿也让李植以游击身份分守一地。他麾下便有了三个操守,这三个操守又管着八个防守,下面共有三十七个管队,共有大小屯堡四十八个。这些屯堡管理的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如今都是李植的辖区。

李植大声说道:“为了扩大范家庄的屯田子粒,本官决定大型屯垦新政,开垦九万亩新田。”

听到九万亩的数字,李植下属的防守和管队们都愣了愣,暗道游击大人好大的手笔。如果每亩征一斗二升的屯田子粒,那这九万亩新田就要为范家庄新增一万石的屯田子粒。按寻常年份二两一石的价格,范家庄等于要为大明的军政贡献两万两银子一年。

一个操守壮着胆子问道:“大人的新田只是在荒地上开垦么?不占用现有的军田么?”

李植看了看这个操守,说道:“全在荒地上开垦。第一年这些新田是不交子粒的,第二年起才交纳子粒。”

听到李植的话,大小军官们面露喜色。在荒地开垦新田不会影响这些为所军官的利益,而且第二年起能提高他们的屯田子粒上缴额度,增加这些为所军官的政绩,他们是乐观其成的。

“这些卫所的荒地我李植以个人名义买下了,价格是五十亩一两,以后这些荒地就是我李植的私产了。你们回去后根据自己的辖区做好地契,尽快送来,我把银子送给你们的官厅里。”

听到有银子拿,下面的卫所军官更是高兴得眉开眼笑。这些荒地本来就没用,给游击大人买去最好不过。

李植又说道:“开垦新田要在旧田中修建灌溉渠,这就要各位做好和现有田主的协调工作。我按照面积,给灌溉渠经过地方的田主以二十两每亩的补贴。”

二十两一亩的补贴金额已经很高了,旱地的收成有限,市场价也就十五两一亩。

李植拿出吏员做好的新田图册,发给各个屯堡的长官,然后说道:“要修建灌溉渠的地方都画在记录在图册上了,有不清楚的可以问百户郑晖。”顿了顿,李植说道:“我给你们十天的时间,把地方上这些田主说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