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时代

明末工程师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时代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个劝进的人引起了李植的注意,李植转头看向了长安街的这边,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李植皱眉是因为虎贲军士兵允许百姓越界。虎贲军士兵本该在长安街上控制那条界限,不让百姓迈出一步。

虎贲军的士兵都是最严格训练锻炼出来的,本来拥有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纪律。即便是在战场上面对鞑清摆牙喇精锐的冲击,一片片牺牲战死,这些虎贲军士兵也不曾后退。

然而此时,手无寸铁的市井小民梁道穿过控制线,周围的虎贲军都像是傻掉了一样,毫无动作。

李植当然明白这不是错漏,附近的十几个士兵不可能同时出现错漏。

显然,虎贲军的士兵想的是和百姓一样的事情。他们都在担心李植拒绝登基,故意把劝进的百姓放到了被控制的区域中,任他们大声喊话。

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毫不动摇的虎贲军战线,此时却象豆腐渣一样毫无作用。

李植脸上脸色一沉。

然而李植根本没有处理这些失职士兵的时间。

两个劝进者身边的百姓受到两个先驱者的鼓舞,刹那间就沸腾了。

一片一片的百姓跪了下去,大声劝进。

”齐王万岁!屠夫徐某杀了一辈子猪,徐某的两个孩子却没吃过几块猪肉!徐某请齐王登基为帝,给我们百姓好日子!“

“齐王万岁!挑夫黄一豆求齐王登基!齐王若不登基,那些士绅迟早杀回来!“

”寡妇牛氏请齐王登基,给我的独女一个好未来!“

”齐王万岁!账房金克德…“

跪下来的百姓越来越,那些劝进的喊叫声渐渐听不清了。长安街上的百姓全部跪了下去,像是一片海啸一样往地上倒,先是东长安街的百姓,然后是西长安街的百姓。所有的百姓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念想,就是用李植的皇位保住美好的未来。

几万百姓全部跪在了地上,个人的呼叫声已经听不到了,只听到一片片嘈杂的“万岁“喊声。

很快,长安街上的浪潮就影响到了千步廊南面的百姓。千步廊南面到大明门附近的道路很宽,聚集了三、四万百姓。这些百姓在意识到几百米外的长安街上出现”劝进潮“后,很快就加入了这阵浪潮,一个个全部跪到了地上去。

站在近十万百姓中间的天津官员和”前明官僚“们很快就发现,他们陷入一片劝进的海洋中。

整个承天门前,近十万京城百姓山呼海啸。

“万岁!“

”万岁!“

”万岁!!!“

为了表现自己的热忱,百姓们还开始磕头。从承天门上高级官员的角度看过去,附近无数的百姓变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水,不断地磕头,起伏弹跳,给承天门上的百余人制造了巨大的压力。

“废帝“朱由检听到京城百姓的劝进声,终于停住了不断流出的眼泪。

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李植眉头紧蹙,不禁长长吸了一口气。

李植是一个现代人,来自一个人民政治高度发达的后世。李植最熟悉的政治体系,无疑是共和国。李植也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完全当权,也要讲民主共和,让华夏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参与政治,当家作主。

这个想法,或者说冲动,在李植成为一镇九省的津国公,齐王之后达到了顶峰。那时候,李植曾经两次在无人的书房挥毫泼墨,写下未来共和国的宪法,希望让汉人建立这个世界第一个共和国。

然而实际上的情况,是不可能。

如果大明朝没有被废掉的话,现在是崇祯二十八年。用后世的纪年方法,现在是1655年。

这是一个连近代都没有进入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百姓都没有财力学习识字,十三省百姓的识字率不超过百分之一。百姓们每日埋首于自己的体力劳动中,耕田、割麦、拉车、装货,九成的人一辈子不曾离开自己所在的乡镇,更不曾离开自己所在的县。

对于绝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唯一作出正确抉择的办法就是听命于”聪明人“。无论是生老病死婚娶嫁丧,他们的种种行动实际上都听”聪明人“的指挥,影响。

然而实际上,这些“聪明人“往往是当地的士绅。百姓们虽然痛恨士绅欺压自己,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受士绅影响。

如果李植让大明所有百姓都参与政治,甚至让百姓投票选举,那可能最后不是人民治国,而是士绅治国。因为所有的百姓都会在作出政治决定之前去请教识字的读书人。

在明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后,李植当然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时代,完全明白共和、民主和宪治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植曾经两次写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宪法草稿,却两次在无人的书房把自己的草稿烧掉。

任何政治体系任何上层建筑,都是由历史实际发展情况决定的,不是一个人可以按自己喜好拍脑袋决定的。

如果李植在这个时代搞共和,搞放权,最后迎来的必然是巨大的混乱。

这个时代的人完全不懂的妥协和共和,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登基称帝的时代。

试问,如果跟随钟峰的平民军功派、跟随李兴、李老四的李家人、跟随郑开成、高立功的儒生派争夺李植让出来的最高位置,谁会服谁?最后不但齐国高层会分裂,很可能士绅残余势力、朱明宗室势力、日本武士势力和外国势力都会混进来各支持一派,分裂各个省份、殖民地和虎贲军。

如果李植不用皇帝尊号压住各种势力和派系,以绝对的权力扫清一切障碍,最终中国就会陷入内斗甚至内战。

李植二十多年的努力,李植建立起来的庞大殖民帝国,可能会在几年中彻底崩溃。

李植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历史的实际情况。如果他希望将共和、民主或者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带到大明,那需要几十年的努力。需要普及教育,需要改变百姓的观念,需要彻底扭转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面貌。

这样的事情,只能一步一步来。也许李植这一生都无法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也许到李欢的时代,甚至李欢儿子的时代,大齐会变成大齐共和国。

不过那是未来的事情。

现在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巩固在李植的事业下团结在一起的整个华夏。李植现在要做的是用法制和公德创造一个富庶强盛的华夏,要带领汉人走出中国,杀向全世界,创造一个辉煌幸福的民族未来。

让每个汉人都能占据大片土地,丰衣足食,繁衍子孙。

而要完成这个任务,登基称帝,建立大齐皇朝无疑是最实际的解决方案。

虽然心中对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有些抵触,虽然在这个最后时刻都没有准备登基称帝的剧本,但李植明白,如果要让天下人幸福,他必须做皇帝。

李植看着承天门前沸腾的百姓,脸上露出了最后的犹豫和茫然。

关键时刻,站在天津官员和”前明官僚“中间的王朴站了出来。

这个朝李植投降的“前明“蓟镇总兵猛地往前一鞠躬,大声吼道:”降臣王朴虽卑末无知,却也知道天人感应当仁不让,若齐王殿下不就大位,天下必有大变。殿下为国为民,不可再生犹豫!“

”殿下当即大位!“

王朴身边的一位虎贲军连长听到王朴的话,眼睛一亮。不需要任何人指点,他立即高举着右手的”齐“字小旗冲到了承天门下,跪在金水桥前大喊:”禀告君上!前明降臣王朴劝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