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一千二十六章 根基

明末工程师 第一千二十六章 根基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植这一封奏章的威慑力太惊人,文官们仿佛被人挖了祖坟,一个个面色发白,跪在地上说不出话来。许久,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天下儒生的根本,就是科举。

正是因为有了科举,儒生才获得了功名身份。往大处说,正是因为科举,才有了进士及第的文官出仕以大儒的身份执掌社稷,管理上至朝廷下至黎民。往小处说,正是科举,才让儒生变成了功名在身的士绅,在地方上超然物外成为人上人。

科举制度,是天下士绅控制这个大明的出发点。没有科举制度,就不存在什么文官集团,就不存在什么士绅。

李植这已经不是要文官和士绅的命了,李植这是要从根本上灭绝这样一个阶级。

就连朱由检也是无比的惊讶,仿佛听到了一声晴天霹雳。

废除科举制度与收缴士绅免税权不同。这士绅的免税特权从来不曾作为大明的官方制度,始终是士绅和文官串通的“盗窃”行为。朱由检为国为民限制士绅们逃税的行为,是毫无心理障碍的顺势而为。

然而废除科举,就不一样了。

从明朝开国朱元璋手上起,这科举取士的制度就是大明的官方制度。大明朝一切的官僚机制,都是建立在这科举取士的基础上。官场上的出身,晋级,官僚之间的“同年”,“座师”关系,一切的一切都是由科举这个出发点决定的。

如果没有科举,大明朝将由另外一群人来治理。整个社会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大明朝的朝廷和民间都将重新洗牌。

李植要废除这个根本制度,要用公德标准来选拔官员。

朱由检没有说话,而是下意识地看向了跪在地上的官员们。

地上的官员们匍匐在地,却一个个噤若寒蝉,仿佛吓破了胆,仿佛已经被齐王的士兵用枪逼着。

整个皇极殿陷入一股令人窒息的沉默。

崔昌武看了看天子,看了看齐齐跪在地上的群臣,眉头紧蹙。

好久,东阁大学士胡永年才勇敢地抬起了头,看向了朱由检。

他发现朱由检也在看着他。

胡永年从朱由检的眼神中读到什么,把头一低,似乎是思考了一会儿,突然间不害怕了。他一甩袖子爬了起来,大声说道:“圣上,万不可绝了天下读书人的进身之道,万不可废了至圣大道,圣人微言!”

胡永年看了看崔昌武,说道:“不错,按照齐王的说法,儒生每日学的,都是私德。”

“然而圣上,正因为儒生学的都是私德,正因为儒生都是日日浸淫在私德中的学子,所以才有恩必还有仇必报。才懂得忠孝,懂得报答皇恩浩荡,才懂得感激大明皇朝给他们的身份地位,才会发自内心地维护朝廷和皇家啊!”

“所谓自古忠臣出孝子之门,这只有讲究忠孝的人,才会真正义无反顾地忠于君主。”

“齐王在天津宣传的公德,不谈忠义,只讲是非和公利。那臣不禁要问一句,若是为人主者违反了是非,损害了公利,那做臣子的是不是就该打起反旗讨伐君主?”

“如果为人主者能力不出众,不能横扫六合为国家为百姓牟取利益,是不是百姓就要换掉这个君主?推一个更贤能的上来?”

“试问,如果按照齐王的规矩,这天下还有没有规矩了?”

听到胡永年的话,朱由检闭上了眼睛,一言不发。

崔昌武看着天子,暗道不妙。

和废除士绅免税权不同,废除科举不仅是向儒生动刀,也是对天子的统治根基动刀。

大明朝绵延几百年,之所以能经历这么多风雨而岿然不倒,说到底就是依靠天下人的忠孝。正是因为万万子民都浸淫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理论中,所以无论大明的皇帝由朱家的哪个子孙做,无论皇帝启用的文吏多么腐败无耻,天下依旧是对皇家和朝廷忠心耿耿。

这儒家思想虽然不讲公德不讲是非,但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是十分有效的。

君不见秦以严刑峻法治世,北逐匈奴南平蛮越,却二世而亡。而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祚绵延四百年。

理论上,对于不讲公德是非只讲私德的人来说,天子给了你荣禄官爵,你从此就该抛却一切公德甚至良心,一门心思只维护天子的利益,皇家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皇家都大为推举儒教,纷纷以儒家治国,乃至以学儒学学得好不好来决定能否当官,也就是以科举取士。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最后一级考试是殿试,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通过殿试成为进士的读书人都自称天子门生,从此天子成为所有文官的座师。

也就是说,科举制度不仅要选出学忠孝仁义学得好的儒生,还要保证所有官员的功名身份都由天子亲自决定。这是保证天子得到读书人拥戴的制度设计。

崔昌武读了十几年圣贤书,当然明白儒教对整个朱明社稷的重要性。

崔昌武知道的,朱由检也知道。

崔昌武对齐王的奏章一点把握都没有,他实在不确定天子能不能下决心废除儒学,真正以公德以是非来强国。

崔昌武上前一步,说道:“圣上,新法之所以在地方上没有建树,正是因为儒学的私德体系仍然统治着地方。虽然有法庭主持公道,但是官员信仰的还是私德,百姓还是受到私德压制,哪里敢论什么是非曲直?敢论什么公德?”

“没有是非曲直,就不能保证出力者得到回报,百姓就没有勇气开拓进取。”

“只有采纳齐王的谏议废除科举,以公德取士,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

跪在地上的文官们听到崔昌武的话,不敢反驳,都抬头看着天子朱由检。

朱由检睁开眼睛看了看文官们,也没有回答崔昌武的话,而是深吸了一口气。

沉默了几秒,他缓缓说道:“朕累了,今日便这样了,退朝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