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明末工程师 > 第一千二十二章 聚宝盆

明末工程师 第一千二十二章 聚宝盆

作者:米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九月十七,李老四骑马走在暹罗的湄南河平原上。

李定国骑在李老四的旁边,向李老四介绍山区中的情况。

“伯爷,如今山区中的日本武士已经基本控制了局势。各地的中南半岛土著都基本被镇压,除了极少数武士失败被土著赶了出来,大多数武士都成功成为了山区中的管理者。”

李老四好奇地问道:“还有武士打不过土著,被赶出来的?”

李定国笑道:“总有滥竽充数,武艺不精的武士。”

李老四点了点头,看向了北方。

在山区里使用武士作为基层管理者是十分划算的事情:中南半岛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这里的农民也没有汉人那么勤劳,一年到头只能糊口。这里的土地虽然肥沃,但这里的人却得过且过,成年人人均只耕作两、三亩的水田,每人平均只收获五、六石的稻子。算上老人儿童,每个人仅仅有三石左右的粮食做口粮。

所以武士们虽然能够获得总田赋的十分之一作为俸禄,也不过是获得四个土著的生活资料,十二石粮食而已。这些粮食按照范家庄的粮价来说不过是三十两。

也就是说,武士们为李植维护大山中的秩序,每个月月钱只有二两五钱。

而且这些武士们要能文能武,不但要武艺精湛镇得住大山中的山民,还要有算术能力能够收税算账。

放眼望去,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同时具备这样文武才能的群体也只有日本的武士了。

每个日本武士每年都要为李植输送近三百两的田赋收入。而且日本武士还往往擅长水利和梯田技术,能够督促懒惰的东南亚土著发展农业。所以说李植未来的中南半岛的田赋收益还会继续扩大。

李老四觉得,真田信之临死前提出的用武士管理山区的建议当真是一个好建议。

最关键的是,武士们也喜欢做这件事情。武士们很享受作为基层管理者的风光。把失业的武士从日本运到东南亚,极大降低了日本爆发武士起义和战乱的风险。

这是一箭三雕的安排。

李老四觉得随着计划的顺利展开,王爷一定会夸奖自己这个安排。

未来几年,随着迁入山区的东南亚土著渐渐开发出山谷田地和梯田,中南半岛每年将给一镇九省输送以千万两计的田赋。随着这笔收入的逐渐增加,王爷的实力也会有上一个台阶。

王爷可以养更多的虎贲军了,听说王爷最近已经有了扩军的计划。

但是王爷显然不是一个醉心于钱财的人。对于李植来说,更重要的是让汉人在新的土地上孽殖。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是安置好从内地迁来的汉人移民,真正把东南亚变成汉人的土地。

李植大笔地投资于移民的迁移,大量补贴愿意南下开垦东南亚的汉人农民。

李定国指着前面的一片树林,大声说道:“伯爷,过了那一片小树林,就是湄南河第一百七十九殖民地了。”

现在齐王在各地广泛宣传移民东南亚的好处,民间的轮船公司像是倾销货物一样将一船又一船的移民,一船又一船的移民物资送到中南半岛来。这些新移民到达的地方甚至来不及取名字就开始建设了,中南半岛的军管政府只能以数字来给这些汉人殖民地命名。

李老四在马上坐直了,顺着李定国的手指看了过去。

湄南河平原的绿野葱葱,便映入了李老四的眼中。

到处都是低矮的热带雨林和树林之间的稻田,地势十分的平坦。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小河流过,让整个平原显得极为富饶肥沃。

在平原上有很多地方还未开发,树林很多。

如果单论农业生产条件,东南亚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日照充沛降水充足,平原地区土地平坦河流众多。然而在十七世纪,这里的土著民族却没有大力发展农业的组织能力,白白浪费了这样沃野千里的大平原。

比如说,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在这个时代基本是无人的沼泽地区。

不过这样的局面就要被一船一船迁来的汉人改变。

李老四“驾”地一声,策马冲了出去,朝前面的第一百七十九殖民地驰去。

越过那片树林,李老四看到了一个五、六十间砖瓦房子组成的村庄。

村庄的附近有几十个儿童在那里蹦跳玩耍,几个老头老太在那里守着孩子。

村庄的外面,是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水田。那些水田蔓延在一条小河的两侧,不知道有多少亩。小河上已经架起了龙尾车,龙尾车旁边有水牛在不断地转动,河水不断地通过灌溉渠流入水田中。

李老四看到一些农民驱赶耕牛,在水田里插秧。

和江南的水田不同,湄南河平原这里的水田位于热带,最冷的冬天温度也有十度以上。一年四季都光照充足,水稻一年可以种三季。所以即便是现在九月,农民仍然在种植第三季水稻。

李老四对那些蓄力驱动的插秧机有了些兴趣,停马下来看了看。

那些机器由蓄力驱动,随着水牛不停往前走,机器将一个大铁盘上密密麻麻的秧苗插进了水田里。李老四仔细观察了一番那些田里的秧苗,发现秧苗插得很正,秧苗和秧苗之间的行距保持得很好,看上去十分整齐。

李老四跳下了马,走到了田垄深处,朝那些农民喊话道:“老乡,你们这机器叫什么?”

那些农民抬头看了看李老四,见李老四一身血红色军装像是个大官,便恭敬地答道:“官爷!这是王爷给我们发的畜力插秧机啊!”

李老四问道:“插秧也要用机器?”

那个老农停了身边的耕牛,笑着答道:“官爷,这王爷的插秧机真是神仙机器。以前我们一个人一天最多插七分地,插不了一亩地,所以一个人只能照看二十亩庄稼。”

“如今有了这畜力插秧机,我们一天可以插五亩水田,插秧这个最忙的事情变成最轻松的事情了。再配合王爷给我们贷款买的畜力收割机,我们一个人照看四十亩水田不成问题。”

“有了王爷新发明的机器,这暹罗的平原当真要变成我们的聚宝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