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一剑遮天 > 第一卷 望海潮 第一章 一根银色绳子

一剑遮天 第一卷 望海潮 第一章 一根银色绳子

作者:菜甲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30 04:22: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乾王朝平南中路建州府碧浦县有个村子,叫做临海村。村子东南两面距离南海各有二里远,周围是连片的沙滩,间或散落着几座礁石。北面三十里外是连绵几百里的碧夷山脉,西面是一条从碧夷山脉横向分出来的山岭,村民们叫它梧桐岭。梧桐岭伸入南海中几里后嘎然而至,形成一片高达百丈的断崖,人称百丈崖。

村子就建在梧桐岭山脚下,大约有三百户人家。中间一条丈八宽的小街,把村子分成东西两部分,村东住的大多数是渔民,村西住的大多数是猎户。大概是因为出了小街往北十五里连着官道的缘故,小街的名字就叫做“官街”,官街两旁是药铺、铁匠铺、肉铺、鱼行、米店、菜摊子……各式营生应有尽有。与官街交叉的有二十条巷子,村东村西各有各的叫法,东边的巷子多叫做“鳌头巷”、“鱼肚巷”、“龙吟巷”……西边的巷子多叫做“马尾巷”、“羊肠巷”、“鹿鸣巷”……一听就很有特色。

鹿鸣巷在官街中段,巷子最西边那座有三间正房和一间东厢房的朝南小院,就是陈孚的家。

陈孚没有兄弟姐妹,三岁时娘亲得病去世了,父亲陈玄既当爹又当娘,一边打猎一边拉扯着他。好在碧夷山上猎物很多,陈玄虽然偶有小伤,但总算经常有收获。父子俩不仅衣食无忧,还存下些钱,在七岁那年的正月供他上了学塾。

陈玄闲暇时,还教陈孚练一套名为冲霄拳的拳术。这在临海村也习以为常,村里大多数是渔夫和猎人,不管是跟海里的风浪较劲,还是跟山里的野兽搏斗,都要有一副好身板,所以村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修道或者练武。

就这样陈孚一边读书,一边练拳。不出意外的话,陈孚读完学塾就会跟着陈玄上山打猎,将来子承父业。或者读完学塾读国学,读完国学读太学,然后走上仕途。

无奈天有不测风云,陈孚十岁那年夏天,陈玄被两个打猎的同伴抬回了家,已经奄奄一息。村里的郎中齐著力来看过后,摇了摇头,只帮着擦洗身上的血迹,没有开药方。

陈孚后来才知道,原来陈玄在碧夷山里打猎时,遭遇了一只妖兽。那时陈玄和同伴们都已分散开来,孤身一人,抵挡不过,虽然重伤了那畜生,自己也被打落悬崖。同伴们在约定会合的地方没有等到他,就四处寻找,最后在崖底发现了他。大伙儿让两个人把他抬回村,其余的人循着妖兽的血迹,当天就找到那畜生,合力把它宰了。

临终前,陈玄拉着前来探望他的一位老者的手,哀怜地看着陈孚,断断续续地说:“孩子太小……孤单一人……还望您老……多照看!”边说边看向那位老者,眼神里满是祈求。

老者是位渔夫,名叫宋渔歌,陈孚平时都称他宋爷爷。他是村里最年长的人,没有人晓得到底多少岁了,村民们都很尊敬他。

宋渔歌握着陈玄的手,沉吟了一下说:“我会传他一些安身立命的本事,你放心吧。”

陈孚在陈玄勉力凝聚起来的目光下,恭恭敬敬地向宋渔歌磕了仨头,直起身来,看到陈玄闭上眼睛,手一松,头一歪,就此长眠不醒。

把父亲埋葬在娘亲的坟旁后,陈孚也从学塾退学了,虽说家里还有些钱,终究不能坐吃山空,他得找个营生。

陈孚不知道自己该干啥,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跟宋爷爷出海捕鱼比较妥当。宋渔歌却说他年纪还小,经不住海上颠簸,过几年再跟去讨海,让陈孚暂时先上山采药,卖给齐著力。

之后,宋渔歌就带着他在梧桐岭和碧夷山上转了半个月,认识了一些药材。下山后,宋渔歌跟齐著力要了一套《碧夷本草志》给陈孚,让他以后自己对照辨别药材。

又过半个月,宋渔歌说要出海,临行前一天,他带着陈孚来到百丈崖顶。

百丈崖就像一块被劈走一半的大石头,崖壁是一整面笔直的石壁,崖顶也是光秃秃的一片石坪,边上长满梧桐树。两人站在石坪上,宋渔歌对他说:“孩子,你家就剩你这根独苗了,宋爷爷希望你健康长寿,给老陈家传宗接代。在这世上,要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最好的办法就是修道。能不能成为一个修道者,取决于你有没有气感。”

“气感是对天地间存在的元气的感知。有了气感,才能知道周围元气的多少、强弱,掌握元气流动的规律,并能与之沟通,引导它,驾驭它,也能将它吸纳。”

“元气是一种生命能量,修道者吸纳大量元气加以炼化,能够让自己变强、脱胎换骨甚至长生不老。”

“长期修炼导引功才会有气感,一般要五年左右,快的也要两、三年。只有那么几个天赋强者,天生就有气感。但是,绝大多数人则终生无望。”

“有了气感,就表示你已经进入修道的第一层境界:明元境。”

说完上面这些话,宋渔歌便传授陈孚一套导引功的口诀,也没说这功法的名称是什么。等陈孚记住口诀后,就当场示范给他看。这是一套有动有静的功法,宋渔歌先摆出一个立桩架势,然后一会儿调息吐纳,一会儿舒展拳脚。陈孚跟着演练一遍之后,宋渔歌指点了一番,还让他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并详细地解释给陈孚听。如此反复几遍,直到宋渔歌感到满意为止。

随后,宋渔歌又嘱咐说:“这套功法要在日头刚从海面露出时开始修炼,效果最好。也就是大约从卯正时分开始,夏天早一点儿,冬天晚一点儿,每天只需修炼半个时辰就够了。”

接着,宋渔歌不知从哪里取出一根银色绳子,递给陈孚,说:“以后你每天早些到这里,在日出之前这段时间,上下攀爬这面崖壁,这样既可以增强体魄,又能提高灵敏性。不过,爬崖会有坠崖的危险,我明天就要出海,也不能照看你,你爬崖时把这绳子一头捆在树上,一头捆在腰上,可以保你安全。”

陈孚手里托着那根仅有一尺长筷子粗的绳子,眼巴巴地望着宋渔歌,喃喃地说:“这么短!这么细……”

宋渔歌伸手在他头顶一拍,陈孚只觉得“嗡”的一声,脑袋里有什么东西从一端飞进那条短绳,随即又从另一端飞回来。

宋渔歌笑了笑,说道:“这是一件灵兵,用南海鲛人的丝炼化的,你就叫它‘鲛丝绳’吧。现在你已经和这绳子有了联系,只要在心里默念‘长’、‘短’、‘粗’、‘细’,它就会顺着你的心意变化。”宋渔歌顿了一下,接着严肃地说:“它还有一个作用,只要你朝谁默念‘捆’,它就会自己飞出去把那人捆起来。切记!不到万分危急的关头千万别乱用。”

陈孚应了一声,心里飞快地默念着:“长、长、长……粗、粗、粗……”那绳子顿时变成了一丈来长,有碗口那么粗。他吓了一跳,连忙慢慢地默念:“细……细……”当鲛丝绳缩小到拇指粗细时,他把绳子一头系在石坪边上的一棵梧桐树,另一头系在自己的腰上,一边在心里默念“长……长……”一边走到崖畔,转身背对大海,伏下身来,双手紧扣凸出的地方,双脚触碰着石壁小心地向下爬去,只见那绳子跟随着陈孚的脚步,越来越长,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有些松弛。

有这鲛丝绳系着,陈孚越爬越感觉没啥危险,心情就越来越放松,速度也越来越快。过了两刻钟,陈孚到达崖底,他气喘吁吁,在沙滩上走了好几圈,才平复下来,转身往崖顶爬上去。又过了两刻钟,他回到石坪上。

收起鲛丝绳,陈孚把它系在左手腕上,从此就与它形影不离。

第二天,宋渔歌就出海了。此后,陈孚每天都会按照他的吩咐练功,也练习陈玄教的拳术。晴天时去百丈崖,下雨天在家里,采药时就在山里修炼,一天也没有拉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