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四十一章 军职军衔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四十一章 军职军衔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目前大明所使用的总兵、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将军、守备这些军职原本只是临时军职,但在后来的演变之下却成了实际军职。而最初朱元璋设置的以五军都督府为结构的军职,比如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使、千户、副千户、百户、副百户、总旗、小旗这些军职除地方卫所外五军都督府的职务全部成了虚职。

这样一来,还牵扯到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职权划分,兵部以之前的暂授临时军职取代了五军都督府本来的实际军职,从而把权力从五军都督府夺了过去,这也影响到了皇帝对军权的掌控,这是朱慎锥无论如何都容忍不了的。

如果任其继续下去,这个情况根本无法改变。所以从军职军衔下手,重新调整和确立军中的军职军衔,是极其有必要的。

根据多次商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朱慎锥让人拿出了具体方案。未来大明的军职军衔分为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等同于现代的将官、校官、尉官、士官。

其中将官分为四级,分别为金吾将军、骠骑将军、定国将军、镇国将军,以对应现代将官军衔中的上将、中将、少将、准将四级,此外还保留龙虎将军(大将)、金吾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元帅)这样的后续军衔作为晋升。

至于实际军职,把卫所军职和边军军职进行统一合并,分为都督(提督)、总兵、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将军这些等级军职,指挥使职务直接不留存于军中,全部转为地方卫所和未来的警察司内军职,也就是由现有军职转为预备役和警察警衔职务。

其中都督(提督)可领一至三军,相当于目前的总镇总兵,等同于后世集团军司令,由金吾将军(上将)担任,总兵可为都督(提督)副手,领一军也就是普通总兵职务,由骠骑将军(中将)担任。

副总兵为总兵副手,领一师,由骠骑将军或定国将军(少将)担任。参将可为副总兵副手,领一旅由定国将军或镇国将军(准将)担任。游击将军可为参将副手,同样可领一旅或四营,由镇国将军担任。

这些就是高级军职,至于将领之下的军职就是校级军官了,校级军官分三级,改武散衔中的安远将军、怀远将军、定远将军军衔为安远校、怀远校和定远校,其职分别对应守备副守备、千户副千户、百户副百户这三级职,其中安远校也就是守备或副守备可为游击将军副手,领三到四营为一团,怀远校可为定远校副手,为千户副千户,实领一营,定远校可为怀远校副手,为百户副百户,领一官或三哨。

下级军官为尉官,和校级一样分为三级,分别是飞骑尉、骁骑尉、云骑尉,三级尉分别对应哨、队的职务,其中级别最高的飞骑尉可为定远校副手,以此类推。

至于再下的士官,依旧以目前的总旗、小旗来设置,保持原来不变,是军队中的基层兵头,级别高于普通士兵,但不属于正式军官,可享受等同于正式军官大部分待遇,也可通过战功、或军校考核,可进行晋升尉官,如此就有了上升通道。

对于普通士兵也是一样,按照军功可提拔为小旗或总旗,陆续进行晋升。当然这个晋升的速度却是很慢的,毕竟要靠战功晋升很是不易,而如能考入军校或者推荐入学,学习后毕业授衔,那么最低的也是云骑尉,直接一步就迈入了军官行列。

这些军职军衔的分类参考了目前大明现有军职军衔,还采用了大明武勋加衔和散衔结合使用,看起来有些繁琐,可却也是必要的,而且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讲,这样的划分他们反而更明白些。

此外还规定军衔不等同于军职,军衔作为正式品级对应目前的官品,金吾将军、骠骑将军、定国将军、镇国将军这四级分别为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和从三品。

三级校官为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三级尉官为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士官的总旗小旗这些职务和以前一样,由从七品到从七品不等。

每级军官的军衔作为品级依旧在服侍上体现,但为了更好区别,同时朱慎锥还特意设置了类似之前金鱼袋的做法,给武将的服侍上增添了军衔标志,将官为金色,以金星作为区分军衔高低,校官为银色,以银星来区分。至于尉官同样是银色,但在银星中多了一条横杠。士官无星,仅以银杠多寡来区别,这种军衔模式几乎是造搬后世现代军队的军衔,看起来一目了然,很容易辨别。

不过目前还做不到肩章或领章的设计,因为服饰的不同弄上去不伦不类,只能以胸章结合补子来作为区分,但想来随着以后的军制不断变动,未来军队的服装也会陆续统一,等到时候即可逐步向后世的模样进行转变了。

吴襄在面圣后很快就被正式授衔,他的级别不低,直接授予金吾将军衔(上将),摸着别在胸口的四颗金星,吴襄倒很是高兴。之前他没搞明白这军衔的用意,等看完了皇帝给他的关于军中军衔军职的划分后很快就弄清楚了这些玩意的不同,皇帝能够给他这样的军衔,哪怕他现在没有实际军职,对于吴襄来说也算是很不错了。

而且整个大明拥有和他同等军衔的连十根手指都没有,除去王晋武、周安民、黑云龙、秦良玉、郑芝龙外再加三个老牌勋贵外也只有自己了。

王晋武不用说,他可是目前大明军中妥妥的第一人,手里掌控着大明最强悍的军队——新军,这个军衔非但名至实归,而且对于他来说甚至低了些。要知道以王晋武的身份,就算是龙虎将军甚至金吾大将军也没问题,可偏偏皇帝特意压了他的军衔,仅仅只授金吾将军衔,这并非是打压,而且对王晋武的保护,如果唯独王晋武超出诸人,这样对他并非是好事,枪打出头鸟,到时候不知有多少人会盯着他,反正以后还有机会升职,何必在乎现在这点虚名呢?

周安民也是一样,虽他已不掌控锦衣卫,可从身份和地位来说得到这个军衔不算为过。黑云龙很早就跟着朱慎锥了,现在又是宣府总兵,掌控除新军和辽军外大明最精锐的边军,从资历来说毫无问题。

秦良玉虽是女人,但功勋卓著,又有封爵,而且如今年事已高,这个军衔更多是荣誉不是实职,授金吾将军无人反对。

郑芝龙身份不同,他在福建地位特殊,虽然实际的军职并不高,可他本就是纵横四海的海盗头子,郑家的战船最强盛时控制了整个南海,郑芝龙招抚后为大明稳定南海起到了极大作用,再加上郑鸿逵的缘故,郑芝龙授予这个军衔也是理所应当。

而其他三个老牌勋贵算是安抚了,反正这只是军衔而不是军职,把这些勋贵拉进来,等于是搞搞平衡,同时也告诉勋贵们皇帝的态度。

除去他们几人外,剩余者比如祖大寿、吴三桂、李虎、李佑、郑鸿逵、左良玉、曹文诏、曹变蛟、黄得功、贺人龙、高杰等分别授予骠骑将军。刘良佐、刘泽清、陆义生、胡林等授予定国将军,而授予镇国将军和其余各级校官、尉官者就更多了。

当然这些授衔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先从新军和边军中进行,一步步由京师向大明各地覆盖。而且吴襄等人因为已经就在京中,所以他们是第一批授衔,未来几年时间里,大明对军制的改变会一步步统一军职军衔的划分,同时也对目前大明军队结构进行从上至下的一系列调整。

穿着崭新的官服,胸前四颗金星闪耀,吴襄坐轿直接来到总参议府。

总参议府位于皇宫的西边,隔着海子和皇宫比邻,这里原本就属于紫禁城的范围之内,正德朝时期的豹房离这里很近,嘉靖中期开始不住皇宫时常会搬到皇宫外居住修道,其所住也在不远。

到了地方,吴襄下轿,衙门门口有全副武装的侍卫站岗,这里的侍卫都属于大内侍卫,大多都是勋贵子弟,也有不少军户子弟的佼佼者,这些侍卫穿着鲜明的盔甲,腰间挂着雁翎刀,一个个站着笔直,腰板直挺,隐隐有着一股气势。

吴襄迈步就朝正门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侍卫一言不发立正对他行了军礼,吴襄郑重回礼,心中感慨这些侍卫的训练有素,像这样的素质就连他精锐的家丁也有些许不如,听说这些侍卫都是皇帝亲自让人训练的,而且大部分人还在新军中任职,未来还有不少人会直接进入军校深造,大明这么多年哪里见过这等情况?也就是当今圣上了,要不然根本不会有如此改变。

进了大门,吴襄直接往里走,这里他已经来过几回了,对里面的格局已很熟悉,很快就到了三进院的议事房附近,他的办公所就在前面不远,正当他要绕过回廊继续往前走的时候,突然听到议事房里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声音听起来很是耳熟,而且似乎还在辩论什么,吴襄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侧耳聆听了会儿,转而就朝议事房走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