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三十章 皇位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三十章 皇位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豪格的突然退兵让人实在意外,博穆博果尔也想不明白他为何会退兵,又为何会在马上就要拿下奴儿干的时候退兵。

但不管怎么说,豪格的退兵让索伦部又有了喘息的机会,接下来随着漫长冬天的到来,大清是不可能再出兵攻打索伦部了,也就是说索伦部获得了宝贵的半年时间。

而且豪格这么一退,刚刚北撤的部落也不用继续向北了,能够重新回到奴儿干居住,以渡过这个寒冬。虽然在之前的北撤安排之下,博穆博果尔下令毁掉了奴儿干的诸多设施,现在看起来未免很是可惜。可至少这些毁掉的设施还能抓紧时间重新修建,相比一无所有的北方要强上不少,再加上豪格的撤退也让面临的危机彻底消除,这对索伦部而言是件好事。

虽然心中高兴,可博穆博果尔依旧没想明白豪格这样做的原因,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豪格都没退兵的理由啊!

这个疑问直到第二年春天,一个消息从南方传来后博穆博果尔才恍然大悟,他这才搞明白了豪格当初之所以退兵的原因。

其实当时的豪格也不想退兵,眼看着奴儿干就在眼前,只要拿下奴儿干哪怕解决不了索伦部的主力,也能彻底破坏掉索伦部在这里的一切,未来索伦部的生存会更加艰难,这样的话大清只需要继续逼迫,索伦部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投降大清。

可就在这个时候盛京那边传来消息,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让豪格惊呆了。

大清皇帝,也就是他的阿玛皇太极驾崩了,皇太极死的极其突然,虽然他这些年身体一直欠佳,可在外人眼里皇太极依旧看起来很是健康。而且他驾崩的前一日也没看出什么预兆,不仅接见了几个臣子,商谈了政事,还召见了代善等八旗勋贵,讨论了等豪格北征之后对大明的用兵安排。

当时皇太极精神很好,丝毫没有半点发病的预兆,处置完公务后还用了晚饭,饭后还看了一会儿奏折,直到戌时歇下。

可没想睡下没多久,刚过亥刻皇太极就不行了,伺候的宫人急忙喊来太医救治,可太医赶到时皇太极已没了呼吸。短短一个多时辰皇帝猝死,这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皇太极死的太过突然,他驾崩后大清内部是一片混乱,因为皇太极死前没来得及留下遗诏,更没指定接班人,大清下一任皇帝是谁根本就没安排,这一下大清皇位空悬,没了当家人。

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又是掌控实际兵权的皇子,按理说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之一。而且皇太极生前虽没留下遗诏,但从安排豪格掌控户部,这一次又让豪格领征北大将军之职带兵打索伦部之举来看,皇太极原本就是打算让豪格继位的。

这点许多人心里都明白,可明白归明白,但真正让豪格继位却也有人不愿。因为豪格的实力太强,而且军中有着不少亲信,再加上豪格的脾性格比较直,平日里得罪了不少人,一旦他上位当了皇帝对有些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当即就有人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君,要推举皇太极的其他儿子继承大统,可支持豪格一派的人连忙反对,表示皇太极的几个儿子中成人之中只有豪格的能力最强,而且皇太极生前已有立豪格为储君的打算,只不过来不及做而已。

现在皇太极突然驾崩,豪格作为皇长子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最合适的继位人选,而且现在豪格不在盛京在外领兵,皇帝之位怎么能绕过豪格擅自决定呢?

为此两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谁都没能说服谁,而且那些八旗勋贵们一部分各自站队,有的支持豪格,有的觉得另行推举更合适,还有些人打起了重归八旗推举制度的打算,意图用皇太极驾崩一事做文章,按照八旗议政方式和当初皇太极当大汗一样推举新的领头人,琢磨着从中捞取好处。

各方面的心思不同,导致了大清内部根本顾不上其他,全卷入了这场皇位继承的大事中。而豪格的亲信第一时间就派快马给正准备进攻奴儿干的豪格送去了急信,让豪格尽快回盛京,而且必须要快,因为如果他不能尽快回来,一旦盛京这边出了结果,大位落入旁人手中,豪格就没半点机会了。

接到消息的豪格惊愕之余为自己阿玛突然驾崩痛哭不已,同时也明白自己必须立即回去。这时候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索伦部不索伦部?一旦拿不到皇位,皇位落入他人手中的话,他豪格就彻底完了。

当年皇太极是怎么登上大汗之位的?当了大汗后皇太极又是怎么对待他的那些兄弟的?作为皇太极的长子他太了解了。

无论怎么说,他豪格都是皇太极当之无愧的第一继承人,假如他当不上皇帝,皇位落到其他人手里的话,那么他豪格的下场绝对凄惨,到时候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弄死的可能性极大。

为了皇位,为了自己的性命,豪格必须马上赶回盛京,就这样豪格立即下令全军撤退,以最快的速度回师。紧赶慢赶之下,半个月后豪格终于回到了盛京,等到了盛京发现皇位的归属还没最终决定时,豪格这才松了口气,急急忙忙赶往皇宫,见到停灵的皇太极棺木放声大哭,直喊“阿玛!阿玛!儿子来晚了,阿玛你怎么这么就走了?为何不等等儿子!为何不让儿子见阿玛您最后一面……。”

豪格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泪如雨下,见者无不感慨豪格的孝心,并为豪格如此伤心而垂泪。

等哭完后,豪格把眼泪擦干也顾不上休息,直接就找到人询问皇位继承一事,得知不少人中有的要推举其他人继位,还有的意图打着八旗议政名义的方式准备夺取皇帝之位后,豪格是气不打一处来,跳脚痛骂对方一番后并以先皇长子的名义要求众人入宫,重新商讨皇位的归属权。

豪格回来的速度太快了,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而且豪格在八旗内部不仅有着实权,手里还有强大的军权,再加上原本就有不少人支持豪格,他这一回来让原本就复杂的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了。

等召集的人陆续到后,豪格也不绕圈子,直接表示自己作为皇长子最有权力继承大统来当这个皇帝。可他的话刚刚说完,几个八旗勋贵就表示反对,他们表示大清继承大金,本就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基础上成立的,当初皇太极当大汗就是通过内部推举的,而后来所谓的皇帝只不过是大汗的名称改变罢了,实际上性质却是一样。

既然皇太极是这么登基,那么皇太极驾崩后皇帝之位也应该按照当初的推举制度来进行。作为八旗的勋贵都有争夺皇位的权利,怎么能因为他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就应该把皇位给豪格呢?这不符合祖制。

假如是这样的话,当初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就应该是大贝勒代善当这个大汗而不是皇太极来当,现在皇太极也没留下遗诏,就应该按照制度来推举,谁有能力就由谁来当,你豪格就算是皇长子也只是推举中的一员却没有例外。

这个态度让豪格气得不行,大汗和皇帝能一样么?大汗是大汗,皇帝还是皇帝,大汗可以推举,可天下从来没听说过皇帝还有推举的?皇帝之位都是父死子续,或者兄终弟及,哪里有推举皇帝的情况出现?他们这些理由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是故意偷换概念,意图用大汗之位来混淆皇帝之位,其用意就是阻止自己登上大位。

气急败坏的豪格当即就和他们争吵起来,双方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最终这场会议不欢而散,没能有任何结果。

随后的几日,实力强大的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

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豪格的府上,表示自己拥戴豪格为君的态度。就连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从这些情况来看豪格的把握是极大的。

可八旗其他力量也不弱,尤其是代善的威望极高,虽然代善本人没有当皇帝的想法,但架不住他的儿子孙子和其他别有用心的人把他推举到台前,和豪格打起来了擂台。

这其中上蹿下跳最厉害的就是多尔衮了,皇太极还在的时候多尔衮乖的和绵羊一样,在皇太极身边就和条舔狗似的,凡是皇太极说的话,他多尔衮全力支持,凡是皇太极要打击的,他多尔衮鞍前马后充当先锋,所以多尔衮深受皇太极的信任,在八旗的权利和地位也不断稳固。

现在皇太极刚刚驾崩,多尔衮这家伙就变了嘴脸,不光直接反对豪格继位,更串联拉拢了许多八旗勋贵以推举制度为由要另立皇帝。其中固然有多尔衮自己的野心在,同时也有多尔衮向来和豪格不和的缘故。

两人虽然年纪相仿,也是叔侄,可豪格从来就看不起多尔衮,觉得这家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皇太极在世还好,有皇太极护着豪格也拿多尔衮没办法,可现在皇太极已经驾崩了,一旦让豪格当了皇帝,他多尔衮弄不好就会被大权在握的豪格给弄死,所以多尔衮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豪格如愿,就算自己当不了皇帝,也要把豪格当皇帝的这件事给搅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