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九十二章 现实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九十二章 现实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该杀!全都该杀!”

一想到这么庞大的数额损失,朱慎锥心里就一团怒火在燃烧,而且在过去十年里可以说是大明最糟糕的十年,因为崇祯皇帝的缘故再加这些人的私利作祟,让朝廷损失了这么多收入,反而把沉重的负担全加到了老百姓的身上,导致国内叛乱四起,地方民不聊生,而辽东战事接连不利,国家差一点就到了彻底崩溃的地步。

这些情况简直是触目惊心,而且这仅仅只是江南一地,保不齐还有其他省份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呢。如果全盘查下去,大明一年遭受的损失会是多少?朱慎锥简直无法想象。

大明没钱么?大错特错,大明有钱的很,但这些钱全落到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手中,而朝廷却是穷的很,直到现在朱慎锥还在为钱烦恼呢,要不然他也不会既在边境和蒙古各部做买卖,又在山东开海贸,想尽办法弄银子补贴朝廷。

这些国家的蛀虫,一个个都死有余辜,朱慎锥深切体会到当年太祖朱元璋为何会动不动高举屠刀,不是剥皮揎草就是直接杀个人头滚滚。

虽然当年朱元璋这么干固然有着排除不稳定因素,稳固皇权延续的用意,可也不能否认朱元璋对贪官的无比痛恨,如果朱慎锥是朱元璋的话,他或许会采取一样的举动,大兴此案,把这些混蛋全部砍了脑袋,狠狠出心中的怒气。

可惜朱慎锥不是朱元璋,他没有朱元璋强大的压制力和影响力,而且现在的大明也不是开国时的大明。文官和士绅集团已根深蒂固,勋贵集团早就被打断了脊梁不堪重用,至于军队也没有全部掌控在朱慎锥的手中,更不用说卫糜烂不堪,已和地方相互勾结的现状了。

朱慎锥根本没能力和朱元璋一样做,一旦他这么干了大明肯定就乱起来了,而且他的上位虽然法理上似乎没问题,可实际上天下人都明白朱慎锥这个皇帝并非正当得来的,要不然大明南方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阳奉阴违,依旧有人暗中反对自己了。

就连张锡钧在江南也遭遇了诸多阻碍,其中有些阻碍甚至是来自于民间。就拿牛头山的矿来说吧,虽然牛头山的开矿是瞒着朝廷干的,那些人等于趴在大明身上吸食血肉以肥自身,可同时因为牛头山的开矿却也给地方带来了些好处,其中就包括楼老二的老家那些百姓们。

浙江一地山多地少,老百姓光靠种地是很难养活自己的,所以浙江人除去种地外还会做些手工艺产品,或者种桑养蚕等事补贴家用,甚至还有许多人走商贩卖,以赚取银子养家糊口。

但就算这样依旧大部分人日子仅过的去,而且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老百姓想活下去很是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矿山的开采能让这些百姓在那边靠卖力气赚得一份收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求之不得,一旦矿山关闭了,他们的收入就断绝了,这对他们不是什么好事。

张锡钧告诉朱慎锥,在调查过程中就发现了类似的许多情况,就连楼老二的家乡父老也倾向于开矿的矿主们。这些老百姓心里可没什么朝廷,更没什么国家大义,他们关注的仅仅只是自己的生存情况,他到了浙江后私下和楼老二见了一面,楼老二对此也表示无奈,因为他也试探过乡亲们,可乡亲们的反应却护着这些矿主,根本没人愿意出来当证人更不用说指正那些矿主了。

楼老二也不敢逼迫,只是试探一番察觉不对劲后就没继续,因为他担心一旦逼急了,表示出真实意图甚至有人会主动跑到矿主那边告发,如此一来就弄巧成拙了。

怪不得当年万历时期这些文官、士绅能够挑动地方,让那些百姓们和朝廷作对,闹出暴动甚至杀官(矿监、税监)的举动来,原因就是如此。

这些老百姓的想法很是朴实,在他们看来如果矿山关闭,自己就少了收入来源,而没有这些收入自己就活不下去了,既然你们不让我们活,那么还能忍么?而且义乌这个地方本就民风彪悍,一旦事大了,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能召集一大片,到时候闹不好出动军队都难以镇压。

江南是赋税之地,绝对不能乱,一旦江南乱了大明几十年的元气都恢复不过,况且辽东的皇太极还在虎视眈眈呢。

虽然这些都是坏消息,但也并非没有半点好消息,这一次张锡钧送来的密折中就提及了一件好消息,那就是他终于想办法把魏国公府给拉拢了过来。

张锡钧一到南京第一件事就是拜访魏国公徐弘基,其目的就是把这个坐镇南京的大明顶级勋贵拉到自己这边来。

魏国公虽早就脱离大明核心了,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开国六公爵之一的魏国公依旧是大明顶级勋贵,而且魏国公自大明朝廷从南京搬到北京行在,之后又定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了留都所在,魏国公府就留在了南京,以南京守备的名义替朝廷看管江南。

两百多年下来,魏国公一脉都居住在南京,而历代魏国公中担任南京守备者有好几人,现在的魏国公徐弘基就是南京守备,他这个职务虽然不高,可极其重要,而且魏国公除了是南京守备外还有节制南京诸卫的权利,哪怕这个权利从来没有真正动用过,但职权依在。

张锡钧拉拢魏国公的用意很简单,正因为魏国公的身份地位和手上的职权。一旦江南的事要揭开,必然会引发震荡,再加上江南的官员和士绅集团根深蒂固,早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必然会引发各种问题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手上没有军权,又调动不了军队镇压,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江南的官员和士绅集团向来胆子大的很,为了利益什么事都敢干,到时候挑起民变,直接冲击衙门,甚至活活打死朝廷官员的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当年万历年间就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万历皇帝派到地方的矿监税监被“乱民”弄死的可不少,除去万历皇帝,前几朝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只不过没那么严重罢了,而最终这种事也以矿监税监扰民,欺压地方激起民变为结局,地方官找了几个倒霉蛋当替罪羊,而那些被打死的矿监税监和派驻官员却白白丢了性命。

一旦张锡钧揭开了这个盖子,接下来必然引起动荡,万一这些人为了遮掩罪行铤而走险,弄不好张锡钧也被他们给害死。

张锡钧向来谋定而后动,行事极为谨慎,早就想到了这个可能,而且他虽身边有锦衣卫的保护,可靠这些区区锦衣卫一旦事闹大了根本就派不上太多用处,再加上这件事牵连甚大,他必须要找一个能确保自己万无一失,同时也能拉拢和利用的盟友,这样一来魏国公就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魏国公徐弘基再怎么说也是大明勋贵,而且根据调查魏国公府和地方官员包括士绅集团没什么瓜葛,徐弘基这人向来小心谨慎,为避免朝廷猜忌从不和外人打交道,平日洁身自好,从不参与其他事。

这样一个和地方没有瓜葛的人,又是大明勋贵,手里还掌控着军权,自然是最合适拉拢的人选。而且现在大明南方各省和中枢貌合神离,朝廷已有意通过此事整顿南方,彻底把南方收归掌控之中,那么魏国公就尤其重要了。

一旦魏国公徐弘基站在朝廷这边,彻底投效永明皇帝,接下来的事办起来就事半功倍了,就算地方乱起来有徐弘基帮忙也能强压下来,同时更能确保张锡钧等人的绝对安全。

不过拉拢徐弘基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老家伙别看年级大身体又不好,却是老奸巨猾之人,张锡钧拜访的时候徐弘基明明已经猜出了张锡钧的用意,却始终装聋作哑不搭他的话,让张锡钧无可奈何。

可张锡钧也不是普通人,他自然也有对付徐弘基的办法,更重要的是小公爷徐文爵在,徐弘基的身体不好,年龄又大,看样子应该活不了多久,一旦他去世,那么继承魏国公爵位的只能是徐文爵。

而勋贵的爵位继承是需要皇帝首肯的,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是说你要袭爵就能袭爵,所以徐文爵想袭爵必须要朱慎锥同意并正式下旨,一旦朱慎锥不肯让徐文爵袭爵,从魏国公后人中找个人出来,再随便寻个理由否决徐文爵袭爵的正统性,那么魏国公的爵位就会落入其他人之手。

这点是徐弘基父子绝对不愿意看见的结果,何况张锡钧还私下和徐文爵结交,徐文爵这个纨绔子弟可比徐弘基好糊弄多了,张锡钧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就说服了徐文爵,再加上他向徐文爵保证,只要魏国公站在皇帝这边为朝廷做事,以后不仅能确保徐文爵魏国公的爵位,还能在皇帝面前多多美言,让魏国公府再一次重归朝堂,而不是现在这样游离于朝堂之外,虽位尊爵高,却连在京师的几家后起勋贵都比不上,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正是因为这样,徐文爵动了心,拍着胸脯向张锡钧保证一定说服自己父亲徐弘基对朝廷马首是瞻。就此,在徐文爵的不断劝说之下,再加上张锡钧的多番手段努力,原本打算置身事外的徐弘基终于答应了张锡钧的要求,同意配合张锡钧在江南的工作,并正式投效与朱慎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