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七十章 皇太极的无奈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七十章 皇太极的无奈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处置了三人,接下来对几个蒙古将领就没这么客气了。除了南路军的蒙古将领打了一顿鞭子外,西路军跟着索海逃回来的两个蒙古将领就倒霉到了家,因为西路军战败是蒙古部队先崩溃,这才导致主将战死,皇太极大怒之下直接让人把他们拉出去砍头,那两个蒙古将领惊恐万分大呼冤枉,可已无济于事,不一会儿两人的人头落地,装在了盘子里拿了进来。

皇太极看了一眼摆手让人端下去,这还不算他让人把这两颗人头送去蒙古部给他们的台吉,再派使者去蒙古人那边恐吓一番,不从蒙古人那边弄些人丁和牛羊作为弥补怎么肯罢休,至少也得弥补一下此战失败的损失。

等处置完了这些人,等所有人退去后,皇太极有些疲惫的坐在椅中,抬手揉着发涨的眉心。

这些年皇太极越发感觉到精力不济,不仅是和大明的战争不顺,还有八旗内部的原因。八旗是努尔哈赤所创,正是因为有八旗制度在,这才把原本一盘散沙的女真人捏在了一起,造就了后来的后金政权和现在的大清。

但八旗制度虽造就了女真人的崛起,可同样这个制度有着相当的缺陷,尤其是随着女真人的地盘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后,八旗制度的先天缺陷就越发严重。

等到皇太极称帝后,改后金为大清,八旗制度的弊端更是显露无疑,作为原始部落时期的女真政权使用八旗制度没有问题,可作为一个新生的国家政权来说,八旗制度却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而当制度从奴隶制朝着中央集权制改变的时候,制度的问题就不再适应眼下情况了。

皇太极作为大清皇帝早就看出了这点,他可不是只知道打仗杀人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在政治上的眼光别说区区大清了,哪怕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佼佼者的。可是他的身份和政权的基础就来自于八旗制度,作为大清皇帝皇太极哪怕明明知道八旗制度的缺陷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维持八旗制度而不能废除,充其量在原本的制度上尽力修补罢了。

皇太极在继承大汗之位后就对八旗制度开刀,通过换旗和排除异己再加上用自己的人替代原来的旗主掌控各旗的方式来消除八旗制度的隐患。虽然他这样做起到了一定效果,比如现在八旗中大部分已经都掌控在了皇太极的手里,而且通过这次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划分,皇太极直接掌握了三个旗,再加他的儿子豪格和身边的支持者比如代善等人,成为了能压倒诸旗的绝对力量。

可就算这样八旗的根本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这不是皇太极不想解决而是他没办法解决。八旗制度先天不足,如果要彻底解决只能把这个制度全部推翻重新设置新的制度,可一旦八旗制度被推翻了,那么八旗的统治就会崩溃,而他这个皇帝之所以是皇帝,权利也来自于八旗,他总不能自寻死路吧?一旦八旗没了,大清也就没了,他去哪里当皇帝呢?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能在八旗制度上不断修补,参考大明的政权结构进行原本八旗制度的补充,比如现在仿效大明在八旗制度结构之外设置朝廷六部,目的就是弥补八旗制度的不足,再利用这种制度渐渐削弱和改变原来的八旗结构,从而达到真正的中央集权。

但要做到这点也不是容易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想结合起来不是一加一那么容易,其中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而且朝廷制度的健全会直接影响到八旗制度的根本,这对于八旗贵族和之前既得利益者是一个严重威胁。

这些人可不傻,他们的权利和荣华富贵都来自于八旗制度,换句话来说他们就是后金(现在的大清)创业的原始股东,眼下皇太极想再起炉灶,通过中央集权的手段削弱八旗影响,把权利全部归于皇权,这些原始股东怎么肯答应?

为了做到这点,这些日子皇太极花了太多的精力,投入了太多的努力了,可结果却是差强人意。

因为朱慎锥的横空出世,导致历史发生了改变,原本历史中皇太极围攻锦州最后成功,守备锦州的祖大寿在突围无望守城无粮的情况下只能投降,不仅祖大寿投降了皇太极,就连被崇祯皇帝从中原战场上派到辽东战场上作为救火队长的洪承畴也兵败被俘。

锦州的失陷和祖大寿、洪承畴的被俘给大明带来了深远影响,自此战后大明丢掉了辽西走廊的战略要地,只能被动龟缩在山海关防御。整个辽东彻底落到了皇太极的手里,皇太极在拿下整个辽东后继续四处出击,不仅收服了北方的索伦部,还把整个漠南蒙古都揽入了势力范围。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由于朱慎锥的原因锦州之战非但没有战败,大明不仅守住了锦州城,还用渡海攻击的战术把皇太极的后方扰得一片大乱,就连正蓝旗都发生了叛乱这样的恶劣情况。

此外祖大寿和洪承畴现在也好好的,祖大寿依旧当他的锦州守将,辽西走廊也依旧在明军的手中。至于洪承畴就更不用说了,在解决了中原的流寇后,眼下洪承畴已是湖广总督一方大员,正志得意满呢。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洪承畴在湖广总督任上呆上几年,说不定就能被召入京,然后不是当一部尚书就是直接入阁为阁老,到时候位极人臣不在话下。

皇太极没了祖大寿问题还不大,毕竟祖大寿只是一个武将而已。但现在没了洪承畴却完全不同,历史上在锦州之战后洪承畴被俘,没多久洪承畴就投降了皇太极,而正是因为洪承畴的投降使得皇太极最终完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八旗制度的融合,使得他的大清彻底从原本的奴隶制政权转变为封建制政权,这才有了后来入主中原的可能。

换句话来说,洪承畴对皇太极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或许说没有洪承畴就没有后来的大清。而现在洪承畴好端端的在大明那边当他的湖广总督呢,皇太极想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八旗制度根本就不可能,哪怕他身边有范文程的帮助也是一样,范文程虽有些才能,可他的才能却很有限,哪里能和洪承畴相比。

“来人!”不知过了多久,皇太极开口喊道。

话音刚落,一个太监就从一旁冒了出来,没错!就是太监。

以前后金时期女真统治者身边是没太监的,努尔哈赤也不喜欢这种阉人。不过现在皇太极不一样了,后金已成了大清,他皇太极也从原本的汗位成了皇帝。

既然是皇帝,身边怎么可能没太监呢?但辽东之前是没太监的,不过之前己已之变时期,皇太极不是领军攻到了大明京畿么?还差一点打下了京师。在这场战争中,皇太极掠夺了不少明人返回辽东,而掠夺的这些明人中居然有好几个太监。

这几个太监只是派驻京畿的小太监,因为皇太极的军队来的太过突然,他们得知消息太晚没来得及跑掉,不幸就成了俘虏。

当了俘虏后很快他们的身份就被女真人知道了,得知他们居然是太监后女真人原本是打算直接杀掉了事的,在女真人看来太监这种人根本就没什么用,区区几个阉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放着就是浪费粮食。但皇太极得知俘虏了几个太监后就来了兴趣,特意让人把这几个太监送来瞧瞧,等看过后皇太极就把他们留了下来,作为皇帝身边有太监伺候是必须的,所以这几个太监就成了盛京皇宫的首批太监。

今天伺候的这个太监叫吴良辅,吴良辅少年净身入宫,在宫中是最低级的宦官,身上连品级都没有。在宫里呆了几年好不容易巴结上了一个管事太监,拜对方为干爹这才有机会出人头地。之前他就是从宫中被派到京畿附近皇庄办事去的,可没想这家伙运气不好,头一次出宫办事就遇到了皇太极领兵打进关的祸事,还没等他来得及跑呢,就和其他人一起被八旗兵给俘虏了,要不是吴良辅脑子灵活求饶的快,再加上他当时穿着太监服饰八旗兵还以为他是个什么官儿就没杀他,就此当了俘虏,之后被皇太极看上来到盛京皇宫。

吴良辅投靠皇太极后使出了全身解数伺候新主子,这两年随着皇太极对他的信任地位也渐渐高了,算是在这边站稳了脚跟。今日正是他服侍,听到皇太极喊人,连忙就从一旁跑了出来,跪地磕头询问皇上有什么吩咐。

“去,把范先生给朕找来。”皇太极开口说道。

吴良辅应了一声,连忙起身去就传旨,过了没多久范文程就匆匆赶来。

范文程见了皇太极先是叩拜,口称奴才,按理说范文程是汉人只能称臣不能称奴才,不过皇太极当年看在范文程在老汗时期就投靠了后金,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份上特意给了他一个旗人的身份,从一个明人一下子成了镶红旗的包衣,虽旗内地位不高,可终究也是旗人了,身份的改变这才让他有了自称奴才的荣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