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三十章 安顿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三十章 安顿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乾清宫。

外臣什么的都打发走了,这里只有自家人。

除去朱慎锥、徐静秋、朱敏澜和朱敏澄兄弟外,还有就是嫂嫂张氏,就连徐宪成、王晋武、周安民等也不在,不过朱慎锥特意把姐姐朱秀儿接来宫中作陪。

都不是外人,自然就没有那么多拘束,何况除朱秀儿外,朱慎锥已好久没见自己家人了,现在她们终于来了京师,朱慎锥高兴之余也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

大明皇室和大清相比没那么多规矩,哪里像大清那样儿子见了老子还得规规矩矩磕头请安,说话之间还要琢磨一二的。大清之所以会有那么多规矩,那是因为大清是野人部落起家,本就底蕴不深,入主中原后“穷人乍富”为了不让人笑话故意弄出一套繁琐的规矩来体现皇家的威严。

而在大明却不是这样,大明后宫规矩不是没有,但远没大清那么繁琐和森严,尤其是父子、夫妻之间平日通常很是随意,喊父皇什么的不多,一般皇子都直接喊爹或者父亲的,就连皇帝在家人面前也不称朕,只以“我”自称。

初入皇宫,一切对朱敏澜兄弟来说都是那么新鲜和好奇,老大还能忍得住,向来跳脱的老二见没了外人哪里还能当个乖宝宝?一会儿跑到装熏香的炉子那边扒着瞧了半天,一会儿又拿起书案上的玉如意把玩着,一转眼又看上了殿中架子上精美的瓷器,取了下来爱不释手的翻来覆去看个不停。

“爹,皇宫里怎么这么多好东西?这个能送给儿子么?”朱敏澄手里抓着个精美的竹雕香筒,跑到朱慎锥身边问道。

“澄儿!”不等朱慎锥回话,徐静秋面孔一板就呵斥了他一声,朱敏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自己母亲,见母亲神色不悦,他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别吓唬他。”朱慎锥对徐静秋说了一句,接着搂住小儿子笑问:“你要这玩意干嘛?”

“儿子觉得这东西适合放针线,娘在家经常给儿子和哥哥做针线活,娘用的针线盒子有些旧了,这个筒大小合适而且拿着也方便,儿子想把娘的旧盒换成这个筒,以后娘用起来顺手些。”朱敏澄眨巴着眼睛解释道,他不说还好,这话一解释朱慎锥当即就大笑起来,就连朱秀儿也掩嘴乐了,张氏和徐静秋同样露出了笑容,而朱敏澜更是暗暗对自己这个机灵的弟弟竖起大拇指,这小子这么说也不知真假,不过找的理由倒是正当的很。

“好!难得我儿有孝心,这个就送给你了。”朱慎锥乐呵呵地一口答应。

“谢谢爹。”朱敏澄高兴极了,小嘴甜的很连忙道谢,乐滋滋地把这个筒握在手中,爱不释手地继续把玩着。

搂着小儿子,任凭他把玩着那玩意,朱慎锥对张氏开口道:“嫂嫂以后就住在慈宁宫,此宫我已让人准备妥当了,那地方够大,离着皇后的坤宁宫也不远,平日走动方便的很。”

张氏入宫后一直忐忑,心里七上八下的,她一个普通的妇道人家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尤其是到了巍峨的皇宫后被四周的一切更是惊的不能自己,差一点连路都走不动了。

现在张氏还是脑子里一团乱呢,朱慎锥在说对她的安排时,张氏根本不知怎么回答,至于慈宁宫是什么宫,她从来就不知道,更不用说皇后的坤宁宫在什么位置了。

正当她不知怎么回答的时候,一旁的徐静秋握住了她的手,给了她一个坚定的目光,笑着道:“嫂嫂您不是外人,居住慈宁宫自然当得起,先住着再说,宫中和家里没区别,无非就是大些,等住些时日就习惯了。”

“嫂嫂您就安心住着,平日里我多去看您,虽在宫中,来往也是便利,您就放心吧。”徐静秋和张氏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当然知道张氏的性格,怕她不答应连忙又劝了一句。

“那……我……就先住着?”张氏迟疑说道。

朱慎锥笑着点头道:“住着!您就安心住着就是了,平日闷了可去坤宁宫转转,或者去慈宁宫的后花园玩耍,那边的景色还是不错,如住的实在不习惯,到时候再说就是。”

朱慎锥既然这样安排了,朱秀儿和徐静秋也这样劝,张氏稀里糊涂的就接受了下来。

不过张氏并不知道慈宁宫实际上是皇太后的居所,按理说这个慈宁宫是应该由朱慎锥的母亲来居住的,但朱慎锥的母亲早就亡故,张氏作为张嫂对于朱家有大功,当年如不是张氏在朱慎锥的父兄去世后支撑起这个家,哪有朱慎锥的今日?

在朱慎锥的心中对张氏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这既是长嫂也是长姐,更是自己半个母亲,如果张氏都没资格居住慈宁宫,那么天下还有谁能住呢?

当初朱慎锥从后宫把泰昌皇帝的李康妃给放出来,并尊李康妃为太妃,但在安置李太妃所住宫殿时却不在慈宁宫,而是安置在了仁寿宫。天启皇帝的皇后李嫣眼下安置在清宁宫,这几个宫都是后宫养老的居所,但相比慈宁宫来却要差了一个等级。

由此可见,张氏在朱慎锥心中的地位有多高,而对于张氏的这个安排无论朱秀儿还是徐静秋也毫无异议,在她们看来张氏完全当得上在慈宁宫居住,他们朱家如果没有张氏,当年说不定早就散了,哪里还有今日呢。

不仅把张氏安排在慈宁宫居住,朱慎锥还要对张氏进行册封。

朱慎锥早就准备好了,等登基大典完成,自己成为真正的皇帝之后就先册封皇后,皇后之位自然没有旁人,徐静秋是唯一的人选。

等徐静秋成为皇后后,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册封太子和皇子了,朱慎锥目前有四个儿子,两个在蒙古是塔娜所生,还有两个就是徐静秋生的朱敏澜和朱敏澄。

前者不便册封,但后者的册封是非常有必要的。嫡长子朱敏澜肯定是太子,嫡次子朱敏澄自然是亲王了。除去他们外,还有姐姐朱秀儿也将册封为长公主,这都是自己的血脉家人,是必须要第一个安排的。

此外,自己的老丈人自然也少不了,按照之前的惯例皇亲直接封伯,但如今勋贵的爵位改制在即,朱慎锥既然要改变勋贵制度,那么再按照之前的惯例封伯就不合适了,而且以后皇亲封爵都是流爵,已不再为世爵,所以只能委屈一下自己的老丈人,给他一个勋爵之位。

除去老丈人外,朱慎锥实际上最想封爵的是他的舅舅王荣,原本在当监国的时候朱慎锥就想给王荣封爵,却被王荣直接拒绝。按照王荣的说法,王晋武已受爵位,王家出两个伯爵并不合适,而且一旦一门两爵还会招来非议,并非好事,他一把年纪了什么爵位不爵位的没什么关系,就算在都指挥使任上也干不了几年,等天下太平,他就辞官回乡养老,这爵位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无奈之下朱慎锥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王荣不封爵,王晋武晋爵却是必须,现在的王晋武是宁山伯,等晋爵后就是宁山侯,而且朱慎锥打算直接给他一个一等侯的爵位,以做弥补。

至于其他人,论功行赏自然也要封爵,当然这些爵位有高有低,除王晋武为侯爵外,其余人最高的也只不过是伯爵,此外子爵、男爵也会有好几个,这些都是自己的老班底,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还有军中的一些立功的将领等等,他们的爵位也会陆续进行封赏,这么做是必要的,军队必须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拉拢这些将领封爵赏赐可小气不得,人心这种东西没必要去试探,只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让人真心效忠。

除去这些人,周安民会给他一个二等伯,毕竟他是自己的姐夫又是锦衣卫的都指挥使,姐姐都是长公主了,周安民授二等伯毫无问题,而且在自己起事之前到如今,周安民帮了朱慎锥诸多,这份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

至于徐宪成封爵之前朱慎锥私下和他商议过,徐宪成最终拒绝了给他封爵的打算。按照徐宪成的说法,他虽是外戚,但却是文官,而且他现在的官位在朝中很是要紧,如果一旦封爵就直接从文官成为勋贵了,不仅会影响他的仕途,更让他无法继续承担现在的职务。

而且徐宪成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当一个名臣而不是成为一个勋贵,封爵并非他意,帮助皇帝治理国家,让国家强盛,国泰民安才是他所追求的,所以他直接拒绝了朱慎锥的好意,继续当他的文官,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之前朱慎锥居住的文华殿本就是东宫所在,他搬到乾清宫后文华殿就空了出来,等登基后太子册封完毕,文华殿就会成为朱敏澜的住处。而朱敏澄按理说也将另行安置居处,在东六宫内选一处地方。不过考虑到现在朱敏澄还年幼,朱慎锥想了想不必这么麻烦,直接先住皇后的坤宁宫,等过上几年再安排也不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