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二十章 有德者居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二十章 有德者居之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元化怎么都没想到他下山来到赵屋村就能撞上朝廷正在追捕的贼寇李自成,而且是如此戏剧化地和李自成打了一仗。

等回过神后,孙元化一把抓住那小旗追问这事究竟是真还是假,那小旗笑着告诉孙元化此事自然是真,他已追问了被俘的几个家伙,这几个家伙信誓旦旦告诉他他们就是渡河北走的李自成一伙人,而那位号称闯王的李自成被火枪击中,如今生死不知呢。

听到这孙元化如何还能坐得住?当即就亲自过去查看,先追问了几个吓破胆的俘虏,然后再查看被击中的李自成情况。李自成运气不好,身中两枪,一枪在胳臂上倒没什么,可还有一枪直接打在后心,眼下已人事不知,面如淡金出气多进气少了,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除去李自成外,当场被打死的还有五人,都是李自成的亲卫部下,此外李自成的侄儿李过负伤,情况却比李自成要好些,子弹没打中要害,死应该死不了。

等看完了李自成等人情况,再验看了李自成随身携带的信物,确信这个半死不活的家伙就是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时,孙元化高兴的不能自己,这真是人在家中坐,喜从天外来啊!

李自成啊李自成,你哪里去不好,偏偏一头撞到赵屋村来,这份运气也没得说了,实在是老天爷开眼啊!

孙元化手舞足蹈乐了一阵,这才想起接下来的安排。他连忙让人先给李自成治伤,一个活着的李自成可比死了的李自成有价值多了,至于李自成能不能活,这个就要看他运气了,但瞧他现在这副模样恐怕凶多吉少。

其他死了的人就地处理,活着的俘虏全部关押起来,同时孙元化还写了一封奏折,让人火速送往京师,并且派人通知山西都指挥使王荣,和在羊头山的李虎等人,告知此事。

消息几日后就传到了京师,当朱慎锥接到孙元化的急奏时很是意外,等看完奏报的内容后,朱慎锥更不知说什么好,他也没想到李自成居然会这样落网,堂堂一个闯王,大明最大的贼寇之一,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憋屈的走完了人生。

没错,李自成死了。

李自成的伤毕竟太重,而且背后一枪打的又是要害,虽然孙元化派医师救治,可毕竟这个时代枪伤很难治,没有合格的外科手术和能够消炎的抗生素药物,一般来说战场上子弹打中要害基本就是活不了的,李自成虽然大名鼎鼎,但他依旧是血肉之躯,一样逃脱不了这个结果。

原本历史上,这位李闯王当了大明的掘墓人,差一点改朝换代成为新王朝的开国君主。可惜李自成的格局不够,鼠目寸光又没深谋远虑,最终兵败,丢掉了天下。

随着李自成逃离京师,满清入关后李自成就江河越下,再也不复当年横扫天下的威风。最终李自成死在了九宫山,据说是因为军中缺粮带人去征粮时被当地士绅组织的民团给打死的。

堂堂闯王,“大顺”的开国君王居然死在一群民团泥腿子手里,这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而现在历史发生了改变,李自成在赵屋村死在孙元化的手中,再怎么说听起来总比原本历史上要好些吧。

李自成一死,李过被俘,郝摇旗落水尸骨无存,前几日传来消息,刘宗敏在新乡被发现后不肯投降,最终被围杀,李自成包括本人和他的主要部下只剩下一个田见秀不知所踪。

对于田见秀的下落,大明各部依旧在搜索,应该很快就有消息。而且田见秀和李自成、刘宗敏等人不同,他是一个识时务者,并不像李自成和刘宗敏那样一心要反朝廷,如能网开一面,田见秀主动露头投降未尝不可,毕竟在历史上田见秀后来就降了清,一直安安稳稳活到了九十多岁呢。

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自李自成带着人渡河北逃后,他的部队直接就投降了,随着李自成兵败身亡,最后一支流寇也被彻底剿灭,虽然地方上还有些小股的流寇在,但都不成气候,用不了多时大明的内患就能全部平定,天下再无流寇,这也让朱慎锥放下心来。

得知李自成身死消息后,朱慎锥召内阁、兵部议事,给他们看了孙元化的奏报。

众人得知此事也是兴奋异常,尤其是首辅温体仁更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在他看来内患已平,大明没了流寇安如泰山,再也不会有内部战事发生,大明中兴有望,等朱慎锥进位天子,他作为首辅不仅能留名青史,还有从龙之功呢。

第二日的朝会,朱慎锥以监国之位当众宣布了李自成在山西被灭杀,流寇剿灭之事。这消息一出,朝臣们一个个兴奋莫名,流寇祸乱大明已有十多年,这些年把大明折腾的不轻,朝廷花了诸多力气却始终剿灭不了,而且越剿越多,再加上辽东建奴虎视眈眈,甚至领兵绕道攻入大明京畿,大明天下摇摇欲坠,大厦将倾。

几年前,可以说所有人对大明的未来已不看好,尤其是崇祯皇帝更是一个难伺候的主子,治国的本事不大,甩锅的能力一流,在崇祯皇帝手下干活简直朝不保夕,说不定哪天就丢官罢职甚至掉了脑袋,干的多错的多,干的少错的少,从而使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大家索性联手糊弄,一起躺平。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王朝就如同一个滑向深渊的破船,随时会倾覆,只是大家不知道最后的日子来临的时间罢了。除去少部分人外,大部分人都已认命了,大家都觉得累了,这一切还是毁灭了算了,反正改朝换代也不错,就算换个人坐了天下,他们这些士大夫不一样当自己的官,保全家族的荣华富贵么?

但没想到一切从朱慎锥突然起兵,打出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入京开始发生改变。朱慎锥的上位来的太快,也让许多人毫无准备,可在强大武力压制之下,朱慎锥最终还是坐上了监国之位,并掌控了朝政,开始了由监国身份控制大明的时代。

一开始还有不少人心念着崇祯皇帝,对朱慎锥的上位多有非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慎锥用权谋和手段不仅压制了这些言论,还开始对大明进行了革新和改变。

军事上先后两战击退了建奴,使得皇太极无功而返,联合土默特蒙古压制住其他蒙古各部,使得北边边境安然无恙。经济上开放了边贸和海贸,使得财政情况开始好转,再加上对西北各省的减税和各项政策,也让受灾的老百姓们能有缓过一口气,活下去的机会。

这还不算,先擒高迎祥,再招降张献忠,接着灭掉罗汝才,现在就连李自成也被干掉了。天下有名有姓的流寇几乎全给解决了,祸害半个大明的流寇已不复存在,大明没了内患就能休养生息,凭着大明的底蕴,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朱慎锥和崇祯皇帝的最大不同。

崇祯皇帝性格多疑,刚愎自用、急躁易怒、刻薄寡恩和苛察残暴。在崇祯皇帝手下干活可不是一件易事,而且谁都不知道这个主子究竟心里是怎么想的,顺着他来不成,反着来更是不成,崇祯皇帝登基仅仅十年,无论是内阁还是六部官员就如走马灯一般换来换去,至于丢官罢职甚至掉了脑袋的更是不少。

反观朱慎锥却不一样,朱慎锥执掌朝政后对于朝堂相对要稳定的多,虽然朱慎锥也杀了几个人,更革职了不少人,可他做这些都是师出有名,从不以皇权强行,而是使用规则处置。

没错,就是规则!

朱慎锥就算要解决一个人也绝不会无缘无故下旨,一切都在规则之中。包括他现在利用监察司进行的京察,也是拿到所有真凭实据才动手的,哪怕朝廷中有人反对朱慎锥,可只要你反对的有道理,个人也没什么问题的话,朱慎锥也不会平白无故地给你穿小鞋。

至于那些投靠朱慎锥的人,就算为其马首是瞻,可你私下大肆贪污腐败,甚至犯下了人命官司,朱慎锥也不会格外开恩,轻飘飘地拿起再轻飘飘地放下,当成什么都不知道。

依靠京察和一系列手段,朱慎锥调整了不少朝中官员,可这一切全部都在规矩之中,根本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而且朱慎锥也懂得拉拢各方势力,在各方面寻找平衡,哪怕号称清流的东林党朱慎锥在不待见的同时也不会刻意打压,相反对东林党中的人还加以重用,比如东林党的魁首钱谦益就是如此,随着钱谦益的回京被重用,东林党已有部分人开始投向了朱慎锥,这也使得朱慎锥在朝堂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施政越发轻松起来。

正当朝堂上所有人为了李自成一事喜不自禁,为大明中兴有望而高兴时,钱谦益却从队中站了出来。

钱谦益郑重其事向朱慎锥行礼,先说了一通文采斐然的话,其意无非就是抬高朱慎锥,把他称为大明自太祖成祖后的英主,接着话锋一转,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情况下,钱谦益居然以东林党魁首的身份提出大明天子之位当以德者居之。

朱慎锥身为亲王监国,本就同天子没有区别,而崇祯皇帝体弱多病,已不再适合为君,眼下内患已平,但大明依旧还有外患,朱慎锥监国多年,天下改变有目共睹,如此圣君怎能依旧为监国治理国家?应当进位天子,以正名分,君临天下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