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一十五章 沟通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一十五章 沟通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米哈伊尔是1613年继位沙皇的,这一年是大明万历四十一年,他继位的时候汤若望刚刚二十一岁,刚刚从神学院毕业正在罗马教廷当他的教士呢。

从年龄来算,米哈伊尔要比汤若望年轻五岁,而汤若望离开欧洲前往大明的时候米哈伊尔已当了好几年沙皇了,对于此人也有些了解。

不过汤若望离开欧洲时间已有近二十年了,虽然欧洲那边的消息在澳门等地会有些流传过来,可毕竟身不在欧洲,对于后续沙皇俄国的情况不甚了解,现在沙皇俄国的情况究竟如何,汤若望也不清楚,这也怪不得他。

朱慎锥问道:“如孤想要知道关于沙皇俄国的信息,汤爱卿可有渠道帮孤?”

汤若望迟疑了下,开口询问:“臣不知监国为何重视此国,此国虽这些年国力渐强,论国土也算是大国,但以真正国力而言并不入流,而且此国地处边缘,文化、经济、政体各方都有缺陷,再加上不通礼仪,欧罗巴各国视其为蛮夷,我大明却是天朝上国,哪是这等蛮夷可比,如监国想同欧罗巴互通有无,臣愿帮监国联系欧罗巴的几个大国王室,如法兰西、西班牙、荷兰等强国,臣身份虽低,但臣却是罗马教廷教士出身,欧罗巴各国对罗马教廷向来尊崇,臣可给教皇冕下书信一封,只要教皇冕下出手相助,此事不难办到。”

汤若望试探地说道,同时心中也有一丝期待。

他来大明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教,可这么多年下来因为没有朝廷的支持,他的传教工作并不顺利,虽然他当了大明的官,身份和地位都不差,至于生活就更不用说了,大明的繁华和强盛远不是欧洲各国能比的,在欧洲各国眼里大明才是真正的世界中心,虽然大航海时代开始后,欧洲逐步脱离了中世纪的野蛮,并从海外获得了巨量的财富,可要和大明相比却还依旧差得远呢。

对于汤若望而言,国家不国家的他并不关心,他关心的仅仅只是传教。这也是历史上汤若望在大明灭亡后继续留在中国,直接转头就投靠了入关的满清朝廷,而且从大明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了满清官员的缘故。

而且在满清朝廷中,汤若望还投其所好赢得了顺治的青睐,甚至还把顺治拉进了教会,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影响力,并坐上了钦天监监正的官位。

当时传教的形势一片大好,可正当汤若望要趁热打铁再接再厉的时候,顺治却得了天花重病去世,顺治死后汤若望没了顺治这个强有力的依靠,同时又卷入了满清的权利争锋之中,再加上他在传教中得罪了不少满清贵族,从而引来杀身之祸。

要不是太后布木布泰看在顺治的面子上保了汤若望一命,说不定汤若望就直接回归主的怀抱了。在牢里呆了好些年,直等到康熙亲政后汤若望才被放出来,因为康熙爱好西方科学,汤若望再一次有了出头的机会,不仅教授康熙西方科学知识还帮着康熙铸造大炮等火器,从而被康熙所信任。

不过康熙和顺治不一样,对汤若望虽然信任却对他的传教依旧限制,这也使得他的传教工作还是没什么起色,最终汤若望年事已高,没几年后就去世了,从而成为了他终身遗憾。

由此可见汤若望此人无论对大明或者历史上的大清都没什么归属感,他在两个王朝中虽都担任官职,也在中国前后居住了长达四十七年的时间,可他从未把自己当真正的中国人,无论是大明和大清,只是他传教的对象而已,在他内心中坚持的只是他传教的信念和完成任务的理想。

说着这番话,汤若望望向朱慎锥的目光中带着期待,他虽然不知道朱慎锥为什么会突然对欧洲起了兴趣,不过在他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一直以来,汤若望来大明的目的是传教,而不是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古老的国度传授科学,或者在大明当官出人头地什么的。早就把自己一生献给主的汤若望这些年里无时无刻不想着能够把主的荣光撒播在这片土地上,让大明的子民们也聆听主的福音,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

可惜,无论他想了多少办法,花了多少精力却始终没能做到。大明君臣们看中的只是他在科学上的能力,却不关注教义。就算这些年发展的教中兄弟,比如徐光启等人,对待汤若望也只是多和他谈论数学、天文、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而对教义这些仅仅只接触皮毛,更不像真正的教徒那么虔诚。

这让汤若望很是无奈,在大明呆的时间越久,他对大明人的脾性习惯也越是了解,对于传教的可能也希望越小。可就算如此,汤若望也没放弃过,这是他心中最大的坚持,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察觉到汤若望眼中的热切,朱慎锥当然明白他想到了什么。在招汤若望入宫之前,朱慎锥找人了解了此人,已经知道汤若望是一个异常虔诚的信徒。而汤若望现在所想的朱慎锥也能猜出一二,虽然汤若望今天的回答让朱慎锥略有失望,因为沙皇俄国在欧洲的边缘地位,除了知晓一些对方的基本情况外,其余部分并不清楚,但朱慎锥仔细想过后觉得汤若望的建议未尝不可,或许也可一试。

在欧洲,如今最强盛的国家是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这些国家,西班牙是大航海的先驱者,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揭幕,西班牙的殖民地遍布世界,而荷兰更号称海上马车夫,和西班牙并同称雄一时。

至于最早发迹的葡萄牙,现在已经落寞了,葡萄牙因为王室的缘故被西班牙并吞,之后由于葡萄牙贵族们的反对,西班牙只能让葡萄牙自制,眼下依旧在西班牙的掌控之中。

而英国在内战结束后开始大力发展,克伦威尔上台后不断扩军,尤其是在海军方面投入巨大的资源,从而挑战荷兰的海上地位。

现在英国海军已颇具规模,随着海军的实力强盛,英国也展开了对外殖民的道路。假如一切没有改变,再过十几年英国和荷兰之间的英荷战争就会爆发,而英国也会借此战争击败荷兰,从而一跃成为新的海洋霸主。

至于法国更是欧洲的传统强国之一,法国的主要力量在陆地,再加上法国占据了欧洲最好的地理位置,国家的强大显而易见。

除去这些国家外,其他各国也都不弱,就算是在东边的波兰、瑞典也算是地区的强国,哪怕不能和前面的几个国家相比,可要比沙皇俄国却丝毫不差,在几次和沙皇俄国的战争中前者更占据了主动,要不然波兰也不会在沙皇俄国的皇位更替时悍然插手此事,扶持傀儡意图颠覆了。

假如借欧洲各国的力量来牵制沙皇俄国,令其把注意力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且挑起在欧洲的战争话,那么未尝不能让沙皇俄国放弃原来的东进计划,从而把精力集中到西线上去。

这个计划从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要做到却相当难。毕竟现在只是十七世纪中期,信息的传递和双方来往异常不便,仅仅通信来回就需要近两年的时间,这么久的时间过去,再好的计划也早就黄花菜凉了。

再者,沟通也是一个问题,万里之遥许多事都做不了,而且欧洲包括世界的局势瞬息万变,谁都无法保证计划的实施和推行。不过就算是这样,朱慎锥也不想放弃和欧洲的沟通,因为对外的沟通和联络是必须的,而且大明不是大清,大明本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尤其是朱慎锥掌控大明之后未来必然要向外扩张和接触,这样也势必会和欧洲各国碰上。

现在的接触也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就不得而知了。可就算如此,朱慎锥还是打算尝试一下,这种尝试总比什么不做的强得多,谁能知道未来某天,今天的决定就能改变世界格局呢?

“汤爱卿如此可有把握?”朱慎锥开口询问。

“臣自然是有几分把握的,却不知监国想要接触那些国家,做到何等程度,这个需臣联络罗马之后由罗马那边回复才能知晓。”汤若望也不敢大包大揽,小心翼翼回答道。

朱慎锥点点头,当即就道:“既然如此,汤爱卿就给你们教廷去信吧,告知教皇陛下就说我大明愿意和欧洲各国,尤其是教廷建立官方的沟通渠道,如教廷能帮大明取得各国王室的联系,并且互通有无,大明自然会有回报。”

停顿了下,朱慎锥似乎想起什么,开口问:“孤记得在京的教堂还是利玛窦当年所建吧?几十年下来据说这教堂常年失修?可有此事?”

“回监国,的确有此事。在京教堂建于万历三十三年,利玛窦去世后由龙华民接替,后臣来京,在天启二年接手此教堂,为天主教在大明的传教士主持传教,教堂多年未经修缮,已有残缺,臣俸禄不高,虽曾想修补,却实在无能为力,只能勉强维持。”

朱慎锥笑了笑,说道:“在京教堂是当年先帝允许,朝廷许可的,几十年下来居然失修,这样不好。既然教堂失修,就应当早些修缮,如此孤从内库拨你一千两银票,并许工部营造协助,尽快修缮为善,如何?”

这话一出汤若望瞬间大喜过望,京师的教堂情况他一直头痛不已,由于传教不利始终打不开局面,教堂缺少赞助,根本就没什么收入,仅仅靠着汤若望一个人勉强支持,普通维持还没问题,可要修缮教堂根本不做他想。

要知道汤若望虽在钦天监任职,可他的官并不大,俸禄自然也不高,这么点俸禄过日子行,却根本不可能修缮教堂,看着教堂一日比一日破败,汤若望是忧心忡忡。

现在朱慎锥居然给了他一千两银票,还提出可以让工部营造协助修缮教堂,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了馅饼,如何不让汤若望欣喜若狂?有了这笔钱,在京的教堂就能修缮一新,更重要的是今天朱慎锥表现出来的态度让他看到了希望,这就更让汤若望兴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