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上破敌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上破敌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兀儿这时候也没闲着,这才“迟迟”上报了他在金州“兵败”的消息,并且说是自己死战后不敌这才撤离的,而且还把那些汉军的脑袋当成了战利品作为证据。

上报之后,京兀儿安然等着回复,继续呆在城子坦逍遥,而这个时候沈阳的代善和在锦州的皇太极也分别接到了后院起火的消息,皇太极勃然大怒之下调了部分兵力回援,而他自己继续围困锦州。

这时候的皇太极清楚的知道明军的真正用意,无非是用围魏救赵的战术逼迫自己在锦州退兵。一旦自己退兵,那边这几个月的围困锦州就做了无用功,这场谋划已久的战争就无疾而终了。

拿下锦州是皇太极的重要战略目标,因为大明蓟州镇的重设和蒙古土默特的崛起,使得皇太极要效仿之前继续绕道蒙古进攻大明的战术彻底破产。之前的长城一战皇太极就是这样无功而返的,没了从蒙古进攻大明的通道后,皇太极想再进攻大明就回到了原来的老路,那就是和当年努尔哈赤一样打通辽西走廊,直取山海关。

可要这样做,锦州是首当其冲,拿不下锦州皇太极就没办法打通辽西走廊,因为锦州是辽西走廊的门户,而且明军在锦州驻扎重兵,还有祖大寿这个难以对付的老冤家为主将,皇太极想拿下锦州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凭借着八旗的战斗力,野战自然是毫无问题,可要打攻城战却是力不能逮了。

八旗虽然能打,可八旗的优势是在骑射,相反明军的优势是守城,何况八旗的总兵力并不多,和拥有天下并国土广阔人丁众多的大明相比,皇太极没那么多资本,这也是他采取围城打援,意图困死锦州,逼迫祖大寿投降的缘故。

原本一切计划的好好的,虽然现在的明军已学乖了,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不顾一切救援锦州,让皇太极有打援的可乘之机。但至少锦州已被皇太极给围住了,祖大寿和他的几万明军都成了瓮中之鳖,锦州到手对皇太极来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万万没想到就在这时候明军居然如此大胆,采取了渡海北击战术,直接把战火烧到了皇太极的后院,这让皇太极气恼不已。现在这股明军在辽东各地飘忽不定,战斗力又极强,当地八旗驻军因为所控制的地盘太大,兵力又不足,着实在明军手上吃了大亏。

这时候假如大军回援,锦州之战就功亏一篑,这是皇太极怎么都无法接受的。要知道为了这一仗皇太极可是调集了大量资源和兵力,怎么可能在这时候撤兵?

可后方的明军也不能不管,如果坐视不理这股明军会越闹越厉害,而且皇太极的底子薄,也经不起明军在自己窝里这么折腾,无奈之下皇太极只能抽出一部分兵力回援,并且下令给在沈阳驻守的代善,让其部尽快南下,联合各地驻扎八旗围剿这股明军。

此外,皇太极还给驻扎在皮岛和朝鲜的各部发去了命令,让他们也领一部分兵力西进,配合南下的部队两边夹击明军,压缩对方的运动空间,一举歼灭这股敌人。

与此同时,皇太极的水师部队也相应出动,由于明军是渡海攻击,依靠的就是水师之利,如果明军没了这支水师,那么登陆的这股明军根本就支持不下去成了无根之萍。

打掉明军的水师,或者说给与对方水师痛击逼迫其离开辽东,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此辽东八旗各部火速调动,朝着郑鸿逵和李佑的部队快速扑来,大有一举吞掉对方的姿态。

面对这种情况,郑鸿逵和李佑早就有所准备,在盖州之战后不久,这支军队就重新转移到了褡裢一带,褡裢这个地方位置不错,位于辽东中部,进可攻退可守,依托地形李佑在郑鸿逵战舰的配合下再一次击退了八旗兵的进攻,然后直接登船径直扬长而去,一时间不知所踪。

就在各股八旗部队搜索其下落的时候,谁都没料到郑鸿逵居然兵行险着,非但没有把舰队撤回山东,反而直接航向了东边,在海上绕了半個圈子悄悄跑到了鹿岛,打算以鹿岛为基地在海上设伏,等着对方水师自投罗网呢。

清军本来是没水师的,现在的水师是当年毛文龙的部下,因为皮岛内乱后跟随尚可喜等人投了皇太极。投降皇太极后,皇太极对尚可喜许以高官厚禄,并以他原本的部队为基础组建了新的汉军旗交由他来统帅。

尚可喜的投降使得皇太极手中拥有了先进的火器和水师,这对于皇太极来说是件梦寐以求的喜事。要知道和大明作战中,八旗兵吃的最大的亏就是火器和水师问题,而随着尚可喜的到来填补了这个短板,虽依旧比不上明军,可至少也让八旗的战斗力提高了一大截。

尚可喜现在跟着皇太极正在锦州方向呢,留在皮岛那边的是他的部下全节,全节在东江镇时就是一员骁将,跟着尚可喜投了皇太极后,尚可喜被授予总兵之职,并领镶蓝旗汉军,至于全节也水涨船高,当上了副将,指挥清军水师驻扎皮岛,配合在朝鲜的岳讬控制周边区域。

原本最初坐镇朝鲜是阿敏,不过皇太极后来出手对付阿敏,不仅夺了他的旗主之位,由济尔哈朗替代,还找了个理由把阿敏给囚禁起来。

阿敏倒台后,济尔哈朗代替阿敏在朝鲜呆了一段日子,不久后就由岳讬接手。岳讬此人是代善的长子,在皇太极上位时立了拥立之功,而且在处置阿敏的这件事上,岳讬帮皇太极解决了阿敏想留在朝鲜割据的图谋,更让皇太极为之信任。

所以在济尔哈朗替代阿敏后不久,皇太极论功行赏不仅封岳讬为多罗贝勒,还让其接管朝鲜,极其受重用。

接到皇太极传来的命令,岳讬连忙就开始调兵,不光是朝鲜的八旗兵力,还征调了朝鲜的部队包括朝鲜水师。其中陆军由岳讬亲自率领,带了十一个牛录,总计三千三百八旗精锐,再加汉军旗和朝鲜兵五千余人,加起来近九千人由东向西进军。

至于水师那边的全节领七十余艘战舰,并朝鲜水师近五十多艘,共计一百二十多艘战舰由水路西进。

水陆两路并进,意图用兵力优势压制渡海的明军,一举歼灭郑鸿逵和李佑部。

无论从兵力还是规模来看,岳讬和全节的部队都在明军之上,郑鸿逵和李佑要想硬碰很难打赢,而且他们渡海而击的原本意图就是游击战和袭扰战,并不是要和对方打消耗战或者说决战,更何况无论是水师或者陆军都是明军中精锐的精锐,如果在这样的战场上白白消耗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鉴于这个缘故,郑鸿逵和李佑商议后决定避开陆路的岳讬部,先对全节的水师下手,解决掉对方的水师再说。

郑鸿逵认为,虽然全节的水师规模比自己大些,可双方的战舰实际数量差距并不多,而且全节所指挥的舰队老底子是皮岛水师,而毛文龙时期的皮岛水师主要承担的作战只是运输和走私并非海战,因为建奴根本就没水师,所以海战根本不可能发生。

因为这个缘故,皮岛水师海战能力并不强,而且他这一次所率舰队近半还是朝鲜水师,朝鲜是大明的藩属国,向来忠于大明,如果不是因为当年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导致皮岛内乱和将领叛变,给了皇太极可乘之机,朝鲜也不会落到皇太极的手中。

就算是现在朝鲜被迫对皇太极俯首称臣,可究竟有几分真情实意还是两说,从这点来说朝鲜水师不太可能为皇太极尽全力,充其量就是被迫出兵,跟着打打酱油罢了。

郑鸿逵作为纵横四海的海盗,对于大明周边各国的情况非常了解,他虽没去过朝鲜,可却是对日本最为熟悉。日本和朝鲜比邻,两国之间数十年前还发生过大战,如不是大明出兵朝鲜就直接被日本给吞并了。

对于朝鲜水师的战斗力如何,郑鸿逵也是清楚的,他判断一旦开战朝鲜水师非但起不到帮助全节的作用,反而会拖对方的后腿。而且他们这边是大明水师,朝鲜对大明的态度向来恭敬,一旦打起来,只要占据上风,说不定朝鲜水师直接反水都有可能。

郑鸿逵对自己海战的能力有相当自信,根本就看不上全节这个对手,在他看来他们郑家的舰队在海上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全节算什么玩意?之前只不过是区区一个东江镇的水师游击,用船运货运人还马马虎虎,打海战根本就不成,拿捏这样的人物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同李佑商议后,两人就决定在鹿岛这边以逸待劳等着全节的舰队,给对方一下狠的,让全节知道谁才是海上霸主。

当郑鸿逵设下埋伏后不久,一切正如他所料,全节带着舰队浩浩荡荡地一路西进,几日后就抵达了鹿岛附近海域。

大战一触即发,郑鸿逵先一步发现了全节的舰队,指挥战舰占据上风,全舰直冲对方,而这时候的全节舰队正以巡航姿态前进呢,根本就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等见到郑鸿逵的舰队突然在右方出现后,这才手忙脚乱调整阵列排出作战阵型,可已经晚了。

相比全节那边,郑鸿逵的舰队无论是战舰的火力还是战术都要更胜一筹,而且他所带的舰队中还有不少郑家部下临阵指挥,这些家伙都是积年的老海盗,打海战的本事可想而知。

仅仅开战后不久,全节的舰队就被击沉三艘,同时几个郑家部下直接指挥的战舰突破对方舰队阵列,生生把对方的舰队一隔为二,使其收尾不能相接。

这还不算,除去炮火攻击和火箭攻击外,郑鸿逵还亲自指挥跳船作战,提着一把大刀跳上对方战舰挥刀就砍见人就杀,打得敌人胆战心惊。

此时的全节意图用部分战舰阻拦,其余战舰暂且撤离重整阵型,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郑鸿逵所预料的场面发生了,当见到明军战舰如此骁勇,本就没多少战斗力和士气的朝鲜水师哪里还敢和明军舰队作战?慌忙之下掉头就跑。

随着朝鲜战舰的临阵脱逃,全节的舰队非但没能重整阵型,反而被朝鲜战舰这么一冲给冲得稀里哗啦,整个舰队瞬间一片大乱,各自为战被打得苦不堪言,败亡就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