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七十二章 诸王之首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七十二章 诸王之首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温体仁,你好大的胆子!”朱慎锥沉下脸来,语气冰冷,双目更如同刀子一般扫向对方。

温体仁叩首道:“臣之言发自肺腑,句句出自内心,臣是为我大明,为殿下着想啊!殿下!臣恳求您,为我大明江山,为天下百姓再进一步,如有罪责,臣甘愿一力承当,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说着话,温体仁的脑袋在地上磕的砰砰直响,更是老泪纵横一副恳切的模样,看着他这幅姿态,朱慎锥心中虽知道温体仁是故意所为,但也不由得动心了。

温体仁说的是有道理的,只要他朱慎锥一日不进位,许多事做起来就束手束脚,而且天下人看待自己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就是监国和皇帝的区别。再者,朱慎锥之前拒绝温体仁,那是出于政局稳固的考虑,担心在这个时候进位会引起巨大的反弹。

可许多事有弊也有利,虽然进位会有些麻烦,可得到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温体仁提到了儒家君臣父子的问题,表示朱慎锥如果仅仅只是监国的话,是永远无法彻底拉拢住人心的,只有成为皇帝成为人君,有些事才能名正言顺,而天下也会彻底归心。

轻叹了一声,朱慎锥神色复杂的看着温体仁,开口喝止了他继续磕头的举动,随后起身上前,亲自把他搀扶了起来。

“先生的忠心孤是知道的,可这件事实在太大,孤不得不谨慎从事呀。”

这话一出,温体仁顿时大喜,知道自己今天这一步算是走对了,只要朱慎锥有这个想法即可,等到朱慎锥登上大位,自己首辅之位彻底稳固,而之前对自己的不满也会因为此事不仅烟消云散,更能圣眷优渥。

“监国不必多虑,此事老臣来安排即可,就算有人非议,老臣也能保证妥善处置。”

“这……先生可有把握?”

“自然!”温体仁想也不想开口就道:“老臣早就为监国想好了,此事可分为两步走。”

“哦,哪两步?”

“其一!”温体仁道:“监国如今为郡王却实受亲王禄,可先进亲王之职,以监国之功,进位亲王绝无问题,而且天下人也挑不出毛病来。”

“亲王?怎么?难不成先生打算让孤为晋王?如孤为晋王,太原的晋王朱求桂如何处置?先生可别忘了他可是孤的侄孙,孤总不能夺了自己侄孙的王位吧?”

说着,朱慎锥不由得笑了起来,他现在的王爵是交城王,交城王属于晋王系,而晋王一脉最早是朱元璋的嫡三子朱棡,从这点来说大家都是一个老祖宗,而且朱慎锥在晋王一系中辈分极高,现在的晋王朱求桂见了他还要喊自己一声叔爷爷呢。

自己当了监国后,晋王系那边也是第一批投靠过来的,这倒不是朱求桂和朱慎锥的关系有多好,其实朱慎锥从来没见过朱求桂,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宗室,而对方却是大明藩王(亲王),两者地位相差悬殊,怎么可能相见?

朱求桂这样做关键是审时度势,考虑到朱慎锥的监国身份,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朱慎锥在晋王系中的辈分和地位。朱慎锥以这种方式登上监国位掌控朝政,无论晋王一系愿不愿意,从皇族中来说已和朱慎锥绑定了,一旦朱慎锥倒台,晋王一系绝对讨不了好,在这种情况下朱求桂支持朱慎锥也是为了自保,只要朱慎锥一直掌控朝政,晋王一系就安然无恙。

此外,朱慎锥也暗中给了晋王系诸多好处,比如山西的边贸事宜,虽然参与的大多数是晋商,但不要忘记许多晋商背后都有着晋王府的背景。让他们参与边贸,这等于直接给了对方一条发财的路子,晋王系上上下下都能赚上不少外快。

这还不算,前些时日朱慎锥重整宗人府,他自然为大宗正,却有意让晋王朱求桂担任左宗正,历史上朱元璋设立宗人府的时候第一代晋王就是左宗正,现在只不过把这個宗正名义还给了晋王府,但其意义却异常重大,朱求桂哪里不清楚朱慎锥的想法?

从这些方面来看看,大明各藩王中晋王系是最靠近朱慎锥的,也是朱慎锥的有力支持者。而眼下朱慎锥要以交城王进位亲王,那么按照族谱排序,晋王这个王爵是最合适的,可一旦朱慎锥当了晋王,那么朱求桂怎么办?他朱慎锥总不能把朱求桂的王位给抢过来吧?这样的事怎么能做?

“自然不是晋王!”温体仁摇头道:“臣早就为监国想好了,监国要进亲王只有一个王爵最为合适。”

“先生是说……?”

见朱慎锥略有所思,温体仁点头道:“监国猜没错,这个王爵是吴王!”

“吴王!”

朱慎锥的心扑通扑通跳着,吴王啊!温体仁一言中的,这个王爵的确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这个王爵在大明藩王中意义重大,只要自己进位吴王,那么全天下就知道自己接下来一步想干嘛了。

吴王之位听起来普通,可实际上却很不简单,因为这个王爵是太祖朱元璋的王爵,朱元璋称帝之前就是先称吴王,开府建牙奠基了大明的基础,从而才有后来的大明帝国。

称帝之后,朱元璋这个吴王王爵只给过两个人,一个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在洪武三年封为吴王,后来朱元璋觉得吴王不妥,就改封朱橚为周王,从而吴王爵位撤回。

另外一个人是太子朱标的嫡三子朱允熥,朱允熥在建文元年受封吴王,不过朱棣靖难之变后打进南京城,就把朱允熥的吴王改成了广泽王,自此后再也没人能受封过吴王王爵。

从这点来看,吴王这个王爵之位是大明藩王(亲王)最为尊贵的,不仅是代表着太祖曾经为吴王,更代表着诸王之首。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格,一般皇族根本就承受不了,一旦受封吴王意味着什么,所有人心里也很清楚。

温体仁现在提议朱慎锥进位吴王,用意很是明显,只要得了这个吴王之位,朱慎锥的王爵就是大明诸位之首了,而且吴王这个王爵意义重大,大伙心里都明白一旦进位吴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也算是给天下人打了个预防针,让所有人有所心理准备罢了。

“吴王……。”朱慎锥轻声念叨了一声,不得不说温体仁这个安排不错,而且进位吴王也挑不出毛病,哪怕吴王的意义不同,可毕竟这只是一个亲王爵位,而且大明从来没正式说过但凡进位吴王者必须当天子的讲法。

可吴王隐藏的含义又摆在那边,一旦进位吴王大家又心知肚明,这样做既稳妥,也更合适,不得不承认温体仁考虑的很是周全。

“可!”最终,朱慎锥同意了温体仁的建议,既然要进位,按照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先进位吴王的办法不错。

“至于其二,等殿下进吴王位后,臣觉得一年左右即可登基了,到时候以当今陛下直接禅让为妥,此事殿下可交臣来办,臣定能安排的妥妥当当。”说着话,温体仁的神色中掠过一丝狠毒,不用问朱慎锥就明白温体仁打着什么算盘,无非就是逼迫崇祯皇帝禅让,然后再下毒手弄死对方。

温体仁这人向来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干脆的性格,以他这种性格想出这样办法来也算正常。不过对崇祯皇帝下手,朱慎锥却没打算让温体仁去办,因为他并没有想让崇祯皇帝死于非命的想法,而且崇祯皇帝这个人志大才疏,根本不是什么人君,只要控制在手中,根本就造不成什么影响。

而且弑君这种做法后果太严重,就连朱棣当年也不敢这么干。历史上,朱棣攻进南京皇宫,建文帝放火烧了皇宫,本人最终却下落不明。对于建文帝的生死究竟如何,多有各种传闻,有的说建文帝化妆逃走,最后当了和尚出家了。也有的说建文帝离开南京后坐船远遁出海,而后来郑和的七下西洋实际上就是为了找寻建文帝的下落。

还有的说,所谓的建文帝失踪完全就是朱棣放出来的烟雾弹,其实建文帝在皇宫被破当日已死了,朱棣为了避免自己弑君的罪名,故意对外宣称建文帝失踪而已。

连雄才大略的永乐大帝朱棣都不敢这么干,故意拿各种消息来掩饰此事,朱慎锥如果直接下狠手杀了崇祯皇帝的话,那么所掀起的波浪就更甚了。他不得不考虑这个后果,所以当温体仁试探着提出要解决崇祯皇帝之时,朱慎锥直接就拒绝了此事。

“殿下,斩草不除根,恐怕后患无穷啊!”温体仁急忙劝道。

“此事孤自有考虑,先生不必多言,先生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即可。”朱慎锥如此说道,让温体仁无可奈何又欲言又止。

朱慎锥悠悠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先生饱读诗书,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有些事孤可以做,但有些事孤却不能做,何况大明天下既然孤得之,只要天下民心向着孤,他朱由检又算得了什么?当年他身为天子都如此,等丢了皇位难不成凭他的本事还能翻天?”

朱慎锥斩钉截铁这番话让温体仁无言以对,只能称是,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虽然温体仁没能达到所有预想,但至少进位一事朱慎锥却是答应了,这对于他来说已是足够,离开的时候,温体仁脸上抑制不住喜色,走出文华殿,他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殿,心中雀跃无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