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四十九章 金融弊端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四十九章 金融弊端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居正的折银政策就是所有赋税从原本的实物缴纳全部折算成银钱缴纳,同时废除朱元璋所建立的宝钞。

前者看起来并没有问题,毕竟按照以前赋税的缴纳都是以实物来计算的,比如农民种粮食,按比例缴纳粮食,纺织养蚕者缴纳绢布,商人贸易按比例缴纳银钱或者物资等等。

这些物资为主的税赋朝廷收取后,还需要进行繁琐的运输和分类,然后再由相关部门来进行分配、发卖最终兑换成银钱,这就大大加重了各级官府的劳动强度,再加上许多物资储备是有着时效,在来不及处置的情况下,超过时效的物资会在价值上大打折扣,甚至成为无法使用的废品。

这也是之前大明户部每隔一段时间会对各库进行清理,从中挑选出不易储备的物资进行低价售卖甚至直接处理的原因。这样做的浪费情况非常严重,张居正看到了这点,为简化程序,加强赋税的征收效率,直接在变法中实施了一切赋税全部折银的手段,也就是说自张居正新政后大明所有的赋税不再按实物缴纳,一切都以银钱折算。

这样做对老百姓和朝廷都有相当的好处,但张居正没有想到的是实施中隐藏的隐患。在张居正在位时,这样的政策因为实施严格固然没有问题,可当张居正去世之后,这种政策就开始产生弊端,主要问题在于折银比例的评定完全在地方官吏的手中,老百姓根本没可能改变,而官吏为了从中获利对普通百姓的折银拼命往高了计算,此外还增加了银子的火耗,而对有所勾结的商人士绅却一降再降,从而使得老百姓的负担一日重于一日,最后交不起赋税只能卖田卖儿女,最终流离失所。

除去这点,就是宝钞的废除了。宝钞制度是朱元璋建立的,也是洪武年间开始强力推行的。

但因为大明初年,国家一直处于战争时期,财政吃紧白银不足,所以效仿宋朝的交子推行宝钞,宝钞的推行一开始效果还不错,可因为当时人的目光局限性加上后续财政的原因使得朝廷一缺钱就不断印发宝钞,从而使得宝钞不断贬值,最后造成了宝钞面值和价值的严重不符。

等到大明中后期,宝钞的价值已贬了许多,大部分人几乎不想使用宝钞,但由于有朝廷制度在又不得不使用,这就造成了宝钞的信用降低到了无人想用的程度。

而且按照朱元璋的宝钞制度,铜钱和宝钞才是大明真正的官方货币,黄金、白银这些高价值金属并非官方货币,杜绝民间交易。可大明中后期开始因为宝钞的大幅度贬值白银逐步取代了宝钞的作用,当初的货币制度已名存实亡,无论是民间或者官方,白银作为货币取代宝钞已得到了相当认可。

可关键问题在于宝钞作为官方货币的地位还在,白银哪怕再有价值也不是真正货币。就算民间存在着大量白银交易的实际现象,可对于大明官方而言这种交易是违法的,只有用宝钞交易才算合法。

张居正在这种情况下顺势而为,推动了废除宝钞改用白银作为货币的政策,表面看是一种进步,而且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张居正就算有天赋之能,却也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他没能想到因为他这个政策的推行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大明原本官方货币——宝钞的废除后使得白银彻底取缔了宝钞作为货币的作用,而民间又因为白银的易储存和高价值使得白银流入富豪人家之手后变成了储存财富的死物,从而失去了原本货币流通的职能。

货币如果不能流通,或者说不能有效流通的话,那么就会产生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货币本身的价值大幅度开始上升,超过了原本的实际价值。另一个问题就是导致市场上缺少白银流通,从而造成物价上涨,朝廷收入大幅度减少,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朝廷因为缺少白银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货币市场干预,包括用一系列手段进行经济调节。

张居正虽是能臣,却不是完人,他在新政中因为目光限制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制定政策的疏忽其实是正常的。而且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因为他的铁腕手段和政策的严格推行,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这些弊端来,但他死后就不一样了,虽然他的新政因为张居正的去世无疾而终,可张居正在折银和废除宝钞制度以白银替代宝钞的政策却依旧推行了下去,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大明经济的崩溃不是大明没有白银,是大明的白银或者说财富没有掌控在朝廷的手里,而是落到了士绅阶级、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手中。这就导致了大明朝廷没可能和以前一样通过印发宝钞来调整经济,只能以加税加赋的手段从民间搜刮银钱来缓解。

这个情况朱慎锥也是后来才慢慢搞明白的,他为什么要把原来的恒通一拆为二,并且在恒通票行的基础上建立大明皇家银行?同时不遗余力地推动恒通银票在北地各省的推行,甚至逐步向南施加影响力?

其目的就是想重新建立大明的经济体系,而要打造这个体系的根本就是再一次推行宝钞制度,从而把白银作为官方货币从进行排除,严令禁止黄金白银的民间交易,用银票来取代,把经济掌控权捏在自己的手中。

当然,恢复原来的宝钞流通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宝钞这个玩意早就臭大街了,大明宝钞滥发到了极点,要不然当年张居正也不会直接取消这个制度。现在宝钞根本一文不值,拿去擦屁股都嫌硬呢,如果直接下令恢复宝钞制度,那么朱慎锥必然会受到各方面的反对,甚至会闹出大动荡来。

朱慎锥用银票来替代宝钞,使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慢慢改变目前现状,这是他唯一能做的手段。眼下大明皇家银行在亢有福的主持下已经成立,而且恒通银票的信用在大明许多省份也有了相当的认可,再加上目前山西的边贸已指定必须通过大明皇家银行的银票进行贸易,不得私下直接用白银贸易,这点就开始改变了贸易手段的等价物,同时通过吸收民间白银,转而用银票取代,一步步建立整体货币体系,再逐步向各地推广。

之后的海外贸易也会是如此,中国的货币向来周边国家有着极高的信誉,就算是现在东南亚各国还在使用大明乃至宋朝,甚至唐朝的铜钱作为官方流通货币呢。日本、朝鲜这些地方也是一样,大明的铜钱在那边可是硬通货,大量铜钱的流出也造成了大明的铜钱紧张,朝廷每年铸钱的数量根本满足不了需求,这也造成了财政紧缺的一个原因。

铜这种物资不仅是能作为货币使用,也是工业的重要金属。随着未来大明工业化的发展,不仅是民用方面在军工方面铜的用处是非常大的,现代工业中铜金属的作用相当大,大明的铜山并不多,原本就缺铜,如继续以铜作为货币大量流出,不仅会使得铜的价值不断上升,更会造成铜金属的紧缺。

未来大明会以银票作为取代官方货币,最终成为官方货币的作用,这不仅是对内,对外也是如此。

等到银票作为货币的性质确定,并逐步被各方面接受后,大明就不用继续依靠黄金、白银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而在铜金属作为辅币的需求方面也会大大下降。

这其实就是最基础也最朴实的经济手段,二十一世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种经济手段不用说专家学者了,但凡读过大学的学生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而且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使用好处有着许多,只要纸币不滥发,控制一定的比例就能有效调节整体经济市场,并且把国家经济控制在中枢的手中而不受民间限制。

另外纸币的国际化不光是国力上升和对外影响的扩大,更能把周边国家的经济命脉捆绑到大明的身上,让各国承担大明的经济负担,减轻大明本身经济压力。

这种做法在后世的艾美丽国很是通常,刀勒作为国际货币最重要的一员,它的印发数量远远超过了本身经济承受的力量,可偏偏其价值异常坚挺,也被世界所接受,主要原因就是艾美丽对国际的影响和强大的国力,通过军事、经济手段让各国分摊自身的负债率,保持本身经济稳定和货币坚挺,从而从其他各国进行经济绑架、掠夺等。

朱慎锥虽然不是经济专业,但对这基础的认识还是有的。尤其是他在搞明白大明经济的主要问题后就着手准备了这件事,大明皇家银行的建立目的也在此,但要做到这点却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需要一定时间的逐步影响和取代,以目前情况来看,恐怕至少十几二十年才能有初步成果。

欲速而不达,这点朱慎锥非常清楚,哪怕他心里再急也不可能一蹴而成。再加上他做这些还要防备触及利益阶级,防止这些利益阶级的反扑,这就更不能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