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四十三章 监察司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四十三章 监察司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宪成的连环招打得东林党人和其他党人晕头转向,谁都没想到徐宪成会从京察入手,直接提出恢复京察制度的建议来。

一时间众人目瞪口呆,下意识想出言反对,可反对京察制度却没有正当理由,因为这个制度一直都在,从未废除过,徐宪成作为右都御史本就管着此事,完全有资格要求重启京察。

再说了,反对也没其他正当理由呀?对官员考核不是理所当然的么?就算在京察制度废弛的情况下,普通的官员考核制度依旧存在,哪怕流于形式也不能否认制度的本身。

而且你们东林党不一直吹嘘着为国为民,为官清廉,以天下为己任么?既然如此那么为何要怕京察制度呢?民间的老话说的好,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你心里没鬼为何要反对?又有什么理由反对?

方逢年心里暗暗着急,他太知道京察制度的威力了,一旦这个制度重启,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他向来自誉为清流,又是东林党的首脑,再加上他是礼部尚书不是言官,直接反对京察制度名不正言不顺,无奈之下只能把目光投向不远处的房可壮。

他们这些人中房可壮是副都御史,在都察院的职务仅次于徐宪成,而且房可壮从名义上也能管得上官员考核,所以由他出面周旋最为合适。

见方逢年给自己打眼色,房可壮心中暗暗叫苦,他是副都御史没错,可他也没反对京察的理由,总不能说京察制度已经废弛,现在重启没有必要吧?这话一旦说出来,不等于把自己往沟里带么?

作为清流,又是副都御史,连朝廷的京察考核制度都不认可,他还有什么资格来当这个官?一旦传出去必然天下大哗,万一再有有心人说他房可壮表面廉洁暗中贪腐,故意阻拦京察制度的话,到时候黄泥落在裤裆里,怎么都说不清了。

但不说也不现实,京察制度的威力方逢年知道,他房可壮更明白。如果这件事落到徐宪成的手中,那么他们这些清流就没好日子过了。朱慎锥做事太过恶毒,摆明着要借京察名义排除异己,如果就这样就范还如何了得?

迟疑了下,房可壮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开口道:“臣对京察制度重启一事表示赞同,但臣却也有不同意见。”

“哦,房爱卿说说你的看法,无妨,此事不辩不明,多些讨论也是好的。”朱慎锥笑眯眯地说道。

房可壮道:“京察制度自万历二十一年起就名存实亡了,这数十年来朝廷一向以考评来替代京察,早就形成定论。如眼下重启京察,之前的考评制度就得全部重来,如此耗费的人力、物力实在是不小。”

“眼下我大明内忧外患,辽东战局极为紧迫,朝廷上下当以平稳为上,集中力量先击退外敌,铲除内患,稳定朝政为上策,而不是大张旗鼓去搞什么京察。”

“一旦现在重启京察,必然影响政局稳定,甚至会影响到前线战事。臣以为一动不如一静,京察一事不是不能做,而是不适合如今去做。先着手准备,等些时日,待战事稳固,一切平稳后再恢复也不迟啊!”

“房大人所言有理,臣也是如此觉得,臣以为当以平稳为上,眼下不适合重启京察,等日后再论也不迟。”房可壮的话说完,作为同党的工部尚书张凤翔连忙表态,赞同房可壮的建议。

接着方逢年也按捺不住表示赞同,说不是反对京察,是现在的情况不适合立即启动京察,这件事先放一放再说,等日后再做,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战事,不能因为京察耽搁和影响到了大局。

随着三个东林党大佬的下场,其他人瞬间就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一个个全跳了出来。这些人的态度基本一样,并不对京察制度进行否认和反对,但都提出现在不是立即恢复京察制度的好时机。

毕竟京察制度已经废弛了几十年了,这个制度要重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如是太平年间自然没有问题,但现在却是战时,战时弄这个制度万一搞得人心惶惶影响了战事怎么办?所以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当然有着反对也有着赞同,原本就希望重启京察制度的一些人对东林党人的表态提出了反驳。有的表示把京察制度和战事放在一起讨论根本就是牵强的很,这分明就是两件事,难道国家打仗时期就不用吏治了么?再者京察制度考核的是在京五品以下官员,这和前线又有什么关系?

难不成这些官员能够直接影响到前线?又或者这些官员接下来都要去前线领兵打仗?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还有的认为,东林党提出的理由不仅是偷换概念,更是分明不想恢复京察,是心中有鬼的举动。有两个年轻的复社出身的年轻官员当即就斥问房可壮究竟想意欲何为?身为都察院副都御史非但不支持京察,反而弄出这么一套理由来,是想干什么?

这两个愣头青可不管你是谁,更不管你的官职有多高,在朝中的名气有多大,在他们看来房可壮的这种作为已经失去了一个作为都察院高级官员的品德,如此人物还自称清流?简直就是笑话。

一时间朝堂上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各不相让,热闹非凡。

坐着的朱慎锥饶有兴趣看着这一幕,简直比看戏更觉得有趣。

真是一副活生生的画面呀,嘴里说着仁义道德,讲着正大光明,背地里都暗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实在是可笑之极。

过了片刻,见这些人依旧吵闹不休,朱慎锥忍不住咳嗽了一声,一旁的大太监杜勋连忙大声呵斥,殿中这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首辅何在?”朱慎锥开口问道。

“臣在!”温体仁连忙出班鞠身回道。

“关于京察一事,首辅如何看?”朱慎锥直接就问。

温体仁心中苦笑,他知道就会这样,自己这个工具人终于被朱慎锥拎出来了。

“臣以为徐大人的建议没有问题,京察废弛多年的确应该恢复,而且此制度乃太祖皇帝所设,更当延续,何况朝中百官对此也是认可的。”温体仁耍了小聪明明面上是赞同此事,可同样也拖了个尾巴故意说恢复京察是大家认可的,这样一来把自己的态度和所有人摆到了一起。

朱慎锥心里明白温体仁话中的意思,不过他也没在意其他。因为他只要温体仁的一个态度就足够了,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是可以代表内阁的,这是必要的程序。

“其他几位阁老觉得首辅所言可有问题?”朱慎锥把目光投向了另外几个内阁成员,直接询问。

几个阁老立即表态他们的态度和温体仁相同,都赞同恢复京察,这点没有异议。

听到这么回答,朱慎锥顿时笑了起来,他不等其他人开口直接就道:“既然如此,即日恢复京察制度,都察院右都御史徐宪成!”

“臣在!”

“吏部侍郎张锡钧!”

“臣在!”

“京察一事事关重大,由你们二人代都察院、吏部着手重启京察,实施对在京五品及以下官员进行考核。考核制度按惯例,为避免影响政局,乃至前线战事,京察期间需谨慎从事,不得莽撞。此外,京察制度自恢复后,按洪武时期三年一考为限,为杜绝京察中有人谋私权打击异己和考核中的不严、不实等情况,孤决定设一部为监察司,主持京察事宜。”

“徐宪成,你任监察司大臣。张锡钧,你来任监察司副大臣,监察司不受各部管辖,直接向孤同内阁负责,至于这办公地点嘛……首辅,你觉得设在何处比较妥当?”

温体仁瞬间就体会了朱慎锥的意思,朱慎锥不仅要重启京察,还要设置一个常设的新机构作为京察部门,甚至还把弘治年开始的六年一查恢复到洪武时期的三年一查。

别小看这两个动作,前者等于把京察制度不仅重新确定了下来,还通过设置新部门把原本属于都察院和吏部的京察权利划分了出来全部归于这个新设置的监察司。

以后这个监察司就成了悬在所有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刃,起到了随时可以审查官员的权利,并且直接向朱慎锥负责。当然朱慎锥也说过同时向内阁负责的话,但这话只能听听,温体仁可不会幼稚到真以为他这个内阁首辅能指挥得动所谓的监察司了。

至于把六年改为三年一查,更是缩短了京察的时间,从而使得监察司对官员审查和考核成了常态。甚至在温体仁来看,这个京察制度未来极有可能扩大化,从京官考核发展到地方官员考核,最终把所有官员考核全部包揽进去。

朱慎锥这样做直接打破了原本的官员监督格局,通过京察制度把官员的命脉全捏在了手里,而且这是阳谋,根本让人无法反对,温体仁更是暗叹不已。

“回监国,臣以为内阁所在文渊阁不远的文昭阁是个合适场所,把监察司设置在此,不仅能及时汇报沟通,更能让殿下随时询查京察进展,此外来往内阁也很是便利。”

“首辅的建议不错,那就设在文昭阁吧,此事尽快办妥,徐宪成、张锡钧牵头,内阁协助,挑选得力人手入监察司任职,再报于孤即可。”朱慎锥趁热打铁,直接就把这件事敲定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