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三十一章 取消辽饷征派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三十一章 取消辽饷征派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迎祥毫不客气地扯下了崇祯皇帝的遮羞布,把崇祯皇帝这些年所作所为一条条拿出来批判。

不仅是崇祯皇帝对民间的大肆搜刮,还有任凭官吏残害百姓的各种所为。在高迎祥看来,虽然天启年间百姓们的生活也不怎么样,天启皇帝为了辽东战事重用魏忠贤,向地方派出矿监税监以解决军费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的做法和崇祯皇帝完全不同,他们是朝着士绅和商人下手,反而对百姓们并没有增收税赋的情况,非但如此还在天灾情况下,朝廷会减免赋税,拨给救济。

老百姓的想法很淳朴,他们根本不管什么阉党不阉党的,只知道魏忠贤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还能勉强过得下去。而且因为外派大量太监,这些太监虽贪财,却也能压制住地方官吏,使得这些官吏不敢过重剥削百姓,由此百姓们的生活算得上安稳。

但崇祯皇帝登基后一切就不一样了,随着魏忠贤的垮台,召回了外派太监,甚至连厂卫也在文官集团的教唆下成了摆设。那些官吏们瞬间就没了制约,做起事来肆无忌惮,而朝廷在无法解决军费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不仅加税加赋,还开征了辽饷,这些压力一下子全压到了老百姓的身上,百姓们能有好?

仅仅不到两年,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这还不算,崇祯皇帝还撤裁了驿站,美名曰开源节流,更使得许多靠着驿站生活的驿卒也失去了活路,就和高迎祥的外甥李自成一样,假如不是没了工作,丢失了生活来源,李自成也不会有后来的那些事发生,这些难道不是崇祯皇帝的过错?

可笑的是直到如今崇祯皇帝依旧以为他没任何错,千错万错都是百姓们的错,这让高迎祥怎么能忍得住?高迎祥自知自己必死无疑,人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话不能说呢?

面对高迎祥毫不客气的斥问和所说的事实,崇祯皇帝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今天本想见一见高迎祥的同时好好出一口心中的恶气,痛斥一番这个反贼。可谁想到反而被高迎祥嘲讽了一顿,更说出了一番让他羞愧难当的言语来。

一时间崇祯皇帝的脸色变幻不定,先是潮红,接着发白,随后铁青,最终黑的和锅底一样,更是被高迎祥辩驳的哑口无言。堂堂大明天子,如何受过如此羞辱?何况一向自视甚高的崇祯皇帝?直到今天他才知道自己在天下人眼中是如此不堪,更非什么明君英主,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信念的崩塌是最让人受伤的,现在的崇祯皇帝就是如此。见他这副模样,朱慎锥神色平静,因为他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或者说他把高迎祥带来见崇祯皇帝的目的就是如此。

虽然当了俘虏,可崇祯皇帝总觉得是时运不济,或者说给朱慎锥趁虚而入罢了。每次见到朱慎锥都是一副不服气的模样,甚至还以明君自居。归根结底,崇祯皇帝从未有过自省,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但今天高迎祥等于直接闷头一棍狠狠敲在了他脑袋上,把崇祯皇帝从仅有的幻想中拉进了残酷的事实,剥去了他身上仅有的遮羞布。

既然目的达到了,继续下去也没这个必要,而且看崇祯皇帝现在这副样子,如果再让高迎祥痛骂多些,弄不好这小子就气得脑溢血发作直接嘎了。为了安全起见,朱慎锥摆了摆手,制止了高迎祥继续往下说,让周安民直接把高迎祥带回天牢好好安置,等待三法司的明正典刑。

等周安民把高迎祥带走后,崇祯皇帝这才慢慢缓过神来,虽然脸色依旧难看,却比刚前要好了不少。

“这高迎祥大言不惭,刚才言语中多有冒犯,将死之人胡言乱语,陛下不必放在心上。”朱慎锥淡淡说道。

崇祯皇帝并没说话,而是依旧坐着,过了片刻他神色复杂地看向朱慎锥:“监国今日用意深远,朕倒是小看了监国。”

“陛下此言孤不知何意,刚才孤可是什么都没说,高迎祥桀骜不驯冒犯陛下,这可是孤都未能想到的。”

崇祯皇帝没有说话,微微摇了摇头,接着直接起身说道:“朕有些累了,朕要歇息了,监国请自便吧。”

说完,崇祯皇帝转身就走,一旁的侍卫连忙跟上,领着崇祯皇帝朝居住的偏殿而去,而等崇祯皇帝离开之后,朱慎锥也不在意,径直起身一挥衣袖大步出了乾清宫,到了殿外朱慎锥再也忍不住,仰天大笑了起来。

几日后,三法司对高迎祥依法过堂审判,高迎祥无论是因为什么起兵造的反,其罪没有任何可赦道理,自然是必死无疑。不仅是高迎祥,包括他的几个部下也是如此,等三法司的判决下来后,朱慎锥以监国名义认可了这个判决,择日处决高迎祥。

处决高迎祥的当日,京师中可谓人山人海,几乎大半个京师的人全去观刑,高迎祥和他的部下被押至刑场,按理说高迎祥的罪过就是活剐也不为过,要知道当年袁崇焕就是活剐了的,但朱慎锥否决了内阁提出的这个建议,改活剐为斩首,毕竟高迎祥虽是反贼,但他也算是个草莽英雄,这样的人物多少要给点待遇,而且在乾清宫那日高迎祥对崇祯皇帝所说的那番言论让朱慎锥很是满意,这才有了这样难得的优待。

午时三刻斩首,随着刽子手的大刀砍下,纵横大明为患多年的流寇头目高迎祥就此走完了这一生,当人头落地,尸体倒下的瞬间,法场响起了一片欢呼声,观刑的众人笑逐颜开,在所有人看来随着高迎祥的俯首,这大明天下终于可以安稳下来了。

高迎祥等人斩首后,其首级让人处置后传首各地,以警示地方震慑其他流寇各部。

这些都是后话,朱慎锥在解决高迎祥问题之后还有许多其他事要做,他一方面让各部继续围剿其余流寇,抓紧彻底解决各部流寇的问题,尤其是对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部的剿灭,这些人的危害性不亚于高迎祥,高迎祥的死并不代表流寇问题就算解决了,只要这些人还在,流寇依旧会死灰复燃。

除去继续围剿流寇外,朱慎锥在一次朝会上正式宣布了朝廷取消辽饷的决定,不仅取消了崇祯皇帝当年设置的辽饷征派,还对西北各省的赋税一并做了大幅度的减免,其理由当然是因为这些年来西北天灾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地方叛乱四起,为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朝廷如继续征收辽饷和税赋必然会雪上加霜,现在取消这些税赋和辽饷也是朝廷的仁政。

其实取消辽饷包括减税减赋的做法朱慎锥早就在做准备了,只不过当时时机还没成熟罢了。但眼下已到了时候,现在高迎祥已被解决,最大的一支流寇覆灭,朝廷的威望得到了提升,而在山西一地,大明同蒙古边贸也已开始展开,随着边贸的顺利进行,朝廷已能从边贸获得相当的赋税和利益,这些收入足以填补原本辽饷和西北各省的赋税空缺。

再者,因为辽饷的征收和赋税问题,看起来朝廷从这些地方弄了不少银子,可实际上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行为。由于这样做的做法导致的地方叛乱,使得流寇四起,而流寇对地方造成的破坏力是非常强大的,再加上要对付流寇,朝廷还要派兵去围剿,仅此付出的代价已远远高出了辽饷和税赋的收入,更使得恶性循环不断。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根本,朱慎锥清楚的知道只要继续征收辽饷和税赋,那么就算彻底剿灭了如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那么未来还会有王自成、赵自成这些流寇不断冒出来,长久下去天下必然大乱。

朱慎锥的这个决定虽早就有准备,而且以温体仁为首的内阁也早就知晓,但当在朝廷上提出的时候依旧有不少人反对。这些人打着取消辽饷必然影响辽东战事,再加上减税减赋导致朝廷的赋税减少,眼下大明财政已入不敷出,到处都要用钱,这样做必然会使得财政崩溃为由的旗号反对。

对这些反对者,朱慎锥也不客气,不用他出手温体仁安排的人直接在朝廷上进行反驳,而且还拿出了这些年所征收的辽饷包括西北各省的税赋总额来说事。

按照地方叛乱造成的军费支出和地方生产力破坏的巨大损失计算,继续征收辽饷和赋税非但没有好处,反而会造成流寇死灰复燃的严重后果。现在高迎祥虽已处决,可其他流寇犹在,假如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大明财政的破坏绝对无法好转。

此外,以东林党为首的各党人平日不常说天下百姓疾苦,当以百姓生计为重么?怎么到了这种时候反而不考虑百姓问题了?为百姓减负,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这难道不是件好事?至于辽东军饷的问题和财政的赤字,这个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如何解决,又如何稳定财政,自有其他办法,如果他们强行要反对此事也行,那么朝廷会直接宣告天下,正是因为他们的反对才否决了提出取消辽饷和减免赋税的意见,倒要看看这天下人是如何看待这些“正人君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