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二十四章 人尽其用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二十四章 人尽其用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此安排,你可有异议?”召见了徐宪成和孙元化,朱慎锥先寒暄了几句,接着就先说起了对孙元化的工作安排,当他说完准备任命孙元化为内务府协理大臣,并由他主管营造司,把赵屋岭的工坊和诸多技术人员全拨给营造司,此外还从工部营造中划分几个机构全归其管理后,朱慎锥特意询问了一句。

“殿下,您刚才说凡是火器工坊包括所有研制人员全由臣来管?包括您新军中的那些火器制造的大匠也归臣负责?此话可是当真?”原本以为孙元化会在官职上有所异议,但没想他一开口问的却是这件事。

朱慎锥笑道:“怎么?孤刚才没说明白?如你没听明白孤就再说一次,你理解的不差,以后内务府的营造司除普通营造外,火器研制是重中之重,所有火器工坊、匠人包括附属的冶炼工坊全归营造司,也就是全你来管……。”

“臣愿意!”不等朱慎锥把话说完,孙元化瞬间喜上眉梢,连声答应。

在长城之战,孙元化就注意到了王晋武部下新军包括骑兵部队所拥有的火器之精锐。新军装备的佛郎机和虎蹲炮也就罢了,虽然这火器的制造相比大明工部所制的精良不少,但这只是工艺的问题,在孙元化看来如是让他主持制造,只要费些心力,控制好质量一样能造得出来。

可问题在于新军的梅花枪让孙元化见后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想到这天下居然有这样的火铳……不!按照新军的说法是火枪的存在。

作为大明首屈一指的火器专家,孙元化这辈子什么火器没见过?包括大名鼎鼎的五雷神机也颇有研究,甚至在有段时间,孙元化也尝试过按照五雷神机的原理进行改制,从而研制出一种更适合战场的新式火器。

不过最终孙元化没有成功,这不是他的能力有问题,而是当时各方面的因素限制,但这一次在长城他却见到了一种全新的火器(火枪),这号称梅花枪的新式火枪拥有五雷神机连射的优点,而且体积小巧,结构精巧,更重要的是根本不需要使用火绳,就连燧发也不用,采用了一种被称为黄药的击发点火装置,在提前放置了弹子和黄药之后,使用者只需要扣动扳机和扭转弹巢的情况下,就能进行射击。

而且这种梅花枪的射击精度不低,虽然比不上鸟铳,却也相差无多。再加上梅花枪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类似鸟铳的长枪,射程较远精度较高用于战阵交战,另一种是自卫和骑兵使用的短枪,使用便利,杀伤力又大,让孙元化见过后大为震惊。

借着战事,孙元化特意从王晋武那边求来了两支梅花枪(一长一短)来研究,还亲手拆掉了两支枪又重新组装起来,搞明白了这种枪的设计理念和结构后,孙元化着实感慨能发明出这种火器之人的思路精巧,尤其是黄药的出现更打破了数百年来火器用火绳或燧发的方式,让孙元化脑海中有了一种更新的想法和思路。

战后,孙元化虽回到了山东,却在山东一直在原本的梅花枪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造,而且还有了一些感悟。这一次来京师,他本就想顺道见一见王晋武,如能通过王晋武打听到究竟是谁发明了这种火器那就更好了,孙元化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这个匠人,并商讨对火器的理念,从而联手改进火器,不仅是梅花枪,包括其他火器在同等的思路上再进一步。

可还没等他见王晋武呢,就跟着徐宪成入宫去见朱慎锥了。而朱慎锥第一次和他见面就提出了调整他职务的打算,并让他担任现在正在组建的内务府协理大臣,同时兼管营造司。

这也就罢了,最为关键的是朱慎锥告诉他,以后内务府营造司会负责火器和其他方面的研究,直接把之前新军火器制造工坊包括那些匠人全部划归于孙元化手下。

当听到这个消息,向来热爱研究的孙元化哪里管得其他?迫不及待就问出了刚才的问题,他要向朱慎锥求证刚才说的是不是真的。

等到朱慎锥明确告诉孙元化他没听说,自己的确是这样安排的时候,孙元化瞬间喜上眉梢,一口就答应了这个安排。

见孙元化兴奋的连官职高低都不在乎,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朱慎锥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在一旁,徐宪成也是面带笑容,他和孙元化是老朋友了,自然知道自己这个老朋友的脾气性格,而且他的想法和朱慎锥是一样的,都觉得孙元化作为技术人才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而不是去当什么巡抚和领军,孙元化只适合做研究,让他干那些事反而是害了他,现在朱慎锥这样的安排,对于孙元化来说最恰当不过。

“以你官职和之前功劳,任内务府协理大臣官衔有些低了,孤记得你还兼着右佥都御史?直升右副都御史之职如何?”

“臣无异议,就算不给臣这个加官都可,只要让臣负责营造什么都行。”孙元化想都不想直接如此回答,这话一出朱慎锥和徐宪成又不由得笑出了声。

既然孙元化愿意去内务府,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朱慎锥仔细交代了孙元化内务府的情况,并着重和他说了说关于营造司的安排。

因为营造司的重要性,朱慎锥并没有打算把赵屋岭的工坊直接搬到京师来,而且赵屋岭的工坊包括机构在这些年来已经成了气候,如果搬迁首先是不便,其次山西那边无论是煤炭还是矿产都很丰富,搬到京师从原料供应方面来看就不值得,其次军工部门不仅要保密,还要绝对安全,赵屋岭基地是朱慎锥精心打造的,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这方面恐怕会有点问题,还是留在原处的好。

所以赵屋岭那边的基地只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扩建,至于扩建成什么规模,这些需要孙元化自己实地去看,毕竟他才是专业的。此外工部营造的几个机构划过来后如何安置,孙元化可以自己决断。

当然,工坊等不搬迁,其他营造怎么布置也都要看实际来定,朱慎锥要的是结果而不是经过。

谈完了内务府的事,朱慎锥又勉励了孙元化几句,这才让他先退下。

孙元化喜气洋洋地拜别后,先离开了文华殿,等孙元化走后,朱慎锥起身打量着一直坐在下首的徐宪成,目光中满是欣赏。

“你我也好些年没见了,当日一别如今再见,你已不是当初的少年了……。”朱慎锥不由得感慨道,当初他刚刚和徐静秋成婚的时候,徐宪成才是一个十多岁的大男孩,如今一眨眼徐宪成也年近三十了,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眼下已是大明的重臣,面容和他姐姐徐静秋有些酷似的他留着文人的长须,身材高大,神情坚毅,好一副相貌。

“姐……殿下……。”

“这里没外人,无需称我什么殿下,直接喊姐夫就是,说起来也好些年没听你这么喊我了。”摆手打断,朱慎锥笑着说道。

徐宪成同样露出了笑容,喊了朱慎锥一声姐夫,这声姐夫听了朱慎锥浑身舒坦,很是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家人都回京了?”

“还要些时日,因为回来的急,妻儿要后日才到京。”

“哦,走的缓些也好,毕竟孩子还小,对了,等你妻儿到京后一起入趟宫,我这个当姐夫和姨夫的还没见过她们呢。”

“这是自然,就是入宫的话恐怕……。”

“无妨,自家人见上一见也是人伦常情,管那么多干嘛?有些人的话不必在意,再说了,你就算在意,难不成这些人就会有好话不成?”

徐宪成苦笑着点头,是啊!他就算要避嫌也是不可能的,天下谁不知道他徐宪成是朱慎锥的小舅子?而他的姐姐徐静秋是朱慎锥的正妻?

这是事实,无论怎么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哪怕徐宪成心中不愿也是无济于事。因为这一层关系,徐宪成如今的地位有些尴尬,他作为之前的山东巡抚,可以说是大明的地方实力派,而且当年无论是天启皇帝还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对徐宪成多少也是有恩的。

可如今朱慎锥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掌控了朝政,崇祯皇帝“养病”深宫不再理事,朝政全部落到了朱慎锥的手里,并且进位交城王,当了大明的监国。

这意味着什么,但凡有点智商的人都清楚。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到时机成熟朱慎锥取而代之是必然的。从这点来说,朱慎锥身上“篡位”的污点是洗脱不了的,而作为亲属的徐宪成自然也就成了外戚,哪怕他再不愿事实也是如此。

不过就算是这样又如何呢?身为朝廷命官,又是地方的实力派,徐宪成对大明的情况太过了解了。再加上他原本的政治理念就接近于朱慎锥,更比任何人了解朱慎锥的能力。

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朱慎锥取代崇祯皇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崇祯皇帝根本不是一个英主,大明如在崇祯皇帝手上,这天下之乱越甚,终究一天会土崩瓦解,等到那时候再挽救大明已不可能了。

眼下朱慎锥当上监国,并统领朝政,大明这大半年来的情况明显好转了许多,这也是徐宪成所欣慰的,至于其他就如朱慎锥刚才说的那样,任凭他人评论去吧,只要大明能够复兴,天下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一切自有后代史书来定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