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汉将军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汉将军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师百姓对高迎祥等人的“热情”别提有多少了,当然迎接高迎祥的不是什么鲜花和歌舞,而是腐烂的菜叶子和泥土、石子和无数痛骂。

至于臭鸡蛋什么的,这个就不要想了,鸡蛋这种玩意现在可是奢侈品,普通人家一个鸡蛋稀罕的很呢,哪里可能留着等着臭了用来砸人的?

如果不是锦衣卫护着,说不定高迎祥不等押解到天牢就被愤怒的百姓一拥而上给撕碎了,就算是这样,那些锦衣卫包括外围的士兵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物丢的准头不行,很大一部分全丢到了他们身上,要不是靠着身上盔甲,非得被砸破头不可。

好不容易押解到了天牢,把人送进去后所有押解的人员这才松了口气,这任务总算是完成了,也能交差了。

消息传到宫中,朱慎锥问了问高迎祥等人的情况,别人还没见着就被老百姓给砸死了,这不就白押解来了么?

周安民告诉朱慎锥,高迎祥的问题不大,伤肯定是伤着了,不仅是高迎祥,包括他的几个部下都是如此,但性命是无忧。

“找几个医生,给高迎祥诊治一下,有病的治治病,没病的调理调理。”朱慎锥如此吩咐。

“此事臣马上安排。”周安民明白朱慎锥的意思,在正式处死高迎祥之前,这个人可不能死,而且朱慎锥似乎还要亲自见一见高迎祥,总不能让高迎祥一身病,奄奄一息臭烘烘地见朱慎锥吧?

“对了,之前交代你的事办的如何了?”

“回监国,警察司已设置完毕,初步人员已挑选了七百三十三人,剩余者还在做删选,如一切顺利,下月就能完成。”

“这件事要抓紧,既然已有七百多人挑选好了,锦衣卫这边就按之前商定的安排下去,尽快接管京师的治安巡逻和监察市井之职。”

周安民连声应道,说他已经做好了计划,原本打算人员全部到位后再进行,既然朱慎锥说现在就可以进行,提前些时日也没问题。

另外朱慎锥问周安民,大汉将军现在的情况如何。

所谓的大汉将军是大明的一个特殊编制,由锦衣卫负责管辖,最高指挥者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也就是周安民。

大汉将军不是正式的将军,是一个称谓,属于皇帝亲军,实际上和锦衣卫的同属没有区别,因为锦衣卫最初就是皇帝亲军,作为仪仗队和护卫使用,后来才逐渐变成特务机构的性质。

因为锦衣卫的职能改变,大汉将军这个部门就变成了替代最初锦衣卫职能的部门,承担皇帝的护卫、仪仗队、宫禁防护甚至职掌廷仗等等。换句话来说,大明的大汉将军相当于御前侍卫,除去名义上的称谓不一样,职能是相同的。

按照编制,大明的大汉将军编制有1500人,归于锦衣卫直属,不过这个机构后来已名不副实,就和现在的京营一样成了一个空架子,大多数职能全归到了锦衣卫手中,再加上本就是锦衣卫管辖,更有名无实。

等到崇祯皇帝临朝时期,大汉将军已等同于无,而且崇祯皇帝登基后打压了锦衣卫,导致锦衣卫权限大大削弱,大汉将军只保留了不到两百人的编制,剩余部分由御马监来负责。

周安民告诉朱慎锥,自入京后大汉将军这个编制只是在册,如今的皇宫早就被朱慎锥手下的蒙古人和新军中挑选的可靠军士担任,所以谁都没在意本就名不副实的大汉将军。

而且周安民上台后,清洗了锦衣卫内部,把以前锦衣卫的一批老人全踢出了锦衣卫,各个要紧职位全换上了可靠的自己人。对大汉将军更是没做什么安排,眼下大汉将军就是一个名头,如果说人的话,恐怕已没几个。

“名不正言不顺,大汉将军是当年太祖所设,汉时有羽林卫,唐时有千牛卫,宋朝有侍卫亲军,元朝有怯薛军,拱卫中枢,负责宫禁。”

“当初入京,孤以身边人替之,转眼就半年多过去了,虽成效颇好,但毕竟没有一个正当名义,短时间或没问题,时间久了难免遭受非议,孤打算重设大汉将军,你觉得如何?”

周安民瞬间就明白了朱慎锥的打算,眼下皇宫禁卫都是由蒙古人和新军精锐负责,虽然这些人称职,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禁卫,就和朱慎锥说的那样,短时间问题不大,时间久了的确会有非议,而且现在高迎祥已经被押解到了京师,接下来就是明正典刑,而且如此大事还要昭告历代先皇,许多仪式中总不能继续让这些蒙古人来凑数吧?就算朱慎锥愿意,朝廷肯定也会有人因此借题发挥。

恢复大汉将军是必须的,而且大汉将军作为御前侍卫承担的责任很重。哪怕就算朱慎锥打算把现在负责宫禁的蒙古人和新军精锐全部编入大汉将军内,这个名头也是非常必要的。

“臣觉得此事宜早不宜迟,监国可以现在侍卫为基,重组大汉将军,如此名正言顺,外朝也挑不出毛病来。”

“好!这件事你来办吧。”朱慎锥开口道。

周安民迟疑了下,起身行礼道:“臣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按理说重组大汉将军并无问题,而且为监国办此事也是臣的职责所在。但臣近日来事务繁多,各地锦衣卫重组和诸多事宜都需臣亲力亲为,此外还有警察司一事,臣也要仔细盯着,不敢半点疏忽。如仅仅只是重组大汉将军尚可,但重组后再由臣负责管辖,恐臣精力不足耽误了大事。如此,臣请监国另选合适之人,统领大汉将军,此部不再由锦衣卫直管。”

周安民的这番话让朱慎锥顿时就笑了,他伸手冲着周安民摇了摇:“你呀你,什么时候你这么谨慎了?你可别忘了,你是我的姐夫!”

“呵呵,臣不是谨慎,臣是实在力所不能及,臣的本事您也清楚,臣并非天资之人,让臣做这么多事已是勉强,臣实在怕事太多照顾不来,万一耽搁了监国大事,或者其中出了什么差错,臣这个姐夫也没面子嘛。”周安民笑着回答道。

朱慎锥哭笑不得,他知道周安民说这些话只是托词,无非是周安民故意不想掺和这个事罢了。

毕竟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周安民眼下已是大明最有权势的人之一,而锦衣卫这个部门很是特殊,哪怕周安民的官职并不算高,但权利可是不小。

尤其是现在不仅是锦衣卫,朱慎锥还把新组建的警察司交给了周安民。这个警察司眼下只是初建,外人还看不出什么问题,可周安民却知道一旦警察司在大明推广开来,会对如今的政治格局造成什么改变是极大的,警察的出现直接打破了原本大明官府从中央到地方的衙役制度,更使得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中央能直接通过警察司影响到地方,不仅州县,甚至包括乡镇,这是前所未有的变化。

仅仅手握警察司,周安民未来的权利如何就可想而知,更不用说他还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控制着大明最强大的特务机构了。

假如这时候周安民再掌控大汉将军,直接把大明宫禁和皇帝的护卫也捏在手里的话,那么他一旦有所异心能做的事实在无法想象。

朱慎锥相信周安民不会如此,可周安民却不得不避嫌,哪怕他们是实在亲戚,又是最为被信任的人,该推辞的还是要推辞。这也是周安民果断表示不愿意接手大汉将军,建议朱慎锥另外选人负责的缘故,只有这样他周安民才能放心,朱慎锥也同样能够放心。

“罢了罢了,既然你精力不济,管不了那么多,孤也不能勉强,大汉将军这事你这几日做一下准备,我另选人接手就是。”朱慎锥心中暗叹,周安民这样做虽然没有问题,也能让自己放心,可朱慎锥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倒不是因为周安民,而是因为双方身份和权利的变化导致,眼下他还是监国不是皇帝呢,等自己哪天当了皇帝,这种情况恐怕更免不了。

有些事光想是没用的,事实终究是事实,屁股决定思想,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当身份的改变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也是自己所无法掌控,只能接受习惯了。

心中有些无趣,朱慎锥聊了几句后,挥手让周安民下去办事,周安民行礼后离开了文华殿。

等周安民走后,朱慎锥收回了远望的目光,开始琢磨起大汉将军的这件事来。

他本打算让如今负责皇宫的蒙古护卫包括新军精锐全部编入大汉将军内,然后再按照先例由锦衣卫负责,也就是把职权交给周安民。但周安民主动拒绝了这个建议,并且提议把大汉将军就此彻底从锦衣卫内部分离,直接设立一个单独的部门,并另选人管辖。

这样一来,周安民倒是轻松了,可大汉将军这个部门由谁来负责就成了一个难题。话说朱慎锥最信任的人不是没有,但却也不多,尤其是真正能托付和完全信任的人只有这么几个。

周安民算一个,王晋武也是一个,还有自己的舅舅王荣,包括现在在蒙古的王海这些人。

此外,包括羊头山三人,还有李佑、夏冬、王贵、亢有福、张锡钧、布日固德等人,这些人也都是朱慎锥的心腹手下,但这些人并不像前者,毕竟前者不仅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更和自己有着血脉联系,是完全可以百分百托付的。

大汉将军等同于御前侍卫,管辖大汉将军的人非常重要,需要完完全全的信任,现在周安民主动推辞,王晋武也不可能接任这个职务,尤其是王晋武现在是朱慎锥手下执掌兵权的大将,他要靠着王晋武统领军队,压服地方呢,不可能让王晋武干这种事。

至于王荣就更不用说了,王荣连京师都不愿意来,怎么可能统帅大汉将军?而且现在山西的边贸已经开始,王荣还要帮自己坐镇山西协调各方,职责也不轻呢。

王海在土默特,把他调来也不现实,而且高迎祥的部下眼下已陆续移交给了王海,王海身上的事可是不少,再加上塔娜和腾格尔也需要王海辅助,另外王海的身份也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蒙古奴隶出身的人担任这个职务,就算王海愿意,恐怕朝中也有许多人会直接反对。

算来算去,朱慎锥一时间实在想不出谁来负责这个事好,突然他就想到了徐宪成,也许让徐宪成来负责是一个办法,算算时间,徐宪成马上就要来京了,这个事暂时也不急,等徐宪成到京师后和他谈过再定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