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九十二章 再开边贸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九十二章 再开边贸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见亢有福这副模样,不由得笑了起来。

“行了,别磕了,起来吧,你又不是第一次见我,何必如此。”

“小人……不……微臣以为今日不同往昔,臣见监国,自当按礼,更何况微臣不是朝臣,监国您还是微臣的东家呢,给您磕几个头又算什么?”亢有福一本正经地说道。

别看亢有福只是一个商人,之前从未当过官,但他能把恒通经营到如此大的规模,亢有福这方面的才能是普通人根本望尘莫及的。再者,为商之人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嘴皮子也远比普通人利索许多,亢有福这番说词不仅有理,还暗中点出了朱慎锥和他并非仅仅只是君臣关系,更是东家和掌柜的关系,这种关系其他臣子怎么能比呢?

“你这货,就你会说,一张嘴还是那样。”朱慎锥笑着摇头,此时亢有福已从地上爬了起来,双手垂立在在一旁。

“坐吧,如今你也是有官身的人了,坐着说话,再说你站在那边,我抬头瞧着也累。”

“嘿嘿,微臣谢过千岁。”亢有福咧嘴笑道,这才在早就准备好的一把椅子坐了下去。

虽然双方的身份已不同往日,可再怎么说亢有福也是跟随朱慎锥多年的自己人,随着朱慎锥的问话,亢有福做答,一问一答之间,亢有福渐渐没了最初的紧张,恢复了以往平常的姿态。

叫亢有福来,主要还是恒通的事,现在恒通的业务随着北地的平稳迅猛发展,不算原来的山西一地,仅仅是直隶、山东、河南这几个地方,恒通的发展速度是前些年总和的数倍。

此外,恒通还逐步朝着江南伸出了触角,但相比北地,江南那边恒通的发展就没那么迅猛了。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缘故,毕竟朱慎锥就任监国到现在也不过三个多月,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实际掌控的连半数都没到,各地虽承认了京师中央政权,可要想真正控制那些省份还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就是南方的商人对北方商人的抗拒和竞争,整个大明商人大多以势力范围区分,比如山西的晋商在大明开国以来一直赫赫有名,两百多年下来,晋商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掌控了大量财富。

而在江南,同样也有类同于晋商的商业群体存在,其中最大的两支分别是徽商和浙商。江南的商业大多都控制在这两支商业群体手里,和北方的晋商分庭抗礼,双方在商业上互有竞争,但也有所合作,基本形成默契,井水不犯河水。

在这种情况下,恒通作为晋商中的一支,在北地迅速发展问题不大,可要进入南方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哪怕恒通的背后有朱慎锥在,但江南的商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很清楚恒通一旦南下必然会对他们造成竞争影响,所以抵触和不配合的情况必然产生,这也是朱慎锥没有让亢有福把触角这么快向南方延伸,而是先注重于北地的缘故。

“恒通在你手中能成如此规模,你功不可没。”朱慎锥赞了亢有福一句,接着又道:“但如今不同往日,现在的恒通不仅只是商家,本王也非之前的宗室,所以山西那边以后你无法常驻了,你有如何想法?”

“但凭王爷做主。”亢有福想都不想就这么回答,态度坚定毫不迟疑。

亢有福的态度让朱慎锥很是满意,山西是恒通的发家之地,更是恒通的总商所在,作为恒通的大掌柜,朱慎锥让亢有福不常驻山西,等于是说要把山西那边的买卖交给其他人负责,如是其他人的话恐怕必有所想,可亢有福却不是这样,非但一口答应,而且态度坚决。

“你觉得,山西那边谁来接手合适?”朱慎锥问道。

亢有福想了下道:“微臣以为十八爷可接手。”

“小十八?”朱慎锥笑了起来,亢有福说的人正是朱求杞,朱敏沣、朱敏汌和朱求杞三人很早就跟着朱慎锥了,他们不仅是自己的晚辈,也是值得信任的人,其中朱求杞一直帮着打理恒通,虽不是恒通实际的掌柜,但在恒通中地位不低,由他接手倒也是一个合适人选。

不过朱慎锥摇了摇头,朱求杞从能力来说算是合适,但他做恒通大掌柜身份却不妥当,毕竟他是宗室,而且还是一直跟着朱慎锥的宗室,直接抛头露面经商不好,再说这三人朱慎锥已另有安排。

“小十八本王另有安置,你重选一个。”

亢有福想了想说出了另外一人的名字,这人朱慎锥知道,是恒通的掌柜之一,也是亢有福的得力助手,虽没有亢有福这么能干,可也算有些能力,尤其是做事向来稳妥,人也可靠,朱慎锥微微点头,就这么定了下来。

“就他吧。”朱慎锥道:“过几日你回一趟山西,把那边的事交接一下,对了,回山西后替本王召集山西各家晋商,就以本王的名义和他们商谈点事。”

亢有福点头应道,同时露出好奇之色,不知朱慎锥让他召集山西晋商要商谈什么事。

朱慎锥告诉亢有福,他回山西后召集晋商商谈的事是关于商业的事,朱慎锥打算直接放开边贸,也就是大明对外贸易的口子。自从崇祯皇帝上台后,天启皇帝当时开的边贸口子直接关闭了,最初这个口子是借魏忠贤的名义开的,崇祯皇帝登基后打压阉党,怎么可能让这个口子继续存在呢?

边贸一关,朝廷直接少了一个进项,使得没了从边贸方面的获利。可实际上在民间,双边走私却依旧存在,换而言之大明和蒙古之间的贸易一直有,只是从明面上转为地下,其中恒通就占了大头。

以前的朱慎锥只是宗室,他走私是为了自己牟利再加上腾格尔部的缘故,而现在朱慎锥已是大明监国了,至于腾格尔部也不是当初的腾格尔部,现在的腾格尔部已是土默特之主,其势力范围从察哈尔左翼一直延伸到青海以东地区,属于蒙古最强大的一支力量。

朱慎锥和腾格尔部的关系如何,别人不知道,亢有福自然是最为清楚的。两者可以说几乎是一体的,就连腾格尔部的首领腾格尔实际上也是朱慎锥的长子呢。

土默特掌握在塔娜和腾格尔手里,已不再是大明的威胁,更因为塔娜和腾格尔的缘故,朱慎锥还要想办法支持他们的力量壮大,从而帮助大明稳定北方的草原各部,同时对东边的皇太极给予震慑。

所以再开边贸,而且是大范围的展开边贸势在必行。这样一来不仅能给双边带来巨大的好处,促进大明和蒙古两地的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朝廷能够通过边贸获得大量的利益。

要知道在天启年间,仅仅是恒通协助朝廷在山西开的边贸,每年就能给朝廷带来不菲的收益。一旦大幅度的边贸开展,这收益的数额会急剧上升,从而弥补如今财政的不足。

不过这一次朱慎锥没打算吃独食,他是想借这个机会拉拢山西的各晋商,尤其是拉拢山西晋商中实力最强,底蕴最深的张、王两家。

张家和王家不仅是商人,还是当地的望族,在朝中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背景绝不是普通商人这么简单。除去张王两家后,还有曹家、常家、刘家、周家、侯家等等,这些晋商形成了整个山西商人的群体,在山西商界乃至整个大明商界都是举足轻重。

朱慎锥自己就是靠走私起家的,当然比谁都清楚双边贸易的暴利。其实对于晋商来说,如能正正经经做买卖,谁愿意冒风险去走私呢?可惜朝廷不开边贸,在这个前提下就算要正经做买卖也是不成啊,只能暗中走私。

而且走私的风险可是不小,非但要上下打点,更要承担在草原上人货被掠的可能,再加上走私也是有一定的限度,一般来说规模和周期远不如正常边贸,这点朱慎锥非常清楚。

现在大明的财政问题很是严重,如果继续和崇祯皇帝那样暴征横敛,那么已摇摇欲坠的大明用不了多久就得轰然倒塌。等到那时候,再想挽救就根本不可能了,所以朱慎锥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改变辽东的战略目标,转攻为守消减辽东军费势在必行。

另外取消崇祯皇帝加派的辽饷等杂税,甚至进一步减少对地方的剥掠,以减轻对老百姓的压力,使得老百姓能活下去也是必然的。只有这样,当老百姓有一口饭吃,才不会继续叛乱四起,等剿灭了高迎祥等义军后,整个大明也能就此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元气。

但这么做势必会造成财政方面的缺口,所以朱慎锥需要从其他地方来弥补。从山西,也是朱慎锥的老巢入手,直接开放山西一地和蒙古的边贸是最好也最快速的办法。

一旦边贸放开,其他的不说,仅仅从边贸中的抽税就能获得巨大收入,这还没算上货物贸易的利润呢。按照估计,每年边贸直接和间接产生的利益就高达数百万,足以填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