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八十四章 任用“小人”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八十四章 任用“小人”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师,皇城,乾清宫。

这边是大明皇帝的居所,崇祯皇帝自登基以来就住在乾清宫,眼下这位名义上的大明皇帝依旧住在这里。

只不过相比以前忙忙碌碌,每天睡不到两三个时辰的崇祯皇帝而言,如今的他不仅已丢失了作为皇帝的权柄,更没了往日的忙碌。

自被手下下太监抓住后,崇祯皇帝没能一把火烧掉整个皇宫,就连求死也没能做到。为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荣华富贵,杜勋和他的几个干儿子临时反水,直接就抓到了崇祯皇帝,而且还特意把他的嘴堵住,整个人更是五花大绑,避免崇祯皇帝找死连累了自己。

等到王晋武等到达,杜勋第一时间把崇祯皇帝给献上,并且化身为带路党带着王晋武的人大索皇宫,把躲藏起来的后宫嫔妃、宫女、太监一个个全找了出来。

卖主求荣,杜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就算是如此他这一把也是赌对了。

朱慎锥入宫后得知此事,特意让人把杜勋带来,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对他的作为很是满意,而且在之后重建司礼监的时候,朱慎锥还让杜勋当了秉笔太监,让他一跃成为了宫中太监中最有权势的几人之一。

在朱慎锥看来,杜勋固然是小人,可同样也有大功,如果不是他抓到崇祯皇帝,阻止崇祯皇帝放火自焚和皇宫同归于尽的话,那么麻烦可就大了。

拿下京师,朱慎锥打的是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崇祯皇帝能够活捉最好是活捉,一旦发生意外死了,对朱慎锥并非是什么好事。

毕竟朱慎锥不是朱棣,他虽然是宗室,可他这个宗室和皇室的关系已经很远了。常言说的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朱慎锥虽是晋王后裔,而晋王是朱元璋的嫡子,其地仅次于当初太子朱标和秦王之后,宗室中排名第三。

可毕竟这都是两百多年前的事了,晋王至今已传了好几代,朱慎锥的祖上交城王的爵位也早就没了,他一个在册的普通宗室根本没有朱棣当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朱棣当年能做到的事,换成朱慎锥根本就不可能,比如说皇帝的生死对朱棣而言不算大事,朱棣能以先皇“长子”的身份号令天下,但对朱慎锥来说却不一样,崇祯皇帝活着掌控在手中,朱慎锥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旦崇祯皇帝死了,那么大明必然大乱,尤其是南京那边十有八九会另立天子,从而和北方抗衡。

在没有彻底掌控住大明的前提下,朱慎锥是绝对不能让崇祯皇帝死的,更不可能让他受到半分损伤。一个活着的皇帝远比死掉的皇帝更有用,而且初入京师,朱慎锥手上除去王晋武、王海、李佑、周安民、张锡钧等寥寥可用之人外,也没什么人能用。

与其用大明的那些官员,还要防备这些官员和自己有异心,朱慎锥还不如用类似杜勋的这些小人呢。毕竟这些小人出卖了以前的主子,眼下除了投靠朱慎锥外别无他选,用起来也更为放心,何乐不为呢?

受封交城王,进位监国后,朱慎锥也没有大刀阔斧地马上改变大明的政治格局,更没有急急忙忙地做什么改革,他除了重组司礼监、内阁、锦衣卫,整编京营,安抚地方,平稳政局等事外,就是着手处置这一次皇太极出兵攻打大明的战争准备。

至于其他的,朱慎锥没有多做什么,他当然知道大明的问题重重,早就到处都是问题了,可早就重病的大明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一旦下重药猛药非但起不到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果朝堂乱了,中央就乱了,中央乱了地方也乱了,地方乱了那么整个天下都乱了。

如在没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慎锥或许会用强硬手段尝试用这个方式来解决,甚至快刀斩乱麻来处置所有问题,可眼下外有强敌,内有高迎祥等流寇叛乱,各地天灾人祸严重,大明财政到了崩溃边缘,这时候再这样做的话就不是好的选择。

朱慎锥现在需要的稳定,只有稳定下来才能腾出手一个个解决问题。所以他除了处置了几个顽固不化的强硬反对派外,对于朝堂包括地方并没做其他调整,甚至还用缓和的手段安抚了这些官员们,只要他们不反对自己监国,依旧遵从中央的号令,那么在短时间内朱慎锥是不会动他们的。

反正就是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正是朱慎锥的这个举动,很快就让京师乃至整个大明从短暂的混乱中恢复了秩序,中央包括地方表面上都回到了以往的样子,大明这个帝国也再一次按照之前的惯性运作起来。

但朱慎锥心里清楚,这一切只是表象而已,就算那些名义上已经承认自己是监国的官员们,他们真正的想法是什么谁都无法知晓。别说地方了,仅仅是京师中,暗中反对自己的人也有许多,这些人有的把想法藏在心里,有的暗中串联,有的耐心等待时机,一旦情况有变,他们这些人肯定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利用温体仁继续当这个首辅,朱慎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得不承认崇祯皇帝吃一堑长一智,在最初任用大量的东林党成员后也发现了严重问题,之后在频繁调整内阁的同时,崇祯皇帝也在不断削弱东林党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尤其是内阁中的权利。

当初崇祯皇帝选中了温体仁,正是看中温体仁是一个“孤臣”,温体仁哪一党哪一派都不是,从而把他塞进了内阁,从普通的阁臣一步步先成为次辅,随后又当了首辅。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虽然选对了人,可问题他根本不会用人。别说是温体仁了,哪怕就是张居正复生,在崇祯皇帝手下干活也一样没用。一个多疑、刚愎自用又善于甩锅没有半点担当的皇帝,再有能力的人给他也发挥不出作用,温体仁能在崇祯皇帝手下干了这么久已经是很难得了。

朱慎锥控制了京师后,第一时间就召见了温体仁,给了这个家伙吃了颗定心丸,并且告诉对方由他继续担任首辅,主政内阁。

温体仁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当然明白当初崇祯皇帝挑选他当首辅的用意。可惜他在崇祯皇帝手下并没能发挥出作用来,除了为保住权利搞了几次手段,逼迫之前的首辅周延儒下台取而代之外,温体仁也没能做出一些出色的事来,更不用说改变现状了。

但在朱慎锥的手下就不一样了,朱慎锥在和他谈话的时候明确告诉温体仁他的要求,朱慎锥对温体仁说,他只需要温体仁在内阁首辅位上和自己保持一致,做好首辅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此外对六部和地方进行合理的调整,减少之前扯皮的现象发生,而政敌方面暂时可以放一放,就算打击要有限度,确保大明的稳定,至于其他让温体仁自己看着办就行。

这种做法是温体仁在崇祯皇帝手下从未有过的,说句实话崇祯皇帝手下干活哪怕是内阁首辅也没多少实际的权利,因为从不信任人,再加上听不得反对的话,崇祯皇帝无论大小事都会以他自己的意见为主,根本不考虑内阁的建议,从而使得内阁阁臣包括首辅做事束手束脚,而且一旦做错还会替皇帝承担责任,弄不好还会掉了脑袋。

温体仁的能力自然不如张居正,甚至连高拱、徐阶这些前朝首辅也不如,整个大明的内阁中,温体仁作为首辅的能力只能说是中等,如果相比的话估计也就比严嵩略强些罢了。

但朱慎锥现在要的不是一个能掌控全局,能力极强的首辅,如果温体仁真的如同张居正这样有能力的话,或许朱慎锥还不敢用呢。而能力略差,但又很聪明,能够体会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和朝中各党又无瓜葛,不贪财只贪权,善于权谋的温体仁在目前而言却是最恰当不过的人选。

事实也是如此,在确定温体仁继续担任首辅的之后,温体仁也立即做出了相应的回报。运作朱慎锥进位交城王再监国,同时建议让后宫的李康妃进位太后,再以太后懿旨确定朱慎锥监国合法性,这是温体仁的聪明之处。

除去这件事外,担任首辅的温体仁很快就让朝廷各部恢复了正常运转,并以内阁的名通过司礼监在征求朱慎锥的同意之后,对地方也采取了诸多拉拢手段。

温体仁的这些作为,让朱慎锥在短时间内就稳定了政局,可以说他这份功劳极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得知皇太极领兵来攻大明的情况下,朱慎锥才能放心调动军队让王晋武领兵北上防御,不用太过担忧京师的稳定。

穿着常服,朱慎锥来到了乾清宫,驻守在乾清宫的是一队蒙古侍卫,这些蒙古侍卫个个身材高大,弓马娴熟,而且他们许多人都不会说汉话,只会蒙古语,更重要的是这些蒙古侍卫是朱慎锥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守乾清宫和住在乾清宫的崇祯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