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海出兵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海出兵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尼堪带兵北上后没多久,吴三桂的斥候就摸清了对方行军路线,早就做好准备的吴三桂领兵向西南而行,神不知鬼不觉绕道来到了尼堪的后面,等到尼堪这夜安营扎寨休整,准备第二日继续赶路的时候,吴三桂的骑兵在当晚三更时分借着夜色直接偷营,主力全部出动,直奔尼堪大营而去。

这一战打得极其突然,吴三桂对此战势在必得,不仅主力上阵,还直接动用了携带的火炮。

战斗打响后,大营中的尼堪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慌忙组织反击,可由于吴三桂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尼堪慌乱中根本无法组织有效反击,而且他的大营中那些蒙古骑兵先乱了起来,因为老巢被踹的蒙古人本就士气不高,心中忐忑,现在突然又遭遇袭击,哪里还有什么斗志?

此战吴三桂大获全胜,打的尼堪的大军直接崩溃,要不是尼堪手里的八旗兵勇猛,拼命抵抗的话,说不定尼堪就直接战死了。

吴三桂以损失不到三百骑的代价击溃了尼堪的大营,击杀尼堪的八旗和蒙古联军上千人,尼堪所带的近五千蒙古骑兵一哄而散,直属八旗精锐损失惨重,就连尼堪本人也在此战中负伤,差一点丢了性命。

吴三桂没有恋战,他的骑兵如一阵风来,又如一阵风去,短短一个多时辰的交战后吴三桂就带着部队主动撤走。等吴三桂的骑兵离开后,尼堪的大营一片狼藉,收拢残部后尼堪这才发现大部分蒙古骑兵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剩余的蒙古人也全吓破了胆,而他的两千八旗直接就损失了六百多人,如此大的损失让负伤的尼堪当即就气得一口老血喷出,直接气晕了过去。

这一战虽没干掉尼堪,却给了多尔衮沉重打击,尤其是打散了多尔衮的蒙古骑兵部队,这些逃走的蒙古人剩下来的寥寥无几,已不堪再战。

战后,吴三桂直接领兵再返回承德,再一次来到了喀喇沁部和翁牛特部,当听到吴三桂击败八旗的消息后,两部的贵族头人们吓得胆战心惊,更不敢有丝毫其他念头,恭恭敬敬迎接吴三桂的到来。

尼堪战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多尔衮这,多尔衮得知后惊愕万分,他怎么都没想到吴三桂会如此用兵,直接打了他一个出其不意。

气得咬牙切齿的多尔衮恨不得马上领兵向北,集中兵力把吴三桂这支骑兵给找出来,歼灭对方,抓到吴三桂本人直接碎尸万段。可问题在于皇太极给他的任务是攻击大明,眼下大明的长城防线依旧没有击破,多尔衮根本无法直接回军去找吴三桂的麻烦。

没办法的多尔衮只能把情况火速汇报给皇太极,告知这些情况,并请示皇太极接下来如何办。

这时候的皇太极也没比多尔衮好多少,自从和大明开战已有近十日了,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这场战争打得尤其艰难,喜峰口包括喜峰口东北方向的高地双方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可皇太极始终都没能拿下明军驻守的阵地,更不用说突破长城防线攻进大明腹地了。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原本是打算让多尔衮在西边同时进攻大明的长城防线,依靠多点突破调动大明的兵力,打破僵局。可现在吴三桂的骑兵突然出现在了他们背后,不仅击破了喀喇沁部和翁牛特部,还一直向东打到了插汉河套。

得知这个消息后,皇太极一开始并没有太过在意,虽然吴三桂的骑兵带来了些麻烦,可毕竟对方的人数并不多,而且明军深入草原异地作战,就算一时间占了点便宜也绝对无法持久。

皇太极和大明交手多年,自然清楚明军的情况,更了解大明骑兵的战斗力。虽然听说这支骑兵是以关宁铁骑为核心,可就算是这样关宁铁骑又能有多少?而且明军不善于在草原上作战,这是公认的事实,就算吴三桂有些小聪明用这种战术制造麻烦,那也仅仅只是麻烦而已。

手握十五万重兵的皇太极哪里瞧得上区区两三千明军骑兵?哪怕吴三桂的骑兵经过招募蒙古人数量多了些又如何?要不是他现在忙于击破明军的长城防线,懒得理会吴三桂这支孤军,否则凭借八旗的实力,解决吴三桂对皇太极来说是轻而易举。

所以皇太极除了得知消息后略微做出调整,派一部八旗预防吴三桂直接南下骚扰后方外,皇太极根本就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他依旧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如何打破喜峰口方向。

可皇太极怎么都没想到吴三桂居然如此大胆,当多尔衮的战报传来,得知尼堪战败,其部的蒙古骑兵大多逃散,八旗损失惨重后,皇太极勃然大怒,下旨严厉训斥多尔衮和尼堪,尤其是后者,皇太极甚至直接夺了尼堪的贝子,令其戴罪立功,如再败,必然严惩。

此外皇太极不得不考虑吴三桂的威胁,在必须保证多尔衮继续攻击大明长城防线的情况下,皇太极最终决定调动一部分兵力扫荡后方,彻底解决吴三桂这支孤军的问题。

很快皇太极下令由济尔哈朗、图尔格、察哈喇等领军两万向北,扫荡插汉河套至哈喇河套一线,追剿吴三桂的孤军,同时安抚蒙古各部,稳定后方,确保后方安全。

皇太极这个决定从战局来看是很稳妥的,要知道皇太极手上的兵力并不缺,相比南边的明军他的兵力占有绝对优势,只不过一直没能打破明军长城防线,拿下喜峰口,他的大部分军队无法以兵力优势击败明军罢了。

现在多尔衮那边的军队暂时不能动,皇太极还是希望多尔衮能从西边突破呢。所以他只能从自己的主力中分出一部分来去解决吴三桂的问题,而且济尔哈朗、图尔格、察哈喇都是打了老仗的人,是八旗中能征善战的将领,由他们三人领军,再加上精锐八旗足以对付吴三桂,哪怕吴三桂再能打也不是自己的对手,等到干掉吴三桂的孤军,或者把他驱赶回大明,那么皇太极就能毫无顾忌地继续进攻大明了。

皇太极的算盘打的很是不错,事实也是如此。随着济尔哈朗、图尔格、察哈喇的部队向北扫荡,找寻吴三桂孤军的踪影意图一举歼灭时,之前兵败负伤的尼堪也收拢了残部戴罪立功,联合济尔哈朗等人继续向北,寻找吴三桂的踪迹,以报前仇。

这时候,吴三桂明显感觉到了压力,他的骑兵虽然战斗力不差,可要和数倍的八旗精锐抗衡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被对方抓到尾巴,穷追猛打的话,吴三桂想要脱身就难了。

而且对方摆出了扫荡的姿态,领军的又都是八旗中赫赫有名的战将,哪怕是吴三桂一时间也难以抓到对方的漏洞,像之前打尼堪措手不及的战术不可能复制,只能采取化整为零骚扰和游战的办法,而且这些战术也不是绝对安全的,一个不小心被对方反击,自己的孤军就会陷入重围从而被歼灭。

为此吴三桂考虑再三只能避其锋芒,在方圆几百里的区域想尽一切办法和对方周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三桂的活动范围被越压缩越小,如果再在这里呆着,弄不好就走不了了,无奈之下吴三桂只能决定直接撤退,避其锋芒返回长城以内,等日后再寻战机。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消息的传来让吴三桂大喜过望,一支数万人的蒙古骑兵突然出现在了察哈尔右翼方向,而且这支骑兵战斗力极其强大,进入察哈尔后直接向东奔袭,几日间察哈尔各部闻风而降,直接就杀到了五卫地附近。

这支骑兵是从土默特而来,领军者不是别人,正是王海。

朱慎锥在得知皇太极意图再次进攻大明后,第一时间除了任命王晋武为主将领军北上驻防长城一线外,朱慎锥还让王海尽快返回草原,调动土默特各部准备东进察哈尔,去抄皇太极的后路。

这一次对外战争对朱慎锥来说异常重要,朱慎锥很清楚这一仗一旦输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所以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所以他不仅动用了精锐骑兵和自己这些年好不容易练出来的新军开赴前线,还直接动用了土默特的精锐蒙古骑兵。

朱慎锥知道,仅靠着长城防线要挡住皇太极的脚步很困难,皇太极善于用兵,手上的八旗也很能打,王晋武手中兵力不足,而且还有很大部分不属于朱慎锥的嫡系,万一挡不住皇太极南下的脚步,他朱慎锥危也,京师危也,大明危也!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只是防守这么简单,还必须主动出击,尤其是在皇太极屁股后面狠狠来那么一下,从而迫使皇太极退兵,守住阵线。

其实吴三桂的想法和朱慎锥差不多,都是把目光转移到了蒙古方向,但两人的做法却有着不同,吴三桂只是想依靠自己的关宁铁骑给皇太极制造麻烦,但朱慎锥是决定用土默特的精锐骑兵给皇太极来个狠的,让他好好感受一下背后遇敌的滋味。

因为时间的缘故,王海匆忙离京赶到归化,把朱慎锥的书信和命令交给塔娜,塔娜得知情况后快速召集军队做好准备再出兵已过去好些日子了,当土默特的骑兵出兵向东时,喜峰口的战斗已打了好几日了,而吴三桂那时候也已拿下喀喇沁部和翁牛特部,正向插汉河套进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