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太极的警惕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太极的警惕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明的巨变辽东这边得到的消息要晚了许多,这还是范文程通过关内的渠道才了解到的。

得知京师发生的事后,范文程顿感不妙,又怕消息传出影响皇太极在朝鲜的布局,急忙写了急信派人送至朝鲜皇太极的手中。

可紧赶慢赶,等皇太极收到这信,再回到盛京,离着朱慎锥拿下京师,并进位监国已过于月余了,消息的滞后让皇太极已来不及做出反应,只能匆匆赶回。

“皇上,大明京师事就是如此,眼下宗室朱慎锥已是交城王,进位监国控制朝政,大明皇帝朱由检据传被朱慎锥软禁,原本大明内部的乱子也渐渐平定了下去……。”范文程对皇太极如此说道,讲完经过后,皇太极的脸色很是凝重,范文程见此也不再说话,只是静静站在那边。

“挟天子以令诸侯,呵呵,真是好算计。”突然,皇太极笑了起来,可笑声中却带着一种说不清的意味。他抬头望向范文程,问道:“这个朱慎锥是山西晋王一脉宗室?那么他就是恒通真正背后的人了?之前多尔衮在蒙古战败,腾格尔部和土默特诸部背后就是他在搞鬼?”

范文程嘴中苦涩,当即回道:“臣以为这个可能极大,朱慎锥以宗室身份突然起兵清君侧、靖国难,并打进京师,一举控制了大明皇帝和文武百官,进位监国,如此所为,根本不是一般宗室能做到的,恐怕连藩王也难以做成。”

“可偏偏朱慎锥就做成了,由此可见此人早就处心积虑,暗中谋划,意行不轨了,而且臣这些时日仔细打听过,从大明传来的消息得知,朱慎锥手中有一支极其强悍的军队,这支军队不仅拥有类同当年浙军的步军,其骑兵中还有大量的蒙古人。”

“朱慎锥入皇宫后,更让不少蒙古人担任宫中禁卫,由此可见他和蒙古人的关系很不一般,再加上其他诸事,臣以为当初九王在草原兵败,和朱慎锥脱不了关系。”

皇太极微微点头,范文程所言和他想的差不多,一个从不起眼的普通宗室突然能做出如此大事,实在是令人震惊。但如果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把前前后后的事联系起来看,那么许多事就一目了然了。

凝神细想,皇太极摇头叹道:“如此,当时让人去京师散布谣言,意图挑拨大明皇帝和宗室的关系,以大明之力消除隐患,这件事反而做的有些差了。”

“臣请罪!”范文程跪了下来,冲皇太极磕头道:“此事是臣的罪过,臣未能明察,自以为得计,却没想情况如此复杂,从而铸成大错……。”

皇太极摆手道:“范先生起来吧,这个事也不怪你,当初的安排朕是认可的,也是朕让范先生去做的。如今变成这样,朕也有责任,范先生不必自责。”

这话一出,范文程感动的涕泪横流,重重又磕了几个响头,这才抬头道:“皇上如此厚待臣,臣粉身碎骨也是难报。而如今大明巨变,朱慎锥上位,接下来恐有大改,此举对于我大清实在是祸福难料,还请皇上不可大意。”

皇太极点点头,范文程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里去。

作为大明的老对手,皇太极对大明太过了解了,尤其是他继任汗位以来,无时无刻不想着攻入中原,取而代之。正是因为如此,皇太极才会更改国号,由大金变成大清,并登上皇帝之位。

这一次拿下朝鲜,进攻皮岛,皇太极打的就是稳定后方的主意。只要朝鲜臣服,再灭掉大明在皮岛的东江镇,那么大清的后方就不会再有问题。

稳固住后方,皇太极下一个目标就是大明,在他眼中大明才是大清最大的敌人,只有彻底打垮大明,大清才有可能入主中原,而自己这个皇帝也不仅仅只是偏安于辽东,从而成为天下之主。

这是皇太极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他这些年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不过皇太极清楚的知道,他的八旗虽然无敌,可要灭掉庞然大物的大明取而代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今的大明虽弱,却依旧有亿万子民和强大的底蕴,仅靠战争,八旗再能打又有多少人?

十万八旗子弟看起来似乎不少,可要和大明的百万大军相比相差甚远,上次皇太极经蒙古攻入大明腹地,甚至兵临京师时已经尝试过了,最终也不是无奈退去,其中原因皇太极心里非常清楚。

皇太极清醒的知道以现在大清的力量灭掉大明是不切实际的,仅仅一个人口因素就是逾越不过去的关键。大明实在是太大了,十万八旗子弟分散开来怎么都占不了大明如此大的地盘,哪怕这些年皇太极在原有的八旗制度上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旗,四处掠夺以补充人口的不足,可从整体来看依旧达不到预期。

不过皇太极并没有着急,他知道以蛇吞象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此大事需徐徐图之。

既然一口吞不下,那就慢慢来,一方面不断壮大自身,另一方面通过战争获取利益的同时在大明这个巨人身上不断“放血”,令其虚弱下去。而且如今的大明内忧外患异常严重,不仅有大清这个强大的外敌,在内部叛乱的流寇更是搅得整个大明狼狈不堪。

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包括李自成等这些流寇头目每到一处如蝗虫过境一般,地方人口和生产损失惨重,令大明头痛不已,现在大明集结几省之力,调动重兵围剿,却依旧未能解决这些流寇,只要继续下去,大明必然承受不住。

一外一内,双重打击,大明哪怕再强大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只要耐住性子,等待大明这个强大的巨人最终自己倒下,等到那一日到来,那么皇太极的机会就来了。

这几年一切就如皇太极所预料的那样,大明正朝着深渊滑去。皇太极信心十足,认为长则十年,短则数年,大明必然会走向灭亡。

可偏偏这个时候大明居然出了如此的变数,这个变化已超出了皇太极的预料。随着朱慎锥的上位,大明的统治者从崇祯皇帝变成了朱慎锥,这对皇太极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对崇祯皇帝这个人,皇太极太了解了,在他眼里这位大明天子就是一个昏君,而且还是一个自以为英主的昏君。

作为大清皇帝,皇太极的才能远比努尔哈赤更强,尤其是在大局和政治上的眼光可不是只知道拿刀子杀人的努尔哈赤能比的。

皇太极清楚的知道,像大明这样的国家,君王有才能固然是好,如果没有才能其实问题也不大。毕竟开国皇帝朱元璋结合历代历朝弄出来的这套政治构架算得上完美二字,而且朱元璋当时还考虑到了诸多因素,政治构架中相互钳制,避免一家独大,从而威胁到皇权。

朱元璋清醒的知道他的后代不可能都是明君,万一出了一位两位平庸之辈,只要这套政治构架平稳运行,对于国家来说依旧能进行稳固统治。

而在朱元璋之后的永乐、洪熙、宣德这三代君王对原本的政治构架又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了后来大明皇权、司礼监、内阁三足鼎立的结构,再加上六部和都察院制度,大明整个政治构架在这个时代是毫无挑剔的。

就连皇太极称帝后对大清内部的政治构架设置时也参照了大明的结构,只是没有司礼监和内阁这两个机构罢了,其余各方面几乎和大明没什么不同。皇太极雄才大略,如果朱元璋创建的政治构架不好的话,他怎么会照搬呢?由此可见大明在这方面的优势。

可偏偏大明那位崇祯皇帝却不一样,这位皇帝自誉为英主明君,却是昏庸无比,他当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破坏了大明两百多年来运转良好的政治构架,打破了原本的政治平衡。

这还不算,崇祯皇帝还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在他手里司礼监成了摆设,内阁首辅包括阁老的更换更如同走马灯一般,东厂、锦衣卫的权利削弱到了极点,而且崇祯皇帝做事还不计后果,只以喜好而论,眼光短浅又善于甩锅,几年下来折腾的大明上下可是不轻,非但国家的运转出现了大问题,就连他手下的官员们也无所适从,不知究竟是干事好呢还是不干事的好。

大明人才济济,远不是大清能比的。范文程这样的人物在皇太极这边是个宝贝,可在大明却根本算不了什么。尤其是大明的内阁和六部更是如此,能坐到这样高位的官员们难道全是无能之辈么?

皇太极善于领军打仗,他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打仗要看带兵的人是谁。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军大将无能累死三军的事历史上比比皆是,崇祯皇帝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当大明皇帝,对大明而言是一个灾难,而对皇太极来说却是一件最好不过的事。

而眼下局势发生了变化,宗室朱慎锥居然拿下了京师,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朝政。皇太极虽是第一次听说朱慎锥的名字,可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却丝毫不敢小窥,之前多尔衮兄弟在遭遇已给了他警惕,原本以为依靠些手段能让崇祯皇帝替自己解决麻烦,谁想到麻烦没解决,反而惹出了更大的麻烦,随着朱慎锥的上位监国,以后的事恐怕没那么乐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