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五十五章 兴奋的李信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五十五章 兴奋的李信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地方卫所调动勤王谈何容易,大明两百多年,卫所军早就不堪重用,整个大明除去王荣的潞州卫外,其余卫所已都是空架子,卫所军官都成了地主,卫所兵丁不是佃户就是军官们的家仆,别说打仗了,就连平日的训练都没有,至于拉队伍去勤王根本不可能。

哪怕指挥使下令调集兵力,下面的卫所短时间也凑不出人来,让卫所军几天内出兵根本就不可能,就算勉强出兵这个战斗力也是感人的很,何况卫所上下根本就不想打仗,就算有上门的催促,他们也总能找出理由拖拖拉拉,消极怠工。

就在天使跑到济南找指挥使司要求派兵勤王的时候,京师那边的消息不断传来。

先是朱慎锥领兵围攻京师大败京营,京营主力在城南全军覆没。接着昌平总兵尤世威勤王在半路就被击溃,只身狼狈逃回。昌平援军覆灭,京师更是大恐,朱慎锥的靖难军火炮犀利,打得京师守军头都抬不起来。

又过了没几日,一个令人谁都想不到的噩耗传来,就连皇太极都没能打下京师居然被朱慎锥轻易拿下了,当消息传来后,徐宪成先是一惊,接着就是大喜,他也没想到朱慎锥这么快就能打破京师,如今京师在手,就不知崇祯皇帝如何,朱慎锥接下来又将如何做。

很快,新的消息又传来,正当所有人以为崇祯皇帝已遇难,朱慎锥会效仿当年朱棣取而代之的时候,却没想崇祯皇帝居然没死,而朱慎锥也没就此登上皇位。

夺取京师,控制了皇帝和朝廷后,朱慎锥再次对天下宣布他起兵不是造反,是清君侧、靖国难。并以皇帝、内阁和朝廷的名义昭告天下,眼下崇祯皇帝因为身体原因暂不能理政事,皇长子年幼,因崇祯皇帝所托,太后懿旨,晋王后裔,宗室朱慎锥复交城王爵,食亲王俸,领旨监国。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谁都没想到朱慎锥居然走了这么一步,实在是出乎大家预料之外。而徐宪成和李信得知后却是眼前一亮,不由得暗暗叫好,在他们看来朱慎锥这么做是最合适不过,也是眼下最好的一步棋。

“早些年就听说你姐夫是宗室中难得的人才,不仅文武俱全,更目光长远,当年信就有意见一见他,却一直未能如愿。而今真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啊!以宗室之身起兵,不仅一举拿下京师,更难能可贵的是头脑清晰,非但不骄横自大,更重要的是懂得取舍,明明可以取而代之,皇位唾手可得,却能忍耐得住,只以监国暂摄,实在佩服。”

说着,李信露出了钦佩的表情,他一向自认才能不俗,可朱慎锥现在的决定却出乎意料。原本以为朱慎锥会学朱棣,但没想朱慎锥没有这么做,不光是留下了崇祯皇帝和皇子,还继续尊其为天子,他只是占了一个监国之位,这样的举动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李信和徐宪成都是能臣,他们自然清楚这其中的区别。拿下京师,占据皇宫,控制住崇祯皇帝,以朱慎锥的能力要杀掉对方容易的很,可他偏偏没有这么干,是不敢么?当然不是,而是朱慎锥所考虑的更为全面,杀掉崇祯固然容易,可一旦崇祯不在了,这天下说不定就大乱,要知道眼下的大明可不是当年的大明,朱慎锥也不是当年的朱棣,所以他才会采取继续留着皇帝,只以监国身份独揽大权的办法。

而且他这个监国上位很是巧妙,先复交城王爵,解决了宗室内部爵位的问题,接着又以皇帝的名义托付监国,内阁批准,司礼监附和,程序上没有半点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朱慎锥还搬出了当年泰昌皇帝的选侍李氏,李康妃是先天启皇帝的养母,因为当年移宫案被逼离乾清宫,从而丢掉了成为太后的机会。眼下朱慎锥以两位先皇的遗命为由,再由崇祯皇帝的意思下旨,内阁赞同,册封李康妃为李太后,一下子就把这位在后宫存在感极低的妇人摆到天下最尊贵的位置上。

李太后正名后,下懿旨命朱慎锥监国,这样一来皇帝、太后、内阁、司礼监的程序全齐全了,从法理来说朱慎锥这个监国没有任何问题,更挑不出半点毛病,哪怕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实际的操控者就是朱慎锥本人,却也无能为力。

面对这个结果,不仅是李信感慨,就连徐宪成也是感慨。他没想到朱慎锥会走这么一步,不过这一步却是眼下最好的选择,只要崇祯皇帝活着,大明天下就暂时乱不起来,而朝政又控制在朱慎锥的手里,同样可以达到改变的目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具体怎么做却是难事。现在朱慎锥采取了最妥当的办法,看来接下来因为京师一事而起的波澜很快就会平息下去,而大明也会产生好的转变。

“这旨意一下,各地的乱子会少许多,哪怕有人心中不甘,也对此无能为力了。”徐宪成笑呵呵地朝着边上摆着的圣旨指去,这道旨意是刚刚从京师那边送来的,里面的内容无非就是朱慎锥监国和命令取消之前的勤王命令,让各地官府该干嘛就干嘛的意思。

这道旨意合乎法理,而且并非中旨,上面除去皇帝印信外还有内阁的批准,是真真正正的圣旨。随着这旨意的下达,一切就尘埃落定了,哪怕有人表示这旨意是矫旨不予认可也没用,非但得不到天下的支持,朝廷直接反手能以谋反的罪名对其镇压,调动兵马捉拿至京。

这就是大义和正统的威力,别小看了这些,对于大明天下而言,事已至此,地方官员再不服也无济于事,朱慎锥已坐稳了监国之位,手握大权的他不可能被动摇了。

“你说,你姐夫他会不会效仿魏文故事?”李信压低声音问道,神色中非但没有紧张,反而有着一丝兴奋。

“这我如何得知?”徐宪成白了他一眼,他又不是朱慎锥,怎么知道朱慎锥的想法。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朱慎锥这个监国能当多久还真不好说,而且作为宗室朱慎锥先天就有优势,他可不是曹操,更不是曹丕,太祖嫡系,晋王后裔,眼下不光是交城王,更是独揽大权的监国,一旦时间久了,等天下平稳后再实施“禅让”之举,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宝座极有可能。

“怎么?你就不想当大将军卫青?”李信笑问。

“卫青就免了,要不你来当霍去病如何?你李信不一直都想着纵马天下,扫荡群寇封狼居胥么?如此大好机会不就在眼前?要不我去书信一封,求我姐夫封你一个骠骑大将军如何?”

李信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如此甚好,当年戚武毅做过一诗,其中言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如今我借此诗之言,封侯非我意,但愿天下平!”

这话一出,徐宪成也是大乐,两人对视笑之。

正高兴着呢,外面传来脚步声,转眼间孙元化来了。

“初阳兄来了,来来来,快坐。”李信笑呵呵地请他入座。

孙元化也不客气,三人都是好友,虽眼下徐宪成官职最高,他孙元化因为之前山东兵变差一点被问罪,亏得徐宪成力保崇祯皇帝这才没有把他下狱,不过之前的巡抚之职是没了,眼下孙元化成了徐宪成的参赞,降级留用。

“济南那边来消息了。”一屁股坐下,孙元化先取过李信面前的茶水抬手就喝,喝了一大口抹了抹嘴开口道。

“如何?”徐宪成凝神追问。

“还能如何?”孙元化笑道:“朝廷这旨意一下,自然是雨消云散,原本布政使司那边就在迟疑,指挥使司就更不用说了,几日下来这卫所军都未调齐更不用说什么勤王。现在京师尘埃落定,又有了朝廷旨意,他们巴不得呢,顺水推舟谁不会?有了台阶下,谁肯再冒风险?”

“哈哈哈,这几个滑头,还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啊!”李信摇头笑道,这个情况他已有预料,但没想这些家伙居然如此果断。

“人之常情罢了。”徐宪成淡淡道,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山东离着京师最近,先反应过来也很正常,而且眼下朱慎锥已是监国,崇祯皇帝成了摆设,朝廷百官看来也都投靠了朱慎锥,大局已定,地方就算要勤王也没了名分和理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这样做也是自然的。

“估计不出几日,其余各地也会有结果,等地方稳定下来,就不知朝廷接下来如何做了。”孙元化接过话题道。

这句话让徐宪成和李信心中赞同,朱慎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大明的局势,不管地方表面还是实际上的承认,监国之位已是实实在在。等到局势稳定下来,大明还有许多事要做,其中内忧外患是最关键的,辽东的皇太极,地方的叛乱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朱慎锥面前的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