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四十三章 应城伯劳军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四十三章 应城伯劳军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黑云龙和黑明忠都是见过朱慎锥的,早年时两人流落草原还被朱慎锥所救,如不是朱慎锥出手,他们父子根本就跑不回来,说不定现在的尸骨早就烂在草原什么地方了。

救命之恩大于天,黑云龙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何况他还有把柄捏在朱慎锥的手里,这么些年他们来往的信件可是不少,哪怕当时的黑云龙不知朱慎锥的身份,可仅凭这些信件,黑云龙也逃脱不了和朱慎锥“勾结”的罪名。

己巳之变,黑云龙跟随宣大军勤王,当时朱慎锥也带人同行,这样算起来还有战友之谊。此外,京师一战,建奴攻营满桂战死,黑云龙父子陷入绝境,如果不是朱慎锥带兵来救,他黑云龙不是战死就是落到了建奴手里,这已是第二次的救命之恩了。

而且这一仗朱慎锥带的人虽说不多,可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强悍黑云龙却是看得明明白白。原本他只是以为朱慎锥仅练了一支小规模的军队作为自保罢了,但直到这一次朱慎锥起兵靖难,黑云龙才恍然大悟,心中暗惊。

眼下朱慎锥的重兵围攻京师,不仅打得京师告急,更连增援的尤世威连京师的边都没摸到就被打垮了。同朝为臣,黑云龙当然认识尤世威,更对尤世威有相当的了解,尤世威这人也算是一员悍将,他的部下虽不如宣大军精锐但也不弱,就算黑云龙宣府兵和尤世威开战,同等兵力情况要拿下尤世威也无绝对把握,可偏偏朱慎锥围城打援,三下五除二就击溃了其部,更打得尤世威狼狈而逃。

从这点来看,足以证明朱慎锥的军力之强了,而且黑云龙认识朱慎锥的年头不少,比其他人更清楚朱慎锥是什么样的人。

相比现在的大明天子崇祯皇帝,黑云龙其实更倾向于朱慎锥。在他看来,眼下这位天子根本不是什么明君,更不是传言中的英主。反而朱慎锥此人无论是气度、见识、手段、能力皆远超崇祯皇帝,如果朱慎锥真的能拿下京师,取而代之的话,这对于大明而言并非是件坏事。

感情上黑云龙倾向于朱慎锥,可理智上黑云龙却又担心朱慎锥最终无法成功引来灾祸。毕竟京师不是那么好打的,京师乃天下中枢所在,城高墙厚,防御严实,城中更有军民高达八十万人,之前的土木堡之变、庚戌之变、己巳之变,京师也是危在旦夕,可依旧守住了,就连蒙古人、建奴都没做到的事,朱慎锥能做到么?

假如拿不下京师,所谓的二次靖难就是一句空话,等到各地勤王军队抵达,朱慎锥的军队再能打也是抵挡不住。毕竟朱慎锥的人太少,根据黑云龙得知的消息,朱慎锥的兵力只有几万人,而且远道而来后勤压力不小,哪怕眼下拿下了保定作为后路,可光靠保定一地怎么能和整个大明抗衡?

大明的官军虽有强有弱,能战之军不算多,可凑起来也有百万之众,这么多军队一旦抵达京畿之地,朱慎锥如何能挡?在黑云龙看来,只要半个月内朱慎锥无法拿下京师,那么他的败局就注定了,所谓的靖难也只是一句空话罢了。

黑云龙不是孤身一人,黑家也算是将门世家,他不可能拿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去赌,可同时也不能不考虑朱慎锥万一拿下京师的后果。

面对这两难的局面,黑云龙举棋不定,而现在黑明忠所提出的按兵不动却正中他的下怀,想来想去,这一步是最合适不过,既不得罪朝廷,也不得罪朱慎锥,拖延些时日,等到京师那边决出胜负也不算迟。

可按兵不动也需理由,至少两边都要有交代。黑云龙不由得考虑起刚才老二黑明德的建议,就是以等待大同兵为由拖上两日。不过这个理由着实有些勉强,看起来有“畏敌”的嫌疑,一旦事后朝廷追究可是麻烦。

就在黑云龙迟疑不决的时候,突然外面有人来报,父子四人还以为京师又有变化,急忙让人进来。

可等人来后这才得知不是京师发生了变化,是北边的蒙古有了变化,刚传来消息,草原有所异动,土默特各部和察哈尔右旗等部蠢蠢欲动,集结兵力有南下迹象。

听到此报黑明德和黑明仁大惊,这消息实在让人太过意外了。而黑云龙和黑明忠却是惊中有喜,这两父子如何不知道蒙古人异动意味着什么?要知道朱慎锥在蒙古的身份他们是知晓一二的,虽然不清楚朱慎锥已是土默特真正的主人,但却晓得他在土默特的影响力。

现在朱慎锥在围攻京师,恰恰此时土默特各部包括察哈尔右翼异动,天下哪有这么巧合?分明就是朱慎锥安排的,朱慎锥真是好算计,自己在大明腹地起兵攻打京师,同时又让蒙古人摆出一副大举南下的架势,以威逼九边尤其是宣大两军,这样一来恰好给了黑云龙一个最合适的借口,要知道一旦他调兵离开宣府,那么宣府这边的防御就没了,如果蒙古人从宣府直接入长城南下,不出几日就能打到京师去,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京师再危机,黑云龙也绝不能动。

不仅是黑云龙,就连大同那边也是一样,看样子大同军勤王的可能是不会有了,眼下大同那边已是焦头烂额,哪里顾得上去京师勤王?

“好算计!真是好算计!”此时此刻,黑云龙总算明白了朱慎锥给他的信中为何特意交代,如他不愿马上站队至少也拖延时间坐观变化的那几句话了。当时黑云龙还以为是朱慎锥对他的请求,现在才知道这是朱慎锥谋划的一环和交代罢了。

有了蒙古人南下作为理由,黑云龙完全可以拒绝朝廷勤王的请求,甚至还可借此机会约束宣府各部,按兵不动,以待京师那边分出结果。

不等几个儿子说话,黑云龙抢先开口,当即决定暂缓勤王,下达了宣府各部防御边关准备和蒙古人作战的命令。同时黑云龙让黑明忠去把这件事尽快禀报给送圣旨的天使,告知对方情况有变,不是他黑云龙不想勤王,是现在根本没办法勤王,让其回复朝廷,等击退南下的蒙古人后,黑云龙定会率宣府主力日夜兼程,赶去京师勤王。

就在黑云龙做出安排的同时,京师那边的朱慎锥已接到了从城内传来的消息,几日的交战他的军队给了京师极大压迫,尤其是在击溃昌平援军后,京师上下更是人心惶惶忐忑不安。

早就提前得到消息的张锡钧在城内并没闲着,在朱慎锥攻城当日就暗中准备了起来。他悄悄联络了早就物色好的几人,并拉拢了京营留守的将领。随着局势的越发严峻,这些将领已没了丝毫守城的想法,面对死守可能城破身死,家族覆灭,而跟着张锡钧搏一搏,不仅能保命还能享有荣华富贵的选择,他们自然会选后者。

借着和城外游走的军队交手间隙,张锡钧暗中已和朱慎锥取得了联系,并做好了约定。

这一日,随着太阳渐渐落山,城外的炮火开始变得疏落起来,而在西直门这边,驻守的京营将士们也总算松了口气,这一日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这时,京营朱将之一的应城伯孙廷勋来到西直门,如今城内的京营因为提督、副提督都不在,崇祯皇帝临时指定由定国公徐允祯接任提督一职。

定国公是徐达一脉,其祖为徐达三子徐增寿,朱棣靖难起兵,徐增寿在京师暗通朱棣为其通风报信,被建文怒而所杀,后朱棣靖难成功,念其功,封其为武阳侯,谥号“忠愍”。

永乐二年,朱棣加封武阳侯,进爵定国公,定岁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罔替。

定国公一脉久居京师,从爵位来说是勋贵中顶尖的,但当代定国公徐允祯并无能力,远不如其祖。崇祯皇帝让他统领京营主要是因为定国公的爵位和影响力,毕竟京营将领大多都是勋贵,现在也只有徐允祯能勉强维持。

不过他任京营提督后并没发挥多少作用,基本上就是一个泥菩萨,京营上下依旧以留守的应城伯孙廷勋和清平伯吴遵周为主。

“伯爷!”见孙廷勋至此,负责西直门的千户谢成昌连忙上前行礼。

“谢千户辛苦了。”孙廷勋和善说道,谢成昌连忙道:“为国效命,是卑职应当做的,不知伯爷来此是……?”

“这几日将士们辛苦,本伯特来前来劳军,来人啊!把东西抬过来!”一挥手,后面的士卒抬着东西走了上来,谢成昌定睛一看顿时眼前一亮,孙廷勋不仅带来了几箱银子和不少铜钱,还带来了酒肉,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

指着这些孙廷勋告诉谢成昌,这银钱是朝廷的赏赐,但这酒肉却是他特意派人置办的。这几日兄弟们守城辛苦,如不是靠他们,恐怕京师早就沦陷了。孙廷勋说,今日已战罢,他带来这些给兄弟们,让其先把赏银发下去,然后好酒好菜好好吃上一顿,休息一夜,等明日打起精神再同叛贼交战,力保京师。

看着这些,谢成昌高兴不已,这几日他们的确辛苦,防御城外贼军炮火厉害,死伤了不少兄弟,而如今朝廷有了这些赏赐,也不算白白流血。当即谢成昌对孙廷勋感激不尽,收下了礼物,这时候孙廷勋说要和谢成昌好好喝上几杯,谢成昌本想推辞,可上官这么讲了不能不卖面子,而且看着兄弟们疲惫的样子,再想想天色已晚不会再有战事,轮流着喝点酒去去乏也好,就点头同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