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三十四章 清君侧,靖国难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三十四章 清君侧,靖国难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杨文岳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不仅是朱慎锥笑了,就连王晋武和王海也笑了起来。

一时间倒让杨文岳气恼之余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自己说错了?这不可能啊!

“表弟,这杨大人说要诛我九族,如我九族被诛,这大明还是朱家的大明么?”朱慎锥笑呵呵地对王晋武问道。

王晋武抱拳,一本正经道:“这可不成!如诛您九族,崇祯小儿不自己先砍自己的脑袋?难不成他是傻子?天下哪有这样的人?一个傻子当了皇帝,简直不是成笑话了?”

“哈哈哈!”朱慎锥抚掌大笑,而杨文岳却瞬间脸色大变,目光紧盯着朱慎锥,神色中露出了惊愕的表情,一个从未有的念头猛然涌起。

“你……你……你……。”

朱慎锥回望着杨文岳,打趣道:“如何?你还要诛我九族否?”

“你究竟何人?”杨文岳虽心中已有了猜测,可毕竟还不敢确定,忍不住继续追问。

朱慎锥淡淡报出了自己身份,告诉杨文岳他是大明宗室,晋藩后裔,以宗室身份而言,他是当今崇祯皇帝的族祖父。崇祯皇帝继位以来,远贤臣近小人,不顾天下苍生暴征横敛,搅得大明天下四处叛乱,更使得建奴入侵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样的皇帝当大明天子根本就不是合格的皇帝,再加上这些年崇祯的一系列所为更证明了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天子,哪怕崇祯皇帝有励精图治之举,可却无半点能力,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大明如继续在崇祯皇帝手中,那么大明恐怕就要亡了。

作为宗室,朱慎锥不能坐视大明如此下去,为了朱家基业,他必须做些什么。所以朱慎锥决定起兵,取而代之,力挽狂澜,以救大明。

杨文岳是个明白人,也是一个能臣,朱慎锥希望杨文岳能以天下为重,弃暗投明,帮朱慎锥稳定地方,再造神州。只要功成,那么杨文岳此功足以名垂青史,到时候朱慎锥也不会吝于公侯之爵回报。

听了朱慎锥的话,杨文岳当即气得暴跳如雷,他破口大骂朱慎锥是乱臣贼子,身为宗室居然做出如此谋逆之事来,既然朱慎锥是宗室子弟,怎敢如此?难道不知君臣之道?

大明如此艰难,已是不易,他朱慎锥以宗室身份起兵,搅乱天下不是给外敌可乘之机?而且崇祯皇帝自上位以来励精图治,这是有目共睹的,朱慎锥又有什么资格评击君父?更何谈其他?

杨文岳又劝朱慎锥悬崖勒马,千万不要一错再错,如今回头还为时不晚。只要朱慎锥放下刀兵负荆请罪,他杨文岳可以上书朝廷,为朱慎锥求情,到时候崇祯皇帝看在宗室份上不杀朱慎锥也有可能,总比兵败身死,连累家人好些。

杨文岳这番话让朱慎锥苦笑不得,他没想杨文岳如此天真,都到这个地步了还做劝说自己的白日梦呢?

既然起兵,朱慎锥就没想过回头。这么多年的谋划,虽因意外提前发动,可既然做了决定朱慎锥就不会退缩。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都到这个地步了,他朱慎锥哪有可能如杨文岳所说“回头是岸”呢?

再者,京师已在眼前,百步已走了九十九步,朱慎锥更不可能在这时候迟疑不决,如是这样,那也不是他朱慎锥了。

至于杨文岳所说的乱臣贼子,谋逆之话,朱慎锥更不放在心上。要说谋逆,当年朱棣的皇位又是怎么来的?靖难之役又是怎么发动的?他朱棣能做,朱慎锥为何不能做?何况眼下大明的局势相比建文之时更为艰难,要知道建文帝只是要削藩,但如今大明却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如果再让崇祯皇帝这样折腾下去,大明就没了。

宗室是大明的宗室,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了大明,宗室还会存在么?这种答案哪怕开蒙幼童都能回答出来,难不成他杨文岳就不懂?

杨文岳当然不是不懂,而是他不想往那方面想,又或者心中那种君君臣臣的信念根深蒂固,这才说出这番话罢了。

看着杨文岳对自己破口大骂,一副愤慨的模样,朱慎锥突然没了继续和他往下说话的想法。

原本他让人把杨文岳带来,是要看看这位兵部右侍郎,保定总督,毕竟杨文岳的名气不小,能力不俗,官声也算不错,算得上是一员能臣干吏。

如能收为己有,倒省却了自己不少力气,而且拿下保定,对朱慎锥接下来进攻京师有莫大的好处,杨文岳在保定时日不短,如他可以帮着自己安抚地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现在杨文岳的态度却让朱慎锥略有失望,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毕竟作为文官的杨文岳“气节”还是有的,而且在杨文岳看来,自己虽是宗室,但依旧是乱臣贼子,崇祯皇帝才是大明正统,他怎么可能投贼呢?

如等自己拿下京师,局势发生彻底变化后,杨文岳的态度会不会转变就不得而知了。常言说的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年朱棣打进南京城前也不是如此?等坐了天下后,这天下人不一样很快就习惯了新皇的存在么?更不用说官员了,要说起来,这都是老朱家的自己事,只要坐在龙庭上的那人依旧姓朱,天下百姓管他究竟是何人呢?

没了继续和杨文岳分辨的想法,朱慎锥摆了摆手,一旁王晋武等顿时会意,不顾杨文岳高声叫骂直接就把人拖了出去,重新看管起来。等杨文岳叫喊声渐渐远去,最终没了声音后,王海忍不住在一旁劝了朱慎锥几句,让他不要为杨文岳恼怒,这人根本就是读书读傻了,脑子转不过弯来罢了。

“怎么?你以为我恼他?”朱慎锥笑笑问道,见王海微微一愣,他叹了一声:“杨文岳所言对他而言倒也不说是错,国有如此铮臣,未尝不是件幸事。可惜,如为君者昏庸无能,再有贤臣良将也是无济于事,这也是我起兵的原因。”

“那……叔父……曹鸣雷还见不见?”

“此人我就不再见了,眼下他也起不到太多用处,同杨文岳一起好生看管即可,一切等大事成后再处置。”

王海应声答道,这时候脚步声传来,王晋武回来了。他告诉朱慎锥已把杨文岳给看管了起来,却不像昨日那样捆绑,地方也从当初的柴房换到了厢房,不过看守依旧严密,绝对不会让杨文岳逃脱出去。

点点头,朱慎锥起身道:“保定已下,这消息封锁不了多久,此地离京师不远,快马一日就到,一旦京师得知保定丢失,必然会有所举动,留给你我的时间不多了。”

“王晋武!”

“末将在!”王晋武大声回道。

“你带本部骑兵即刻动身,为大军打开前方通道,拿下房山、良乡,占据西山。”

“是!”

“王海!”

“末将在!”

“你领一部随王晋武北进,抵达京师做好布置,等我中军。”

“是!”

命令下达,朱慎锥也不多说什么,一摆手让他们马上准备行动,等他们离开后,朱慎锥召集其余将领做好继续进军的准备,其中留下一部,由胡林为将,一方面收编保定的明军,另一方面驻守保定确保后路安全,至于其他各部都有任务,大军在保定休整一日继续北行,兵锋直指京师。

到这种程度,朱慎锥已不做任何掩饰了,因为保定一战规模虽小,却暴露了朱慎锥军队的实力和意图,现在他需要的是抓紧时间拿下京师,而不是考虑其他。

大军从保定而出,北上之时朱慎锥正式誓师,以激士气,并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檄文。

这檄文在山西时就备好了,眼下正是用得着它的时候。檄文内容洋洋洒洒千言,言辞慷慨,文采斐然,其中例数了崇祯皇帝继位后的诸多过失,并指出崇祯年幼继位,虽有雄心壮志意图力挽狂澜,却被朝中奸臣迷惑,以至大明如今内忧外患,各地叛乱四起,民不聊生。

朱慎锥身为晋藩后裔,太祖嫡系,大明宗室,不能眼睁睁看着大明亡于崇祯之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他朱慎锥?如今起兵是无奈之举,朱慎锥并无取而代之的想法,而是要带兵进京,以清君侧,靖国难!

说起来也有些巧合,当年朱棣起兵用的就是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而今日朱慎锥把这一套同样也拿来使用。

念完檄文,大军一片沸腾,所有人心中澎湃,激动不已。

朱慎锥让人上酒,豪饮一碗,最后把酒碗摔碎在地,拔剑一指,下令出征。

就此,朱慎锥正式打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通告天下他朱慎锥要直接入京再造大明。当大军前脚从保定出,后脚这消息就四面八方传了出去,不多时京畿各处都很快得知,当消息传来后,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惊得目瞪口呆,谁都没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