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六百一十七章 夜访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六百一十七章 夜访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日周安民为两人接风,宴毕后把他们安顿了下来。由于有些晚了,周安民没有回家,直接住在了锦衣卫衙门,洗漱完毕,正当周安民打算歇下的时候,有人来敲门,开门一看居然是吴孟明。

“吴大人!”

“周兄!”

“这么晚了,吴大人怎么……?”周安民略有诧异问道。

这吴孟明刚才不是送他去歇息了么?怎么一转眼功夫跑自己这边来了?半夜三更的还是一个人?

“夜深却有些睡不着,突觉得有些口渴,如周兄不弃,小弟来讨杯水喝如何?”吴孟明笑着问道。

周安民也笑了起来,半夜三更跑自己这边来讨水喝,这理由实在有些离谱,不过周安民并没拒绝,而是打开门请他进来。

吴孟明进了屋,目光环顾一周,随后大大方方地就坐了起来。周安民也没了白日的谨慎和拘束,在他的对面也坐了起来,桌上摆着茶壶,茶壶里有水,但两人都没去碰这个茶壶。

“当年之事一直没有感谢周兄,小弟这次来山西总算了却了心愿,多谢周兄为小弟仗义执言,这才令小弟逃脱大难。”

“吴大人……。”周安民刚开口,吴孟明就打断了他:“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客气,而且如没周兄当年出手相助,小弟哪有今日?私下见面,不必如此称呼,直呼小弟文征即可。”

周安民顿时笑了起来,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就托大喊一声文征贤弟了。”

“哈哈,这是自然,如此听得亲切。”吴孟明很是高兴,一时间屋里的气氛更轻松了几分。

说起吴孟明和周安民,他们两人之前就认识,虽说交往只是寥寥几次,而且还是很久以前了。不过周安民对吴孟明却有恩,如果不是周安民当年帮了吴孟明一把,说不定吴孟明早就不在人世了。

那还是天启年间的时候,吴孟明还是锦衣卫千户,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许显纯,许显纯这人睚眦必报,是个典型的小人,也是一个酷吏。魏忠贤上台后,许显纯搭上了田尔耕的路子,又通过田尔耕讨到了魏忠贤的欢心,摇身一变成了魏忠贤的干儿子。

有了后台,许显纯是小人得志,没多久就成了锦衣卫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田尔耕。

等到大权在握,许显纯记起了吴孟明得罪他的往事,为报复直接捏造了一个藏匿亡命之徒的罪名把吴孟明夺职下狱,严刑拷打意图至他死地。亏得当初吴孟明的家人到处求助,通过关系求到周安民,周安民和吴孟明虽只见过几面,但当时却出手帮了他一把,通过田尔耕的关系把吴孟明从狱中捞了出来。

出狱后,被打的遍体鳞伤的吴孟明在家中休养了半年才算是保住了性命,可官却当不成了,只能回乡辟祸。等到崇祯皇帝上台后清算阉党,对锦衣卫内部进行清理,因为吴孟明本就是锦衣卫千户,又受过许显纯的迫害,自然而然就受到了起复,从而重新回到了锦衣卫,还升了官。

几年下来,吴孟明做到了指挥同知的职务,这个职务和当年的许显纯相当,属于锦衣卫的二把手。常言说好,救命之恩大于天,虽说吴孟明也不算什么好人,可却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这一次崇祯皇帝要调查山西之事,得知情况后吴孟明主动请缨前来山西,也是想着能借此机会报恩周安民的打算。

“周兄当年救命之恩,小弟没齿难忘……。”

“这等话就不用再说了。”周安民摆手道:“当年出手我本就没想着有什么回报,你也不必记在心中。何况贤弟是有福之人,常言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眼下贤弟深受陛下重用,已官至指挥同知,是愚兄的上官,更不必再说这些。”

吴孟明心中感动,握住周安民的手用力道:“虽是如此,但没有周兄哪里有今日的我,不瞒周兄,此次前来山西是小弟主动求来的差事,就担心周兄一个不慎做错了事,如周兄有点闪失,小弟心中何忍呢。”

“贤弟有心了,愚兄感激不尽。”周安民同样感动道。

两人相互感慨一番,吴孟明这才说出自己的来意。相比周安民,他从京师过来更清楚这件事的重大,而且这件事一个不小心就会惹出大麻烦来,而周安民是山西锦衣卫的一把手,以崇祯皇帝的性格脾气,一旦事闹大了,为了平息后果,崇祯皇帝可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

今日白天,周安民说亢有福失踪,眼下没办法从恒通这边继续查下去,唯一可行的就是从宗室这边往下查。而杜勋当即就拿出了崇祯皇帝的中旨,中旨中说的明明白白,给山西锦衣卫便宜行事的权利,也就是为了查清楚这事,崇祯皇帝已默许锦衣卫可以对宗室直接动用手段。

因为杜勋在,吴孟明许多话不能说,只能在一旁看着。等到酒宴后各自回去歇息,吴孟明这才悄悄前来找周安民,其目的正是这件事。

吴孟明担心周安民如果真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对宗室动用手段的话恐怕有想象不到的后果,虽然这件事牵扯到宗室,可毕竟是那位宗室却没任何眉目,尤其是如今晋王和其他郡王包括一些将军府都在监视之下,一旦动手这个打击面实在是太大了,影响也是不小。

虽说大明皇室对宗室的态度一直极为防备,可毕竟宗室和皇室打断骨头连着筋呢,大家都是老朱家的人,有些事就算是皇室也不敢做的太过分,毕竟要考虑大明所有宗室的感受。

这个事接下来如果继续查,而且严查到宗室身上动用了手段,查出来结果还算好,假如没有确凿的证据麻烦可是不小。何况现在就连真正的目标也不清楚,万一周安民真的按照崇祯的意思去办,头脑发热对宗室动手,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天下宗室可不是吃素的,哪怕现在的宗室已没了权利,但影响力依旧还在。一旦大闹起来,宗室找皇帝讨要一个说法,崇祯皇帝会怎么做呢?周安民的处境可谓极是凶险啊!

“贤弟,这可是陛下的中旨,我等按中旨办事总没错吧?”周安民疑惑问道。

“周兄,你都说了是中旨了。”见周安民似乎没明白过来,吴孟明苦笑道:“你久在地方未在京师,许多事不清楚也是自然的,这中旨并非经内阁下发,直接出于大内,从法理来说是有缺的。”

“假如无事自然没什么手尾,可一旦出点事,朝廷那边可不会认这个中旨。而且周兄,你可听说过前些时日的薛国观事否?小弟怕就怕万一到时候周兄成了第二个薛国观,当了替死鬼啊!”

周安民一愣,顿时明白过来吴孟明话里的意思,心中更对吴孟明很是感动。

他当年只是顺手帮了吴孟明一把,但没想吴孟明今日会和自己掏心掏肺说这些话。作为锦衣卫的二把手,吴孟明能和自己说这些不仅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还做出了要力保自己的态度,哪怕吴孟明并算不上真正的好人,可仅凭今天这番话,周安民也得承他的情。

薛国观的事周安民如何不知道?这可是近年来唯一一个被崇祯皇帝弄死的在职阁老,而且是用有些下作的手段给弄死的。

说起薛国观也算是倒霉加冤枉,明明是崇祯皇帝逼着他要出主意,无奈之下薛国观给崇祯皇帝出了个借助的法子来解决财政问题。

这个办法其实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崇祯皇帝自己的实施之上,先是挑选错了目标,接着又下手过猛逼死了李国瑞,而李国瑞死后,崇祯皇帝还借此抄了他的家,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

之后五皇子离奇死亡,更让崇祯皇帝后怕之余突然改变了想法,假如当时崇祯皇帝继续强硬下去也就罢了,可偏偏他在最初的强硬后又突然软了,甚至为了平息事端不惜把薛国观抛出来当了替罪羊,最终在诏狱中弄死了薛国观,导致堂堂内阁阁老死的不明不白。

就连阁老都能这样,周安民一个区区的锦衣卫官员又算得了什么呢?别看现在崇祯皇帝又是派太监又是派锦衣卫,还调动军队大张旗鼓地来山西查案,可一旦在接下来的查案过程中把这些宗室给牵连进去,闹得宗室群起沸腾不可开交的话,为了给天下宗室一个交代,崇祯皇帝必然再一次甩锅,而这次倒霉的人首当其冲就是周安民了。

其实吴孟明所说的周安民心里全清楚,他哪里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呢?可这恰恰也是他的目的所在,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把这件事闹大,从而让恒通包括朱慎锥顺利脱身。

这是他和朱慎锥早就商量好的计划,就算事后崇祯皇帝追究责任周安民也不怕。他可不是薛国观,哪里可能束手就擒?到时候大不了提前跑路,带着家人去蒙古,崇祯皇帝总不能派人去蒙古把他抓回京师吧?

不过这些话是不能和吴孟明说的,更不可能让吴孟明知道。但今日吴孟明能冒风险私下来提醒自己,无论如何这个情记在心里,他可不想就此坑了吴孟明。

想到这,周安民心中突然一动有了主意,既然吴孟明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倒不如把原来的计划略微改变一下。只要吴孟明能配合他,计划的改动非但不会出问题,说不定更能天衣无缝,相比之下反而是件好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