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五百七十三章 情报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五百七十三章 情报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慎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先一步抢占集宁,控制乞儿海子区域。

只要拿下这个地方,那么多尔衮无论从哪里进攻,朱慎锥都能快速做出反应。

而多尔衮同样也是这样想的,就当朱慎锥领兵一路东进,大军即将抵达卓姿的时候,王海的前锋传回消息,派出去的斥候在靠近集宁区域遇到了多尔衮的斥候,双方遭遇后还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不过战斗并不持久,仅仅试探性的打了打,并没什么伤亡。

但双方斥候的接触却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朱慎锥的目标是对的,多尔衮和朱慎锥想到一起了,也打算先抢占集宁,然后以集宁为前进基地继续西进直取归化。

“传令王海,让斥候继续再探,必须查明多尔衮的主力位置!”

“是!”

“对了,察哈尔那边可有什么消息?”朱慎锥继续追问。

“暂时还没消息……。”李佑摇头道。

皱起眉头,朱慎锥凝神想了想:“继续想办法联络,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要搞到多尔衮大军的情况!”

李佑连忙应了一声,见朱慎锥对他摆摆手,直接下去安排了。

李佑走后,朱慎锥凝神看着手上的地图,这份地图是他这些年通过商行在蒙古各地行商摸索并绘制的,可以说相比其他地图要准确也详细的多。

提起炭笔,在地图上集宁位置画了个圈,想了想又在发现对方斥候的位置上做了标记。接着朱慎锥的目光又朝着南北两个方向看去,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从目前情况来看,多尔衮也是打算先抢占集宁,这点倒和朱慎锥原本的预料差不多。但是多尔衮的主力究竟在哪里还不得知,集宁虽然重要,但集宁是否是多尔衮的主力目标这个不能确定。

多尔衮虽然年轻,却身经百战,而且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尤其是指挥骑兵能力在皇太极手下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要不然皇太极也不会派多尔衮来解决土默特问题。

草原作战和中原作战不同,草原上一望无际,到处都可以是战场,骑兵行军速度极快,日行百里可不是说着玩的,更何况多尔衮这一次还带着八旗精锐呢。

假如多尔衮的主力正向集宁进军,朱慎锥倒不担忧,他担忧的是多尔衮的主力不在集宁方向,而是在左右两翼某一处。

一旦是这样的话,那么朱慎锥的骑兵所遭遇的仅仅只是察哈尔的各部联军,并非多尔衮的八旗精锐,这就有极大的不确定因素了。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这是汇集中国几千年来的战争精华的总结,同样也是朱慎锥现在的状态。虽说他对于这次大战拥有信心,可丝毫不敢小看多尔衮,这個从未交过手的对手名声在外,朱慎锥丝毫不敢小觑,一旦用兵失误,就会遭受巨大损失,而这个损失也是朱慎锥承担不起的。

他传令王海继续向集宁进军,并且把斥候派的远些搞明白多尔衮主力的位置就是为此。如果不搞清这点,朱慎锥是绝对不会心安的,但他也知道仅仅凭斥候查探难度很大,因为草原作战双方都会派出大量的斥候,而且眼下双方斥候已经有过交手,现在对方也知道了自己的行军目标,自然会做出和自己想同的反应。

所以朱慎锥更期望从察哈尔那边传递回来的准确消息,前面说过早在多年前朱慎锥就向察哈尔各部派去了不少探子,这些探子有蒙古人,也有明人,他们以普通牧民或者其他身份去了察哈尔,从而在察哈尔各部潜伏了下来。其主要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密切关注察哈尔各部的举动,并把消息传递回来。

这些人中的蒙古人暂且不算,明人从生活和举止各方面也和蒙古人完全一样,根本就分辨不出来。而且他们还有同一个身份,那就是“锦衣卫”,没错!正是锦衣卫。

锦衣卫作为大明最强大的特务机构,一直都是皇帝手上监察天下的利刃。但自从崇祯皇帝继位后,崇祯皇帝因为本身的缘故对太监打压的同时,也被文官集团忽悠着打压了锦衣卫,所以现在大明锦衣卫早就不是当初的模样了,不光是锦衣卫,就连东厂也名不副实,地位和权利包括待遇直线下降。

尤其在崇祯皇帝撤裁天下驿站后,许多不在编制中的锦衣卫人员一下子全失了业,就连各地的锦衣卫衙门也没了以前的风光,成为了一个摆设。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锦衣卫现在如此低谷,但锦衣卫的实际力量依旧不小,只不过不受重视罢了。

早在撤裁驿站时,朱慎锥就让人收拢了山西包括直隶靠近宣大的各处驿站人员,这些人员中有近半都是锦衣卫的人,他们面临失业的状态,在有人愿意接纳的情况下,自然心甘情愿改换门庭,反正这些人都是锦衣卫的编外人员,没了朝廷的支持,别说其他了,就连吃饭和生存都成了问题。

更何况朱慎锥也不是以个人名义做这件事,他是通过周安民来操作的。周安民现在在锦衣卫的身份不低,又执掌整个山西的锦衣卫,在锦衣卫内部属于地方实力派,有他出面也打消了许多人的顾虑。

收拢了这些人后,朱慎锥一方面把驿站改成车马店或者商贸的中转站,以维持正常运作。此外,在锦衣卫成员中进行挑选,把不少人分派各处,让其继续做老本行。

除去大明本地,蒙古这边尤其是察哈尔是重中之中,所以本就是蒙古籍和明人的锦衣卫派去了不少,这些人大多顺利潜伏下来,不断为朱慎锥提供着各种情报。

如今大战在即,情报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情报甚至能够影响战争的胜负。

不搞清楚多尔衮的主力所在,朱慎锥始终心里没底。但眼下一直都没收到从察哈尔送来的情报,这让朱慎锥很是焦虑,但面对这样的情况,朱慎锥现在也只能继续向集宁进军,多余的迟疑并不利于战争,作为统帅的朱慎锥很明白这点,无论多尔衮是不是正往集宁方向,又或者他在其他地方,集宁这个重要战略点必须得先拿下。

朱慎锥的顾虑同样也是王海的顾虑,作为朱慎锥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王海太了解朱慎锥的想法了,当接到斥候遭遇对方斥候的回报后,王海一方面连忙向朱慎锥汇报情况,另一方面也在找寻多尔衮主力的下落,同时派出了大量斥候打探。

可就在王海在派出大量斥候时,对手也做出了同样反应。随着双方的斥候不断遭遇,小规模的战斗更为频繁。面对这样的情况,彻底搞明白对方的情况已经不切实际了,因为双方斥候的交战几乎已经封锁了对方继续探查的可能,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双方的目标都是集宁,而且从军队规模来看都不小,虽然还不知道各自的主力位置,但大战已是一触即发。

两日后,王海的前锋赶到了集宁,占据了集宁附近十里的区域。而这时候多尔衮的部队也到了集宁区域,占据了往南乞儿海子到以北的区域。

双方形成了对峙,平静的集宁大军聚集,气氛凝重。

骑在马上,王海眺望着前方,远处就是察哈尔各部的所在,双方离的已经很近了,虽然还没开战,可小规模的战斗时不时发生,各自做着开战前的试探。

“这个多尔衮,究竟在还是不在呢?”王海皱着眉头,把举着的千里镜放下。两军遭遇后他就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试探,以搞明白多尔衮的所在,但始终都没结果。

现在对手和自己一样都是前锋部队,就不知道后续的中军和主力会不会随后赶到。

朱慎锥的大军已离他仅仅不到百里了,最多一日就能抵达。对手恐怕也是差不多,接下来大战在即,却依旧未知对手的主力动向,王海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远处敌人方向有几十骑出动,看着所来的方向正是自己的位置。

王海没任何迟疑,当即对部下说了声走,调转马头就往己方而去。作为一军主将,王海不是只知道凭着武勇的莽夫,他到前线亲自查探,可不是来逞能的,自然不会以身犯险。

一刻钟后,王海回到本阵,这时候有部下来报,说是一队斥候和对方斥候交战,俘虏了对方一人,不过这个俘虏却声称有重要军情报告。

王海并没有太过欣喜,这些日子双方小规模的战斗时有发生,各自都有伤亡。不管是自己这边,包括对方那边俘虏的斥候不是没有,可斥候的军情报告往往只是普通的信息,毕竟前锋的斥候是不可能知道主力动向的,而且在派出的斥候之时,王海早就做了安排,让这些斥候如果熬不住打可以向对方透露前锋的军情信息,这些信息基本都是透明的,被对方得知也没多少作用。

敌人那边自然也是如此,所以到现在双方都没彻底摸清楚底细,得到的信息也是有限。

不过既然是抓到了对方斥候,又声称有军情报告,王海还是要见一见的。当即就让人把这个敌方斥候带来,片刻后,一个五花大绑的斥候被带进了王海大帐,进了帐中,这人先是打量了一下王海,接着就开口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出口,王海顿时一愣,脸色微变。

“你们先下去吧。”

“将军!”

“无妨,下去,在帐外守着,任何人不得靠近!”王海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直接命令,一旁的亲卫只能答应,出了大帐,帐内就剩下王海和那被俘的敌方斥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